登陆注册
9661800000008

第8章 国际传播研究(1)

“必须意识到理论是有局限性的,传播互动行为由许多角度构成,而理论最多只是对多元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所作出的解释。”

——〔美〕乔纳森·H.特纳

本章要点

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梳理及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梳理

国际传播研究的常用理论

定性和定量研究及其在国际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国际传播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

国际传播与其他学科一样,共同分享了社会科学的诸多中观和微观的理论与方法。但是,国际传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范畴、研究基础和认识论,正因如此,国际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出现了两种态势:第一,它虽共用了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但是由于研究立场、指向与研究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第二,由于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跨文化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的密切关联,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总结的国际传播理论与方法,呈现出各种形态。到目前为止,国际传播理论与方法不存在统一的范式。

第一节 国际传播理论

在我国,国际传播是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传播学”的一个专业方向。国际上,国际传播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门类,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它之所以区别于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就在于它不是研究(借助)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一般现象和一般规律的,而是研究(借助)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殊现象和特殊规律的。国际传播理论的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国际传播研究有哪些常用理论?本节将就这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梳理

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及工程技术领域中的许多学科,这就决定了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性。

传播学应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主要考察历史上社会结构和传播结构的延续和变迁;不同的社会结构所产生的不同的传播结构,不同社会结构里传播结构的构成和在社会诸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传播的反馈;传播学的未来和发展。

传播学的应用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属性。传播对个人的心理定势、观点形成和变化产生何种影响等,这一系列问题仅靠传播学自身的努力依然无法回答,必须借助心理学关于知觉、认识、态度形成和行为效果的理论来研究和解释。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二级传播理论”、霍夫兰关于说服力和说服方法的研究,是这方面的典范。

语言学也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之一。运用语言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传播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语言符号与指说对象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对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的影响;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与传播发展的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传播内容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价值;语言的交际功能、思维功能、认识功能、承载信息的功能、执行功能等等。这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有美国莫里斯的《符号、语言和行为》(1946)、英国罗宾斯的《普通语言学概论》(1964)对传播学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最易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干预。运用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播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情报、负重、时滞、畸变、增益、反馈、学习和预测等,已被研究者们提出。在用政治学研究传播学方面作出贡献的首推哈罗德·拉斯韦尔,他的“5W”传播模式一直影响着传播学发展。

此外,文化学方法是传播学研究中广泛借鉴的资源之一。不同的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传播结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传播,所有传播都具有文化传播的属性。

美国的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一书中,将传播理论的类型概括为五种模型,这些类型显示了传播理论中部分哲学观点上重要的相同点和差异。这些类型也大体上显示出目前社会科学的划分以及由此而形成对传播本身的分析视角。但是,这些分类不是绝对的,它们有相似点甚至重叠之处。

第一种传播理论的模型是“结构和功能理论”。其中,结构主义源于语言学,强调语言和社会系统的组织。功能主义产生于生物学,强调有组织的系统维持自己的运转方式。认同此模型的研究者把传播视为一种过程,在这当中个人用语言把意思传达给他人。传播使用的语言和符号系统脱离把它们作为工具使用的人而拥有自己的生命。因此可以说,结构论者把准确清楚判断为良好传播的标准,而且把传播能力视为对语言和其他符号的准确、恰当和熟练的使用。

第二种传播理论的模型是“认知和行为理论”。如果说结构和功能理论把重点放在社会和文化结构上,那么,认知和行为理论则把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认知论者感兴趣的是,在我们的心理中决定怎样把奖励转化为强化因素的思想过程,以及信息和认知变量引起某些行为结构的方式。

第三种传播理论的模型是“相互作用理论”。这一类理论把社会生活视为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对行为、意义和语言的产生、保持和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传播(相互作用)是我们学习行为和理解事物意义的工具。相互作用论者一般把传播看做社会的黏合剂,把社会结构看成相互作用的结构而不是其决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并强化共享的意义,建立诸如规则、角色和常模等的常规,而后则进一步推动相互作用的发生。

第四种传播理论的模型是“阐释理论”。这一流派的理论描述理解发生的过程,它们对理解和科学解释之间做出了区分。阐释的目的不是去发现制约事件发生的法则,而是揭示人类实际理解其经验的方式。该理论赞成主观主义或者说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对个人、对事件的理解赋予极大的重视。它们一般强调语言是体验的中心,认为语言创造了意义世界,个人在此世界中生活并通过它理解一切体验。

第五种传播理论的模型是“批评理论”。它是由一组松散的对传播和人类生命质量拥有兴趣的思想观点组成。它们尤其关注不平等和压迫现象。多数批评理论关注社会中利益的冲突以及传播使得一个群体长久控制另一个群体的方式。批评理论借用了其他流派的许多观点,尽管它们拒绝功能主义和认知论,但许多批评理论多少以结构主义为方向,因为它们在寻找影响社会中阶级和性别关系的基本社会结构。这一流派也借助了相互作用理论,承认文化和物质变化及日常行为再现,有时甚至改变文化的方式的重要性。

这五个理论流派对什么是知识、现实和价值观抱有很大分歧。每个流派都有其长处和局限性。每一派理论都使得理论家能从事某些方面的研究。每个流派中的各种思想学说及每一个具体的理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

介绍这五种传播理论的模型,是为了说明国际传播的理论模型也有类似的特征,即不同的流派和分类方式自成体系,自有其哲学观、本体论,不同的流派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有些地方存在着重叠。毕竟,“理论是以关于知识、价值观和事物的某些假设为基础的,因此理论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和哲学观点上都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在每一派理论里都有许多差别,你甚至还会发现属于某一派的理论和属于另一派的理论有许多相同之处。理论也可以按层次组织,只要你记住层次间有相当的重叠,这样做也有其作用。”

二、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梳理

在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中,并不存在统一的、公认的或者唯一的研究体系。现有的体系均是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学术背景、采纳不同的学术范式进行归纳整理的结果。

由于国际传播的跨学科性,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均可为国际传播研究所借鉴和使用。郭可在《国际传播学导论》中提到:“新闻学中的三大组成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都可以和国际传播研究挂起钩来。新闻学中的许多理论论述(如客观性、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和新闻自由)都可以直接应用到国际传播研究中来。新闻业务反映到国际传播研究中来主要是对国际新闻的研究,因为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国际媒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还起着重要的信息作用。”

以下梳理的是现有著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国际传播理论体系:

(一)“媒体”及“文化与多样性”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

在乔纳森·H.特纳建构的理论体系中,有关国际传播的理论被分解为关于“媒体”(Media)的理论和关于“文化与多样性”(Culture and Diversity)的理论。

其中,媒体的理论包括戈布纳提出的“培养分析”理论(Cultivation Analysis,Gerbner);卡茨、布鲁姆勒和古列维奇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Katz,Blumler,and Gurevitch);诺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Spiral of Silence Theory,Noelle-Neumann);和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Medium Theory,McLuhan)。

文化与多样性的理论主要包括:汀-图美提出的“面子—协商理论”(Face-Negotiation Theory,Ting-Toomey);哈特索克提出的“立场理论”(Standpoint Theory,Hartsock);克莱默雷提出的“失语群体理论”(Muted Group Theory,Kramarae);以及贾尔斯提出的“传播适应理论”(Communication Accomodation Theory,Giles)。

此种理论范式采纳的是“精选理论式”模式,以“媒体”这一研究对象和“文化与多样性”这一哲学认同作为理论归纳的两个界标,是此种国际传播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可以看到,此种范式中所涵盖的大部分理论与大众传播理论是重合的,这也就意味着国际传播事件或关系的分析离不开大众传播的视野。

(二)宏观—中观—微观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

我国的学者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

关世杰在其著作《国际传播学》中提出,划分理论的一个通用办法是依宏观—中观—微观范围去划分。其中,宏观分析层次主要关注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系统理论学的相关内容,研究的主要议题是国家、文化、国际体系等大集团的宏大秩序问题,因此包括古典自由经济学与信息自由流动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霸权理论、批判理论、传播加速现代化理论、依赖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和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结构帝国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学派、伯明翰学派、东方主义、地缘政治和国际传播环境理论、文明冲突论等理论。

中观层次的理论主要指信息流动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和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理论。其中,信息流动理论具体包括香农模式论、雷维拉传播模式论、冈泼特模式论、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模式论、米尔格拉姆小世界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包括魔弹论、有限的和有选择的影响论、利用与满足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教化理论、知识差距论、创新推广论等;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理论则包括符号学理论、语言相对论、话语分析理论等。

微观层次的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策略运筹学等领域,主要议题集中在中型的社会群体,如社区、机构和社会阶级。这种分类模式充分凸显了国际传播理论来源的多元性。主要有传播与学习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懊丧—攻击理论、文化休克理论、认知不和谐理论)、思维方式理论、价值观理论以及其他微观理论,如定型理论、归因理论、危机中的传播与决策、博弈论等。

需要注意的是,此种分类方式自成一说,宏观、中观与微观所选的理论及其分类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尚待进一步阐释与批判。

(三)语言文化—社会政治学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

国际传播的理论体系构建,不同的角度和路径,有不同的构建方式。强调国际传播理论使用者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由此便产生了“语言文化”与“社会政治学”这两线并列的理论体系。

程曼丽在其《国际传播学教程》中提出,在国外,有关跨语境、跨文化传播现象的研究,主要在两部分学者中进行,一部分以语言文化学者为主,一部分以社会政治学者为主。前者主要从符号转换的机理、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后者则从符号转换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语言文化角度的研究代表性理论包括四大类,分别是符号学理论、修辞学理论、适应理论和信息内涵的同位调整理论。此外,语言文化角度的研究理论还包括:认知管理理论、传播网络理论、建构理论、跨群体/跨文化有效传播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等。

同类推荐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热门推荐
  • 销魂教

    销魂教

    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武侠梦,我以自己的梦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武侠世界。大汉国立国两百多年,经过两代帝王的无为而治,国家已进入崩溃边缘,北方外族虎视眈眈,东方和南方都已成自治状态,三晋大地连年灾荒,叛乱四起。新帝登基,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在历史大潮推动下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随着英勇的华夏儿女前赴后继的用死亡换取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逝人已去,活着的人黯然销魂。
  • 步步生死绝

    步步生死绝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善良及美于一身,是祸不是福,嫉妒她的人要杀她,爱她的人要杀她的家人............世间的人,世上的情爱,皆因“”妒忌,猜疑“而变了质”..为了活下去,为了报仇,她一步一步踩着利刃.........那一份爱:再见了,我的爱人下辈子,请允许让我来爱你看书请准备纸巾和悲伤的音乐......................
  • 请不要叫我大明星

    请不要叫我大明星

    资深小说迷宁尘,稀里糊涂的就来到了一个和地球相似度极高的神奇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缺少一些地球上人尽皆知的人或物,这个世界的文娱行业总体来说虽然还可以,但和前世的地球相比起来,还是差距蛮大的,只是你这个坑爹的系统到底能不能正经工作一段时间,说好的系统金手指呢!!!
  • 光暗大陆之猎魔传

    光暗大陆之猎魔传

    在很久以前,光暗大陆上出现了一种以人类血液为进化契机的生物,这种生物蚕食人类,给大陆带去了无边的黑暗,为了对付这种黑暗生物,人类强者成立了猎魔教团,教团的宗旨便是扫灭所有黑暗生物,为大陆带来光明。猎魔教团的成员被称为猎魔者,他们修行这武技以及灵印术,以此来对抗黑暗生物!奥丁.路基弗尔便是教团内众多猎魔者之一,在不断的消灭黑暗生物的道路中,他发现了黑暗生物的来历,隐藏在光暗大陆的真相,诸神的黄昏……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画在京西古道

    画在京西古道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全书分为行走、记忆、大医、印象、人生、纽带六个部分,在文中,作者以简洁的文字、犀利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美好,抨击了社会中的丑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浅偌梨花落

    浅偌梨花落

    牵了三世烟缘,终究敌不过情感一路坎坷?初遇,她是鸾凤公主,转眼物是人非。她放下一切他也放下仇恨正此执子之手,与此偕老。一梦醒来,两相忘,一次分离。让他不顾一切绝然将她打下悬崖,望着她残蝶般的身影,如水悲伤的双眸。与她对视的不是一对深情内疚的双眸,眸中充满仇恨,轻蔑,冷傲。那双金色瞳眸让她陌生,闭上琉璃色的双眼,这一世,终究死在了他的手上.....
  • 娃娃亲也是亲

    娃娃亲也是亲

    第一次见面,她3岁,他4岁,正吃着冰淇淋开心的笑着的她被告知他们是定了娃娃亲的,她还根本弄不明白什么是娃娃亲,就他一个冰冷的眼神吓掉了冰淇淋哇哇大哭。再次见面,她5岁,他6岁,她妈妈兴奋地和她说你要提前一年上学哦,因为要和“未婚夫”一个班。然后她六年的小学生活就变成了地狱………………她和他的每一次见面,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直到他的离开……可,为什么他又回来了!!!!
  •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的祭奠

    时光的祭奠

    “何皓,你还爱我吗?”“我爱你,周以晓,这辈子我都爱你!”“爱我?真的吗?”她爱他,但她恨他。爱他的人,恨他的无能,恨他的心。恨他的背叛。她拿她十年的青春押注,赌他的回心转意。她错了。大错特错了。十年青春毁于一旦,她已经无法再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