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800000044

第44章 中国国际传播(5)

当今社会正经历全球化过程,通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无处不在的媒体,正在快速地把这个世界铲得越来越平,把这个地球呈现得越来越透明。正大踏步走出国门的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中国媒体,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还没有走出国门的媒体,因每年都要面对数以千万计的外国使节、留学生和旅游者,也不再是单纯的国内媒体。可以说,在新形势下,任何对内传播都会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任何对外传播也都会通过一定渠道反馈到国内。媒体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两者的界限日益模糊,难以绝对分清。因此,我们国际传播从业者在正确认识这种跨国界传播趋势的同时,必须迅速转变观念,摈弃沿袭老一套内外有别的外宣思路,树立国际传播理念,培养全球性思维。只有这样,媒体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从媒介融合的趋势看,需要具备跨媒体技能的人才。

在媒介不断走向融合、专业技能界限已被打破的背景下,单一技能的新闻人才,已不适应相同内容以不同渠道、不同形式传播的要求。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新闻工作者需要能够胜任多媒体报道工作,成为具备跨媒体技能的全能型新闻人才。所谓跨媒体技能,就是具备能为报纸、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不同媒体提供量身定做,适合媒体需要的新闻信息产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即:要求新闻工作者既能为报纸提供文字报道,又能为广播电视提供音频和视频报道,还能为网站提供网络报道。但目前我国跨媒体技能人才仍然极其匮乏。因此,新闻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实现从单一技能人才转到跨媒体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来,而新闻机构需要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跨媒体技能培训。

从信息全球化的趋势看,需要具备跨文化传播技能的人才。

在全球化浪潮的现实情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加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一个从事国际传播的人才必将是善于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人才。传播者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国家和他国的文化背景,还要在文化差异中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只有在充分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总之,在全球传播语境中,要求传播者以文化的敏感、开放的心态、广博的见识和高效的适应性,具有承认、尊重、包容和整合文化差异的能力,并能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跨文化传播技能,能正视世界潮流的变化,而且参与到调节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去。

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看,需要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传媒业要走出单一的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到世界传媒市场的竞争中来。要在竞争中立足,一方面要做大做强自己,另一方面要适应西方传媒业制定的游戏规则——市场机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媒体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运行,或在“事业单位,企业运作”的框架内运转。尤其对于正走向国际化的媒体而言,事业的属性往往还大于企业的属性。要与国际市场接轨,需要建立一支相应的人才队伍。一方面,传媒从业者应具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另一方面,现代媒体更看重自身扩张的经营。因此需要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既能掌握传媒的特点、运作流程和经营管理,又懂得管理、发行、广告、上市、融资、资本投资和经营公司等技能,这是当今最能推动国际传播发展的人才。

三、中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学历教育

学历和学位教育是加强国际传播人才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学历教育的发展阶段

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学历教育开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近30年的国际新闻教育历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创时期(1982~1986年)。在这一时期,由于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各大媒体的合作,以及高校领导的重视,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迅速建立了本科国际新闻专业。

第二阶段为维持时期(1986~1993年)。这一阶段是国际新闻教育的摸索前进期。由于各大新闻媒体停止了对国际新闻教育在资金方面的投入,高校国际新闻教育教学规模大幅度减小,有些高校甚至停办了国际新闻教育。

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在这一时期,国际新闻教育开始走向有序化、正规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逐步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第二,国际新闻专业正式被确立为新闻学二级学科下面的三级学科;第三,各所开办学校的国际新闻专业规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

(二)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学历教育类型

中国国际新闻专业创建于1982年,至今已走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外重于新”模式、“外新并重”模式、“新重于外”模式。高校依托这几种模式,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培养了各具特色的人才。随着国际传播事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外新专并重”是一条比较理想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类是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外重于新”模式。这两所学校依托雄厚的英语师资和精干的双语教师队伍,突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外语优势。上海外国语大学于1983年创建国际新闻专业,于1993年正式组建新闻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系。1998年,国际新闻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学院还新增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英语系。英语学院下设四个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是其中之一。该专业本科生必须同时学习英语技能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另外,学生必须学习文、史、哲等其他人文教育课程,旨在培养擅长中英文的思想者、作者和传播者。

第二类是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外新并重”模式,突出培养既精通非通用语和英语,又掌握传媒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于1982年开办国际新闻本科专业,自1986年起,该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现分别在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和外国语学院设置了相关专业,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培养“全媒体人才”的新目标——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要实施“媒体融合型”的教育教学。苏志武校长提出,一专多能、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要在双学位、研究生教育层面积极推进。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于2009年开始招收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进入“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平台,在电视与新闻学院进行了专项培养。

第三类是以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为代表的“新重于外”模式,主要依托于比较强大的文科教学背景,强调新闻专业和人文科学学习。厦门大学于1983年创办国际新闻学专业,是国内首家创办该专业的综合性大学。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学科及专业目录,国际新闻专业改名为新闻学专业,但是国际新闻办学方向不变。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本科生培养以新闻学系与广告学系为主,硕士生培养以新闻学和传播学硕士点为主,博士生培养以传播学博士点为主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仅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新闻学专业主要课程中,设有与国际新闻直接相关的课程。

上述几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均依托于本校的教学资源,培养了各具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就业界对人才的需求来说,应该形成第四类即“外新专并重”模式,即“在四年有限的时间之内,学好外语、新闻和一个专业(如社会学、体育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成为复合型专才”。当然,这是一条比较理想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要真正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

近两年来,我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学历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积极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学历教育的几个特点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学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培养形式:教学+实践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各高校在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上,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求学生打下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偏重培养实战能力,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传播学的应用性和跨学科性。此外,积极开展与中央新闻媒体的合作,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日报社等主流媒体为平台,大部分学生都要去实习一段时间。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制定了实习实施纲要,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2.课程设置:外语+业务+人文

为培养“既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新闻业务”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英语教学上,采取与英语专业本科生同教材、同要求、同试卷,用英语开设部分专业课程的做法,在专业教学上,以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能力为重点展开训练,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为培养既精外语又通新闻传播的优秀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行“非通用语+英语”的双语教学培养模式,即采用非通用语与英语双语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做法,并以非通用语和英语学习为基础,加强电视、广播和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形成传媒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

3.师资队伍:学历+经历

从事国际传播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在构成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增高。当前在高校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教学工作的教师中绝大部分都取得了博士学位。其次,国际化程度提高,大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国际传播教学工作的老师约有70%曾在国外工作过。最后,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比例比较高。如清华大学约有70%的教师具有媒体从业经历。其中,范敬宜教授曾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希光教授曾在新华社和《华盛顿邮报》等担任高级记者等。

4.培养模式:媒体+学校

在国家关于加快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战略决策下,有更多的主流媒体将丰富的媒体资源与高校分享,双方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加强高校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教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传媒大学曾先后在1996年、2007年签署协议,双方共同建立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2010年1月与6月,中国日报社先后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签订协议,双方将成为合作共建单位,互为各自人才培养基地。

5.培养目标:知晓国情+国际视野

为进一步培养熟悉境外传媒机构,具有国际视野及交流能力的人才,要强化学生的英语训练,提高听、说、读、写及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不少高校的专业课程都采用英语或者双语教学。此外,有些高校还与国际知名媒体及知名高校签订协议,进行联合培养,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如中国传媒大学创造条件,实行“3+1”外延型办学模式,即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或意向书的形式,让学生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走出去”,到国外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和实践。截至2008年,外国语学院已有13个语种(包括除英语以外的全部语种)实行了“3+1”办学模式,为学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6.培养模式创新:政府+媒体+学校

在国家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背景下,经中宣部、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外宣媒体提供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这些高校于2009年专门设立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招生开放日项目。主要面向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外语专业、国际政治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对它们中那些具备较多外语、国际政治和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并有志于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贡献才智的大四本科生,推荐其免试。一经录取,学生在教学、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将得到有关部委、媒体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同类推荐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发展的思考

    发展的思考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山西省柳林县在推进发展改革、转型跨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热门推荐
  • 遇见鹿晗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遇见鹿晗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一次的偶遇,让她动心,一次又一次的合作让她无法自拔,他也对她动心,可却无法开口,天长地久,会是属于他们的吗
  • 师父,亲不亲!

    师父,亲不亲!

    “跟师父亲吗?”“亲起来味道不错。”“……”“亲起来如何?”“入口即化,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从小经过师父颜值的洗礼下,南夜溪整个人都沉溺在师父的yin威中无法自拔。某师父一脸懵逼,他带出来的徒儿明明不是这样的,难道是他打开的方式不对?
  • 舞动若雪

    舞动若雪

    在生活上要面对微笑,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炫舞精灵吗?在这个世界里将会发生什么事在她身上呢,他是位冷酷大神,他的炫舞精灵蛋将会怎样的,他们会相遇吗,炫舞世界将会被黑暗炫舞打败吗?推荐《双生殿下:恶魔校草你真坏》
  • 天英战雄

    天英战雄

    裂天泰坦、九头龙神、远古比蒙、不死亡灵、浴火凤凰、影龙、霜巨人……谁最强?其实,他们都弱爆了……唯有英雄领袖群伦,纵横无敌!
  • 王者游戏

    王者游戏

    玩游戏为了什么?不为金钱,不为权势,只为那最初的梦想!王者游戏,游戏王者。洗尽铅华,再启征程。我不是撒旦,我是肖雨,天下九州,朕必将再度君临。兄弟们!随我奏响战歌吧!
  • 神偷姐妹:校草争夺战

    神偷姐妹:校草争夺战

    她和她是全地球有名的姐妹神偷,全世界的人都想抓住她们,可谁又能奈何的了她们呢。为了躲避各地的警方,她们躲到了一所贵族学校……在她们进贵族学校的前天夜里,组织让她们潜进学园杀了市长独生子莫寒。而姐妹两个同时爱上了莫寒,妹妹为了和莫寒在一起,利用了不少的手段,而姐姐却是任由妹妹这么做……
  • 问逐穹窿

    问逐穹窿

    我从没想过,我的梦想,我的期望,我的追逐,就这么被现实无情的打破。所有的努力,曾经流过的血与泪,全都付诸了涛涛的东流之水。我不甘心啊——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还是不行?为什么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 仙人厄

    仙人厄

    仙魔大战!人间崩塌!法则不全!仙门消失!从此人间再无仙!十万年后,魔又来了,人间将如何抵御?一名少年走上了逆天之路。
  • 终极都市王

    终极都市王

    看神秘高手苏放强势归来,如何在都市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 新婚头三年,决定未来一生的财富

    新婚头三年,决定未来一生的财富

    《新婚头三年,决定未来一生的财富》一本关于吸财、理财和一生幸福的钱包哲学,人生就是理财,理财就是理幸福,把握新婚头3年,开启家庭幸福未来,未雨绸缪,才能衣食无忧;尽早准备,才能赢在起跑线;为新婚小夫妇量身打造,精确导航,奠定婚后家庭坚实的财富基础,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这本小书,此书生当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