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直接摄影也属于现代摄影的主要类别,其概念是现场动作在不因摄影机介入而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拍摄。其特点是拍摄日常景物、工业、建筑、城市、居民等题材,强调表现“原有景色”,强调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非“社会写实”。但直接摄影也有其局限:由于影调、细节非常精致,造成主、次部分同样清晰,因此视点和光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一些摄影者很容易沉迷于相机和胶片的技术性能,其照片拍摄仅能展现技巧。
12.对现代摄影的三大类别——纪实摄影、纯粹摄影和直接摄影的审美观念及创作技法的了解,被不少摄影家、评论家用来读解当前的大部分摄影作品。考生也可在理解后适当运用于摄影作品的分析之中。
13.1857年瑞典摄影家雷达兰拍摄了一幅在摄影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的《人生的两条道路》。这幅情节丰富、场面浩繁的照片运用了大量的人体作品,主题是观善惩恶,以白鬓长者为中心,两边两组人物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人生历程。左边表示勤勉、友善、进取,右边则表示贪婪、享乐、堕落。共用30多张底片剪辑拼贴、放大而成。这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积极意义的艺术创举,也受到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在曼彻斯特举行的重要造型艺术作品展览会上为新兴的摄影艺术赢得了极高声誉。
14.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新客观主义主张从客观主义的立场出发,忠实地描绘事物,揭示事物的本性。由于其风格是不遗余力地表现所有细节,一些人批评这种摄影流派为观察而观察,呆滞而缺少艺术性。但它对之后广告摄影中的工业摄影及产品摄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与客观主义相对应,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观主义摄影认为摄影应该是人格化、人性化的艺术。主观摄影的艺术家们极度强调自己的创造个性,蔑视一切已有的艺术法则和审美标准,是比抽象派摄影更为“抽象”的摄影艺术流派。
16.精细摄影是摄影第二个“经典时代”中的摄影理论之一,其代表为193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成立的“F64小组”。由于其年轻的摄影家崇尚“纯正”和“直接”的表现风格,强调画面的丰富层次感,必要时将光圈缩至最小的F64以获取最大的景深,小组故此得名。F64小组的创作理念是反对画意摄影的柔焦,尽可能用小光圈,以求得鲜明质感。其创作方法是熟练使用滤光镜,提炼丰富的画面影调。
纯粹摄影主要是由直接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和F64小组共同构成的。20世纪30年代崛起的F64小组使纯粹派摄影更加丰富、日趋完善,彻底取代了画意派摄影而成为艺术摄影的主流。
17.纪实摄影也于这第二个“经典时代”进入主流。纪实摄影包含多个类型,如新闻摄影、专题摄影、报道摄影、摄影调查等。早期战地摄影是其主要代表之一。战地摄影家芬顿拍摄了克里米亚战争,并于1855年编成一本有360张照片的影册。
需注意的是,由于当时技术落后,拍摄时机通常是在战斗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战地摄影家布雷迪则组织了20余人来拍美国南北战争,共拍摄了一万余幅照片,并于1886年完成了《战争纪实》一书。布雷迪对美国摄影形成与欧洲不同的性质和内涵起了重要作用。
18.纪实摄影的类型之一“摄影调查”的创作特征是:不再是自发的纪实摄影,而是以政府机关为中心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运动,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个人活动;运用斯特莱卡式的纪实摄影,即统一策划、指挥,提供相关资料,制订完备拍摄计划,有明确的拍摄目的;在充分策划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保持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其中,“摄影调查活动”(FSA)指美国农业安全管理局在1935至1943年间,对全美农业的艰难岁月进行调研活动采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纪实摄影活动。历时8年,拍摄有25万张底片,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拍摄纪实实践。其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纪实摄影家,如:多罗西·兰格、沃克·伊文思、阿瑟·罗斯坦等。
19.纪实摄影的另一类型“人情味”纪实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此时西方大都市迅速发展,但与纪实摄影萌芽期的都市摄影有明显的区别:讴歌城市的活力、揭示城市的阴暗面、描绘城市边缘人;不再强调照片的社会改革力量,更为客观;淡化了激进的情感色彩,对现代都市进行嘲讽和调侃,并带上明显的商业色彩。“人情味”纪实的代表摄影家为杜瓦诺和维吉。
20.专题摄影的代表摄影家为尤金·史密斯,其摄影特点包括:“图片故事/摄影文章”(Picture Story/Photo Essay),随后发展成“报道摄影”。代表作《乡村医生》具有经典性和转折性的特征,将专题摄影向前大大推进;形成点题照片(题图照片)、重点照片、压轴照片、旁衬照片的观念手法;进行详尽认真的前期准备,搜集资料、分析思考、制订拍摄计划;采用“抓拍为主,摆拍为辅”的拍摄方法。这一时期摄影报道期刊得以进一步发展,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记者群体。
21.于1936年成立的德国黑星图片社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新闻摄影组织。黑星图片社的照片涉及了变幻多姿的世界生活各个层面,特别是对战火纷飞的地区冲突和贫困地区的饥荒难民等饱含力度的报道,曾多次赢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和普利策新闻大奖的各种奖项。
22.为摆脱当时的编辑与摄影师的关系以保证摄影师的权利,玛格南图片社诞生了。名称中的玛格南(Magnum)原意为“大酒瓶”。图片社1947年成立于巴黎,后总部转到纽约。发起人为罗伯特·卡帕。图片社的照片以纪实见长,自我定位为“生活的忠实见证人”。其组织形式是:会员需通过严格的入会选拔;会员应保持独立立场和观点;会员均为在职摄影家,自行制定作品的缴纳和推销政策;利润按所交作品多少分配。在这样的创作理念的支撑下,玛格南图片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新闻摄影师的独立组织,被称为“世界的眼睛”。
23.摄影第三个“经典时代”的经典摄影理论是“决定性瞬间”理论。该理论于1952年被布列松用做自己摄影作品选集的书名和序言标题,并由此成为欧美各国乃至世界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摄影金科玉律与摄影美学经典。这种抓拍的摄影思想同时也被与布列松同时代的德国摄影家爱瑞克·萨洛蒙、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摄影名家所推崇,并成为新闻摄影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此外,战地纪实大师卡帕提出“为了人类”摄影的创作理念。
24.现代主义摄影的早期实验代表之一为光效应摄影,即利用光的效果、光影的变化来体现运动的美感,主要通过晃动相机、变焦镜头迅速变焦,广角镜头夸张变形,彩色胶卷的巧妙利用,利用自然形态下有规律的光影组合等手段来表现动体的虚化影像。
25.抽象摄影中没有对象,即作品中没有与客观世界直接对应的物象。其特点是艺术家彻底摆脱了对现实世界客观形象的模仿和再现,画面上没有具体的、可指认的物象,仅仅有线条、形体、色块、光点、影调等纯形式的组合;即使有可指认的物象,它也不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再现,而是远远超出了其具象的意义。抽象摄影的技巧包括物影照片及光影抽象实验、抽象变形、具象中的抽象、模糊抽象、意外效果试验、象征主义摄影。抽象摄影家代表莫霍利·纳吉的照片拍摄点与众不同,如仰拍、俯拍、压缩地平线、斜形构图等,将结构形式发挥到极致。
26.在现代主义摄影的分类中绝对少不了达达主义与摄影蒙太奇。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艺术家在创作中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在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摄影艺术领域中也产生了达达主义。著名摄影家哈尔斯曼创作过一幅蒙娜丽莎,她那双丰满的手在这里不仅变得青筋暴突、汗毛丛生,而且还塞满了钞票。真可谓荒诞无稽,不伦不类。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可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得以窥见。其代表人物格罗茨和约翰·哈特菲德在德国的达达主义运动时期共同发明了“摄影蒙太奇”技术。
27.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创作手法是对直接拍摄法和影像合成法的有效运用,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希望通过幻觉更深入地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超越一般认识的真实境界;第二,作品成为一种悖论:影像形象产生于潜意识创作,通常建立在幻觉和空想上,但又要通过最强烈的现实性和最清晰的细节表现;第三,摄影可以将幻想和现实结合为一体,成为创作超现实主义影像的理想工具,作品中经常充斥着精确表现现实的画面及其奇特组合;第四,表现非理性和反叛的观念,具有荒诞色彩,常用来表现荒诞的幻想、病态的意识和偶然的“视像”。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代表摄影家有曼·雷和哈尔斯曼。其中,曼·雷曾参与立体派、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等各种艺术流派活动,进行了抽象摄影的多方面的重要试验,并且在摄影领域以多种摄影技术试验家而著称。
28.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影像的解构、后现代摄影及数码摄影的出现与观念技术的更新。后现代摄影于20世纪后期逐渐兴起。其创作理念与手法包括:一、摄影与美术相互越界、混合与综合;二、解构权威和传统的价值观念,对艺术品的“崇高感”和“原创性”抱以讥讽的态度;三、大胆“挪用”传统,展开与艺术传统的重新对话;四、对现实生活中的图像与信息采取一种拿来主义的态度,将其自由地运用于作品中;五、突破禁忌,蔑视存在于人们心中或社会实践中的各种观看和表现的规范;六、身体成为后现代摄影的一个重要视觉议题;七、尽管在后现代摄影中摄影与其他媒介广泛杂交,但是纯粹摄影仍然是后现代摄影的一大主流;八、传统的摄影类型、摄影观念发生变化。
29.当代全球化的摄影活动与组织有“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美国摄影学会(PSA)、国际摄影联盟(FIAP)等。
30.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照相工业逐步东移,亚洲摄影在工业技术与西方同步的前提下,利用其特有的文化视角在世界摄影业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中国。同时,商业摄影进入繁盛时期。
第四节 中外美术简史
一、中国美术史
(一)古代美术史
1.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甲骨文为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
2.金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是铜器铭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形似装饰体,字势相近,但不如其前期雄健。该字体字形方阔,极为优美。
3.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宏丽的宝贵历史;
第二,多民族性、多区域性特点;
第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强大的纳构力和长久的稳定性。
4.关于艺术的起源,目前有以下五种观点:
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巫术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
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游戏起源于人的精力过剩的宣泄。
心灵表现说:艺术起源于心灵表现。
季节变化的符号说:艺术是季节变化的符号。
5.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女性一直是雕塑表现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也反映出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和种族繁衍的美好祝愿。
6.商周时代美术的重要成就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在题材的选择上以自然界的动物为多,或是真实的,或是幻想的。用美术来表现生活始于本时代。
第二,在形象处理上,个别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主观性;表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对立或斗争的简单构图也是战国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方式。
第三,殷周时代开始了中国工艺的优良传统。青铜器的造型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及艺术发展中居于显要的地位,因而成为古代文化的标志。
7.秦、汉、三国时代诞生了规模巨大的美术活动。
第一,秦代阿房宫的建筑、骊山陵寝之经营、十二金人的铸造,投入了巨大的劳力和财力,永垂史册。
第二,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是“气势”和“古拙”。题材多样,风格鲜明,善于运用绘画艺术的特长,表现动态巧妙。写实的风格于汉代开始发展,而这也是古代美术发展的新的起点。
第三,汉代的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包括原始神话、神仙世界;历史故事、古圣先贤;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