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每天就给他一个串联单?
景:对。我们坚持不用提词器,一个最深的考虑就是让他说人话,有个性的话,想说的话。要不他得按照别人写的东西来说,表达别人的思想。对主持人就是应该追求生动追求特色,只有生动了才能让观众觉得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觉得做电视应该提倡一个观点——在直播过程中要允许“露怯”,允许出差错。直播不要追求完美,应该追求生动。一旦你滴水不漏一字不错,太好了以后反而不真实,因为做不到。你肯定有缺点说话有时候不到位,但你是正常的是有思想的,还时不时地迸发出火花,这样就会引起共鸣。有了亲切感,观众的认同度就会提高。现在南京老百姓都说孟非是市民的儿子,很聪明很能干,嘴歪歪的,头上没头发,说的东西蛮有意思。
李:他原来有一点儿头发吧?
景:没有。做这个栏目之前有一点头发,罩不住,就剃了。
李:直播前已经剃掉了?
景:不,已经剃了几年了。
李:那时候他戴帽子。
景:对。那是那个时候光头不好看,太年轻了光头不甚雅观。现在戴是怕被认出来。
李:我觉得当时台里敢推出光头主持人,这个不得了。你敢推荐台长敢拍板,要点胆子。
景:因为台里给大家创新的空间比较大,鼓励大家做好节目,有特点的节目。
李:还是台里有这个鼓励创新的气氛。
景:我觉得现在的主持人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播,当下最主流的。现在逐步出现了说新闻,把读稿子变成了说内容,这是第二层。实际上第三层最重要,就是评。这个评很重要,评意味着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观点就没有思想,没有观点就形不成一种交流。这就要给主持人一个空间来表达。比如说我们有“孟非读报”,实际上读报只是个引子,读报引出来的是他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一种评判和分析。孟非每天都用6到8分钟的时段,坐在那儿说,但收视率非常高。为什么?它是一段思想啊。我想观众是想听听孟非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和我想的一样不一样。这对提高节目的品位、内涵就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给他表达思想的实际上是两个空间,一个是“孟非读报”,整块时间让他对当下生活中的热点发表看法;还有一个就是,对于正在播出的一些新闻事件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进行评说。这样两个就构成了“零距离”在“播”的这条线同时还有一条“议”的线,一条思想的线。思想的线使信息的线有一种厚度。《南京零距离》总体上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大信息量的节目,很多新闻都是同质的,有了议的这条线,实际上把很多现象激活了,有了新的内涵。所以主持人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播,播哪个不会播啊,在播后面有更多的评判、更多的分析、更多自己的观点。
李:还有一个节目时长问题,用你的话说就是“体量”,你们是怎么想到做每天一小时这么大的新闻栏目的?
景: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体量是做节目非常重要的东西。现在都讲规模,规模效应。过去综艺节目也是10分钟20分钟,但现在一般都是一个小时以上。都在走规模,为什么?现在电视台越来越多,频道越来越多,你怎么吸引观众?一个10分钟、20分钟的节目,观众在按遥控器的时候不经意就忽略了,再回来已经没有了。你不做一个很大的体量,可能你播了很长时间观众还没看过。当然从节目的本身,从集约化角度,有了一定的规模,它的投入产出比才能合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体量越大,它构筑的信息平台包容的东西就越多,把最好最有效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现在新闻节目从中央台到地方台,还是每天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这种体量落伍了。体量大了就有一个编排问题。编排是个技巧。时下的节目编排大多是版块式的,从专业人的角度看,很好,眉清目楚,但我觉得是做电视新闻的一个大忌,恰恰不能这样做。《新闻联播》很多人开头看新闻提要,结尾看看国际新闻,其他不看了,这就是编排带来的问题。实际上电视应该让观众永远不知道下面是什么。《南京零距离》同类的新闻今天是第一条,明天可能就第十条,突发性事件也是这样。整个是“乱”的。我们没有强调版块,只强调三个时段,每个时段里面的新闻编排是不固定的。
李:版块是从传者角度说的,不考虑观众。
景:就是要研究观众心理,有时候还要让他摸不着头脑,这样才好看,不程式化。观众对新闻内容是有选择的,我就要通过我们的编排,让你在时段上找不到这一类那一类,在整体收视上就会留住观众。当然,在每一个时段我们都安排兴奋点、亮点。
李:这个非常重要。还有一个问题是时段的选择,为什么安排在每天晚上的6∶50到7∶50?
景:中国大陆还没有新闻频道,观众的收视习惯是分时段的,一般晚上6点到8点是看新闻的时段,8点到10点是电视剧时段。我们的时段选择,肯定就只能在6点到8点选择。在这个里头就有讲究了——我是在6点开还是7点开?6点呢,大家都在忙着回家,那么7点,《新闻联播》正好开始。我们采取了错位前移的策略:在正点新闻还没有开始的时候(6∶50)推出我们的节目,在新闻时段尚未结束的时候(7∶50)结束我们的节目。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看到7点之前的10分钟是最有收视潜质的,这是个收视最单薄的时段,这时大家在等正点新闻。
李:但是这几年已经习惯了,正点半点看重要栏目。
景:是一种习惯,是惯例,但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这不都是人为的嘛。是人为培养了人的一种习惯,大家都整点,那是很可怕的。“哗”一下子全出来了,观众选择哪个呢?只能选择一个。现在我必须先切入,我先播,我先把观众控制住。
李:再问一个敏感的问题,和南京市的关系怎么样?南京时政要闻怎么编排?
景:很好。南京时政要闻我们一般放在开始,头条,也有放到7点30之后。主要就放在这两个时段。像市两会新闻,我们放在一开始播,7点30再播一次。因为我们是面向南京的新闻,实际上南京的时政要闻老百姓是非常关心的,自己的书记市长干什么大家实际上很关心。他们做的事情和市民们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住房啊城建啊,老百姓很关心。所以这一块我们从来不丢。
李:现在一般做新闻呢,有两条路,我的看法一条是注意好看,或者叫新闻娱乐化;还有一条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说的社会责任。你的看法呢?
景:追求新闻节目的好看生动与强调新闻节目的责任感,不矛盾,是可以统一的,好看生动要首先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
李:你现在节目里这么多社会新闻,比如灾害新闻,就是追求好看,社会责任何在?
景:我们报道灾害新闻就是要引以为戒,媒体有责任告诉观众,这就是责任感。第二,我们做的时候是很认真很严肃的,是饱含了人文关怀在里面的。我们不是为了好看而好看,而是有过程有细节有是非有爱憎的。
李:但是现在竞争很激烈的。
景:是的。《南京零距离》推出后,一年里南京就先后出现了五个60分钟的形态大致相仿的新闻栏目,很热闹。现在很多电视同行都关心南京的新闻竞争,竞争使南京地区电视新闻的收视蛋糕做大了。我们也壮大了,其他栏目和他们的过去相比也有了进步。这里除了竞争还有体量的功劳,我估计六十分钟新闻栏目不久将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的主流模式。
李:最后一个问题,你下一步的想法是什么?
景:实际上这个栏目本身还没有定型。大的形态样式定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以后的演播室,以后的采访,节目的时效性质量应该再有一个更大的提高。形式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会不断丰富。至关重要的内容是,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都必须捕捉到新活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天的生活充满激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