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300000007

第7章 电视采访概论(7)

2.理解不同素材的特点,打开素材状态,形成一个富于变化的节奏。形象元素的组合、不同素材的运用能够产生节目节奏。

节奏是什么?节奏首先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一种重复,比如心跳的节奏,潮汐的节奏,花儿昼开夜伏的节奏,这些自然的生命状态呈现出很强的节奏感。但是,这是单调的节奏,不是艺术的节奏。艺术的节奏强调变化,强调突破。比如,山间有一条小溪,小溪一头是一个整齐的石板桥,桥上石板整齐排列;小溪另一头是在溪水里错落排列的几个垫脚石,若隐若现。如果你是拍摄者,你会选哪个?答案是第二个,显然这些参差不齐的垫脚石呈现出的是一种生动、富于变化的节奏,能够激发我们潜在的对自由、对突破的向往。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和空画面贯穿到底,同一种素材状态持续很长时间,观众对这种素材组合观众当然会审美疲劳。有很多纪录片在创作中规定一般同期声采访不超过20秒,其实就是考虑了不同素材在节目节奏的创造上所起的作用。

六、从工作特点看,采用采摄分工与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

由于技术设备的便捷,文字广播记者工作被看作是独立性较强的工作,因而特别强调独立采访能力的重要性。而作为电视记者,由于技术设备复杂,要同时强调集体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这一点来说采摄分工与协同工作是电视记者采访区别于其他媒介采访特点的又一突出体现。

1.采摄分工

在ENG问世之前,电视记者长期肩负着采访、拍摄集于一身的工作。ENG的普及运用,解决了拍摄中的声画同步录制问题,电视记者走上屏幕进行现场采访,现场报道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有效形式。因此,采访与拍摄逐步开始分离,由“采摄合一”过渡到“采摄分家”。

现今,从普遍趋势来看,编导、出镜记者、同摄录人员完全分离,记者负责采访报道,摄录人员负责拍摄画面录音。我国电视记者采、拍分工也由“采摄合一”逐步过渡到“采摄分家”。社会分工的专门化标志着社会发展进步,发展进步的过程往往是兴利除弊的选择。“采摄合一”之所以被“采摄分家”所取代,正是电视记者工作兴利除弊的选择。

“采摄合一”对电视记者采访主要有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弊端。表现之一是记者在现场往往为了拍摄画面抢镜头而忽略了对采访的各种环节的考虑;表现之二是记者在采访之中往往不能全力深入挖掘事实,导致报道水准不高,容易流于表面化;表现之三是不利于做“成套新闻”,记者难于进入画面,也难于进行画外讲述;表现之四是记者采访时往往无法合理支配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容易造成程度不同的疏漏。

由于“采摄合一”的上述弊端,“采摄分家”便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采摄分家”使记者有时间、有精力全神贯注于挖掘事实。同时记者进入屏幕,以出画面形式参与到报道之中,不但搞活了报道,而且使观众对电视新闻的信任感增强。对于摄录人员来说,也可以专注于拍摄录音,精益求精讲求速度和质量。

毫无疑问,“采摄分家”是采访、拍摄分工的必然趋势。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一个电视记者没有必要掌握拍摄技巧。事实上,记者做电视报道不熟知画面,不懂拍摄技巧是不称职的,也无法调度、组织采访。我们主张,作为电视记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本领,起码对电视采访的基本拍摄方法、手段、技巧要能够运用自如,同时也要具有独立采访的能力。也就是说,“采摄分家”作为具体工作分工是行之有效的,但它并不排斥记者一专多能。比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在广播电视新闻课程中,就强调训练学生单兵作战(one-person band)的工作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突发情况下,能够独立、迅速应对现场情况,作持续性的电视报道。随着电视采编设备日益趋于小巧、灵活以及媒体竞争的加剧,在突发情况下,记者单兵作战的能力要求也得到了突显。比如凤凰卫视、CNN等在一些突发采访报道与战地报道中尤其强调记者的个人采编能力。就此,曾多次深入东南亚偏僻地区进行单人单机采访的星空卫视资深新闻摄像师罗伯特麦克布德提出了“shoot yourself”的概念,即集播报拍摄于一体的电视采访能力。而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发展,电视记者也要求具备更综合的采编能力。

但是,这种个人能力凸显只是在人手资源紧张情况下的特殊操作,与电视媒体工作的采摄分工并不矛盾。

2.协同工作

由于技术分野,电视采访是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的。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决不是单个人的杰作。相比之下,文字记者单枪匹马能够做出重头报道,广播记者也可以独自一人口授或采制重大新闻。电视报道除了极简单的消息记者一个人可以应付以外,绝大多数报道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一般情况下,日常新闻电视采访由各位专业人员组成采访小组共同工作,采访小组人员少则2人,多则3至5个人,包括记者(编导)、摄像、灯光、录音师等人员,有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的出镜记者、摄像助理、录音助理等。比如中央电视台深度调查性报道节目《新闻调查》,其分工细致,策划、出镜记者、编导、主摄像、副摄像、录音师各司其职。

对于大型电视新闻报道而言,电视采访人员组成报道团队共同工作。报道团队包括领队、主持人、记者、编辑、摄像、灯光、录音师等有关人员。如果是电视现场直播,牵涉人员则更多。从这个方面来说,电视采访更加注重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以此产生合力。其在现场主要牵涉到这样五个方面:

第一,记者(编导、出镜记者)与摄像师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主要包括记者出镜说什么、他需要摄像记者关注什么、出镜记者与摄像师如何配合才能更好地共同挖掘现场信息。编导与摄像在磨合过程中如何达到默契,从而在摄像机开机时间把握、摄像机机位的选取、富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的挖掘等方面形成一致。

第二,在电视连线报道中,前方记者与主持人如何沟通,如何创造一个双方信息相对平等的状态。这种信息对称的状态非常重要,主持人能够了解前方记者的现场状态,从而问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前方记者也能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传达出对现场特有的感受。双方在一个很舒服、自然的语境中推动报道前进。

第三,在新闻现场多机拍摄状态下,不同的机位如何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尽量避免相互干扰、穿帮的情形下,结构一个立体、富有层次感而又能抓住本质的事件现场。

第四,录音师和摄像助理如何配合形象素材的抓取等。

第五,前面四点谈到的都是镜头前的协调配合,实际上在镜头之外还涉及到工作人员关系、工作分工等比较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人际交往的因素。

因此,团队协同工作方式对电视记者提出了特别要求:

(1)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首先具备的是娴熟地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合作与团队意识。协同工作方式还要求记者要有协作精神,有全局观念。相比之下,集体协作精神比独立工作要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因此,电视记者必须学会站在全局方位上考虑各种意见,团队成员协同一致才能融洽地合作。尤其对于编导来说,你是节目的灵魂人物,你要对节目负责,更应具备大局意识和协调能力;

(2)明确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在电视采访过程中,每一个记者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特点;

(3)不同记者还要熟悉其他人的工作方式。比如,编导只有对画面拍摄有充分的认识,才能知道,在哪个机位,摄像师才能准确地拍到画面;在哪些位置,摄像师无法结构画面,需要编导调度被访人、调度现场以配合摄像师。而摄像师只有明白这个事件的性质才能准确抓到编导需要的画面。正如美联社总编基思·富勒所比喻的那样,记者好比职业球队队员那样,不仅仅必须站到自己该站的位置上,还应知道其他每一个队员应站的位置。

本章小结:

你是站在一个历史的高点涉入传媒业。信息的传播历程经历了人类最初的面对面的传播、文字的抽象传播、广播通过声音部分还原信息的传播,到当今时代的声画信息兼备的电视传播,这是大众传播历史中螺旋式的发展历程。而作为一个电视记者,要思考如何运用便捷、形象的电视媒介工具传播现场信息。而如何发挥电视媒介的特点就是如何让电视媒体凸显优势与传播地位的过程。所以,只有深刻理解电视采访的特点,才能用摄像机和话筒去抒写生活、传递情感、影响社会。本章是电视采访的重点章节,只有对电视媒介工具特性有充分把握,才能在以后的采访学习实践中体悟电视采访的优势。

电视记者应该看到:文字记者从公元14世纪中叶就已开始了采访活动,广播记者也早于电视记者走向成熟。对他们的经验和传统,不但要加以继承,而且还要丰富和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媒体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了文字、视频采集合二为一的工作方式,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甚至开设了媒介融合的课程。作为电视记者,应该敏锐地把握这样的趋向,适应现代媒体的采访工作方式。

总的说来,媒介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不同记者的不同工作特点,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其基本素质是相通的。西方新闻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优秀的记者应该具有哲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眼睛,历史学家的深沉,侦探的机警,法官的明智。

思考题:

1.随着社会与传媒的发展,新闻采访的观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电视采访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在具体的采访中发挥这些特性?

3.电视媒介的技术发展是如何影响电视采访观念的变化?

4.电视记者如何通过声画语言,形象、具体地传播信息?

5.如何在电视采访中通过展示人际交流传播信息?

本章扩展阅读材料: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类推荐
  •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主要介绍了司法文书写作的理论知识,并按照司法文书制作的不同机关、组织划分,分别介绍了公安机关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检察院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主要司法文书等各种司法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以达到真正快速提高学生写作司法文书技能的目的,体现出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热门推荐
  • 星空下的美好祝福

    星空下的美好祝福

    她是豪门千金大小姐,可是在外人看来,真正的千金大小姐只有她的妹妹“芸允莉”,她抢走了属于她的一切,包括男朋友,还怀了孕,芸甜蜜知道后,进了酒吧........当芸甜蜜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衣服凌乱在地上,浴室中传来了“哗哗哗哗”声.............。
  • 十世仙缘

    十世仙缘

    玉帝么?老子屠了你!盘古么?把你的斧子给老子乖乖送过来!还有那个印度阿三如来,给个金身玩玩啊!
  • 沙漠驼影:一个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沙漠驼影:一个女人的千里澳洲行

    一次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梦想,一个女人淋漓尽致剖析自我的心灵之旅,演艺一段动人心魄的传奇旅程,记录一曲跌宕起伏的沙漠恋歌。本书是作者自我发现和自我证明过程的记录。
  • 牡丹花将眠

    牡丹花将眠

    《苼度莶苠認》简介:莶苠苼爱度認的时间很久,却敌不过度認恨她的时间。他们爱恨交错,莶苠苼却终究逃不脱成“药”的结局。莶苠苼一生很苦,却只为度認一生欢喜。一切还没开始,却已意味着结束,这就是命运。转身成了遗憾,回头了了瞬间,只剩他一人在原地寻那已断的红线。君不知牡丹花开一生,有人为你等。
  •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

    本书由军情六处独家首次授权,作者接触了数量丰富的档案,在资料收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在权威性上明显超越以往任何一本从局外人角度揭示军情六处的书。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全书见缝插针地引用各种文献,几乎句句有来历,作者保持其客观的笔调,极少加进自己的评述,使得此书更多地成为了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对于相关研究人员或有极大的帮助。
  • 隐神之路

    隐神之路

    在不一样的角度,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同样的成神之路,也许成功的背后,往往是默默的付出。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学渣翻身

    学渣翻身

    杨旭祺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人都说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不惹事顶多算个次品但杨旭祺注定是个不安分的学渣。多次被学校请退,无奈的杨父只好将他送进一所封闭学校,眼不见心不烦。似乎是不找事人就不爽利,杨旭祺仅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便再次因为聚众打架收到学校的请退通知书。与此同时,末世悄然降临。
  • 众神创造的幻想

    众神创造的幻想

    神所创造的众人,以及在恶魔的交易中获得力量从而背叛众神的人们所交织产生的幻想.
  • 痕迹世界

    痕迹世界

    这是一片充满纷争的世界,卡厄斯大陆。与任何世界一样,人类与凶兽互相利用,互相残杀。一切生存方式皆有天定,无法逆转,无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