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300000028

第28章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技巧与方法(3)

(3)提升细节

由于细节往往是细微而具体的,要做到以个体反映全体、以个性特点反映事物本质,就需要记者找到二者的连接点,这就是一个提升细节的过程。这样的方式使电视报道既有点上的捕捉又有面上的关照、既有具体形象的刻画又有诗意的提升及情感的抒写。因此,记者在采访中不仅要善于捕捉、放大细节,同时也要发挥想象空间去提升细节。电视报道在现场摄取影像素材的基础上,可以依靠解说词及音乐音响等其他形象手段和表现元素去提升细节。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第十五集“告别家园”以其雄浑的气势、细腻的形象捕捉以及富有情感空间的诗意提升,使节目叙事生动、情感深沉、意蕴悠长。这一集围绕“家国情怀”的主题记录了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附近的大溪村村民的迁徙过程。在这个迁徙过程中,村民在自己的小家以及国家这个大家之间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期间离别、矛盾、冲突相互交织。记者抓取到了许多形象细节,并通过记者丰富的想象能力而把节目提升到诗意与情感的高度。比如在船长冉应福把积累多年的资料交给徒弟以后,镜头抓取到了冉应福上船以后回望江上行船的镜头,解说词这样叙述道:“冉应福把一身的手艺连同多年积累的资料交给了徒弟,却无论如何都割舍不尽对三峡的回忆。儿时的玩伴、峡谷的涛声,伴着他人生半百所有的故事,都在49岁这一年,留给了家乡和长江。”

编导敏锐地抓住这一场景,利用解说词提升了情绪。在冉家离开三峡前的一次普通的团圆饭上,解说词这样写道:搬迁就在今天,冉家邀请前来送行的亲友,吃了一顿团圆饭,他们默默地品尝着故土难离的滋味。一次普通的吃饭场景,被提升到一种情感的高度。在冉家打包行李是,记者用特写镜头抓取到了冉应福的妻子整理线团的动作,解说词写道:女人更知道家意味着什么,哪怕是一根针、一团线,都蕴涵了几十年来编织起一个家庭的千丝万缕的情感。在一位村民离开自家时,镜头里展现的是村民关上自家房门的场景,解说词写道:当大溪的外迁移民开始走出家门的时候,似乎和任何一个早晨没什么两样,有的人还顺手带上了永远不会再开启的家门。这些普普通通的场景被记者放大提升到一种情感的高度,解说词说出了观众心里想说、又无法表达的一种情绪。所谓心里有,笔下无,创作者的提升拱到了观众的痒处。而这种细节的提升都是围绕着节目“家国”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第三节同期声摄取与表现

电视新闻节目依靠声画一体的形象素材传达信息,现场同期声成为电视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ENG、EFP等电子采集系统出现以后,新闻信息便从最开始即通过信息双通道的模式被采集、编辑与整合。这其中,现场的同期声便与画面一起成为电视采访信息的载体与重要表现元素。

同期声的凸显与时代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媒介功能演变的具体体现。这实际上是时代和媒介的发展所展现出的对观众的尊重,对观众主动参与意识的凸显。过去“视电视为讲坛”的格里尔逊模式基本上剥夺了现场同期声,取而代之大量的主观解说词和音乐,使观众处于被动接受、听之信之的状态。而同期声的使用,无疑把更多判断与解读的权力交给观众,使观众能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势,在信息的相互参照中形成自己的判断。

一、同期声界定与特点

1.同期声的界定

同期声是客观声音与音响,是从现实生活中摄取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的声音与音响。同期声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记者、事件当事人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碰撞发出的声响,自然环境发出的声响,现场的有源音乐与音响(比如现场的电视机、收音机等传达出的音乐、音响)。同新闻节目后期所配的主观音乐、音响相比,同期声是在前期采访现场所摄取的客观声音。

2.同期声的特点

客观性。同期声是新闻事件现场固有的声音,它与现场形象同步存在,共同建构立体的事件。

现场性。同期声是传达现场信息的载体之一,同样是一种形象性的元素,本身就承载了现场的一部分事实信息,因此,可以说,同期声是现场氛围的重要来源。一个缺乏同期声的现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场。人物述说的同期声能带出很多语言之外的丰富的信息,其语调、语言运用、语速配合人物的表情、手势能够充分发挥电视用形象语言叙事的优势,从而给观众一个具体、真实的现场氛围。比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抓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美军驻伊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L.Paul Bremer)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第一句话是:“Ladies and Gentlemen,We got him.”(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到了他),布雷默言语间透露出的如释重负的心情和胜利者的姿态通过电视屏幕生动地呈现出来。当信息通过当事人的声音传递出来时,它不仅传递出显在的语言信息,同时也牵带出许多潜信息。有的时候,新闻的竞争恰恰就在这里,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许多记者所忽视。试想,当所有记者都能在新闻发布会获得这些信息的时候,你的竞争力在哪里,你的新闻的特点在哪里?恰恰就在这些容易被人忽视而又具有高含金量的潜信息上,重视这些潜信息正是渗透了创作者对电视语言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因此,对于电视采访来说,如何意识到电视媒介的形象性优势,充分发挥同期声带给我们的现场感便成为记者要着力考虑的问题。

实证性。由于源自于现场本身,同期声比较完整地展现了现场信息状态。通过直接展现现场人物的述说能够有助于观众直观、深刻地理解事件性质与特点。因此,同期声有助于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新闻事实本身是具有力量的。同期声的这种实证性有助于提高信息传达的可信度。在拾取证据、辅佐论证上,同期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期声就相当于文章中的引用,字字确凿、句句有出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从而给节目带来相对客观、中立的态度。另外,同期声的使用实际上也是给观众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形象信息,从而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参照、相互印证,让观众形成自己的判断。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在关键信息的展示与叙述上,要特别重视同期声的摄取,并且对同期声要采取审慎的创作态度。

二、结构同期声的技巧与方法

1.利用同期声开拓形象素材

电视节目的声音素材大致可以分为同期声,解说词,后期配的音乐、音响这三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同期声中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碰撞发出的声响、有源的音乐等信息表现元素,从而使形象素材得到最大的拓展。比如在纪录片《邓小平》“广安老家”的段落里,在广安县城采访完一位老人家对广安县城的描述以后,创作者使用了一段茶馆里摄取的同期声,这段同期声是茶馆里一些票友演唱的川剧清音,其歌词这样唱道:金广安,黄白莹莹然,桑麻榆枣丰,沃野无闲田;金广安,庶民百姓,忠奸质朴,不畏水旱,抗拒凶顽,名贯天府,啊……,点染好家园。这是创作者给观众展示的对广安的描述。没有用解说词阐释广安怎么好,而是用这样一段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与摄取到的同期声艺术化地展现了广安的人文地貌、风土民情。这实际上是艺术中的“借力”,通过这种手段,作品所呈现出的地域风俗、适当夸张与渲染的艺术氛围使这段对广安的介绍生动而富感染力。同样,在中央电视台《360°》栏目的“红岩档案解密4”节目中,在开头和结尾介绍重庆渣滓洞的情况时,编导采用了渣滓洞现场导游的解说声,从而为事件的背景叙述提供了一个新的素材形态,进一步加强了节目的节奏感。以上两例都是创作者巧用现场同期声为叙事和节奏服务的“借力”方式。

另外,在现场画面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同期声能够有效弥补信息的缺失,甚至引导观众通过想象与参与性思考主动填补信息,从而形成一种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2007年12月5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奥马哈(Owaha)城的一家购物广场(Von Mour)发生一场枪击案,一名男子枪杀了八人,并饮弹自杀。美国NBC的《内幕报道》(Inside Edition)栏目在报道这起事件的时候,由于缺乏现场的镜头,节目素材采用了大量911报警电话里的录音资料。这些声音素材有躲在商场里打报警电话的求救声,也有躲在试衣间里的目击者的描述,而画面则是枪击案后的商场的空镜头。这些报警电话非常真实地传达出事发时的紧急状态,从而把观众带入现场的情境中。而美国“9·11”世贸大厦撞机事件中,当大厦倒塌时,因为记者手提着摄像机奔跑,这样电视报道中刚开始是摇摇晃晃的画面,没有主体拍摄物,接着,弥漫的烟尘遮蔽了镜头。虽然没有任何现场画面,但是人群的喊叫声、喘息声、奔跑的脚步声、建筑垮塌的环境声都给我们传递出现场的真实情境。这种缺失画面的同期声甚至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联想与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更加为现场人物的命运担忧。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缺失现场画面的镜头是一种遗憾。但是作为电视记者而言,应该积极思考怎么把这种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怎么通过声音素材来创造一种更为独特的氛围。以上所举的美国电视新闻的两个案例,充分说明记者用形象素材传达现场的积极主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同期声的摄取要保持其完整,尤其是突发性事件出现的时候,记者要有开机进现场的意识,不管镜头是否平稳,是否能对准被摄物,先开机摄取现场完整的同期声,才能使声音成为结构现场的主线。

2.利用同期声求证并为叙事创造节奏

在报道中,记者要善于引用被访者的同期声,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笔者称之为“新闻眼”的素材。被访者的同期声能使新闻报道增强权威性和可信度。记者要善于从被访者众多的语言中精选最能反映事件特点与本质的同期语言。正如凤凰卫视采访总监吕宁思所言,“记者必须有能力从被访人洋洋洒洒慷慨激昂动辄二十分钟或者半小时的言谈中提取二十秒钟的几句话,作为同期声引用语。”

此外,作为形象素材之一,同期声的运用使节目的声音形成变化,从而避免在单位时间里声音素材过于单一和呆板,这就为叙事创造出丰富、变化的节奏感。我们在前面提到,艺术的节奏强调在重复中的变化,声音素材也必须讲求节奏上的跌宕起伏。下面,我们来分析美国NBC《内幕新闻》2007年4月播出的一则新闻《驻伊士兵回国,家人团圆》这则新闻是讲述一名驻伊美军士兵比尔·霍斯(Bill Hawes)回国,到儿子约翰·霍斯(John Hawes)的学校里给儿子一个回家的惊喜,这幕场景通过电视传播感动了许多美国人。NBC记者于是给这个家庭提供了一个奖励——畅游迪士尼乐园一天。这则新闻是记者在原有事件的基础上通过主观介入、策划而形成的一个策划性报道。在这则新闻中,记者对声音节奏感的把握可谓细致与精巧。

从以上节目镜头列表可以看出,记者对这条新闻的声音处理非常细致,完全打乱了不同声音素材,使整个节目节奏感特别明快。而其中利用同期声转场、推高潮等,更体现了记者利用声音剪辑因素创造戏剧性结构的努力。这种对电视新闻节奏感的重视其实是与好莱坞叙事模式相联系的。相比之下,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的许多新闻都是解说词一铺到底,一种声音状态贯穿始终,没有变化,没有剪辑因素的体现,更无从谈节奏感。在这一方面,一些娱乐类新闻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中国电影报道》、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化播报》反而在节目中体现出了这种运用同期声创造节奏的意识。当然,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在很多情况下,记者会采取解说词带画面的简便方法。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方式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最好的方式。

3.善于发现现场中的同期声,使之成为节目的结构性因素

理解这种结构性的存在,其实质就是使同期声成为一个贯穿节目始终的叙事性的提示和渲染情绪的载体,从而使这种主观创作情绪的抒发与事件本身形成互动,为情绪的提升提供源头活水,这就避免了单纯主观音乐或主观音响的主观性、随意性与强制性。由于参与情绪提升与渲染的声音来自现场,自然是与现场事件紧密联系并带有很多现场信息和氛围的,从而形成一种既能提升情绪又相对客观的“生活之音”。从这一方面来说,编导的创作工作其实是对现场声音的提炼与提升,是对生活本身的一种升华。当我们把对同期声的理解上升到这样的高度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忠实记录同期声的问题,而成为一个发现与感悟现场、从而选择提升的工作。这体现了创作者对声音处理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选择与放大过程的含金量。

比如在纪录片《邓小平》“广安老家”段落的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邓小平同志年轻时的照片,而声音素材则是一段现代的乡间童谣,这段童谣来自何处?是编导配上的主观音乐吗?当叙事发展到记者为寻找邓小平故居而向当地小学生询问的段落时,又出现了小学生现场演唱的童谣,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段落开头的童谣来自于此处。在这里这段童谣被巧妙地用于片子中,成为一种渲染情绪的、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素材,同时也成为组织这个段落的结构性因素。在《新闻调查》“杨柳坪七日”中老者的山歌被用作每个叙事段落的开篇,意蕴悠长,从这歌中,我们听到了乐观与朴实的情怀。

同类推荐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仙资圣骨

    仙资圣骨

    被仙界传承打中,就算是猪,也能称霸一方,但如果在加一个举世无双的天赋呢?无限可能……
  • 护灵归魂

    护灵归魂

    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却因为一场意外破坏了冥界的和平,为了弥补这个过错,他不得不与护灵者一起展开一段惊险之旅。
  • 平行日记之桃灼

    平行日记之桃灼

    平行空间(parallelUniverse),这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和别人擦肩而过时,觉得这个人我见过,和别人对话时,觉得这句话、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明明没有去过的地方却感觉我曾来过。但是,却无法清晰、完整的想起,这个人是谁,这个地方何时来过,其实,这些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就在另一个空间……
  • 变异圣体

    变异圣体

    二十八世纪的天才科学家,在进行基因变异试验中、、受到不明能量入侵,带着先进科技水平的成果——元脑、离奇转世。在元圣大陆,王晨继续了他未完的梦想——发掘人体极限。而那导致他离其转世的不明能量,造就了其逆天的吞噬神通。这一神通,成了王晨让人望而生畏的资本。他的肉体也是在这种种之下,一次次的变得强大。从此,炼体师不再是鸡肋的职业、圣位之上有了炼体师的一席之地。圣位对于猪脚来说是结束、但也是另一段传奇的开始、、、、、强大而霸道的传奇、、、、@@@@@@@@@@@@@@@@@@@@@@@@@@@@@@@@@@@@@@@@@@@@@@@@@新书上传、、、、洒泪各种求、、、、、、
  • 平行线

    平行线

    宇凡和邢璨从小就是邻居,父母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七年前,父母所在公司H公司发生一起事故,由于宇凡的父亲是项目的负责人,公司为了平息舆论,将责任全部推脱到宇凡的父亲身上。父亲被警察带走接受检查的当天,母亲因为突发病身亡,宇凡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即时回家造成的。邢璨他们家领养了宇凡,两个小孩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三年之后,偶然中得知当年父亲的种种罪名本来是有转机的,却因为邢璨不小心将材料替换了。宇凡无法再面对邢璨他们一家,远走美国投奔爷爷,邢璨也被父母送到韩国学习。后来宇凡在设计方面颇有建树,进入W公司,因为公司拓展业务的原因回国。
  • 雪嫁衣

    雪嫁衣

    何为天下?天下,是最初诞生的文明。天下,即我。何为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威震四海。天下,是始皇帝之残暴,之威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天下,是汉武帝之骄傲,之武功。万国来宾,为天可汗。天下,是唐率宗之雍容,之文明。何为天下?站在御宿山上,周围三十六里,便是天下。武功文化,秦皇汉武,英雄豪杰,都毫无意义。只因这里有一个绝顶的名——华音阁。
  • 激活职场力:高情商五段进阶课

    激活职场力:高情商五段进阶课

    本书内容包括:淡定的心态——高情商的前提、恰当地表达——高情商的基础、高效地沟通——高情商的核心、宽广的人脉——高情商的依托、巧妙地推销——沟通与人脉的结合。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大断电时代

    大断电时代

    当全球处于大断电时代,没有电力的世界,政府垮台,军阀割据。辛圣被逼远走他乡,却意外得知全球断电的实情。身世被慢慢揭开,辛圣发现了更为恐怖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