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000000057

第57章 寄望央视新闻改革(2)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西格·吉斯勒教授在描述美国新闻界和普利策奖最显著的变化时,提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网络新闻日趋重要并把它纳入了评奖范围,但他又强调“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传递信息的方式便捷神速,但新闻事业的核心和理念并没有随之变质”。

电视电视,有人说:内容为王(King)、视觉为后(Queen),观众要看更亮丽的新闻,从主播到主播台,都要鲜亮;像CBS花重金挖来美女主播凯蒂,像日本早间TBS名嘴御法川法男身后的新闻板足有4平方米,日本电视台晚间号称“革命性新闻秀”的News Zero栏目当中的新闻墙更是高4米半、宽3米,女主播的全身像、新闻提要、新闻画面、事件关系图、现场地图都从这巨大的LED屏大片一般地扑向观众。

观众要逛新闻超市,品种越全越好,简短如手机短信的简明新闻要有,将新闻追查到底的深度报道也得有;名人八卦体育比赛的娱乐新闻不可少,钻到市场每个角落的财经新闻也不能落;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解说只让人掉眼泪的纪录片可以看,七嘴八舌争论到天亮的脱口秀也想看。

观众要看有观点的新闻——谁的观点?主播的观点、我自己的声音!观众想看中国的Anchor,像默罗、克朗凯特、丹·拉瑟、布罗考、詹宁斯那样的自由的独裁者。按伺候过克朗凯特又力推丹·拉瑟接班的CBS的新闻部经理伦纳德关于Anchor的标准,今天什么新闻最重要,Anchor定,他有能力也有权力定,以他的眼光、他的阅历、他身后强大的编辑部和身处新闻现场的记者的支持,就是他定!观众有话要说,不仅仅是发发短信“跟帖”,Call-in、QQ、MSN观众都想用,甚至希望单设一板块“我有话说”。

观众要看有现场的新闻,无论政治变故、重大活动,还是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希望有记者到现场“陪”他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问。

观众要看此时此刻的新闻厨房,“演播室”、“景区”这类电视剧、舞台剧的叫法让人费解,不就是加工新闻的厨房或者车间嘛,Newsroom!打破封闭感和做戏感,不说像透明鱼缸吧,起码室外——让观众可以轮番看到此时此刻北京故宫、上海外滩、西安城墙甚至美国白宫的晨昏雨雪、人往人稀,室内——新闻分区播报,主播游走其间,美丽助手各区待命;导播的指令可以让观众听见,编辑的身影可以让观众看见,这个板块的主播也可以向正在准备下个栏目的主持打个招呼。

观众希望信息巨流上有轮渡、有绿洲,这轮渡和绿洲就是栏目。以新闻频道论,即使FOXNEWS、CNN在美国本土的黄金时间也全由栏目占据,从晚上七点开始,FOXNEWS有FOX Report、The O‘Reilly Factor、Hannity、On the Record,CNN有CNN Today、Larry King Live、Anderson Cooper 360,全是栏目。栏目不仅是Anchor的舞台,更是观众和电视不见不散的那个“老地方”;如果只有板块,没有栏目,那充斥央视屏幕的将只有Newsreader没有Anchor、只有招牌没有名牌,甚至只有消息没有新闻、只有速度没有深度!

从东到西、由内而外,字里行间、画里画外,有我陪伴,一切皆流。

组织:超越矩阵

13年前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为他赢得“未来学大师”称号之际,《领导变革》的出版让科特“变革管理大师”的地位更加巩固。这位33岁就成为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的大师在书里宣布,研究企业变革时发现,70%的变革不成功。去年,著名的企业咨询机构麦肯锡对全球几千高管做了调查,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变革取得成功;很不幸,结果与科特的研究不谋而合。

作为服务业中的一员,央视的变革会成为这幸运的1/3吗?

科特有“八大忠告”、麦肯锡提出“实现企业组织结构转型”,不敢照抄,关心变革的人自可去看,尤其是科特的忠告已成管理宝典,只想说说这次的机构整合如何实现质变。

大概是人太多、事太杂,整合多个原来的节目中心、新组建的大新闻中心的机构还是典型的矩阵式——职能制(如属于管理部门的综合部、策划部,也许各部还要设自己的综合部——部办或综合组)+事业部制(十几个编采部门,大概各部还要设自己的专业组)。如果说,管理大师罗宾斯相对“有机式组织”和“简单结构”所用的“机械式组织”、“官僚式结构”并无贬义的话,麦肯锡发表的《21世纪的组织》干脆说:这些大公司“垂直的组织结构设计,再加上临时特设和矩阵式的重叠,几乎总是使专业工作更为复杂和低效”。

的确,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一两千人要组成沟通顺畅、合作顺利的大团队实属不易,但有三个着力点可以大大缩短磨合期:一是网站整合,二是评价统合,三是文化黏合。

第一点不多说,小文前两节已有这个意思,网络时代和融合媒体时代的新闻改革如果还是传统电视与网站、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各自为战,就等于将市场缝隙越发扩大、任人侵入。甚至电台、电视分治,也是奇观。

第二点,评价统合,是以结果为导向,以统一的绩效评估来强化各部门、各工种的成就感和团队感,避免产生甚至强化远离新闻终端的疏离感、零件感和边缘感,避免编辑、记者只对直接领导负责而不对节目负责。

电视评价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已经走过四个阶段,关注的内容早已突破第一阶段的收视率指标,对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对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评价也各有侧重。两位日本学者提出的“三维四层法”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三个维度分别是:电视系统,整个频道,单个节目;四个层次包括:国家,社会,观众,业界。

各维度各层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国家层面,考察的是对国家认同、民族统一的作用;社会层面,关注的是对维持公共秩序、凝聚社会力量的价值;观众层面,注重的是对其资讯需求、情感诉求是否满足;业界层面,讲究的是职业伦理和专业技术是否得到体现。

借助内部的品管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团体、观众代表、媒介批评者、政府管理者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在提高节目品质的同时强化对组织的认同。

再说文化黏合,也就是再造组织文化。

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共有的价值体系,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个性,决定着成员的行为方式。它来自创建者的理念,来自组织的学习,来自新领导和新成员的影响。

在瑞士研究传媒的英国人尚克尔曼,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透视CNN和BBC的个性。作为公营机构的BBC想引领公众品位,作为商业电视的CNN则是迎合公众口味,但它们都雄心勃勃:BBC要报道全国性的政治讨论,以此推动民主;要传达英国的文化和娱乐,以支持和鼓励文化发展;要传授知识,促进教育;要努力成为英国与外国沟通的首要渠道,要为英国带来声誉,并增进外界对英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CNN要覆盖全球,要及时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向全世界观众介绍全世界;要成为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厉害吧?!这就是斯坦福大学专门讲授组织行为与变革的波拉斯教授所说的“大胆的使命”,英文是:宏伟(big)、惊险(hairy)、大胆(audacious)的目标(goal),简称BHAG。BBC之成为BBC、CNN之成为CNN,BHAG功不可没!

新的新闻中心的BHAG是什么?新的新闻中心的文化怎么建?

一个建议:马上恢复,或者叫出新版的内部刊物《新闻周刊》,人人在上面讲故事。

不是以前那样的工作总结式的自我吹嘘、自我感动,而是直面危机——领导勾画愿景,而已经初见成效的部门或栏目像《朝闻天下》则可以和大家分享如何瞄上和扮靓胡蝶,跟大伙探讨一下怎么在机制上让更多的胡蝶起舞飞升,比如成立名记者、名主持、名编辑、名策划工作室,如何让节目内容和形式一样可人;正在打造样片的部门或栏目像《24小时》,可不可以让大家先读(方案)为快甚至先睹(样本)为快;没有马上变脸的栏目比如《焦点访谈》,也可以讲故事,我就来讲一个叠裤脚的故事——有一家做裤子的工厂,有500员工,每次变革,哪怕是很小的变革,都会引发很长时间的人心不稳。又一次改变开始了,很小的改变——以前折叠裤头的员工改为折叠裤脚。因为害怕又像以前一样出现抱怨、辞职,老板这次事先请了一位管理专家做咨询。专家把员工分成三组,第一组仍由老板像以前一样直接宣布改变;第二组选出代表来跟管理层商量怎么变,然后尝试新方法并培训其他员工;第三组则是全部员工一起讨论新方法。

对这个管理学上经典案例的结果,您大概已经猜到:在40天里,第一组有17%的员工辞职,抱怨和缺勤也上升,工作完成量从每小时60个下降到48个;另外两组没人辞职,只有一人抱怨,其中第二组的工作完成量是每小时68,第三组是73。

故事讲完了。我愿意多叠裤脚,就看领导们怎么讲他们的故事了。

《朝闻天下》的胡蝶也许让人惊艳,接下来更期待央视新闻从理念到形貌破茧成蝶,当然,前提是我们人人都要经过痛苦的蜕变。麦克卢汉说:“媒介不会死亡,它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再生的央视新闻,会是顾客们喜欢的产品吗?

2009年7月27日(作者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片人兼主编)

同类推荐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热门推荐
  • 不断穿越的青春

    不断穿越的青春

    主人公穿越现代回到古代,经历各个朝代,终于在清朝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历史回到现代......
  • 听说我曾爱过你

    听说我曾爱过你

    是自己死缠烂打追回来的男人,所以秦曦对沈宁远百般隐忍。她为他放弃所有,孤身跟到他的城市,忍耐他奶奶的刁难,接受他朋友的嘲讽,隔三差五送他相亲,换来的却是习以为常。她在医院拿通知单时,他正跟奶奶安排的女人吃家宴。他的狐朋狗友戏弄她时,他在一边看着,说:“别小气,他们只是开玩笑。”她终于决定分手,他终于害怕失去,一切已经脱轨的走向,是否还能挽回……"
  • 伊林君传奇

    伊林君传奇

    无法超越的莫过于生死,无法停止的莫过于执着。
  • 灭世绝帝

    灭世绝帝

    绝世强者,意外陨落,再次重生却失去记忆,少年时又重获前世法宝,之后慢慢恢复记忆,平定异世种族,登上世界之巅!
  • 与时空的约会

    与时空的约会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相由心生,天使和魔鬼都是一个对立,就比如:光明与黑暗。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正义还是杀戮?很多东西历史都有记载,可惜历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胜利者抒写和美化的。讲到历史,就比如:关羽被孙权手下所杀害,被盟友所杀。很是悲剧。这部小说也就从这里开始。与时空的约会,改变历史。真的能改变吗?在你的想象空间里面一定会出现。
  • 张艺兴之蔷薇女票

    张艺兴之蔷薇女票

    在一次与金钟仁接机的时候,本来是偶然,却又像是命中注定,他遇见了她,他,张艺兴,她,金熙妍,要一身一世在一起,就因为一次张艺兴为她写歌,她沉醉在他的笑容里,无法自拔,可半路杀出个朴灿烈,他们的爱情,将何去何从,从各种节目中表现默契,圈CP饭,在我们相爱吧里更是大放光彩,朴灿烈,退出吧。金熙妍冰冷的声音回荡在朴灿烈耳边,为什么啊,我和艺兴一样,你是否能回头看看我-朴灿烈
  • 我最想要的朋友

    我最想要的朋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苍灵途

    苍灵途

    少年秦言,为爱痴狂、为义而战,誓要踏破这九霄长河!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极品混乱时代

    极品混乱时代

    重生在了一个混乱的世界,成为了大明朝胡惟庸的独子,还认识了不少比人民币都出名的猛人。赵云:此人乃吾之兄长。许褚:此人是俺的小舅子。曹操:生子当如胡狗少。周瑜:既生瑜何生言。宋徽宗:这孙子比朕还不着调。唐伯虎:他才是真正的流氓。司马光:我是砸缸的,不是让梨的!自我介绍:本人胡言,字苟少,江湖人称胡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