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神”,可以是完全与节目内容“相互交相辉映”的,即:主持人自身气质颇具“艺术感”、非常了解节目所涉内容的“专家型”;也可以是完全与节目内容形成“水火不容的”,即:主持人完全不具艺术气质、根本不懂节目所涉内容,是以“门外汉”的形式、通过“提问解惑”的“自嘲”方法来驾驭节目;还可以是传统“司仪式”的“串场”。虽然貌似几句“串词”,但是由于是这种形式,受众就会要求主持人的“神韵”与节目内容“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了。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历史中,就有单以“司仪式”主持风格而令国内外受众将其称为“东方第一司仪”,至今还是令大家津津乐道,似乎再没有能超越之的后来者了。
可见,“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恰如其分地驾驭节目,还要不拘一格的,要做到“恰如其分”使受众感到和留有“这一个”的记忆,还是很需要去琢磨的。
总之,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在驾驭节目时,因为是直接的呈现,所以,其方法就会直接从外在表现出来。这也是受众形成评判的开始,更是直接影响他们是否接受的原因所在。这样,主持人以外在形式呈现的“精”、“气”、“神”,就成为形成这类节目主持人职业形象的关键要素。当然,笔者在此处只是引导式地列出这些方面,还需要主持人自己在实际运作中加以磨炼和探索符合自己的外在呈现方式。
2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内在状态:诚、凝、风
对于很多在一线担任“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从业人员来说,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具有的“Show-biz”(秀)的色彩,使得他们对于受众直接看到的自身“外在”状态非常在意,以至于到了“紧张不已”的程度。说穿了,是紧张于自己的声音是否好听、自己的形象是否“上镜”。一句话:把自己的外在形象放在了节目之上而非节目之中。
不能否认的是,广播电视“综艺类”节目的“秀”,本身就具有影视作品的特点。但是,身在节目中的主持人,却与影视作品里的演员完全不同。观众看到的影视作品里的演员,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演员个人本身,而是塑造了角色后的演员;而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却是百分之百的主持人本身,尽管有广播间的调音台和近讲高保真话筒把声音通过立体声放大,电视演播馆内的灯光、化妆等把主持人装扮起来,但是主持人在摄像机镜头前的一举一动,都是“真我”的完全体现。因为一丝一毫的“表演”,就会形成“做作”而不符“广播人”的职业特质定位。
所以,由于担心“外在”呈现的不佳而紧张不已,或通过过分过重的来对自身无信心的部分进行“弥补”的做法,都是把自己的职业身份与演艺圈的艺人身份混淆的结果表现。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里,很多受众会发现:很多在生活中出现在人群中的主持人,也是显得与普通民众格格不入,时尚的着装、引人关注的大墨镜、“高品位”的手袋、“名牌”的私车。一句话:明星+“外星人”。可以想象,这类的主持人,怎么能够将普通人的生活加以些许的理解呢?
实际上,主持人与影视演员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内在的积累只为外在的呈现。只是影视演员的内在积累是为塑造角色服务的,而主持人的内在积累是为达到最真实的“本我”与节目内容定位的相辅相成而储备的。因此,对于主持人“外在呈现”与“内在积累”的关系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最恰当、最明了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在处理“内在积累”与对节目内容结合后进行“外在呈现”的关系。
第一,“综艺类‘谈话’节目”——“诚”。
首先,定义“诚-honesty”。此处笔者圈定的“综艺类‘谈话’节目”,是指以“访谈式对话”、“脱口秀”形式对娱乐圈演艺人员的“娱乐化”的聚焦、对娱乐话题的讨论形式的节目。例如,在我国大陆铺开覆盖的“娱乐报道”、“明星聚焦”、“今日文娱”等。在笔者眼里目前达到定位及呈现方式较成熟的,就是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娱播报》节目的编排形式,但是,主持人的驾驭风格及涉及主持人个性的声音、语气、发型、化妆及服装,都还有待商榷。
其次,形式。此类节目的主持人们掌控节目时应具有的“内在定位”是“诚”。此处的“诚”是“诚恳”、“诚意”、“诚挚”、“诚心”。只有内心形成如此的“潜意识”,在与节目所邀嘉宾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才会构建“心诚则灵”的效果。这类节目达到令人难忘的,还是要属美国的《Letterman Late Night Show》及《Riki Lake》。
最后,方法。要达到真正的“诚”,就是要在日常的“内在积累”或“内在修炼”的过程中,永远努力做到“站在对方的立场”(Put oneself into other’s shoes),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设身处地”心理态势,“感谢为节目提供与受众分享机会”的“感恩”出发点与态度。有了如此的“内在积累”,不论遇到何种类型的文娱明星、演艺艺术家,主持人都会以最自然的状态来沟通,而不会要以称为“明星”的追星族一员,无法遮掩的“兴奋”从眼睛流露出来;也不会对已经不是“红人”的“老艺术家”形成“表里不一”的态度,也就是那种大家难以想象又不能原谅和忘记的例子:“这个傻X,他还真哭了。”
第二,“综艺类‘社会议题型专题晚会’节目”——“凝”。
在丰富多彩的“综艺类”节目中,以晚会形式展示不同内容的风格,可以说是最令人抱有长久记忆的一种。究其原因,是因为只要有了晚会的色彩,就会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设计,而这种设计又是带有一定“夸张化”、“写意化”特点的。所以,通过“晚会”节目形式来传达的内容,会很有效地达到“寓教于乐”的传播效果,尤其对于需要张扬社会公德、规则及道德风尚内容的“综艺类‘社会议题型专题晚会’节目”而言,这一传播效果就更为显著。
针对“综艺类‘社会议题型专题晚会’节目”所承载的内容特点,呈现节目内容的主持人所需把握的个人心态底线就是一个字“凝”。这个“凝”字所涵盖的意义是“凝练”、“凝神”。
首先,关于“凝炼”——Concise。
此处,笔者拣选的“凝炼”,是指主持人串词所使用的语言方面的特点定位。由于“综艺类‘社会议题型专题晚会’节目”的内容大多是关于社会风尚定位的,所以,主持人的“内在素质”会通过语言的组织状况表现出来,甚至达到了令自己吃惊的放大效果。很多从业人员以为既然节目内容是自己熟悉的社会风尚内容,只要按照主流社会认同的话语方式来串节目就可以了。即便是临时发挥而举出一个自己的经历或理解为例,也不会偏离主题多远,反而会为自己的“临场发挥”的主持增色,进而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这样的出发点是不会长久支持这份工作的,因为每一档晚会所涉内容需要有主持人烘托的部分,并一定是紧紧依靠主持人或某一位同事的经历所能深刻、精确表达的。更何况,在对外广播领域,即便是直播的社会专题晚会,也没有哪一位导演会允许主持人随意进行临场发挥的,更何况是运用非母语英语主持的节目呢?
事实上,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一句串词,都是在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后,再由主持人们一遍遍记忆达到熟练程度后加进个人的理解语气的。这也是为什么广大受众听到、看到的节目主持人都显得“口若悬河”的原因解释。这一串词上的“凝炼”,主要是为了支撑此类晚会具有的“娱乐+严肃”的特质。其中的“娱乐”部分,已经由晚会的特点体现了。而“严肃”的部分,则是由所聚焦的内容及主持人的串词相结合来完成的。所以,这类晚会的主持人处理串词时,可以是这样几种风格:1)解说式;2)介绍式;3)朗诵式;4)问答式。然而,不论是用以上什么语言处理方式,还是要记住“凝”。
其次,关于“凝神”——concentration。
此处,笔者拣选的“凝神”,是指主持人呈现给受众的神态。对于主持人所表现出的“神态”与晚会的关系形成的作用,对大部分受众来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即:极为关键。当然,这一关键因素最起码是由两方面形成的。第一是晚会所选的主持人自身气质是否符合所涉内容,即:能否有驾驭该晚会内容的内在张力;第二是既定的主持人在处理所理解内容时形成的“投入度”。这两点结合起来形成的状态,就是一个底线“凝神”。
“凝神”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在于目光是否坚定、“屏气凝神”或“不苟言笑”,而是对内容理解后的“倾情投入”、“全心全意”地“忘我”。例如,目前关乎民族形象、精神气质而能够在对外英语广播系统里播出的社会专题类晚会有“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晚会”、“9.10教师节特别晚会”、“5.12护士节晚会”、“3.22世界水日晚会”、“五四青年节纪念晚会”、“十一国庆节晚会”、“八一建军节晚会”等等。
对于呈现“凝神”的具体方法,笔者在总结以往的从业经验和教训,以及与海外同行所交流的看法后,认为可以这样来达到:
一是形体:1)站立:男主持人需要双脚打开至双肩一般的宽度;女主持人需要以丁字步站定;2)肩部:男女主持人必须有意识地将双肩打开;3)移动:男女主持人要么是被安排在固定的位置而不必移动,要么是以“走台”的上场、退场的方式出现时,需要“一步是一步”的方式。
二是眼神:首先,如果是舞台直播,男女主持人同时肩并肩站定,眼神看定自己的正前方,双方可以在彩排时商定正前方的某一位置,而不是紧跟摄像机镜头上的“小红点”或随意地看眼前的观众席。其次,如果是电视直播,两人需要耳听导播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是跟随摄像机镜头上的“小红点”,以形成给观众以直接与之面对面交流的印象。最后,主持人之间的眼神交流,如果是“解说式”、“朗诵式”的串词,双方不必有眼神间的交流;如果是“问答式”、“介绍式”的串词,就需要适当的眼神交流。这个“度”,是根据串词的内容及处理的语气来决定的。
三是表情:这类晚会的主持人在呈现表情时,一般还是以“不露齿的微笑”为佳的。如此处理,是因为不论节目内容是令人“回顾”历史片段的,还是“讲述”难忘瞬间的,都应是以因为是“晚会”为原则的。
四是着装:虽然是以“晚会”的形式展现所涉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主持人的着装可以是以主持人的个人喜好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男女主持人需要着正装。如果男主持着西装戴领带或领花,那么,相辉映的女主持人就需要着套装而非晚礼服式的露肩拖地长裙;如果男主持着西服不带领带或领花,那么,相对的女主持人就可以套装佩戴适当的、外套下折起的丝巾。在此要提及到“首饰”。在这类“晚会”的主持时,主持人是不能佩戴任何首饰的,即便是看起来并不显眼的“耳钉”。最忌讳的着装是:男主持人着黑色西服套装时女主持人配以白色套装;女主持人随意或刻意地佩带绢花或港巾、披肩。
简而言之,基本决定“综艺类‘社会议题型专题晚会’节目”主持人的“凝神”的要素,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是有赖于主持人在具体的工作中逐步地总结。
第三,“综艺类‘娱乐型专题晚会’节目”——“风情”(女)、“风骚”(男)
除了“综艺类‘社会议题型专题晚会’节目”定位外,晚会型节目定位还有受众最熟悉的、最期待的、也对主持人最挑剔的“综艺类‘娱乐型、联欢型专题晚会’节目”。这一类型的晚会之最大特点就是“娱乐化”,而这一特点使得节目风格的设计五彩斑斓、还使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更使节目主持人的呈现方式几乎达到“八仙过海”的程度。
如此宽泛的呈现范围,是不是就意味着主持人可以完全随意地发挥了呢?
很多的“娱乐型专题晚会”主持人给受众的印象就是“张弛有余”、“张口即来”、“才华横溢”、“幽默机智”、“靓丽洒脱”。然而,这些外在的表现风格之所以令受众欣赏、赞叹或崇拜,以致形成对“演艺明星”般的观赏效应,还是有其原因可以深究一下的。
首先,前提:女“风情”——expressions、男“风骚”——excellence。
“综艺类‘娱乐联欢型专题晚会’节目”的女主持人要具有令人“怦然心动”的“风采”展示能力,男主持人要具备令人“眼睛一亮”的“风度”呈现能力。在这方面,虽然男女主持人并不是演员,但是,还是需要营造娱乐氛围的一定“演艺”素质的。当然,这一“演艺”素质不是指“塑造人物”,而是指“表现”的能力。如果说“娱乐化”的特质使得呈现者与观赏者达到同步愉悦的境界的话,那么,这种晚会就可以被类比为小型“狂欢节”。因此,身在其中的主持人就成为狂欢氛围的一部分。“各显魅力”,可以是此时的主持人风格最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