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600000016

第16章 媒体管理的基本概念(3)

3.坚持群众原则

我们的媒体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增强群众观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出发。

(2)在内容上充分反映群众自身建设、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风采,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

(3)加强热点问题的引导,把握好宣传的角度、分寸和效果。

(4)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在群众中起到团结和鼓劲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和热情。

4.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相结合的原则

舆论监督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

其积极作用是新闻媒体增强了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体现了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对司法的监督,进而实现了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

其消极作用是大量的新闻报道有可能激起公众对一些案件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的过度关注。强大的舆论和社会压力可能影响办案人员独立地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决定。而且,社会舆论的过度关注可能引起党政部门的干涉,妨碍司法权的独立行使。

为了协调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有序关系,从媒体管理的角度,应做到以下三点:

(1)媒体应加强自律,报道司法活动要采取对法律负责的态度,遵守新闻工作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文责自负。

(2)当新闻用于报道和监督司法活动时,由于司法活动的严肃性和司法判决在社会上的重要影响,新闻自由的范围和程度应当受到限制。不仅新闻的采集、发布和传送要遵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发表意见和进行批评更要慎重。

(3)从事司法报道和监督的记者要采取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的态度,有明确的法律责任意识。

总之,新闻媒体管理者和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有过得硬的新闻理论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既尊重新闻规律,又尊重司法规律;既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也要避免新闻侵权。

四、坚持为受众服务的原则

1.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受众

自从1932年拉斯韦尔首次提出并描述了大众传播过程的简单线性模式(信源、信道、信息、接收者、效果)以来,“受众”(audience)一词作为对“接受者”(receiver)的总称,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受众的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按地点分,有地方传媒的受众,有全国范围内的受众;按人口特征分,有不同年龄、性别、政治信仰和收入水平的受众;按媒介或渠道类别分,有具备不同技术特征和组织形式的媒介的受众;按信息内容分,有不同类别、主题和风格内容的受众;按时间分,有所谓“日间时段”(day time)或“黄金时段”(prime time)的受众,有“瞬时受众”和“短时受众”,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连续受众”。

2.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

传播活动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对受众地位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1)早期:被动的受众。这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期,传播效果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时对受众作用的判断。那个时期,也是大众报刊、电影、广播等媒介迅速普及和发展的时期。人们对这些大众媒介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既寄予高度期待又感到深深的担忧。研究者的观点是: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受传者来说,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快速的反应,不仅可以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可以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这种观点,后来被学者称为“子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施拉姆曾这样描述当时人们对媒体和受众的认识:“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传播似乎可以把某些东西注入人的头脑,就像电流使电灯发出光亮一样直截了当。

(2)有辨别力的受众:193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造成了听众的恐慌。但在事故发生一周内,一项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和心理学实验方法展开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媒体并产生恐慌,信息只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特定的受众产生作用。

由此,传播效果研究进入了第二个时期,“有限效果”理论开始取代“魔弹论”。1940年,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做了一项实证调查。起初,研究者是想证明“魔弹论”的,可历时半年,对60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7次追踪调查后的结果却表明:在整个竞选宣传期间,大部分人始终都没有改变投票意向,只有8%的人改变了原来的意向。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受众有自己的判断。

这次研究之后提出的一系列假说对整个传播学的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假说包括:“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就会有一定的政治态度,进行投票决策时,这些既有政治立场和态度起决定性的作用);“选择性接触”假说(受众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假说(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进行“两极传播”)。研究者还把媒介宣传可能产生的效果分为:“无变化”、“强化(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原有效果的加强)”、“结晶(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改变”和“小变化”五种。

(3)顽固的受众:1964年,一篇《顽固的受众》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彻底结束了受众被动说。该论文指出:在可以获得的大量的传播内容中,受众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同他的兴趣有关、立场一致、信仰吻合,并支持他的价值观念的信息。这一理论强调了受众的主观个性在传播中的作用。

(4)受众中心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种关于受众的理论纷纷出现,但几乎都指出:受众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受众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发表自己的主张,希望能与传播者共同分享信息。

目前,传播学界关于受众地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受众是主动的、积极的,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在未来新媒体形态下,受众甚至会在“交互式”传播中处于控制地位。

3.受众研究

西方国家的媒体都非常重视受众调查和研究工作。收听、收视率的调查研究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已经成为一个经常化、规范化的体系。他们在对受众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积累的一整套科学调查方法和结论是可供我们借鉴和应用的。信息社会,在传播的层面上,将是各种媒体的大竞技场,谁掌握并运用了先进的听众、观众调查系统,及时准确地把握受众反馈信息,进而调整传播策略和宣传方向,谁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通过受众调查掌握的信息对媒体管理者是非常有用的,概括地讲,可以有七个方面的作用。

(1)说明媒介产品的销售情况。

(2)为实现广告目的而测量实际与潜在受众到达率。

(3)操纵和引导受众的选择行为。

(4)寻找在受众市场上的机会。

(5)检验产品和提高传播的有效性。

(6)尽责尽力服务受众。

(7)以各种方式评估媒介绩效(如检验有关媒介具有负面效果的说法)。

4.受众心理变化规律

受众是媒体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指向,是传播过程的终点,也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媒体的主要反馈是来自受众,受众的反馈是传播活动继续保持还是进行改变的重要标准之一。媒体作为一种双向传播工具,因为有了受众,才能最终实现传播效果。

(1)受众在关注媒体时,主要是为了获得信息。

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个功能定位同时也是受众需求决定的。受众作为人的实体,由于好奇心的本能驱使,自然而然地渴盼了解不知道的信息,希望知道新鲜的事物和事件。受众对媒体传播的信息通常有很大的期望,媒体一旦无法满足受众的心理预期,受众就会产生失望情绪。

(2)受众经常以主人的心理关注媒体。

媒体产品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信息载体。受众在购买时就已经把自己定位在消费者的角色上。在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国,消费者是市场的真正主人。媒体产品也不例外,只有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才能实现产品的销售。

(3)受众希望进行全方位的参与。

媒体的双向传播性导致媒体需要反馈信息的支持。反过来说,受众也是非常想要参与到媒体的制作活动中去。受众对媒体传播的参与可以是直接的,如:参加电视节目的录制、接受电视记者的采访、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言论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接受媒介调查机构的调查等。还有学者把受众对媒体传播活动的参与分为身体参与、思想参与和心灵参与。

(4)受众消遣娱乐的心态。

传播学者认为,任何媒体在使用者那里都带有游戏娱乐工具的性质,甚至在言语表达这样的传播活动中,也包含着身心娱乐放松的心理体验。媒体大众化以后,其娱乐功能的体现越来越明显,受众更喜欢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享受快乐。没有哪位观众花钱买电视、装电脑是为了找不高兴。即使是通过媒体阅读和观看一些悲剧性的故事和节目,最终达到的也是净化心灵、增强生命感悟的作用。

5.媒体要树立牢固的“受众”观念,坚持为受众服务

要想真正为受众服务,就要切实熟悉受众的思想、需要、喜好、兴趣、疾苦、追求。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不允许搞“西方资产阶级民意测验”的,因此我国媒体工作者研究受众的方法只能是在实践中摸索。战争年代的《新华日报》,每逢报纸周年纪念,都要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当时,报纸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的许多改进措施都是根据读者反馈而进行的。党的主要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有“报纸要联系群众”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确定了党的报纸要走群众路线、要靠群众办报的基本原则。

1957年,《人民日报》掀起改版高潮,我国关于受众研究的理论也基本成型。各新闻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群众工作组织——群工部、听联部,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收集受众反馈信息的方法(如统计分析读者来信、由读者评报、评办报人员、召集座谈会收集意见,根据发行、征订情况描述读者的态度,等等),建立起了收集信息的特定渠道,形成了处理这些信息的特定形式。这些传统的受众调查方法,为保证党的报刊、广播电视完成宣传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中也指出:“必须把调查研究听众、观众意见,当作一件最根本性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地提高节目质量,增加数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要求。”

目前,我国媒体的受众研究工作发展很迅速,省级台以上基本上都有比较详细的节目收视率调查数据。一些重点栏目的收视率数据分析已经精确到了秒,编导者可以根据一期节目的收视率变化曲线分析节目编导制作环节的特点,掌握并分析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从细节上总结节目编排的成功和失败。但与日益繁荣的媒体产业相比,我国的受众调查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无论是国内各种类型媒体之间的竞争,还是与境外媒体的竞争都是十分激烈的,竞争的焦点就是争夺受众。因此,受众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重视和加强受众调研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中国媒体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中国媒体管理的指导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传播优势,遵照媒体产品的创作、制作规律,采用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在新旧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中,媒体管理一定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开掘新媒体的观念优势、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不断改进传播方法,对有代表性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网站进行研究,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对媒体的上、中、下游产品和相关、非相关的产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不断进行各种媒体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倾向的比较,了解不同媒体受众的人口统计特征、比例、受传方式、受传习惯,收集人们对媒体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使媒体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开拓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思考题:

1.何谓媒体管理?

2.阐述媒体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党管媒体作为媒体管理的主要原则,它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4.如何理解媒体要坚持舆论导向的原则?

同类推荐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美言妙语

    美言妙语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取材,编选了古近名家高手的精美语言。本书又可像查工具书一样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查阅行文写作中所要参考的资料。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
  • 蒲公英下余情梦

    蒲公英下余情梦

    “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阴谋,我是你们手中的玩物,而你们没有一点怜悯之心!我最信任的好闺蜜背叛了我……”“我不是她,为什么要承认?我只是我,我从来都不是任何人。”“我从来都是这样,何来改变之说?”—————————————————“我知道我与父母的自私伤害了你,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不奢求你的原谅,只希望你不要怀有一颗复仇的心……”
  • 凤舞九天:逆天废材五小姐

    凤舞九天:逆天废材五小姐

    她,人人闻之畏惧的生命掠夺者,却在一次任务中被组织背叛,自爆身亡。再次醒来,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废材五小姐,可是,她,真的是废材吗?他,人人畏惧尊敬的御王殿下,挥挥手就能毁灭天下,却爱上了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废材小姐。于是,一段美妙的情缘便开始了。
  • 重生之数字天朝

    重生之数字天朝

    内容题要:重生80年代,在硅谷恐惶中他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数字天朝。韩庶到底做了什么?其实韩庶其实也没干什么大事,无非也就是踩了几个公司两下而已。先在微软的头上踩了几脚,又在INTEL的背上擦了擦鞋底最后,在谷歌的脸上……然后……书中的理念:关于感情?是纯洁地。关于YY?是大大地。关于YD?是多多地。关于欧洲人?是用来骗地。关于美国人?是用来扁地。关于日本人?是用来骟地。另外本书的爱好者可加QQ群:48762390作者已将以前与读者讨论的关于汉编的帖子,也是作者关于汉编的详细观点放在作品相关内。凡有疑问者可先去浏览,请不要重复的提出别人或自己已经说过的语言。如果还有这样的语言,**。另推荐:朋友‘刹那风华’的新书《无限恐怖之超越》。
  • 那个夏天,花,开的正盛

    那个夏天,花,开的正盛

    那年夏天,她遇到了他,两颗心碰撞在了一起,甜蜜的夏天,注定了甜蜜的爱情。那个秋天,她失去了他,两个人的爱情注定分裂,凄凉的秋天,注定了伤感的爱情。那个冬天,她没有和他相遇,两个人注定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他/她的世界里,注定没有她/他的存在。那年春天,她遇到他,一切已经真相大白了,可,爱已经回不去了,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花开的正盛,可惜,已经物是人非了。
  • 众神谢幕

    众神谢幕

    神祇降世,德罗斯帝国一夜之间竟被夷为平地,神一定是善的吗?十二位使徒一位一位的陨落,毁灭他们的人背后竟然是神祇支持,语言最终世间的神祇只能有一种……绝世强者汇聚阿拉德,念帝辛颜,剑神梁月与冥皇吉格为大陆守护者的荣誉而战!域外圣殿神祇汇聚,不毁灭其他神祇不死不休。神圣的天使之城,神圣天使带领她的四方守卫为和平而战……最终的毁灭是新世界的开始还是灭亡?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仙衍界

    仙衍界

    一场梦境,引领着凡俗少年踏入陌生而恢弘的世界;一盘迷局,指引出一条艰难而漫长的修炼之路。诸仙消陨,道门没落,苍黄反覆,天机晦涩。命运的轮盘从未停止转动,少年置身其上,又将如何踏出一条顺天立命、破玄通神的大道……
  • 妃常狠毒:特工闹后宫

    妃常狠毒:特工闹后宫

    “队长......”苏佩佩又愤怒又可怜的看着她的大队长,道:“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佩佩,这条路是你选的,你也该去面对!”她,21世纪在特工里技术数一数二的女子,医术也是绝了,妙手回春在世华佗。却在一次叛逆的任务中悄然的穿越,便开始了一场后宫的大风波。在她心里就是她就是一“神”特工,而在众人面前,她倾城倾国,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就是一个废柴!可惜了倾城倾国的脸蛋了。
  • 道遗

    道遗

    修炼一途分灵元、化真、丹鼎……身负血海深仇,为得到力量,他不惜成为容器,只要能得到力量,哪怕是失去人格失去一切,他都在所不惜,然而他由最初的憎恨沦落成嗜血魔君,成为修界公敌,就算如此,他也未曾放弃,天若阻必灭天,人若阻势绝生……
  • 流年阑珊非你不可

    流年阑珊非你不可

    年少的叶流深是伴着光环长大的天之骄子,家世,样貌样样具备。不免心高气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当遇上同样心高气傲的苏阑珊,两两生厌。两人战火一触即发,周边人唯恐祸及逃之夭夭。他却把苏阑珊堵在墙角,“我要把你的不在乎变成死心塌地”她眨了眨大眼睛“我等着”。“叶流深,你混蛋”某人又亲了亲她的嘴角,“恩,是魂淡”花开那年,叶流深最喜欢的一句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