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40

第40章 百年来中国戏剧的传统、变革和继承(1)

〔澳大利亚〕科林·马克拉斯

肖良生/译、周靖波/校

我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话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政治对戏剧的影响远甚于其他方面。虽然其间也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兴起,且其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促使中国戏剧发生变革的原动力仍来自国外,尤其在最近的二三十年,这种影响越发加剧了。与此同时,基本上保持原状的本土传统仍在继续,甚至以某种方式得到了强化。但从前景来看,如果现代化(我指的不是殖民式现代化,而是兴起于1978年中国改革运动的现代化)对传统的损害被证明超过了殖民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也不会感到诧异。

我从恰好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话剧开端入手。在话剧的大部分历史中,它都被描述为演员用平常的语态传达意义(如同在西方戏剧当中一样),不过也有人——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为,话剧不再侧重说话,而“更加注重于提供整体的表演事件”(Noble 2007a:117)。在中国传统戏剧(即戏曲)中占主导地位的音乐和歌曲,在话剧中完全或几乎缺位。

最早的中国话剧通常追溯到1907年6月的头两天,成立于当年2月的春柳社在这两天上演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演出地点在东京,演出形式是日本的“新剧”。不过,著名演员和戏剧家欧阳予倩(1889~1962)却将其视为第一部真正的中国话剧,“因为在这以前我国还没有过自己写的这样整整齐齐几幕的话剧本”(欧阳予倩1958:19;亦见Chen 2003:52-53)。关键在于,这是由中国剧团用中文表演的中国话剧剧本。同年稍晚,春阳社在上海的兰心大戏院演出了该剧(Noble 2007a:112)。这出戏对被蹂躏的民众寄予同情,传递了很强的社会信息。Edward Gunn指出,《黑奴吁天录》也表达了“汉族人决心驱除鞑虏和建立中华民国的主题”(1983:8)。

除了话剧开端的意义外,上述事件还给百年中国话剧史带来了若干极为重要的主题,其中包括戏剧在高度政治化的社会中应起的作用以及戏剧的目的在于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另一个主题则是主要由外来影响所导致的变革与强大的本土传统所制约的继承之间的对立。

在话剧之外,我还将注意到在这一百年当中产生的其他戏剧形式,以此表明变革以及外来影响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是“歌剧”(意为“歌曲戏剧”),“它是由于新文化运动(1916~1920)中西方歌剧的引进而产生的”(Zhang 2007:224),它结合了西方和中国的旋律和音乐传统。其次是“舞剧”(意为“舞蹈戏剧”),这是受芭蕾影响的一种演剧形式,其第一部大型剧目是1957年首演的《宝莲灯》。但是,此处最突出的形式乃是各式各样的传统戏剧,即目前被统称为戏曲者;其中最著名的剧种为京剧,它“通常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戏剧形式”(Mackerras,Colin,and Wichmann Walczak,Elizabeth 2007:291)。

一、政治,革命,民族主义

先回到Gunn的观点,即《黑奴吁天录》中的压迫反映着正在反抗满族统治、希图恢复汉家天下的汉族人所遭受的苦难。这一点提醒我们,“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1866~1025)于1905年创办的同盟会宣言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只排在第三位,反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则根本不曾涉及。但是戏剧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宣传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已经扎根,1904年8月,改革派京剧演员汪笑侬已经出于“启发人们忧国忧民”的心理创作了一部新式京剧(Karl 2002:27)。

爱国主义是民国时期最有力的思潮之一。1924年,孙中山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改组国民党,理所当然地将重点从驱除满清转向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列强,以及建立新的民族国家。孙中山和蒋介石的爱国主义之间是有分歧的,不过这个问题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但清楚的是,关于戏剧对于支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特别是日本——侵略方面将大有可为,则有着广泛的共识。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所有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戏剧都在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该阶段政治意味最突出的戏剧都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背景下创作和演出的。在1942年5月于共产党总部延安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上,中共领袖毛泽东(1893~1976)宣布,政治标准永远高于艺术标准。实际上,毛泽东将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艺术都视为革命的或反革命的宣传。战争期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对戏剧在抗日中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甚至是最高的估计,显然,在共产党区域,任何地方的戏剧都只能是为了革命,而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在考察革新与继承时,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对于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戏剧形式的态度。中共非常重视歌剧,将地方性的歌舞形式“秧歌”改编成新的戏剧形式。最著名的秧歌作品是极具革命性的《白毛女》,这部大型作品描绘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该剧的首演时间1945年4月恰逢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还对传统戏剧进行改造,尤其采用“新编历史剧”的形式进行改编,以符合革命的需要。这些作品的题材均取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风格是传统的,形式是京剧或其他地方戏曲,但在布景和舞台装置方面则更趋复杂,并且专门谱写了音乐,编写了有高潮、结局的脚本,与16世纪开始盛行的传统的片段式结构大异其趣。毛泽东观看了其中的一出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该剧系根据16世纪一部描写12世纪宋江起义的小说《水浒传》改编。它对反抗封建统治的造反者们寄予同情,将他们塑造成英雄。1944年1月,毛泽东写信给两位作者(其中包括他看过的那场演出的导演)表示热烈祝贺。他写道:“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英译文见费春放1999:142)。换言之,毛泽东仍然喜欢老故事和旧戏曲,但希望对之加以改革,使之有利于革命。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他们按照毛泽东1942年《讲话》的精神在全国各地进行戏曲改造。1950年7月,中共成立了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召开会议,确定了具体的方向。许多传统剧目都作了重新阐释,使人民群众得到正面表现,对统治阶级则加以否定式描写。爱国主义得到强调,官方认为不合标准的剧目被禁演。政府还对革命的和政治上正确的话剧给予资助,并且创建了一个新的称作舞剧的戏剧形式,该剧种在20世纪50年代深受当时得到全面推广的俄罗斯文化模式的影响。

从政权建立之初,毛泽东的统治机构就对全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检查,包括对戏剧的态度,但仍偏爱对传统的改革。但随着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爆发,我们发现“样板戏”的理论也全面铺开,这种理论以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革命的阶级——工农兵为核心。样板戏大多为京剧,此外还有两部芭蕾舞剧和一两部交响乐等非戏剧形式。传统的服装、角色类型以及传统京剧的舞台道具统统经过了革命化改造,以便表现革命及其支持者们的英雄气概。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样板戏的数目达到15种左右,但问题是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传统剧目被禁,甚至话剧也跟在样板戏题材之后亦步亦趋(Hay2007:862-863)。随着“文革”结束,这些样板戏也迅速成为明日黄花。但是,它们仍有追随者,甚至现在也偶有演出;2007年元旦,我在北京大学就观看了由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样板”芭蕾《红色娘子军》选场(见表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头几年,不少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的话剧和其他剧种的剧目恢复演出。本时期话剧创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谴责“文革”期间大规模的政治迫害”(颜海平1998:x)。这是“伤痕文学”在戏剧中的表现。所谓“伤痕文学”乃是中共作家对那些年在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当中发生的,它甚至表现出“对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怀念情绪”(颜海平1998:x)。

1977年5月,《逼上梁山》在经历了漫长的间隔后重新上演,表明中共所认同的根据传统题材进行革命内容的改编和新编历史剧的重新复活。1978年邓小平在家乡四川过年,欣赏了几出喜爱的川剧。他明确鼓励演员们恢复这些传统剧目(Mackerras 1981:56-57),很快,这类的演出在其他省份便如潮水般涌上了舞台。

对京剧而言,20世纪80年代是成败参半的十年。一方面,传统的恢复为80年代初期带来了一些好的新编历史剧,而另一方面,这十年的后半期观众的流失和由于政策调整而导致的政府资助的减少使京剧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关于哪些传统风格和内容应该保存的争论以及为改革而做出的种种权衡,对剧作家、导演、演员都产生了抑制性影响。1989年对学生运动的打击加剧了在内容方面进行独创性探索的困难。一位权威人士写道:“在80年代末,中国对艺术人才的成长和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而言,都不是一块适宜的土壤,尤其对京剧而言”(Wichmann 1990:171)。

在这种形势下,值得注意的大概是一部新编历史剧不仅赢得了它的目标观众——城市知识精英的欢迎,而且赢得了当局的青睐。这就是陈亚先的《曹操与杨修》,该剧1988年首演,其后又进行了修改。虽然剧情发生在公元3世纪初,但它却描写了君臣之间的普遍关系。Wichmann Walczak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从事艺术创造已经相当困难,而该剧可能是“文革”结束之后“最著名的”京剧(2005:62)。

改革初期的形势有利于话剧。1979年,谢民的话剧《我为什么死了》标志着“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诞生(陈吉德2004:19),其后又出现了更加重要的、更具创新性的实验戏剧。在改革初期的中国戏剧家中,最突出的当然是高行健。他在80年代创作了四个极其反传统成规的剧本:《绝对信号》(1982)、《车站》(1983)、《野人》(1985)、《彼岸》(1986)。其中第一个戏对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尽管它对党并无敌意,但它在1949年以来或多或少地规避现实的现实题材话剧创作中的确是前所未有。《彼岸》对集体主义进行了抨击,被批评者认为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这是导致高行健1987年离开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高行健曾经是中共党员,但在我看来,他代表了这样一类政治戏剧:对中共及其意识形态持暧昧的甚至敌意的态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类“抵抗戏剧”是改革时期新出现的现象。除了内容之外,高行健的戏剧在舞台技巧方面也是非常反传统的,正如一个权威者写道,在20世纪80年代,话剧“似乎是绝大多数表演创新和导演创新的来源”(Wichmann 1990:158)。

政治和民族主义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改革时期的戏剧中。仍有不少剧本以政治原因被禁,当局仍在密切防止政治上不正确或不爱国的剧目出现。但我认为,除了1989年6月学生运动遭打击后的两三年,中国戏剧的总体趋势是朝着更加自由、更少政治限制和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的。越来越多注定上演的作品或迎合了大众,或在许多情况下不甚受欢迎,或者缺乏表演上的创造性。这些评论可以用于所有的戏剧形式,只不过它们对话剧这类现代形式的作品有着不同于传统戏曲的意义,我在后文中还会讨论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心如流水

    心如流水

    贫困地区更期待着由它自孕言和培荞的优秀人才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里,用他们的才智,让这一方负重的贫瘠之地尽曱地摆脱“贫困循环”的窘境。在贫困地区自身利用政策吸引和激励机制之外,这一份期待的实现,来自干贫闲地区真正高素质人才队伍群体的培芥和形成。我们拭目以待。
  •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本书所选的名句均为我国历代名诗人、名词人和名散曲家的名作中的名联,共三百联,书中既有对名句的鉴赏内容,又有对原作的分析讲解及相关文学知识的介绍。
  • 微笑,是一条河流

    微笑,是一条河流

    本书是《读者》签约作家韩昌盛的一本散文随笔作品。在本书中作者记叙了在不同的场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及感想。书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和自己交谈;我们彼此抵达;万物是一种时间。三部分内容中又包括了许多小故事,它们一一记录着作者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感悟。说明微笑,不仅仅面对村庄,面对生命,还有平凡和真诚。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匆匆:朱自清散文

    匆匆: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本书收录了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热门推荐
  • 逆天废材:腹黑三小姐

    逆天废材:腹黑三小姐

    她本是一名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杀手,却重生在萧山世家最无用的废物三小姐身上。他本是大厉最冷漠最无情的天才王爷,却对她情有独钟,柔情似水。世人皆知,她是无用的废物,人人避之不及。世人皆道,他是老天的娇子,人人趋之若鹜。天才与废物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但他却与她千里相随,万里常伴……
  • 千年之红绳

    千年之红绳

    身世扑朔迷离的红绳会太子赵粤惨遭黑手,与嘉兴路大哥陆婷一同命丧现代,却因为一股神奇的力量穿越到了四千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大陆,遇到了将要献给海神波塞冬的大将军之女鞠婧袆,两个女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爱恨情仇呢?请和中二的作者高呼百合大法好!!!(本文CP“粤鞠”“马鹿”卡黄““戴莫”“熊湾”,出场人物还有超绝可爱王子杰,八岁花瓶曾艳芬,从不撩人小解解......)作者文笔如ID很小学生,此文说不定会很水,请大家抱着宽容之心阅读,那么请好好享用,爱你们哦!!!
  • 掠天海盗

    掠天海盗

    上古大破灭,仙神长生者泯灭人间,世界上只存在着七艘神秘而又古老的海船,每一艘海船都拥有神秘的能力。它们漂泊在无亘无际的苍茫大海,有的穿梭于过去未来;有的来往于阴阳两界;有的能够剥夺岁月时光……
  • 这尴尬的年龄

    这尴尬的年龄

    一次残忍的时代解剖,一番苦痛的挣扎反思,一场寒酷的黑夜之行,一块废柴的绝望奋斗!男主角失业后便长期无业,成日在外混荡,满混家人。在一次与父母的争吵中被迫选择外出打工。以真实的笔触镌刻了这段难忘的尴尬经历,也发出来了一个沉重的疑问:究竟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 潋滟

    潋滟

    姐姐嫁入皇宫为妃,勾心斗角之中消磨了最后一丝纯真,满心怨恨;潋滟嫁入皇子府中,在蜡烛两头烧的岁月中得到的只是背叛,痛失真爱;上一代的恩怨,在这一代化成了情仇,恩怨嗔痴,从长计议;三个人的爱情,变成四个人的痛苦,往事如烟,烽火四起;待到一切皆空,只有一个倔强的身影,还在红尘徘徊;只为寻到心中的天神,成全一段悔恨的痴恋。
  • 神葬世界1炎王

    神葬世界1炎王

    紫神界,为真神紫神所造之界,然而却在世界造成的最后一刻被原罪之神重创,在拼死重创原罪之神后,身死道消。灵魂化为无数法则维护新生的紫神界。共有五大位面,无数小位面。玄幻位面中,有一个世界,叫神葬世界,是当初紫神所创造的半神们和原罪七半神战斗后陨落的位面,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
  • 穿越异世之逆袭女王

    穿越异世之逆袭女王

    她,风梓凝,21世纪金牌杀手之一,佣兵界的女王,从接得第一件任务起便从无一次失败,却被搭档背叛,重生在了异世与她同名的少女身上。她,风梓凝,是风月大陆异姓王风景洪的女儿,却天生废材,又痴又傻,在被21世纪而来的风梓凝重生后,又会怎样改变这一切逆袭……
  • 封魔玄战纪

    封魔玄战纪

    司徒流云,南京红色世家的全才天骄,天生不屈神魂,体内封印着上古魔神渡厄之魂,为寻创世道种--三千封魔碑,在高人姜太虚的指引之下,穿越往生洞,来到天元宇宙,踏上封魔道途......
  • 拯救地球进行时

    拯救地球进行时

    从小到大一直被蚊虫侵扰的郝帅终于成年了,破解了自己的体质之谜,获得兽神传承,肩负起拯救地球的使命。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