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16

第16章 论西方佳构剧、通俗剧的译介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影响(2)

其次,佳构剧之兴,也与介绍者对佳构剧之热切期望有关,他们视佳构剧为中国接触西方戏剧的一扇最好的窗口,利于模仿,认为或能改变每况愈下的剧坛之风气。如著名戏剧理论家宋春舫便曾积极地设想“设当时有人从事转译司氏《un Yerre deau》(《一杯水》,本文注)等剧演之于舞台之上,则今日外来剧本之成绩或可与《阎瑞生》相提并论矣”。

在佳构剧风行潮流的影响下,此期剧坛除了《热血》、《祖国》,也出现了一些“意译”的作品。啸天生(许啸天)意译的“俄国奇情新剧”《美人心》、“波兰情剧”《多情之英雄》、“悲剧”《残疾结婚》、“哀情小说”《莺儿》、“悲剧”《无名氏》,泣红(周瘦鹃)意译的“法兰西情剧”《爱之花》,等等。这些作品和《热血》、《祖国》、《怨》、《茶花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情节的高潮必然会出现一个悲惨的“必需场面”(obligatory scence),如武扬公爵夫人毒死情敌亚多丽姑娘(《怨》);法罗子爵骗夫人曼茵吃下情人柯比子爵的心肝;曼茵殉情自杀(《爱之花》);情人露兰被枪杀后,杜司克跳下城堡自尽(《热血》);加能刺死叛徒——情人甘姑,赶往刑场为革命失败捐躯(《祖国》);亚猛得知误会真相,而玛格丽特已奄奄一息(《茶花女》);尔依塞因与陆军上将哥修士孤恋爱受阻,绝望之际,举枪自杀(《多情之英雄》);梅丽出于“公义”杀死情人亨利,亦自杀于情人墓侧(《美人心》);波兰少将笛克生与爱人格兰茜力抗俄军压迫失败,两人带着伤残结婚后又双双自尽(《残疾结婚》)……营造如此的“必需场面”,是佳构剧戏剧结构的重要原则,即随着情节的逻辑发展,必须出现一个让观众有所预见的场面(如死亡等)来解决“所期待的冲突”,极力刺激观众的情感,希图达到强烈的剧场效果。其实这类情节也多有类似,比如《美人心》、《残疾结婚》的情节就与《祖国》很接近,为一革命与恋爱之悲剧;而《爱之花》、《多情之英雄》和《怨》都是由“爱”和“妒忌”而生的悲剧。且这些仿作必定要略述国事,要让爱情与国事息息相关(如《爱之花》和《多情之英雄》)。可惜的是,除《无名氏》之外,这些意译之作极为简单,只有一些情节发展脉络和简单的对话,与其说是“剧作”,不如说是较为详细的“幕表”,难称“成熟之作”。

虽然佳构剧被广泛介绍,又被一些剧作家接受、模仿,但仍未形成蔚然大观之势,其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

第一,佳构剧虽然给新剧家带来了新的戏剧标准,但在实际创作中却难以让人模仿成功。在西方的剧作家看来,按照精美的程式一步步设计剧情,是很难摆脱创作个性的“含糊不清”的,因为“按照这般机械的工序,除了非常突出的天才,还没有人能在剧本创作上获得什么声誉”。而对中国剧作家而言,佳构剧是一个新东西,不仅背景、人物性格与命运设置等不符合本土习惯,且情节发展逻辑和人物强烈的爱恨情仇观也是异于本邦的。更重要的是,就凭介绍过来的几个译作,他们亦很难把握斯克里布情节设置之奥秘,难以掌握创作的工序。

第二,佳构剧在演出上也受到阻碍。

首先,从观众角度来说,佳构剧很难为大众所接受,如有人便认为“翻译之脚本不合于国人之心理”。比如,《热血》作为文明戏的保留剧目,虽一直活跃于舞台上,但演出的次数是不多的,如最大的文明戏剧团民鸣社就只演出过两次。《祖国》虽在进化团时期就有搬演,但从资料看,演出次数也不多,如民鸣社也只演出过一次;《茶花女》在国内,也只春柳社演出过五次,民鸣社演出一次;而《怨》,本文暂未查到其演出记录。佳构剧演出次数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观众不太爱看此类剧。《热血》在国内演得不多,我们在湖南组织文社的时候,特为这个戏做了布景、服装,还花了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从新排练,以为必然大受欢迎,但卖座远不如《家庭恩怨记》。……新舞台的《新茶花》(中国故事、时装、唱西皮二黄)十分卖钱,可是我们演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却是观众寥寥。虽然叫好,却不叫座。表面上看,这是由于观剧之人文化素养总体不高造成的,因其很难设身处地领会到外国戏剧的美妙。但本文经考察发现,佳构剧上演并不频繁的原因主要是源于中外接受群的差异。斯克里布意想中的观众是“巴黎的中产阶级”,因此,他常常把“发生在同时代的中产阶级世界中的话题和人物搬上舞台”。而文明戏的定位是芸芸众生,观剧之人鱼龙混杂。故把法国贵族欣赏的戏搬演给近代中国的普通百姓看,自然难得其三昧。

其次,从演员角度来看,正因为佳构剧的素材多取材于上流社会,而对于惯以表演中下层社会人物又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文明戏演员来说,要在舞台上原原本本地展现外国贵族的生活场面、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他们言行举止,谈何容易?故文明戏演员囿于自身的因素很难演好佳构剧,这就造成了演出的困难。比如《祖国》一剧:剧中人物,都系贵族,谈吐举止,异于常人。第是现今剧人仅能描写中下社会,且纯以上海为归(此黄远生已先吾而言),若偶饰上等之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矣!尽管如此,佳构剧对中国近代戏剧的结构观、形式观仍然发生了深远影响。本来,戏剧结构艺术原本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且近代剧评家冯叔鸾等也都格外强调“结构”,但自19世纪末始剧坛流行编演时事新闻剧,即新闻事件一出,便立即编演,未经过深思熟虑,便一本接一本地连台演下去,难免有前后重复、矛盾、相脱节之处。因此,结构问题很快成为戏剧改良的凸显问题。

需引起注意的是,近代剧人如冯叔鸾所提倡的结构观与李渔式的传的结构观大不相同,前者已有了西剧影响的痕迹。李渔讲究“密针线”,“讲究“照映”和“埋伏”,“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这种结构是“开放式”的结构,其追求的是情节贯通和首尾相映。而冯叔鸾在戏剧结构上的新意识源于其对西方戏剧的理解:西方戏剧结构多非“开放式”的,不是从头说到尾,而是更为节俭和严谨,“每剧虽不出四五幕,而前因后果,种种变迁,及一一曲折细微之处,皆能现出”。持新结构观的并不只冯叔鸾一人,黄远生亦如此,他更进一步认识到,戏剧“捉取人生一大事实之烧点”,且“必须于最短时光中,以经济之方法,兴起感奋,达于高潮”。细加分析,黄远生理想中之戏剧结构更接近于西方的“锁闭式”结构,所谓“烧点”自然是指接近事件高潮的一点,从“烧点”处写起,通过人物的回顾来补充交代之前所涉及的事情,在发展情节的同时不断向前追溯情节。此外,黄远生还提出应该截取“生活的片断”,不一定是传统“凤头、猪肚、豹尾”的组合和呼应,可以按照生活的流程,一一展现事件和人物的发展;也可以横截面的,只展示生活的一个插曲,而不是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当时,在这种新结构观影响下,也确实出现了几部与西方戏剧结构接近的作品,如徐半梅的《母》、刘半农的《战后》,当然它们从未被搬演过。

戏剧评论家对西方戏剧结构深入的认识,无疑促使了近代剧人对戏剧形式的进一步改革。于是,新剧能否安插幕外戏等形式问题,便显得格外刺眼,引发了剧界广泛讨论。幕外戏的出现,本文以为与布景运用有很大关系,“幕外匪直弥易景需时之缺憾,亦文章渡峡之常法”。因换景耗时太多,恐让观众不耐烦,故在幕外演过渡戏,又可满足观众爱看连贯故事的审美要求。“在当时除掉春柳剧场始终保持着分幕的法则”,其余的剧场纷纷都有幕外戏。然而,有一些新剧家认为此如同“蛇足”,多此一举。旧剧无所谓幕,恐其冷场,故用一人独言独语,谓之过场,亦即文章渡峡之法。新剧之分幕,病其头绪不清,又忌一人独言之无味,故以幕分之,明界限也。剑云认为,新剧无需采用过场戏,新剧之分幕与旧戏之分场完全不是一回事,分幕是为了分清“界限”,即就是不能像戏曲那样时空常处于“二三步万水千山”式的含混不清中,应将全剧的情节按照剧情的发展分成若干块,一幕一个场景,在特定时间、地点横向地展开戏剧情节和冲突,幕与幕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而不是首尾接龙式地紧紧相扣。于是,在新剧家逐渐领悟到“幕”的内涵后,“幕外戏”也就慢慢地淡出舞台了。民鸣社“以后连幕外也居然免了”,而笑舞台由于朱双云、汪优游、徐半梅反对,也未采用幕外。

如果说,佳构剧为中国近代戏剧提供了难以企及的摹本,虽极力仿其形,却难得其神,那么,通俗剧无声无息地进入中国剧坛,便很快“中国化”,并活跃于舞台之上。中国近代戏剧所呈现出来的形态与通俗剧(melodrama)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且其所体现的观念也与西方通俗剧“不谋而合”。需要说明的是,近代剧坛对于西方通俗剧的翻译,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西方通俗剧对近代戏剧的影响,并不体现在对西方通俗剧的直接翻译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戏剧美学观、戏剧创作和舞台演出中,这是一种更为内在的影响。

本文认为讨论西方通俗剧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通俗剧和中国近代戏剧的关系。“melodrama”常被译为通俗剧或闹剧,该词本身是个合成词,由“melo”(曲调)和“drama”(戏剧)两部分组成,其起源与音乐有关,指加插有音乐的戏剧。后来音乐填补剧情空隙、衬托台词的功能逐渐被淡化。到19世纪,剧中的歌唱被取消,情节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并成了压倒一切的要素,剧作家非常注重描写能产生轰动效果、耸人听闻的故事,因而又称为情节剧。弗兰克·拉希尔认为:情节剧是一种散文戏剧形式,具有悲剧、喜剧、哑剧和布景华丽的特色,其对象是一般的观众,由于主要靠情境和情节取胜,因此它要大量利用哑剧动作,并或多或少得采用固定的定型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遭遇不幸的女(或男)主人公、一个对之加以迫害的坏蛋及一个慈善的喜剧性人物。在观点上,它具有传统的道德和劝善说教性,在气质上具有感伤性和乐观性,以圆满的传奇性结局结尾,其中美德多次考验后终得善报而恶人最终受到惩罚。其特色是具有精美的布景和各色各样的笑料及自由地添加的音乐,使之起到衬托戏剧效果的作用。

从弗兰克·拉希尔等人为通俗剧下的定义,可见其特征主要为:1.通俗剧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中等或低下;2.内容多表现善恶斗争,追求耸人听闻的奇异情节,极力营造出能猛烈打动人的感伤性;3.人物的设置多类型化;4.讲究劝善惩恶,严守“道德上的公义”(moral justice);5.靠华美壮丽的布景吸引观众,如在舞台上表现暴风雨、船只失事、火车相撞等。此外,通俗剧为追求一种轰动效应,还惯于编演时事新闻剧。

我们稍加揣摩就会发现,西方通俗剧的上述特征大量存在于中国近代戏剧中,并成为近代戏剧最为本质的特征。为什么会如此呢?这耐人寻味的情形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产生背景来看,西方通俗剧,其元素虽早已存在于古典戏剧中,但直至18世纪才综合各种构成而成为一种新戏剧样式。因时值“产业革命”,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进剧场看戏乃他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因此社会迫切需要为“下里巴人”排演其喜闻乐见又含一定道理的戏,这促使了通俗剧的问世。而中国近代戏剧,也是在类似背景下产生,其导火线便是含有启蒙、教育功能的戏剧改良运动,其目的也是“新民”,“盖以为演戏事,与一国之风俗教化极有关系”,于是戏剧改革者认定,“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开,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由戏剧改良运动催生的新剧,其所面对的同样是中下层民众,尽管新剧家常遭到“堕落”的指责,但他们一直认为其是继承了戏曲改良运动的启蒙教育宗旨,比如郑正秋干脆就把自己领导的社团取名为“新民社”、“药风社”。

从舞台艺术手段看,布景在西方通俗剧和中国近代剧中都占有着重要位置。戏剧改良运动中呼声最高的,就是“采用西法”,即“或演光学、电学各种戏法,则又可练习格致之学”。其时,人们对于“西法”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对电气等舞美手段的采用和对精美布景的追求上。布景不仅只承担舞台美术——形式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真实、精美的布景也作为剧情的一部分,承担了内容表述的功能。“布景与戏剧,有相维相系之势,不可须臾分离者。”并且,新剧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关注,也是由布景起。王钟声创办的通鉴学校在国内首次演出新剧《黑奴吁天录》,“足以使人惊叹的,只有布景”,戏虽然失败了,却启发了伶界中人在剧中添用布景,改筑新式舞台。如夏氏兄弟、潘月樵于1908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剧场——新舞台,其布景便有:

软片、硬片、附片等之分。软片即挂片,正如对景,演何戏应悬何片,殿阁楼台山林薮泽,园囿地塘,书轩啸闼无一不备,硬片镶以木框临时设置。附片乃附于左右两旁以障蔽后台者……

同类推荐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黑蝙蝠行动

    黑蝙蝠行动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起义军打开国库,库内仅存少许银两。十多万大军断了粮草,如待哺婴孩嗷嗷直叫。李自成下诏,追赃助饷。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用一首歌的时间来纪念一个人用一盏茶的冥想来回忆一个人,我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观望,流年在我和他之间只打了个照面前世,今生,来世菩提树下红莲花静静绽放开合之间佛光闪现
  • 冯剑华文选

    冯剑华文选

    本书为冯剑华老师编辑一部文选,与为肖川老师编辑一部诗选一样,都是我莫大的荣耀。因为他们为宁夏的作家、诗人做了几十年的嫁衣,为宁夏文学的繁荣奉献了一腔的热血。
热门推荐
  • 盛世长安乱

    盛世长安乱

    一夕废后,一步步助他登高的宁长安没了麟儿,失了父亲,被赐冷宫,最后落得一个死在别人怀中的下场。重活一世,她只想护住自己最亲的人,远离一切纷争,却不料中间出了另一个变故。怀着上一世愧对的愧疚,宁长安准许这个人一次又一次的得寸进尺……宁长安:“……祁景辰,我助你登帝,只求换你离我远些可好!?”祁景辰:“不好。长安,我争这天下只为给你盛世安稳,若无你,我要这天下何用?”
  • 悠悠风雨晚来秋

    悠悠风雨晚来秋

    相遇:“小姐,您把我的领带夹摔坏了,这可是50颗细小碎钻做成的!”男子冷冽的声音还带点气愤。男子并不是可惜这个领带夹,而是可惜这是他祖母送给他唯一的礼物。本想第一次戴,却没想到——“先生,我想您也把我的相机弄坏了吧,这世界上除了大英博物馆和S国总统最后一个相机可就在我手上了,我还没找您算账呢。”女孩为了给自己壮胆子,也只好与男子——只是这摔东西还摔出了缘?相爱:“你就是个衣冠禽兽,可耻,霸道,混蛋,放我下来!”女孩边在那里数落边捶打着他。只可惜,没把他放下来不说,他竟还擦着她的耳边说:“没关系,这辈子只对你衣冠禽兽,可耻,霸道,混蛋。”说罢就把女孩扛到了床上。女孩、、“风雨即来,晚秋又有何妨?
  • 嫡女医妃傲天下

    嫡女医妃傲天下

    一场刺杀任务中,她反被恋人搭档暗杀身亡。凤鸣天下,穿越到古代,却是将军嫡女。奈何庶妹仗势欺人,表哥狼心狗肺,前主竟然被狼群分食而死,这一次,带着潮水般的恨意,她誓死要报仇!没有良辰美景,没有风花雪月,她活得孤傲,冷如冰霜,但是那一个人,却能够打破层层冰封走近她的心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爱情萌发

    tfboys之爱情萌发

    他们,她们。通过一次次信任危机。一个个情敌相继出现。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吗?本书告诉你答案。
  • 阴阳无极术

    阴阳无极术

    王十九得杨戬传承,三清教诲,。闯荡都市校园,加入神秘的捉妖局,,,大战在即,是否能打破命格活过十八岁。
  • 诛仙噬魔

    诛仙噬魔

    修炼一途坎坷无数,最终能够真正活下来的人渺渺无几。诸天帝子横空出世,跨越时间长河,逆天而来,争仙家道果。战诸族天骄,夺无边机缘,与天斗,与人争。“天地轮回,唯吾不朽!”
  • 血魂剑之与世为敌

    血魂剑之与世为敌

    为了我不顾世人反对,我怎会惧怕与世为敌。
  •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

    安桀五岁的时候,她想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看蓝天白云。安桀十岁的时候,她想把蓝天白云搬到画纸上,把自己画进白云下,然后,也许可以画上爸爸和妈妈。安桀十五岁的时候,她想把叶蔺画进画纸里,她旁边有他,就可以。安桀二十岁的时候,她发现,原来画纸里只有她一个人。安桀二十五岁的时候,她想,其实一个人,也没关系……
  • 傲世雄天

    傲世雄天

    斗气、魔法、灵力、魂力,在这里,全部皆虚无。剩下的,仅仅是——雄气。雄气大陆之上,战争不断进行着。目的只是——复国与剿灭。但战争终将停止,大陆终将统一。统一之路,异常艰辛。主角众人,努力克服一个个关卡。终于使得大陆统一安全和谐。但最后一战,却突然雄气不够。主角大呼:“我的雄气不够了~大家快给我收藏投票啊。不然我就要输了啊~~~
  • EXO最美年华遇见你

    EXO最美年华遇见你

    【绝对原创】朋友?女扮男装?穿越?流产?回归?重生?......什么情况?(美丽的作者恋梦寒:“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啊呸,请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