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900000061

第61章 研究生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曹三省、田沛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摘要:本文以规划和实施研究生将指导本科创新性实验作为主要教学实践培养环节内容的具体工作实践为基础,论述了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中开展研究生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的意义与作用,并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研究生/本科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探索,重点讨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问题和经验,并对改进这一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信息学科、教学改革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和本科教学规模的扩大,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本科生培养和相关行政事务性工作的高校一线教师,普遍感受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深入灵活掌握各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和教学工作中逐渐增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地结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完成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升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率,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参与指导以本科生为主的学生科技协会、兴趣小组、创新性实验等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实际探索基础出发,对研究生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从理论与实践的多个层面对其进行具体归纳和总结。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

就其实质而言,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故步自封。从理论探索的角度看,创新能力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创新者提出的想法最初看起来往往是内容特异、不切实际,但创新者的工作就是在持续的证伪过程中,冒着失败的风险和舆论的压力把创新向前推进。从实践的角度看,创新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试错、实验的过程。从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角度上看,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更为具体地说,创新能力就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系统过程。

创新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常常运用于人们的创新性活动过程之中,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思维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的求异性(它往往表现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性理论持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态度而不是盲从和轻信)、敏锐的观察力(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思考,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现象进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产生新的发现和发明)、创造性的想象(它表现为不断地改造着旧表象,创造新表象,赋予抽象思维以独特的形式)、独特的知识结构(它表现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以及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的知识)、活跃的灵感(它能突破关键,使兴奋的选择性泛化得到加强,产生神经联系的突然性接通)。以上提及的创新思维的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不断深入地认识社会和世界、改造社会和世界的目的。

创新能力的本质蕴涵着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即创新激情、创新实践和创新素养,而每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又可以细分为三个构成元素。创新激情包括观察力、质疑力和想象力;创新实践包括关注力、实践力和拓展力;创新素养包括领导力、沟通力和协同力。

所谓创新激情,是指对于寻求新的突破有一种好奇和难以抑制的冲动。观察力、质疑力和想象力是构筑创新激情的三个最为根本的要素。在创新激情的支配下,会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通过发挥想象、逻辑推理而产生质疑,以催生新的想法,形成创造性的成果。

所谓创新实践,是指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人类才有了无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最终得以实现和完善。人们越是积极地从事创新实践,就越能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并进一步激发创新激情。创新是通过创新者的活动实现的,任何创新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创新成果。因此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创新的基本要求。关注力、实践力和拓展力是付诸创新实践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果将创新能力看成一辆车,那么创新激情和创新实践就好比发动机和车轮,创新素养则是润滑剂。短时间里,发动机可以带动车轮正常运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动机和车轮都受到了损耗,如果没有润滑剂,就不可能将车子驶向远方。创新素养的基本因素为领导力、沟通力和协同力。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彼得·圣吉所主张的那样,应当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世界是一个系统,不仅如此,即便是其中的每一个要素本身也是一个微观的系统。同样,创新能力也是创造能力这个大系统的构成要素,而它本身又是一个微观的子系统。创新能力系统是指创新能力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模式。

三、研究生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从2005年至今,笔者承担了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科学类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小组(兴趣小组)、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和以本科生为主的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各项竞赛、培训、讲座等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硕士研究生参与到具体的科研创新实践工作中去,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效果,提升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效率。现将主要探索工作归纳如下。

学生科协宽带内容创新实践小组通过在每学期开学前定期开设面向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年级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学习方法指导和专业课程学习目标指导,使电子信息类专业各年级本科生对自己所即将学习的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并通过同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直接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要领与技巧,增强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使本科生对繁杂枯燥的理工科课程能够积极应对、主动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学风建设。

例如,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面向宽带内容创新实践小组和学生科协的具体讲座包括:

表-由研究生负责的课外创新实践培训讲座表

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2007.10.26-11.2每周五18∶00-20∶00及周日14∶00-16∶00]

PHP+HTML语言教程及实例练习[2007.11.25-12.16]

Flash/RIA原理[2007.11.11-11.25]

Visio 2003教程[2007.11.23]

Photoshop交互图像处理[2007.11.16-12.16]

病毒防护技巧[2007.11.4-11.9]

图像处理技术学习(Photoshop等)[2008.4.25-2008.5.23每周五18∶00]

Top Coder Regional Contest编程大赛(国际程序挑战赛北京区域赛)[2008.5.24]

在课外创新实践小组内部,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时刻受到扎实凝重、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的熏陶,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治学态度、钻研精神和求真意识,都是不可缺少的。这种精神在学习中,则最终反映为学生对各门课程更为努力的学习、成绩的总体提高以及对所学课程知识真正意义与内涵的领悟。特别是对于抽象深奥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智能信息处理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普遍不会感觉这些课程“听不懂”、“在实际工作中没用”。在对这些课程对于今后所从事专业的深层次指导意义获得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他们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也得以改善。

重要的是,在本科生得到培养的同时,研究生也获得了教学、研发和管理的实践机会。研究生通过部分承担课外创新实践小组学习团队的专题讲座,以及协助指导研发团队的课题研究工作,加深了对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掌握,提高了综合表达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由此,宽带内容课外创新实践小组也从一个角度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008年度,部分硕士研究生通过充分积累指导本科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的经验,获得了学校研究生“三创”项目的课题立项支持,为后续的硕士论文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具体工作,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毕业后的求职和深造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四、总结

在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优势,并将随着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体现出更多的优越性。

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探索这一协同培养模式,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造就更多的广播电视通信与信息工程技术高级人才,进行不懈的尝试和持续深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李芹。从教育主体视角探索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措施。中国电力教育,2008(5)。

[3]曹三省,史萍等。课外科研实践小组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研究论文集,2007:101-103.

[4]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1)。

[5]马革兰。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2)。

同类推荐
  •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课本上读不到的物理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物理故事

    挂在天边的月亮、一起一伏的跷跷板、色彩斑斓的彩虹……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现象其实蕴含着奥妙 无穷的物理知识。万莹的《课本上读不到的物理故事(适读于10-15 岁)》将把你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你知道月亮为什 么挂在天上从不掉下来,自行车为什么在沙滩上骑不 动,谁1秒钟可以走300000000米,声音快还是子弹快 ,打喷嚏为什么会引发雪崩……《课本上读不到的物 理故事(适读于10-15岁)》这些妙趣横生的物理故事 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你轻轻松松爱上物 理、学会物理。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为清代小说。前六十回为《海公大红袍全传》;六十一回至末一百零二回为《海公小红袍全传》,今存道光十二(1832)壬辰年厦门文德堂刋本。叙述一位无私无畏的清官海瑞一生的故事。海瑞其人其事《明史》有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号称“南包公”。本书文笔粗疏,情节离史实颇远。
  • 没有年代的故事

    没有年代的故事

    《没有年代的故事》作者刘建超是我国小小说界具有阳刚气的作家,读他的作品令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其作品大多正气逼人,富于理想主义色彩。从外在形态上看,刘建超的作品立意与人物内涵也许最接近于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但细细琢磨起来,你会体察到,内在地支撑着他的创作理念,是对崇高信念与理想人格的推崇和呼唤。换言之,他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痛切地针对当代社会的某些精神缺失有感而发的。他笔下的伟人、将军或平民英雄决非虚无缥缈、高不可攀,其人其事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发生的。
热门推荐
  • 天地鼎炉

    天地鼎炉

    天下万物,皆生于一。无何能生一,遂成千古之谜。李道中身为两大古神转世,性本厌倦修仙一道,却无奈被卷入无穷恩怨。真相永远半遮半掩,经年游荡,不为回溯本原存在,只为证实自身真实。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以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据,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
  • 证道路途

    证道路途

    冷尘为自己的身份迷惑,看他如何一步步解开谜底,看他如何一步步成为玄月大陆的传奇王者。
  • 夜

    一夜浓缩一生,五十年跨越两个社会,是一部台地村人的生存史,也是整个中国的农村人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生存奋斗的缩影。
  • Z龍传説

    Z龍传説

    从现世到异世,从腥风血雨的人间江湖到雄兵百万的异界帝国……从默默无闻的消瘦少年到独擎天下的绝代枭雄……请记住,他的名字叫————纪天龙(Z龍)~!!
  • 青松问仙录

    青松问仙录

    一名十四岁的少年获得了一次修仙的机会,遭遇一连串的风雨变幻,最终成就仙路的故事......
  • 萌后妖娆,冷皇折腰

    萌后妖娆,冷皇折腰

    乐彤彤很蛋疼!一朝穿越,居然成了太后!!!顿时间,乐彤彤被雷得外焦里嫩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些年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些年

    祖上是阴阳先生世家的他,对灵异事件有着特殊的向往,一次偶然机会,得到了祖传的的一本记载阴阳之术的书,但他不知道这本书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 孤狐城墨雨泪

    孤狐城墨雨泪

    萧家亡无人生墨雨哭苍天泪孤狐洒倾城得焚天诛必报自无情孤狐已成孤刃云芳斩迟瑶!心儿已去再无回墨雨洒孤城…独守孤城不问世事已是巅峰无人已相伴。白穹出握天道世轮回狐狐剑独上天公阙斩金仙斗金罗战仙君大笑多快活!比仙帝成天尊震八方!圣人怒决亡山终成道!生生世世自无情斩断情仇亡已自轮回……
  • 做最得力的中层:带好队伍用好人

    做最得力的中层:带好队伍用好人

    把责任落实到位,做最好的中层,对上,中层是被管理者,需要掌握与上级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对下,中层是管理者,既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把工作做出色,在领导中绽放你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