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梅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众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善科研管理、加强科研服务的方法,指出科研服务必须立足于宏观上的科研管理,才能真正起到服务的作用,使科研工作更高效更好地进入良性循环。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服务
管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利用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服务,其实质与服务是统一的。科研管理是管理的一大分支,而服务是科研管理职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科研管理就是为科研服务,保证服务的同时又要加强科研管理来巩固服务的质量。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正在努力逐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提高传媒技术领域工科科研能力。判断科研管理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学院科研力量的凝聚,是否有利于促进科研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向更高更深层次的转化。
一、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1.科研管理权限较小
课题(项目)负责制决定了课题(项目)负责人直接对自身的课题(项目)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课题负责人的自觉能动性。但是同时也使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变得很小,只能作为一种服务机构来履行服务职能,而缺少了宏观的管理过程,对课题(项目)的实施进程无法干预,导致只重项目申报、不重结项以及无法保证项目质量的局面。
2.科研管理对象较为分散
以往科研管理的工作对象是各课题组甚至科研人员个人,学科方向众多导致了科研方向众多,致使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工作难度增加,同时也使科研力量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而处于散沙状态。
3.科研成果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课题研究是由个人或课题组分散承担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由个人或课题组掌握,且课题众多,难以对各类课题的质量从总体上把关,科研机构与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成果质量把握的难度大大增加。
4.科研管理成本较高
随着部门利益的分化,科研单位内部各方面力量的整合难度随之增加,统一组织科研活动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凡是组织全院性的科研活动,都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协调方方面面的各种关系,大大增加了相应的科研管理的成本。
面对如此众多、方方面面的困难,我认为,科研管理过程就是要提供合理配套的科研管理政策、规章制度,提供科研基础设施,提供与之配套的后勤保障服务,提供科研公共资源供给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
二、如何改进科研管理
1.加强科研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研人才库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科研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在日益扩大。科研管理已经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科研网站既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人们了解科研信息动态、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所以,应当加强科研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一个科研管理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1)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一个科研人才库。通过一个以数据库作为支撑的网站平台,可以建立一个人才库,收集各位教师科研方面的简历,包括以往成果、项目、专业特长以及今后的发展目标等。内部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库灵活地组织科研团队,针对每个项目的指向随时调配具备本方向专业特长的人员。这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科研管理效率、集中管理科研人员,也减少了科研管理成本。
(2)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与外界的有效沟通。也可作为一种展示,向有意与本单位形成科研合作的合作者充分展现自身的实力,并可针对合作者的要求随时调出可与之形成合作的负责人资料,让合作更快更放心地完成。
(3)人才库的建立对于促进产学研孵化也是一个有益的资料。单独搞开发步履维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使科研处于一种非良性循环中,得不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水平也难以提高。
(4)可以加强本单位内部的联络,及时接收到第一手的科研信息资料,及时解答教师的疑问,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做好服务工作。
2.注重科研成果管理
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的充分体现,特别是科研成果所获得的各种奖励,更是对各位教师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的肯定。科研成果体现了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强弱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它是一所高校科研工作的反映。所以,有必要保存好科研成果,对科研成果进行妥善的管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项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注意收集和保存每个项目的有关资料,包括从申请书、项目立项文件、合同书、项目进展报告一直到成果鉴定书等。因为一个项目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要保存好这么一套完整的资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科研管理人员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时间的久远和交接的不连贯,往往造成资料的遗失。所以,一开始就要注意这方面资料的保存,要有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即使科研管理人员变动工作岗位时,也要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交接。
(2)成果登记手续的简化与集中。一道简单的登记手续会促进成果登记更快、更便捷、更实时地进行。同时,集中管理、集中分发、集中登记,将同一类工作交给同一个部门或同一位管理人员来做,而非越过管理部门直接面对课题负责人,这有利于转被动为主动,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
(3)成果的保存与交流。科研成果如果只是作为一纸文书或者一张照片被存于文档之中,便失去了它的交流价值。因此,科研成果应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展示,作为科研人员内部互相探讨学术的重要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与教学相结合,在服务科研人员、教师的同时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科研沟通,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学术交流成果。学术交流成果是指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国际各类学术会议与外界交流的成果,包括各种会议汇报演讲以及在会议上发表的未正式出版的文稿。人们容易忽视这类成果,但是,这类成果具有潜在的价值,极有可能代表学科发展方向。因此,学术交流成果也应当引起重视,收集起来作为内部交流资料,这样有助于科研人员的经验共享。
(5)成果的分级与公示。成果分级不仅是科研奖励的依据,更是体现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对成果分级进行必要的公示,有助于扩大成果的内部影响,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3.注重在研过程
人们往往以科研立项项目的多少、重大项目的多少、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大小,换句话,就是很注重课题项目的申报结果,以此作为衡量科研实力大小的尺度。而对于立项的科研项目,往往对其在研过程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督查措施,以至于有些项目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其实,科研立项只是主观的设想,而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如果一所高校仅将重心偏向于高层次的立项,而忽视科研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当然更不会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就不会有后期的开发转让,达不到科学研究的目的。这种做法将导致资金和资源的重大浪费,以及上级机关和一些横向协作单位对这所高校的科研诚信和实力产生怀疑,最终产生科学研究走向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恶性后果。为了防止这种恶性后果的产生,就要对这些立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好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1)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奖罚分明。为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必要的奖罚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也有利于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对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工作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和支持。密切关注科研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科研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或对待科研项目态度不端正的人员要予以批评,不能按时结题的取消再次申报课题的资格。
(2)签好合同,明确责任。对于每个立项的科研项目要签好合同,双方的责任要明确,并且合同内容要求详细。合同内容包括科研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应达到的要求,使科研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随时关注科研进程,做好项目检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改革考核办法。改变过去只重视项目立项数和经费到位数的做法,将项目研究进程和进展质量纳入考核范围。我们应当看到,没有考核的压力,就缺少了一些动力。
没有好的过程,很少有好的结果。所以,不要只看到科研立项的多少、经费数的多少,科研管理者应更注重科研过程。只有把过程抓好了,才会出色地完成科研任务,才会有好的科研成果,才会有高的科研诚信度,才会为今后的科研立项、多争取经费铺平道路,从而从一个侧面扩大学校的影响。
总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对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责任,对制订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领导作用。科研管理工作不能一味地注重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过程,而应该从管理上,在制订管理制度并实施的过程中对科研工作给予指导性的影响,并保证其完成的效率,这样才能不一味地处于被动过程,彻底改变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