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100000016

第16章 网络青年的角色选择(1)

社会角色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某种社会身份的期待。一个人身份很少改变,但是在社会中可以担任不同角色任务,社会或家庭对他扮演的角色有特别的要求和期待,这些不同角色的要求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经常会产生冲突。比如一个人在外边做教师、教研室主任工作,在家里是家长,学生、同事、家庭成员对他的要求有差异,这些要求经常会让他心理产生冲突,混淆彼此界限。他在指导自己孩子的时候,很容易把指导其他学生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从而影响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许他内心并不想这样,但是他不容易分清这两种角色,特别是在他内心不平静的时候,更容易把工作中的情绪和家庭事务混在一起,和家人之间产生冲突。

这种社会角色的定位,是青年走向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从自我人格完善到识别和建立社会角色的转变时期,青年还要面对网络文化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现实、网络虚拟之间角色的变化?如何在确立社会角色过程中,继续完善自我人格?网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青年的社会角色选择?

第一节 角色的特点

角色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所以要在社会心理互动关系中研究分析角色问题。米德和库利等人在研究社会互动关系的时候,创造了几个基本的社会学概念,比如互动、身份(地位)、角色等,这是角色扮演理论的基础。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认为,一个人占有的是身份(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身份就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例如:女儿、律师、美国人),而角色是围绕地位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处在一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将角色一词用于社会心理学中,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及其心理特点。

一般情况下,角色的名称是以社会身份命名的。妻子、侄女;教授、医生;局长、文员都可以称为角色。与角色相比,身份对一个人的自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心理健康价值。比如一个人从某个干部职务上退休后,没有了原来的“领导角色”,他会失去价值感,有空虚的感觉,但他还可以保持高贵的“老干部身份”,仍然可以享受很多荣耀。所以,放下角色不要紧,那不过是放下了社会对角色赋予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而且主要是职业和法律意义上的规定。而身份更多是道德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丧失身份,基本上就意味着一个人失去社会生活的资格,比如被法律宣判剥夺公民权利,等于取消一个人主要社会价值。比身份更内在的就是自我人格,也就是一个人的个性。

当一个人的身份被取消的时候,人格必定会遭到沉重打击,有些人会因此精神失常。

由于职位总是由某个具有特殊人格的人去担任的,所以角色最终都是人格化的。比如总统这个职位是由宪法规定的,非人格化的,但是每一任总统在职务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和风格却有很大差异,各自扮演出来的角色大为不同。角色脱离人格便是一个没有主体没有生命力的抽象形态,人格脱离角色便成为没有社会名义的单纯的个性精神。

角色的基本特点:

第一,角色反映了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没有人际互动关系,就无所谓角色。比如说“我是教师”的时候,对应着有人在听我的课,他们的角色是“学生”。

第二,被大家期待。既然是教师,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角色有基本的要求,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学生,而且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其他人也对教师的角色有一些要求。

第三,随空间、时间环境变化,角色也要改变。角色对人际关系有依赖性,当环境改变了,比如放学了,教师角色也就改变为朋友、家长、夫或妻。

第四,角色的顺序是先家庭后社会,角色的本末关系是先自我生活,后社会生活。按照角色确定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抛开个人家庭生活,甚至个人活跃的喜乐趣味,完全被社会角色所束缚,甚至被社会角色所奴役,把角色当作自己的本来面目,以为自己坐的椅子高了,自己的人格地位就高了,结果,要么是角色变异,要么是赋予角色的社会机制变异。

第二节 角色选择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角色选择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有了网络虚拟社会以后,就要关注现实和虚拟两种环境中青年角色选择的问题,问题似乎变得复杂化了。随着网络深入人心,青年运用网络角色发挥出新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必须加以注意,结合网络的文化触点,协调自我角色选择和定位。

一、现实角色选择

在现实社会,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称之为“认同”,就是识别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能力与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具体地说,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是干什么的?在这个识别和选择过程中,确定某种角色。

一般来说,当人们遇到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或者来到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时,就会遇到角色确定的难题。例如,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他们成为同一班集体的成员以前,互相并不认识。当他们见面以后,马上就面临着识别、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地位,即角色确定的问题。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角色确定是从小时候的社会化开始的。角色确定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随着个人在与他人、与各种机构的相互关系中,建立一种多向适应和改造的关系,个人也就成为社会人了。

(一)人必须适应社会

在现实的意义上,不管什么人,当你不能改造一个社会环境的时候,就必须首先适应它,哪怕这个环境是不良的。

人出生以后,就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被塑造成具有特定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的家庭、社会群体中的一员。

社会的文化习性和个人早期的角色地位,确定了一个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亲的行为习性,是个人角色训练的起点,也是个人社会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家庭和学校早期教育的互相影响中,个人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社会化的个体,开始具备独立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教育启发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的教育作用,尤其是个人结束学校生活,走向社会后,初期的角色认知和人格完善同工作单位的岗位角色结合在一起,标志着个人角色的社会化转入职业生涯的新阶段。在不同的所有权关系体系中,岗位角色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角色差异在不同社会层面上塑造着千差万别的个性光彩。个人的社会化就是这样不断在新的环境中展开,又不断丰富人的角色体验。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对个人社会角色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社会学把人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化过程分为预期社会化(基本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两个阶段。未成年人所经历的对未来角色的非正式学习称为预期社会化,这是社会化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部分,此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还需要继续社会化。

当今社会环境变迁很快,特别是国际社会处于多重文化模式共融的转型时期,往往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内,社会在体制、设施、观念、心理及行为方式上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产生难以适应的感觉。青年人在这样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角色选择比以往年代的前辈们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伴生的就是持续的心理焦虑感和角色压迫感。在近十年时间,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紧张的现代生活给人带来的精神感受是压力更大了,角色确认困难,承担角色的社会责任更难。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力量与社会趋势对比就是这样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个人总是被社会文化裹挟着成长、在被动中接受社会文化成果,也可以说是个人学习社会化的过程。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正是在偏于被动的社会生活中确定自己的角色、逐步成长的。

(二)人在被塑造过程中,可以选择和改变环境

小学生、中学生的择校、晋级等就学选择行为多数是在家长干预下完成的,几乎完全是被动的。到了大学阶段,青年选择生活的能力增强,个性化特征出现,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专业学习以及个人生活,突出的例子就是恋爱、择业、通过网络等手段参与社会事务讨论。

每个人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愿望,但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把自己的角色责任承担起来,并且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青年在校期间,如果能够从很小的事情开始,把自己的需求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脚踏实地的做事,那就是在从事社会工作。如果能够发挥个人专长,带领一班人创造社会财富,那就是很好地发挥了个人社会角色功能。随着参与的社会事务增多,个人的社会功能表达越来越成熟,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也就发挥出来了。社会创新、大规模社会改造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实现的。所以,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完全的被动,在学习和被改造的过程中,个人有很多机会选择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选择是主动的。

按照传统观念,青年进入社会生活,必然面临婚恋和就业两项重要的社会化任务。并且在四个方面开始尝试成年人的角色:与异性交往、恋爱、结婚到建立家庭,学习丈夫或妻子的角色;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还要学习父亲或母亲的社会角色;除了与同龄人相处外,还要与同事交往,建立特定的社会关系,扮演成人的社会角色;同时还必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扮演成年人的职业角色。当然,在网络时代文化影响下,青年完全可以选择婚恋以外的家庭模式,甚至选择非婚同居生活。就业选择的方式和途径也更加多姿多彩。不过,这样的选择同样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化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的社会化是积极的主动选择的过程。主动选择,意味着要克服许多外界的约束和压力,还要打破自身的惰性、依赖性的怪圈。不过既然要追求独立成长,就必须面对这一切困难,按照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走下去。

青年选择生活总是带有强烈的个性愿望,但是具体到行动中,也总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独生子女普遍有精神自闭的特点。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分关注,活动圈子很小,不管在家庭环境还是对外交往方面,往往一味地以个人的心理感受为中心,即使就读大学,很多青年仍然不能摆正自己和集体成员的关系,依旧强调自我中心,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缺乏诚信。很多调查都证明,刚进入大学的青年几乎都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害怕到公共场所,也害怕接触陌生人,一心面对电脑虚拟社区,缺乏现实社会交往的自信心。有一些青年的这种心理表现为考试、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或者社会现实见识相对狭隘,有人还要靠贷款才能维持学业,面对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为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青年选择独立生活的道路,必须克服这种自我封闭的心理,否则就谈不上自己创造生活。

另一方面,缺乏应对社会局势变化的能力。面对传统教育体制,多数青年既不肯接受比较陈旧的教育模式,也不善于抓住机会,不愿意通过艰苦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往往幼稚地认为在自己面前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却不知道在快速的社会变化中,自己如果不主动去寻找机会,不善于主动选择调整读书的方向,只是一味地等待或者抱怨,那么很可能会产生郁闷、厌学情绪,丢掉机会,成为社会化道路上半途而废的平庸者。

二、网络角色选择

网络文化为青年的角色选择提供了新的机会,一个是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角色扮演,在网络上可以轻松实现,解脱现实的郁闷;另一个是通过网络的广大空间,可以独辟蹊径,直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一)网络角色的表现

与现实相比,在网络空间的角色游戏中,青年摆脱了现实所有权带来的利益和社会规则的约束,角色选择可以任意快速更替。生活中社会角色受到各种规则的约束,很多观众的期待,还有其他一些相关者的期待,这些期待本身就是压力。但是在网络上虽然有期待却很少有压力,一旦某个角色失败,则可以马上重新登录、或者增加能量、换一个身份等等,与现实中角色失败以后的回避、投降等有损尊严的方法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所以,网络角色的扮演,可以降低现实生活中角色扮演的压力感受,起到了对现实压力的平衡作用。正因为如此,一般情况下网络角色之间的冲突或打击,不会影响青年现实人格的完整性。

近年来,网络文化中普遍流行“角色语(role language)”,就是现实中极少使用,只是在网络角色中广泛应用。网络角色语是网络角色之间交流的工具,很多角色语言,对相应的网络角色做出了基本一致的规定,所以,通过了解网络角色语,可以比较完整地寻找到网络青年在网上的各类角色的性格、意图,进而探讨这些角色在游戏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分析现实的青年角色关系提供参考。

就目前网络环境看,网络角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青年参加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即MMORPG(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就是很多人同时参加在线角色扮演的网络游戏。这是2008年以来最主流的网络互动游戏。游戏设计构筑了一个有基本健全的社会体制和经济系统的虚拟世界,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扮演特定角色,通过自己的游戏技能及其他各方面投入实现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虚拟社会中的生存和成长,并且可以参与虚拟世界的人际沟通及社会活动等。市场上还有一些知名的《魔兽世界》、《传奇》系列、《梦幻西游》、《QQ幻想》等游戏都属于这一类型。同时MMORPG网络游戏按其故事类型不同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童话类、武侠类、魔幻类、科幻类等。

同类推荐
  • 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如何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本书上篇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包括家庭中儿童、青年、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的心理特征及健康标准;各种心理困惑及其预防;如何面对及解决性、恋爱、婚姻、家庭、处事、人际关系、职业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下篇就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阐述。本书适合社会广大读者阅读,愿你读后拥有一个好心情。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被后世之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它为人类认识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弗洛伊德把梦带入科学的视野,通过对自身与他人梦境的个案研究,告诉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另一层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心理学是研究心智与行为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洞察人性、解释行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正是这一点使得心理学成为一个奇妙、复杂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于很多心理现象,人们也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才使之显得神秘和难以琢磨。心理和心理现象是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的,是人类生活和生存必需的。可以说,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心理活动虽然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来表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具体化。
  •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本书围绕生活中常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例如:生活目标难以实现,事业不成功,能力发挥不出来,领导不重视;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等。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催眠到底怎样发生,他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它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热门推荐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小小鸹

    我的小小鸹

    既是那年少轻狂,也是那宛转悠扬,不仅纵然歌唱,还仿佛身在其旁。我的名字,不是我。我想去寻找,寻找遗去的真实,寻找稚嫩的诺言,寻找那个走失在时间里的你与我。
  • 剑戳八荒

    剑戳八荒

    张起灵穿越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已经一年了。一年了,可他还是怀念他生前的家乡—地球。被女朋友狠心甩掉之后的张起灵不但没有得到朋友和家里的安慰,反而得到的是朋友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女朋友和她现男神的报复。要不是这一顿毒打,自己也不会死,也不会发生这狗血的灵魂穿越。以至于他现在都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一直都在做梦,一个永远醒不来的梦。
  • 魂断幽冥风月情

    魂断幽冥风月情

    如果你在江湖上行走,必定会听说过幽冥界,一个在江湖上风行了数百年的黑暗杀手组织,以其势力庞大、号令严明、组织严密、行事诡秘、手段阴狠而称著于江湖,杀人无数,从未失手,每次“追杀令”出,必有人头落地,令天下各派闻风丧胆。幽冥最出名还不是这些,而是它组织里的杀手,幽冥杀手。传闻中的幽冥杀手个个身怀绝技,绝色倾城。要是你身边,恰好有这么一个绝色女子或绝美男子,那么,你就千万要小心了,因为那很可能就是来取你性命的人……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大宋之独步天下

    大宋之独步天下

    宣和三年,会国术的穷小子莫名来到大宋,开始了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梦幻之旅,这里不仅有权谋,还有热血、战争和如云的美女———内忧外患,阴阳易位,谁能力挽狂澜,看我独步天下!
  • 盛宠萌妻

    盛宠萌妻

    他,是权利的象征,万人之上,这一生,只将权利用在她身上。她,是被人遗弃的女婴,阴差阳错,被他捡回家,从此躲在他的羽翼之下。【萌妹篇】“讨厌…人家又要迟到了!”娇小的少女,致缺缺的看着面前的早餐。“先吃早餐。”某男淡定的喝着茶。“可是……老师会说我的。”不开心。“谁敢!”某男眼中闪现暴戾之色,随后转为温柔,“先吃早餐。”
  • 夏时又尽

    夏时又尽

    夏天的时光,尽享的源头梦色的世界,公主般的生活但她,不快乐
  • 书中锦

    书中锦

    被囚九年,她是杀手界人人闻风丧胆的怪物一遭穿越,她空降练兵场沦为充数新娘,她是貌美如花却心狠手辣的‘刺客’王妃他是皇室尊贵,亦是沙场儿郎,铁血战神他野心勃勃,但凡喜欢,便要握在掌中强强相碰,他败下阵来将光华褪去,铁血化作绕指柔,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追妻之路-----------------------封青炎:“在本王眼中,权势比亲情重要,命比权势重要,皇位比命重要,而你苏锦,比皇位重要。”“我毁容了,奇丑无比。”封青炎伸手去碰苏锦的面具,想把它摘下来,苏锦截住他的手。“王爷还是不要看了,就此了结罢。”封青炎收回手,强硬的将苏锦拉入怀里“你若不想本王看,本王就不看。你丑不丑,本王不在乎,毁容本王可以找人给你治,但是你不许离开本王。”
  • 修行者的爱恋

    修行者的爱恋

    从小聪明伶俐的主人公,一直幻想着她的真爱,是青春期的幻想,还是真的会有白马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