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播客
由于具有经济实用的存储以及带宽,音频视频快速取代了文字成为新媒体的“语言”之一。“我们最新的博客调查显示:亚太地区52%的博主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博客上播放来自企业的相关视频。”Podcast,最先由苹果中国译为“播客”,苹果台湾直接称为Podcasting。“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网民既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也可以将网上的节目下载到自己的便携式数码播放器中随身收听收看。
播客似乎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2005年8月,上海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播客大赛。对于“播客”的研究始终避免不了与“博客”的对比。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播客就是博客的升级,是由文字上升到了声音和视频,是有声有色的博客。”朱红梅撰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播客”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认为,播客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向音频、视频传播转化,增加了娱乐成分。播客还满足了人们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还加强了媒介汇流与互动。并且,播客将来会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免费走向收费、免费与收费播客共存。
(8)即时通信工具
即时通信,简称IM(Instant Messaging),它是一种面向终端使用者的网络沟通工具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即时通信的终端机进行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实时沟通。
交流内容包括文字、界面、语音、视频及文件互发等。即时通信工具是媒体形态吗?当人们打开MSN,跳出信息窗口时,很难说这即时通信工具不同时是信息传播工具。但当这些看起来很像人们所说的个人媒体的东西悄悄问世时,关注新媒体发展的人们,还是要冷静地评估其影响,不能小视。同样,对等互联等等,也在创造新的传播方式。也许,未来人们定义什么叫传播工具、什么叫新传媒形态时,需要新的认识方式和分析方式。
当然,信息时代的新媒体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手机短信、手机报、数字广播、网络广播、楼宇电视、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维客、印客、换客、拼客、数字动画、数字电影、户外新媒体……本章不再一一列出。
4.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从历史发展而言,新媒体的产生往往带动着一个新兴产业,或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传媒产业的每一次升级都与新媒体的产生直接相关,勾勒出传媒市场在每一次新媒体冲击下的重构过程是新媒体形态研究的关键。
整个新媒体产业链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这里面有内容提供商(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新媒体的内容提供者主要包括专业的内容提供商、企业主和个人)、软件及技术提供商(新媒体整个产业链的运作中业务、资费、管理等环节的软件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为平台提供商提供网络支持,如无线网络运营商、固网运营商、数字广播网络运营商等)、平台提供商(内容呈现平台,指为网络分享、交易等服务提供网络空间、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运营者,如国内知名C2C网站淘宝网、视频直播网PPLive、播客网站我乐网等)、营销机构(根据信息发布者需求,提供营销活动前期调研、营销方案制订、方案的执行监督及效果评估等服务,如广告公司、PR、SP公司等)、终端提供商(新媒体传输的最终环节,是新媒体传给受众的实现工具,如电脑、电视、手机)、受众(信息的接收者,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是具有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生产者双重身份的人)、检测机构(提供效果评估的机构,对广告的传播效果、到达效果、用户行为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为下一步企业主营销计划提供参考)和企业主(使用新媒体进行营销活动的发起者,新媒体营销服务费用的提供者)等组成,整个产业链中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作用且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005年,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05上,中国第一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成为一大亮点,本次论坛围绕数字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对新媒体的相关业务在融资、资本运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分析。此后,每年的BIRTV上都少不了对数字新媒体的探讨。BIRTV2009于2009年8月26-29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第五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也于8月27日同步举办,论坛结合广电的发展方向,围绕BIRTV组委会“CMMB/网络电视IPTV/新电视”的三大展会亮点,就“新媒体与三网融合、地面数字电视推广、CMMB手持电视新进展”三大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综论数字新媒体产业政策、标准、技术与运营,以促进我国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推动“三网融合”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
200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电视用户达439.3万;2005年,各地车载移动电视发展迅速;同时,IPTV成为业界瞩目的热点;2006年1月,央视高清及上海文广“新视觉”两个高清电视频道正式播出;2006年3月,AVS(Audio Videocoding Standard,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视频部分获批成为国家标准;
2006年4月,高清电视终端标准出台;高清电影频道开播;央视获得第二张IPTV牌照;
2006年8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公布;
2006年9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DAB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除转播12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外,还首播中央一台及北京一台的电视节目(三者的融合包含了电视内容丰富、手机携带方便和广播覆盖面广,可移动接收的多种优点,有利于扬长避短)。
2006年10月,发布“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行业标准;2006年,基于3G及广播电视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蠢蠢欲动(3G的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2008年,我国开展地面高清晰度电视广播和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2008年在奥运城市都有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广播)和卫星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
2008年,中影集团启动了“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合作单位包括新浪、土豆网、中国移动手机电视、空中网、腾讯网等多家新媒体。目前已推出《扁豆先生》、《众里寻她》等20部新媒体作品在视频网站上免费试播。在未来几年内,中影集团将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平台,并联合一些民营公司,推出近千部针对网络的电影短片;
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了三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
2009年,虽然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但我国的新媒体产业仍在继续稳步发展,高清电视、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有线电视数字化向NGB演进、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和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产业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009年9月28日,中国9家卫视(中央电视台一套、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江苏卫视)借新中国60华诞将临之际隆重推出全新高清版电视节目,拉开了我国数字高清时代的序幕。
2009年12月28日,酝酿了近一年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在“国家网络电视台”诞生前夕,12月18日,湖南广电集团宣布芒果网络电视启用独立域名,成为省级卫视当中率先进入网络电视的媒体。不仅如此,湖南卫视还将触角伸到了电子商务和影视制作等新媒体领域,分别与盛大和淘宝网合作,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实现赢利模式的拓展。除了湖南广电之外,上海文广投资组建的东方宽频推出了“上海网络电视台”,浙江广电旗下新蓝网上线测试,云南“爱上网络”网络电视台正式挂牌,江苏网络电视台也已测试上线,阳光媒体集团入股PPLive,共同打造中国第一女性网络电视平台。此外,凤凰卫视等都在准备推出网络电视台。
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历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传媒产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体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取决于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休息的联系”。新媒体技术促使媒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内容的创意与生产逐渐突显出愈加重要的作用。这一变化已经在电视的制播分离、网游的开发与运营、动漫节目制作等领域明显显现出来,并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领域。
此外,从产业角度来说,新媒体的出现加速了资本的进入。原本国家控制非常严格的新闻媒体行业,也开始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除分众传媒和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中青网”以及一些民营的影视制作机构等。新媒体改变了媒介产业的价值链。
二、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1.媒体传播的传统观点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媒体是自古就有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媒体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1948年,拉斯韦尔(Harlod D.Lasswell)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书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5W”模式。他认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应当包括五个部分,即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时至今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仍是引导人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种方便的综合性方法。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明确地把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要素,提出了传播研究的5个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过程和规划了传播学的研究。这就把人们对于大众传播的模糊认识深化了,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这个模式说明,媒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传播的关系网络中。正是因为媒体处于传播的关系网络中,它和社会的发展才是同步的。
当然,拉斯韦尔的观点也招致了一些批评:首先,这个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的过程;其次,这个模式忽视了反馈;再次,它忽视了传播的复杂性。
(2)施拉姆的SMCR模式
对于传播的经典性定义是由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发展起来的,他被称为“现代大众传播学之父”。在媒介理论方面,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也就是说,媒介是大众传播流程的渠道和工具,起着承载、传递信息给受众的作用。在传播模式方面,施拉姆提出了传播学的循环模式,突出强调了反馈在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传播媒体的发展和传播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施拉姆把传播过程分为八个主要部分,包括源、信息、编码器、信道、解码器、接收器、反馈、噪声,上述八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传播的源—信息—信道—接收者(Source-Message-Channel-Receiver,SMCR)过程。
源就是信息源,它是传播的起点;信息就是传播的内容;编码器就是将信息译成可被传播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是人类的感官不能直接理解的;信道是用以从某地向异地传递信息的媒介或传输系统;解码器是对编码进行再解码;接收器是接收信息的装置;反馈是接收者接收信息之后对源产生的反应和评价,它被用于调节传播过程;噪声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真或误差。
SMCR是对媒体传播过程的一种解释模式,它分析了信息从源到信息到接收者然后再返回到源这一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任何媒体传播都可以用这种模式进行分析。
与拉斯韦尔的5W模式相比,它不是把媒体的传播看做是一个说服的过程,而是充分注意到了反馈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到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在此,我们可以用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体来对它进行说明。电视台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源,它向外发送信息,电视台所播放的节目就是信息,这种信息是经过摄像机和编辑机编码的,经过编码的图像和声音信息通过信道进行传输。在这里所谓信道就是将信息从电视台传输到家庭电视机所需要的包括发送器、卫星连接和有线电视设备的整个系列。
我们家庭的电视机就是一个解码器,它把经过编码的图像和声音信息再还原为我们的感官能感受到的图像和声音,而我们这些观众则是接收者。观众观看节目之后,再把他们的意见反馈到电视台。
显然,在施拉姆的SMCR传播模式中,大众传播就是一对多,一点对多点的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源,把信息传播给成千上万的接收者,而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则是较为有限的。在这种模式中,源是重要的,而受众则是一个不加区分的群体。媒体为了扩大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广泛的接收群体,而广告商的投入所看重的就是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