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新媒体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很多专家认为,信息产业革命是继蒸汽机的应用和电气的应用导致的产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已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产业部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及所形成的连带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50%左右。据软银公司(SOFT BANK)分析,向信息产业每投资1美元,产生的总体经济回报达14美元。国际知名的会计和咨询服务公司——普华永道公司早在2001年6月就发布预测报告说,在因特网这一新兴媒介的推动下,全球娱乐与传媒业在今后5年内将以每年7.2%的速度增长。普华永道公司的报告还说,虽然因特网产业的市场价值已经大大缩水,但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的吸引力并没有减退,消费者对网上音乐、书籍、报纸和杂志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由于宽带因特网接入的增加,网上大规模销售影视娱乐产品将成为现实。而根据iResearch《2009-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30.2%,《2009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年度总结报告》显示,2009年仅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就达到743亿元,同比增速为30.7%,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1世纪的新媒体将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之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战争形态是由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造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历来作战者的愿望,现在实现的可能性更大。这正如农业时代产生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产生热兵器战争一样,知识经济时代的战争将是信息战争。谁控制了信息,谁就可能控制世界。有专家认为,信息优势可望取代核威慑成为全新的威胁手段。随着战争形式向信息战转变,国家传播媒体由过去的战略附属部分上升为战略主导部分,这种变化使传播媒体发生了质变,它们在战争中表现出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和平时期也显得更加重要。未来战争的目标将由领土扩张、经济掠夺,转为信息争夺。
第二节 数字新媒体的管理
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其便利性日益突显,如前边提到的手机摄像功能。但是,数字新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违法犯罪者、道德败坏者提供了机会,利用手机媒体进行不健康短信传播甚至短信诈骗,利用互联网媒体实施网上诽谤、网上偷窃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新媒体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给社会管理者提出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很一个紧迫的问题。2004年,王丽等11名深圳市代表就联名提出了《关于限制使用照相手机保护公司隐私》的议案,认为有必要对照相手机严加限制,并建议深圳市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某些场所禁用照相手机。针对这一人大议案,深圳市法制局做出答复:首先,利用手机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只是一种新的侵权手段,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其次,对于立法限制照相手机的使用,因属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干预,应该“谨慎为之”,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调研后,待条件成熟时将立法明确;有关场所的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规定在本场所限制使用照相手机。
一、其他国家的管理
对新媒体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题目,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诸多问题,如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公民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危害等等,同时它也是一个全新的工程,给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尽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识到促进发展与进行管理应该并重,但在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等问题上,始终存在分歧。例如在美国,早在1996年克林顿政府就出台了《通信规范法》。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内容是,通过互联网向未成年人传播不道德或有伤风化的文字及图像,一旦查出将处以罚金25万美元和最高可达2年的有期徒刑。但这一法案于1997年6月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的权利,被宣布作废。
互联网不能简单等同于媒体,网络媒体仅是对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这一点的简洁表述,尤其是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提并论(或对比)时而言。因此,在管理上,各国通常不会将它与传统大众媒体等同对待。“横向地看其他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大都是疏导型的,绝不是禁止型的,有些东西从技术上可以屏蔽掉,但更多的还是依靠提高行业自律、加强网民道德教育来解决。”但是,随着网络传播的负面作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同互联网的推广与管理必须取得平衡。
广大发展中国家或非英语国家,出于意识形态、本土文化、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考虑,更为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如新加坡为了研究电子信息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的管理与发展政策,于1996年专门成立了互联网咨委会,一直在积极地收集各方面意见,并研究外国类似的条例,以期早日为本地的互联网行业立下规矩:“这是为了建立用户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同时让网络公司加以参考,以建立内部的自我管制体系”。
1.法规
近年来,西方国家政府不是已经通过,就是正在拟定互联网络的管理法案。七个工业化大国都有严格的网上保密法,用以监管政府雇员。如美国国家安全局规定,雇员只要在网上通讯中透露了雇主是谁,就会收到拘禁审查的处罚。1997年5月,欧洲议会通过合法截取网上通讯的法案,内容包括警方可以强迫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同意截取网上信息,包括阅读内容和辨认使用者。
德国联邦议院于1997年6月13日通过的《多媒体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的法律,1997年8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的全称为“规定信息和通信服务的一般条件的联邦法令——信息和通信服务法”(德文简称IUKDG)。该法涉及了有关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从ISP的责任、保护个人隐私、数字签名、网络犯罪到保护未成年人等等,是一部全面的综合性法律。
早在1996年3月,新加坡广播管理局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就做出了管制规定,要严格审查涉及性、宗教和政治的内容。按照颁布的条例,图书馆、学校和咖啡馆等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场所,必须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随后,新加坡广播管理局对互联网执业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1997年10月22日再次颁布。新的执业准则为互联网接驳服务商和互联网信息提供者的责任范围以及受禁信息定下更明确的定义,网络接驳服务商必须按照广播管理局所开列的受禁网站名单,限制网络用户进入阅览。凡违反规定传播禁止内容的网络业者将被广播局吊销执照,网上传播者也会受到严厉处罚。
美国是互联网最发达、管理最宽松的国家。即便如此,对于网络色情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和严厉。1998年10月通过了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儿童在线保护法),规定商业性的色情网站不得提供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浏览“缺乏严肃文学、艺术、政治、科学价值的裸体与性行为影像及文字”、有害身心的网站内容。
鉴于13岁以下儿童很难有自我保护意识,美国于1998年10月开始制定并于2000年4月21日正式实施《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规定美国所有网站在收集13岁以下儿童用户资料时需征得父母许可,同时网站必须说明收集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这是美国第一部有关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联邦法律。2.判案除了制定法律、条例来加强管理网上信息传播外,目前通常的做法是以现有法律条文为准对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作出判决。
一名日本男子从1996年11月至1997年2月间,多次向设在美国的一台服务器上传淫秽图片,而在1999年3月被大阪一家法院判处徒刑。这名32岁的男子试图辩护无罪,但是最终还是被判处18个月监禁,缓期3年执行。尽管Web服务器设在美国,但是法官认为这名男子试图让日本公民观看这些图片,违反了日本的反色情法律。
在英国,2000年曾有一个网上诽谤案例。有人在英国一家ISP公司Demon网站上的新闻组(news group)中张贴诽谤物理学家盖德佛瑞(Laurence Godfrey)的文章,于是盖德佛瑞一纸诉状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他在接受BBC电视访问时说,促使状告的原因之一是,希望ISP业者以后会比较负责。2000年3月,该案达成和解,Demon及其母公司Thus电信集团为此付出的赔偿金超过31.8万美元。律师表示,这起诉讼案为网络业立下新案例,判决结果清楚显示,ISP可能必须为用户在网络论坛张贴的内容负责。
在一些国家,政府对政治反对派的网上信息传播采取非常严厉的手段。最典型的例子是1998年马来西亚由于安瓦尔事件而导致社会出现动乱局面,网上的信息传播起了很大作用,警方就采取非常手段予以监控和打击。时至2000年3月,马来西亚政府又一次重申,它将不检查互联网上的出版物和材料,但如果反对派在网上散布谣言和进行诽谤,政府将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2000年7月,美国一个名为NAMBLA的臭名昭著的恋童癖组织遭到集体指控。
NAMBLA在纽约和旧金山拥有网站,在线为其付费会员有偿提供色情出版品,包括图片和录像,其行为被认为严重侵犯了儿童的隐私权,因此该案一度成为全美国关注的焦点。
二、中国的管理
中国对新媒体的管理,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致力于媒体环境的健康和谐,致力于构建更可信、更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按照这些法律法规,中国依法保护民众言论自由,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禁止利用新媒体散布违法信息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一)互联网管理
早在199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发出通知。1996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含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2000年后新出台的新媒体法规不断地向各个分支领域扩展,其中最引起各方关注的是涉及网络新闻及信息传播领域的以下法规:
1.国家保密局2000年1月1日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2.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办法(草案)》(2000年10月1日发布)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
4.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