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手机上网
手机作为终端,把互联网作为信息基地,旧的基于短信的无线增值服务将可能被互联网上的免费服务取代。CNNIC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而中国手机使用人群数量已经突破了7亿大关,手机上网人数也达1.55亿。随着移动互联网和3G手机的不断普及和推进,手机上网的人数还在急剧上升。
手机上网后,在信息供给量上会更满足用户的需要。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使用者,只需在手机上输入域名就可进入网站;同时更是信息的制作者,受众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与视频可以立即发布到公众网络。手机连接互联网也将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不用支付像现在订阅手机报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了。
网络与手机的第一次接触是网络媒体尝试做手机短信的服务提供商即SP,效果很好。手机与网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亲密接触就是前文提到过的“两会”无线新闻网。
2005年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记者利用手机,将现场采集到的音、视频及图片同步传输上网,实现“一站式”服务,而手机终端用户则可以通过登陆wap.people.com.cn/来了解“两会”的全过程。这次合作是WAP业务真正运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开始。“两会”无线新闻网的开通首次实现了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历史性突破,初次显露出手机和网络两种新媒体结合的魅力,也促使两种新媒体更加密切地合作与融合。2010年的两会又有突破,首次通过iPhone(苹果3G手机)向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万iPhone用户进行中英双语报道,从而实现两会报道以无线互联网传播形式的首次全球落地。
随着手机上网用户量急速增长,用户对3G应用服务种类和质量的需求均大幅增长。让用户享受到速度快、流量省、效果好的高品质服务与内容是3G时代手机应用获得用户青睐并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点之一。2010年4月,手机大头S60第5版Beta2版本WAP官网正式发布,这是一款将手机浏览器、手机播放器和小说阅读器有机整合于一身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内置了资讯、音乐、视频、读书和漫画等五个功能模块,可以全方位满足手机用户的需求。以内容发布方便快捷和信息更新及时为主要特征的微博客是手机与网络联姻的又一大应用。虽然微博客倚重于互联网,但手机是最重要的发布终端之一。微博进入中国后普遍默认为140个汉字,就是源于从手机发短信最多的字符就是140个,可见微博从诞生之初就同手机应用密不可分。微博对互联网的重大意义在于建立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连接,增强手机同互联网的互动,从而使手机用户顺利过渡到无线互联网用户。目前手机和微博应用的结合有三种形式:通过短信和彩信、通过WAP版网站(各微博网站大都有自己的WAP版,用户可以通过登陆WAP或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连接到WAP版)、通过手机客户端(利用微博网站提供的API开发的第三方客户端。这种客户端在国内还比较少,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是twitter的客户端gravity和Hesine。相对短彩信和WAP形式,客户端的形式更符合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逐渐平民化、无线网络速度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调,手机和微博的结合肯定越来越密切。
5.手机电视
2008年4月1日开始,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试用3G网络。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首先发放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家运营商,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美国标准)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欧盟标准)牌照(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和服务规范上)。随着3G网络的运行,一条包括3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通信产业链很快形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享受到实时视频、高速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访问服务。我国手机电视时代真正到来。
手机电视开辟了一条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渠道,使观众可以摆脱沙发的约束,极大地释放自由,通过手机充分享受电视延伸的全新的、多维的视听体验。手机电视之所以“全新”就新在它同时具有电视的直观性、广播的便携性、报纸的滞留性以及网络的交互性,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时空限制。这样,观众能实时接收到最新的信息,一遇到具有突发性且时效性强的新闻节目、特定事件、体育等节目的现场直播,手机电视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了。
最早,一家叫Idetic的公司发明了能把手机变为电视的技术MobiTV。MobiTV作为手机使用,和其他手机没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拍摄照片。而只要MobiTV用户收到Sprint信号,就能观看新闻和体育节目。最初每秒12帧,不久速度提升到每秒16帧。韩国电信公司(SKT)和日本移动广播公司(MBC)于2004年3月13日联合发射了全球第一颗用于移动电话的电视广播通信卫星——MBSat1,以便向手机和移动中的汽车传送数字电视信号。2004年10月20日,日本开始提供正式服务,开播之初的节目包括7个电视频道、30个广播频道,及大约60个主题的数据信息服务。2005年5月1日,韩国开始提供正式服务,包括音乐、新闻、电影、体育、电视剧、游戏等8个电视频道和音乐、外国语会话等20个广播频道,标志着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基于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开始快速发展。在我国,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手机电视业务首次在国内推出;2004年1月广州富年科技公司首先在杭州移动实现了手机电视直播,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机观看央视一套、凤凰卫视、广东卫视等6个频道;2004年4月,中国联通在全国推出“视讯新干线”移动流媒体业务,与国内12家电视频道达成内容提供协议,包括央视新闻台、央视4套、9套、凤凰资讯台、BBC等。
12月初,天津联通开通基于CDMA手机的掌上电视(GOGOTV),在手机上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及其他省市电视台近20套节目,信息传输流畅清晰。
2004年12月,天津联通开通基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手机的掌上电视,利用CDMA移动通信网络,在手机上成功实现流畅清晰的视音频传输效果,轻松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及其他省市电视台近20套节目;空中网先将手机版电影《功夫》与观众见面之后,发行方才在北京和上海举行首映式,许多影迷也是通过手机直播了解到现场的实时新闻。
2005年1月1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上海移动合作的手机电视“梦视界”试播,提供6套直播电视节目及点播;
2006年6月8日,中国移动与上海文广旗下的新闻传媒集团和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2006世界杯中国独家手机电视开播仪式”,推出国内基于DMB技术的首个数字广播手机电视业务;
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俗称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标准,利用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可以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经颁布了6张手机电视业务的经营执照……
2010年,中国网络电视手机台从3月2日起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平台共同推出“CCTV手机电视两会专区”,同时,今年也是手机3G技术正式商用后的首次两会报道,用户可以在手机3G网上首次体验更高速、更清晰的两会视频直播及点播。
手机的屏幕比较小,观众观看习惯不同,仅仅把电视节目简单地移植到手机上显然不行,这就需要对节目进行改造。手机小屏幕、伴随性的特点决定了内容需要是短小精悍的节目。一些从事手机电视内容制作的公司,通过把传统内容重新编排,转码,剪成30秒的短片,去掉了大部分元素,只要一个爆发点,做成专供手机播放的短片后,效果较好。2005年3月27日,中国首部用胶片制作的专门在手机上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约定》在北京开机;2005年2月6日,上海文广推出中国第一部“手机短剧”——《新年星事》,共10集,每集3分钟,是国内首部专门为手机消费者度身定制的短剧,而非对一般电视节目的浓缩和简单照搬。除了手机电视剧,用手机还可以直播演唱会、新歌发布会、进口大片的首映活动等,例如体育比赛等传统电视已经播放过的内容可以通过手机回放,特别是对一些关键镜头点进行回放。
当然,目前手机电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传输速率不高,图像效果差强人意,节目内容单一,手机电池普遍使用时间短,播放软件标准不统一等等,所以短时间内手机电视的普及率可能不及手机报纸。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相信,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四、手机媒体传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手机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具有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例如传播快、普及率高、不受时空限制、互动性强等。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收发打破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手机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几乎可以做到平行于突发事件传递信息,甚至现场直播,突破了传统媒体和受众在接发信息时所受接收终端的局限和时空限制。
第二,能够最大范围地传递信息。随着技术的革新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同收入不同消费层次的人拥有手机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手机的地域覆盖和实体覆盖。
第三,由于电脑和网络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高于手机,而且手机的原始功能是语音通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础又最便捷的功能,消费层级也较低,所以手机的普及率很高,更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第四,手机传播的受众更为确定。虽然手机的受众群从时空上来讲也是广泛和分散的,但以手机号形式出现的受众比起以IP地址出现的电脑网民更加固定和容易确定。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手机号只与一个使用者相对应。受众的确定性使手机媒体的传播更有针对性,信息抵达率高、效果直接,信息的反馈也更加方便及时。
手机媒体在信息管理和传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分为社会和技术两类。社会类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内容缺失“把关人”,手机媒体信息的快速扩散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使健康信息快速传播以造福社会,也可以促成不良信息迅速扩散危害社会安定。由于信息收发者不确定,也使得信息内容空前开放,传播者的身份变幻,信息源头难以追踪,因此,失去“把关人”控制的信息内容四处流窜、散播。二是信息安全隐患。手机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空任何人传送的信息内容。对个人而言,影响和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手机拍照,使用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偷拍他人隐私,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手机用户的信息泄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国家而言,如果不处理好信息安全问题,更将危及国家安全。
技术类问题主要是手机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现象严重。病毒一般利用程序漏洞攻入用户端,在互联网尤为严重。当各类病毒在互联网满天飞的时候,手机同样潜伏着危机。相对于网络,手机的病毒信息传播得更方便、更迅速,危害也更大。
数字无线移动通信所承载的不仅是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更重要的是大众传播和娱乐功能。无线移动通信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融合,为这一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和内容上的支持,从而使手机媒体深刻影响着人类的传播活动,并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由此看来,手机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的确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