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处着手
说到小处着手,无非就是该地区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一些即时生效的,可行性强的措施。在十四中,学校设备更新可以靠教师集资完成。学校设有爱心基金会,每个老师年终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集中起来,奖给那些学习比较优秀但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这样的自救活动比什么都来得更及时,也更有意义、更有效。
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对于偏远地区,难免会有很多疏漏,解决问题首先还是要靠自己。国家应鼓励各地区政府,多多帮扶这样的困难学校和学生群体。而那些边缘化的学校,应该积极地寻求各界帮助,而不是苦恼于现状而无计可施。
而对于家庭传统观念的“顽固”,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灌输知识的重要性,从学生入手,引导家庭重视起教育。此外教师多做家访,通过家访,向家长灌输学习的意义所在,尽量端正家庭对于受教育的观念。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也应该适时地对于地方居民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他们正确教育孩子,改变观念。传统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地方从政府到学生上下都要做出持久的努力,才会从根本上使因厌辍学、观念性辍学现象有所扭转。
三、深访记录(精选)
1.二道江区第十四中学王校长
2009年9月3日下午14∶4
问:贵校辍学的学生多么?有因为家庭原因不念的么?学校有提供过帮助么?
答:初中因为家庭条件不念的没有,因为是义务教育,而高中有一些。我们老师一旦了解了这个情况,就都会想办法帮助他解决困难。我们有个爱心基金会,对学生帮助很大。
问:咱们学校资金状况怎么样?政府有没有给拨款帮助学校的一些投入什么的?
答:资金状况比较紧张。政府拨款,每年都有拨,但是太少。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
问:学校的多媒体建设方面怎么样呢?
答:多媒体档次比较低。机房里计算机都是老师集资买的。数目不是很多,因为没钱。
问:咱们学校现在办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答:一、没钱。咱区经济状况很差,政府收入很少,不能靠政府。另外一个咱学校生源少,收上来的运转经费自然就少。二、师资力量欠缺。我们现在教师人数不缺,但是缺学科,常常一个老师教好几个年级,学科方面分配很不均匀。
问:学校没有跟区政府反映一下这个情况么?
答:反映归反映,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2.家长男性工地临时工人
2009年9月4日下午13∶0
问:家里经济状况怎么样?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答:唉……家里挺困难,我老婆有病啊,就我自己在工地找点活,冬天没啥活就比较困难。
问:家里有孩子上学么?学费能承担得起么?
答:孩子上了一半高中现在当兵去了。当兵不用拿钱了。
问:想过让孩子上大学么?
答:上大学有啥用啊?我也供不起,再说现在多少大学生找不着工作。
问:您的文化程度是多少高?您觉得文化水平跟现实生活水准有什么关系么?
答:我没上过学。也不能说没关系吧。是,那高层领导啥的需要高文凭的,大城市里没文化也不行。但是咱就是过日子,这小地方呆得也挺好,能赚钱混口饭吃就行。
3.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2009年9月5日下午15∶0
问:近年来,贵省农村教育普及发展状况如何?
答:吉林省1998年,在全国第八个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标准的验收,也就是这个成绩还是比较好的。
问:每年,政府部门会给这些教育落后的地方提供多少资金援助?
答:这个很难说,每年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配比例都是有数的,原则上是6∶。
问:在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普及之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辍学的孩子?
答:实际上现在主要就是厌学所致。而厌学本身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教育原则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但毕竟教育是一种组织化的活动,各方面都会影响教育的顺利进行。现在入学率在提高,可以说,高入学率引发高辍学率。根本上来说,还是社会用人机制的问题,这个就比较复杂。
问:贵县政府部门有没有一些加强地方教育的长远规划?
答:规划来说呢,现在各项政策都在向农村倾斜。包括我们的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甚至十二五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城市支援农村政策。完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教师队伍,加强考核等等很多细节上的,确保每一个孩子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四、调查后记
说实话,进行这样一项调查,我的心情始终是沉痛的,看到那些孩子,我忍不住心中的酸楚,看到家长的冷漠,我忍不住为之遗憾。强大的对比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最后急切到愤怒:为什么没有人来关注这些孩子?
在被二道江小学校长赶出来之后,我了解到做一名记者的艰辛,这也是“子牛杯”教给我的——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言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从对这个社会有认知的那一刻开始,仿佛就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他们自视社会地位卑微,甚至觉得自己就应该“继承”父母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
说起对政府财政方面的调查,客观来说,想获得真实数据真的很难,访问时所了解到的情况都是很模糊的。因此只能从学校入手,通过访问,我知道了财政的杯水车薪,那么办学单位财政紧缺,便成为我们现在应该关注并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这份调查报告我写了好久,每次我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我心里清楚,通过我个人的微薄之力,是不可能改变这些孩子的现状的。每次我会心痛,会遗憾,会惋惜,也会愤恨。我始终无法承受,当看见那些孩子澄澈的双眼羡慕地看着我的数码相机,好奇地望着我的录音笔时,我心里沉痛。我知道他们多渴望了解这个发达的、却仿佛又离他们很远的现代社会。我也清楚他们面对现实的窘状,心里该有多么的无奈和失落。
含苞待放的季节,充满生命力的年龄,本该无忧无虑享受在最清澈的阳光下;坐在最美丽的教室里。可他们现在拥有的,只是为了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调查报告已到尾声,我只想借此次调查重新敲醒那些沉睡在“教育之种遍地开花”大好形势之下的人们,请睁开双眼,看看这些你们很少关注的夹缝地区的孩子们,他们先天没有城市的幸福,后天得不到农村各种恩泽的眷顾。他们在哀嚎:“帮帮我们……”
教师评语
该选题关注的是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困境,作者以一个人的力量深入实地观察访问,收集到较丰富的一手资料,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各个方面,以揭示这类学校生存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底层群体、同情弱者生活的一种社会情怀,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品格。
在调查过程中,作者克服种种困难,调查了多个与主题相关的对象,调查层次全面多样,使用方法较为得当,获取的资料丰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相关政策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应该说,作为一种大学生立足社会现实、调查和揭示现实问题实践活动的结果,这篇报告具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王锡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