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500000048

第48章 广播地理:听觉的空间魅力(2)

在我国,强势的电台和频率大多处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央视CTR市场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广告收入前十的频率分别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动感流行音乐频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率、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魅力流行音乐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发达地区的城市广播频率。电台和频率资源的城乡分配不均,使得观众收听习惯带有明显的城乡差异。

就听众喜爱收听的节目类型而言,新闻和音乐是城乡居民普遍喜爱的节目,但他们的喜好仍有很大差别。城市听众偏爱交通节目、休闲娱乐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农村听众除喜欢听农村节目外,对健康节目、评书小说、广播剧等节目更感兴趣。

从听众对广播广告的态度看,城市听众大多把广播广告看作是一种信息,对其及时、实用的优点表示认可;对部分农村听众而言,广播广告能增强他们对品牌的信任度。城市听众对日常用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食品饮料等产品的广告更有兴趣;农村听众则对农业、药品医疗、手机、通讯等产品的广告更有兴趣。这些差异与中国农村大多地处偏远落后的山区、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滞后不无关系。

第二节 广播发展中的“催化剂”

麦克鲁汉著名的论断“媒介即讯息”,不仅向人们表明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受到媒介的控制和影响,而且媒介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广播作为传播媒介,是人的思想和意志的载体,是控制广播使用权、所有权的特定群体意志的延伸。人是环境的产物,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地理因素通过人的作用对广播的产生和发展施加作用力,推动了广播技术和广播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在广播的发展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广播技术与地理因素

无线电通信是广播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能传输声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在无线电发明之前,电报、电话都是靠电流在导线内传输信号的,这使通信受到很大的局限。19世纪发明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使通信摆脱了依赖导线的方式,是通信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与地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95年,俄国喀琅施塔德大学教授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同年发明了用不同的导线传递电信号的无线电通讯装置,但在无线电技术发明和设备的推广过程中,马可尼占有更为重要的一席。1901年12月,马可尼实现了从英国到加拿大长达2000多英里的跨洋通讯,这一天标志着无线电已成为全球性事业。1909年,马可尼凭借其发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波波夫是第一个探索无线电世界,并毕生为发展无线电事业而奋斗的俄国科学家,他的无线电发明事业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沙皇俄国封建腐朽的统治,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地理环境而导致的俄国人的性格。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缺乏西欧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单调的平原。单调的平原必然使居民从事单调的职业,而职业的单调又容易造成国民习俗、道德风尚和信仰的一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民所建立的国家,是具有保守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对新鲜事物似乎不是那么感兴趣。波波夫对无线电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用于预告雷雨的检测装置,而非新兴的通讯系统。

相对而言,马可尼可以说是占尽了“地利”。马可尼是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187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就对无线电通信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95年,马可尼成功地发明了无线电工作装置,信号可以传输几英里。他向意大利政府建议开发无线电事业,但当时的意大利政府对他的发明并不感兴趣。这一点与沙俄政府对待波波夫发明的态度何其相似。但是马可尼并未停止其无线电研究。

由于马可尼的母亲是爱尔兰人,1896年,马可尼来到英国。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马可尼完成了无线电工作装置的演示试验,并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英国政府之所以全力支持马可尼的无线电事业,与英国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19世纪英国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上强国,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包括北美、亚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殖民地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英国政府努力寻找加强联络、保持通讯的方法。而当初依靠电流传输信号的电报和电话在通信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要通信首先要有线路,而架设线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高山、河流、海洋等地理环境给线路的建造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且,英国往返于殖民地与本土之间极需要通信联络的海上船舶,是无法用有线方式与地面取得联系的。就这样,依靠着“地利”的优势,马可尼成为公认的“无线电之父”,极大地推动了广播技术的进步。

无线电通讯装置的发明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茨堡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电台,以电波形式传递信息的无线电广播事业由此诞生。美国既不是无线电装置的发明地,也并非最早进行实验广播电台的国家。但一战后,美国的广播媒介却得到迅速发展,这与美国无线电工业界对广播的推动紧密相连,美国实用主义传统极大地彰显出来。这种实用主义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美国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到处充满着未知数,有待于人们去探索和开发。丹尼尔·布尔斯廷在《美国人:建国历程》一书中认为,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完全不为人所知的国家,它一边发现自己,一边成长。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正因为它未知才得以繁荣,才充满活力。对美国人来说,理论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知识要为他们的探索服务,并在探索中获得。在这里,一切都要服从于实际应用,这样很容易导致实用主义的产生。同样,无线电技术理论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美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的建立完全是为了刺激收音机的需求,以便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世界广播事业由此诞生。

二、广播事业与地理环境

如果说地理因素在广播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那么在各国的广播事业的发展中,地理环境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广播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不同的经营和管理体制。广播体制是指一国广播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决定广播体制的,除了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之外,地理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它们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一国广播的分布格局、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国土面积、人口分布往往对广播事业的格局有很大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广播事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地方性的,因为这些国家国土面积大、地广人稀,无法保证全国性广播覆盖各个地区。在俄罗斯和印度,统一的全国性广播在不同时区重复广播,因为这些国家横跨多个时区。而一些人口稠密、面积较小的国家用于广播全国覆盖的费用很低,所以面积较小的国家通常都有全国性的广播。但如果国界线过于复杂,全国性广播在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同样会遇到麻烦:边界参差的奥地利要想建立全国性广播电台,其电波必然会发射到周边几个国家;欧洲小国卢森堡同样如此,它的广播节目必然要跨出国界。因此它采取跨国广播的政策,向周边国家提供娱乐节目,同时播出广告获取利润。

除了广播的分布格局外,各国政府对广播事业的管理体制也深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英国地形复杂,人口稠密,但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有80%集中在城市,因此很难用统一的广播频率覆盖全国;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着人口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为了用大城市来弥补小城市的不足,英国采用等额收费的方式。

边远山区的覆盖成本大大高于从当地获取的试听费收入,但这些亏损可以通过覆盖大城市受众的财政盈余来补贴。这样也促使英国的广播事业呈现出金字塔形的结构。美国有50个州,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地方主义在美国非常盛行,商营广播网与地方广播电台在收费协议基础上联结成网,而且没有哪一个广播网拥有覆盖全国人口的执照。由于各个州的经济是独立的,对广播有各自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广播的发展更加的自主化,但又受到彼此的影响。这样,美国广播就构成了一个网络式格局,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三分天下。在卫星通讯普及之前,美国一些人口密集、资源丰富的地方,观众可以收听到数十个广播电台,而在边远地区,只有少量广播节目。

回顾我国的广播事业发展史,广播的产业化道路与地理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我国广播的产业化开端于上海。1979年2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中国广播电台最早的广告——“春蕾药性发乳”广告。上海是我国最早恢复媒体广告的地方,它地处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商业繁荣,迫切需要广告传递产品信息。在恢复广告经营之后,1983年我国出台“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有条件的省辖市、县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开办广播电台,除了转播中央台和省台的节目外,可以播出自办节目覆盖当地。这种广播体制的形成与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匀,中央台的广播很难覆盖整个国土,地方办台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在“四级办广播”政策出台后,1986年广播业务的改革首先从广东发起。广东地处珠三角,与香港毗邻,香港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很快吸引了广东市民。1985年对广东部分听众的调查显示,广东电台和香港电台在广州市民中的收听率比为3∶7,香港广播稳固地占据着广东市场。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有力地扭转了这一局势,三个月后,广东电台和香港电台的收听率比为7∶3。“珠江模式”成为中国广播电台全新的业务模式。“珠江模式”的成功与珠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正因为与香港相邻,珠江电台才能最早感受到香港广播节目的魅力,才能抓住广播贴近性与地域性特点,才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地理环境除了对广播体制产生重要作用外,还深刻影响着各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水平。往往地理环境越恶劣的地区,广播事业越发达。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广播在乡村中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乡村面积广大、人烟稀少,正好可以发挥无线电广播的优势;同时收音机价格便宜,普及率很高。广播目前为止仍然是俄罗斯最普遍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根据近年来的调研统计资料显示,俄罗斯的广播听众占总人口的82%,比纸质媒体的读者高出2%。阅读纸质媒体的受众占俄罗斯总人口的80%,纸质媒体在俄罗斯大众传媒中排在第二位。广播比电视更能使受众得到满足。在俄罗斯全体媒体受众中,喜欢看电视的占65%,喜欢听广播的占76.9%。在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中,不同形式的媒介占据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在非洲、南美洲等一些经济落后、地理环境恶劣的国家和地区,广播仍然是一国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非洲大陆,一半以上人口是文盲,而广播是听觉媒介,它的收听不需要具备多高的文化水平,只要听觉正常的人就可以收听,因此当地广播的传播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第三节 广播节目与地理

地理环境因素在广播技术乃至广播事业的诞生和发展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对广播节目它也起着相同的作用。地域文化深刻影响着广播节目的传播符号、节目内容、主持人风格等。地区性广播电台只有注重地域特色,不断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一、广播声音的地域特点

广播是声音的媒介,广播节目是声音的艺术,是“以声夺人”的艺术。广播声音包括语言(人物对白、解说等)、音响(自然音响和效果音响)和音乐三部分。声音具有最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同的语音语调、音乐旋律常常会表达不同的效果;通过各种声音的有机组合,语言表意、音响表真、音乐表情,共同创造出广播节目巨大的表现力。不同地区的广播节目通常运用极具地域特色的声音去感染听众。

1.语言

同样是电子媒介,电视主要以其声画并茂吸引观众,而广播则以声音感染听众。在广播声音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语言。广播节目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听声音与看文字的感觉大不相同。广播通过语言诉诸人的听觉,充分发挥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唤起人们对事物的联想和想象。语言是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

欧洲一些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国内语言非常多样,一人精通多门语言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卢森堡的官方语言有法语和德语;荷兰人大多懂荷兰语、英语、德语和法语;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广播,既可以是一种多语言文化的象征,增强国家凝聚力;也有可能是对民族情感的伤害,导致国家支离破碎。在加拿大,地理因素对广播的影响除了其辽阔的地域外,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加拿大通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只有魁北克省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此外,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还分布着印第安部落和因纽特人,加拿大的广播业还必须为这些人群提供服务。

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国民族地区面积广阔,存在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各种媒体的传播途径、传播范围、传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而广播不受文化水平的制约,民族地区的广大群众都可以听懂本民族语言的广播。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广播语言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方面起着纽带作用。

即使在汉族内部,语言仍然具有地域特色。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闽方言区(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湘方言区(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区(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区(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共同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同时各大方言区内部还存在着许多次方言区,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性。

同类推荐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热门推荐
  • 情坠俗妞儿(东施公寓系列之三)

    情坠俗妞儿(东施公寓系列之三)

    他自认气质高雅,风流倜傥,但天妒“雅”颜,居然给他派个浑身俗味的俗妞儿?置之不理?不成!改头换面?失败!要他与这俗妞儿同流合“俗”?!没门!连窗缝都没!但是……不过……其实……她霁华般的心儿早已温润了他!
  • 纯若清风白如雪

    纯若清风白如雪

    五年前这里被烧成一片废墟,所以人都以为冉家再无崛起的可能,那夜,冉公馆熊熊的火舌贪婪的舔噬着天空,嘶吼声伴随着噼啪的火星爆炸,整整响了三天三夜,再汹涌的水从四面八方灌下,始终不能伤这大火分毫,强烈的灼热感和焦糊味弥漫整个大陆,久久无法散去
  • 神秘校草pk御姐天使

    神秘校草pk御姐天使

    简介:25世纪黑道狂妄至极……走失十年的凌紫汐终于回家了,进入迷之学院后,原本平静的生活的从此被打破……第一次见面,他望着她,望着她在网球场上挥洒汗水;第二次见面,她望着他,死命的翻白眼,暗道花孔雀……却没发现,有什么东西正在生根发芽
  • 不灭神魔体

    不灭神魔体

    斗气者,淬体始,分九段,凝斗气,入武道,为强者,战天下,睨八荒。少年林烽,意外融入了一滴神魔精血。自此命运发生了改变,一步一步踏上了强者之途。
  • 鸳鸯斗,一品妙探

    鸳鸯斗,一品妙探

    “小娘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下脚何必那么狠?你练的是佛山无影脚么?尊师姓黄,名飞鸿么?”那一晚,两人在狭小黑暗的大木箱子里遭遇了,她踹了他的看家宝,他救了她一命,从此故事开始往喜剧性发展了……之后,无论是在从岭客栈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后厨里,又或是隆兴温府三小姐那黑漆漆的闺房里,她总是能跟他莫名地在黑暗中遭遇,然后麻烦不断,案子不断,各种斗智斗勇的过招不断,一件接一件的案子就在两人轮番交手中一一地破解了……就在她勉强认为那向来油嘴滑舌自命不凡但确实够聪明够好看的男人还有点可取之处时,那男人却莫名地消失了。三年后,高丽新博王府内,身披大红霞帔的邬云云一脸鄙夷地对某个正在扒衣扯带的男人说:“今晚新郎好像不是你?”“无所谓,灯一吹又看不见,零件齐备就行了!”“听说你还是幽王府的小郡王?”“咳!谁愿意当赵元胤的儿子谁当去!也是梁兮兮眼光太差,心肠太软,不然能给我们找那么差的爹?嘿嘿!小娘子,春宵难得,不如我们这就……”“滚!”一脚踹出,王府侍卫磨刀霍霍向某男……这就是那些年赵策箫和邬云云不得不说的故事,《花开夫贵》续集,好故事等你来袭!
  • 开天造物

    开天造物

    传说,在宇宙还未重归混沌之前,有一个美丽如同神话一般的世界。这里灵气充裕,万物共生!
  • 大风劲曲

    大风劲曲

    大风起兮云飞扬有那么一群英雄儿女,他们肆意的生长,跋扈的活着,直到泯灭时才知这个世界远非他们想象中的如此。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武皇篡神

    武皇篡神

    龙神将周处带往异界,本欲培植成自己的执道者。不料周处的道与龙神的道水火不容,周处最终走上篡夺神权的道路,并为此与患难与共的兄弟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