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日本出版就致力于“走出去”。60多年来,日本出版“走出去”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时至今日,也越来越感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以2008年为例
日本财务省每年都要公布“日本贸易统计”,其中包括日本出版物进出口统计。
2008年的“日本贸易统计”中公布的日本出版物出口统计表如下。
2008年日本全年累计出版物出口总额(出口总码洋)为153.9亿日元(约合10.773亿元人民币),与2007年相比减少6.0%。其中,图书出口额减少8.0%,报纸、杂志出口额减少2.0%。具体分析日本向不同国家的图书出口数量,日本对其最大图书出口国美国,图书出口额减少4.7%,报纸、杂志出口额减少12%。在东亚地区,对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均减少10%,不过,对中国内地的出口额增长较快。在亚太地区,对有日系大型书店的新加坡、泰国等国的出口额也在增长。在欧洲,由日本本土出版的欧洲各种语言版的学术图书、学术杂志,对英国、德国的出口有所减少,对法国和荷兰的出口则有所增加。
2008年,日本的出版物向国外出口时,出口价格因日元升值而比往年都要高。
在世界各国的书店里,日本出版物的定价普遍较高,销售册数提升与否尚不得而知。2008年,主要外币对日元的汇率是:美元对日元为1∶.100.6,与2007年1∶.114.3相比,1美元可兑换日元减少了约13日元;欧元对日元为1∶.143.9,与2007年1∶.161.5相比,1欧元可兑换日元减少了约18日元。
此外,从日本出口世界各国的“装订成册”的出版物,不是海关统计中记录的小宗邮寄物,而是凭借邮轮运输的大宗邮寄物。对于大宗邮寄物,除了外国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采购比较多以外,还有就是来自外国各大都市运营的日系书店或当地人经营的进口批发公司的采购。
日本出版文化国际交流会出版的英文版Practical Guide to Publishing in Japan(2008),刊登了“海外日系书店和进口批发公司指南”。从该指南可以看到,日系书店和进口批发公司在美国最多,有32家。其次是东南亚地区,泰国有11家,中国台湾有10家,韩国有9家,中国香港有7家,新加坡有6家,印度尼西亚有5家。在欧洲,德国有6家,英国有3家,法国有3家,比利时有3家,意大利有2家。
此外,在巴西有4家,在加拿大有4家,在印度有4家。韩国国内有进口批发公司9家,家家都进口批发日本图书。而其中日本本土的综合性书店在国外直接开店经营的,有纪伊国屋书店、三省堂书店、旭屋书店和东京堂书店。按不同国家划分,日本在美国开办的书店最多,纪伊国屋书店开店8家,三省堂书店开店5家,旭屋书店开店4家。其次是在泰国,东京堂书店开店5家,纪伊国屋书店开店2家。纪伊国屋书店还在中国台湾开店4家,在新加坡开店3家,在印度尼西亚开店3家。此外,旭屋书店还在中国香港开店2家。日系书店进入中国内地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不过,2008年日本对中国内地的出版物出口额从统计情况上看还是有忧有喜,与2007年相比,尽管报纸、杂志出口减少10%,但图书出口则增加15%。
如何更上一层楼?
今后,日本对世界各国的出版物出口量是否增长、如何增长,的确不好预测。
当然,分析日本出版物过去几十年的出口历史,或许能够把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研究异常活跃,这种情况下,被称为“与日本亲密接触的书”——介绍日本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英文版解说书就出版了很多,像讲谈社、塔托卢(公司)、维扎希尔(公司)、北星堂和日本出版贸易(公司)等,每年都要出版为数众多的英文出版物。如今,那样的繁荣一去不复返。
即使是在美国,对日本的研究热潮也开始走下坡路,而对中国的研究则不断升温。
与中国相比,日本之于美国还有多少“神秘”可言?
未来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在外国的日语学习者增加,这一情况或许会有所好转。比如,2008年韩国已有91万日语学习者,中国内地已有68万日语学习者。以此为背景,这些外国日语学习者到本国的日系企业就业,或到日本留学、就业,从而可以拉动日本出版物的出口。
在欧美各国,虽然日本的漫画和游戏十分抓人眼球,但不能指望由此日语学习者会增加多少。日本的广大出版社,如果要寻找突破口,更上一层楼,不妨在各国及日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下工夫,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出版物版权的贸易额。
日方出资请中方翻译日本书
多年来,日本政府和民间团体致力于让外国了解日本。像日本民间团体“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2010年前后,“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决定联合中国多家出版社在中国翻译出版100种“现代日本介绍图书系列”,以让中国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笹川日中友好基金”2010年8月上旬在北京举行了“现代日本介绍图书系列”中第一组8册图书的出版仪式。
据“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介绍,该基金与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7家出版社签署协议,将用10年的时间在中国翻译出版100种介绍现代日本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书籍。为此,出版项目专门成立了由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和清华大学教授王中忱领衔的、中日两国10名学者参加的“图书选考委员会”。该套图书的读者群定位在中国40多岁的白领阶层。目前已经选定了45种书籍。这次出版的8种书籍为《日本文化的历史》、《战后漫画50年史》、《战后日本大众文化》、《日本地方自治》、《富士山与日本人》、《手机小说的秘密》、《日本经济史1600年—2000年》和《日本文化中的时间和空间》。
该基金运营委员长笹川阳平在出版仪式活动现场表示,为了使中国人更加了解现代的日本,日本方面应该做出更积极的努力。“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日中两国相互近邻,反而时常出现误解。”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一位中国问题教授这样对中国友人表示。平时,也会听到有日本人说,中国人不了解日本的文化。日本文化很多“根基”与中国文化接近,虽然有些日本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内心对中国文化有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亲近感”。因此,日本人也认为,如果说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可能理解他们的话,应该是中国。
发起这项活动的“笹川日中友好基金”成立于1989年12月。1993年该基金总额由50亿日元增加到100亿日元。而该基金会组织的人员交流活动,至今已有11727名中国人和5677名日本人参加。
(岳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