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300000104

第104章 美国总统感觉看文件不如读书(2)

布什拼命读书

说起爱读书,与当过图书馆员的夫人劳拉·布什相比,乔治·W.布什在家里也许只能排在第二位,但他的确很爱读书,而且喜欢清点自己读过多少本书。在布什的第二届任期内,顾问卡尔·罗夫的一句“酷玩笑”引发了两人之间的一场比赛——看谁在一年内读完的书多。虽然布什和罗夫读的书大都很深奥,主要包括历史(《1900年以来的英语民族史》)、文化(《欲望的九个部分》)和人物传记(《毛泽东传》),但当比赛曝光后,还是招来了嘲讽。

布什对这些嘲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曾经对白宫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很喜欢胡安·威廉姆斯描写美国黑人困境的《够了》一书,但宁愿秘而不宣,以免破坏这本书可能对政策争论产生的正面或反面的影响。

嘲讽归嘲讽,布什读过的书确实能够透露他的世界观和政策。《纽约时报》的书评家角谷美智子发现,布什“偏爱说明性的书”,比如纳坦·夏兰斯基的《论民主——以自由的力量征服暴政和恐怖》和埃利奥特·科恩的《最高统帅》。布什经常会见与他产生共鸣的图书作者。在获得连任后不久,他在椭圆形办公室与夏兰斯基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会晤,讨论了民主和在世界推广民主的方法。也许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这位作家的启发,布什在第二届任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一项全球自由计划。夏兰斯基曾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他不但读了那本书,而且受到了那本书的影响。”

奥巴马要把自己写的书送给查韦斯

接下来是奥巴马。作为一名作家,奥巴马的自传帮助他从默默无闻成为全国名人。作为一名读者,奥巴马读过多丽丝·卡恩斯·古德温描写林肯内阁的《对手团队》一书。这本书也被媒体拿来比喻他的组阁过程,特别是在他选择希拉里·克林顿出任国务卿之后。

奥巴马还通过图书,在自己的执政初期与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的头100天之间建立了一种类比关系,而罗斯福执政初期被视为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典范。在“60分钟”节目中,当选后首次接受采访的奥巴马说,他看了“一本关于罗斯福执政头100天的新书”。一位发言人后来透露,当选总统指的是两本书——乔纳森·阿尔特的《危机1932:罗斯福百日新政与美国决胜时刻》和简·爱德华·史密斯的《罗斯福传》。这种做法收到了显著成效:很多媒体开始把奥巴马的执政初期与罗斯福执政的头100天相提并论。

与之前的肯尼迪和克林顿一样,奥巴马似乎也敏锐地意识到图书对舆论的影响力。这个世界也许没在看书,但是却在盯着你——如果某本书能传达你想传达的信号,那么带着这本书登上“海军陆战队一号”(美国总统专用直升机——编译者注)或是在接受采访时不经意地提到它,可能比发表一场政策演说更有效。

其他国家元首也意识到美国总统手中图书的影响力。在一年前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突然送给奥巴马一本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书中从左翼视角谴责了欧美对拉美长达几个世纪的剥削和政治统治。奥巴马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改变查韦斯。事后他曾风趣地说:“我还以为那是查韦斯自己写的。我会送给他一本我自己写的书。”

旧书雕刻今又兴旺

所谓“旧书雕刻”,就是将准备送纸浆厂化浆的图书进行改装——将旧书经过一番创作:包括剪、撕、粘、烧、折叠、绘画、拼贴、重新装订等,把它变成一件装饰艺术品的过程。找来一本旧书,想好一个主题,按照需要准备好彩笔、颜料、剪刀、胶水、丝带、纽扣、信封、旧邮票、明信片、包装纸等材料,你就可以动手了。创作灵感可以来自书的题目、外表,或者你在翻阅这本书时产生的念头。

“书心雕龙”

许多人一看到“艺术”两个字往往就裹足不前,认为那应该是大师们的事。其实如果你曾经给书上的人物插图添上几笔胡子,或者在菜谱上做过注释,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对旧书进行改装的基本天赋。通常初学者愿意选择硬皮书,它们的装帧结实,在改装过程中不容易散开。例如许多人喜欢将一本厚厚的硬皮书挖空,把它变成一个秘密的小保险柜,或者装上糖果等小礼物送给朋友。有经验的人则愿意进行更有创意的尝试:在书里面加上一个能够弹出的立体画,在封面缝上个小口袋,或者把几本书重新装订在一起进行复杂的“大手笔”创作等。有些改装属于改头换面,还能看出书的“骨架”;有些改装则是脱胎换骨,让人很难辨别出书的原貌,但它的基因还是书。

当然,旧书雕刻或图书改装领域也有真正的大家,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陈龙斌。他擅长用旧课本、过期杂志等进行艺术创作。他先把它们叠在一起,然后用锯子、锉子等进行“软性雕塑”。他有一件作品是把书锯成一张大脸,然后把它吊到天花板上,好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书人在向下俯视。他还用旧书雕过一个木乃伊,并把它放在一个书形的大木盒内。因为书的本身外表洁白,看上去像一个全身被白色绷带缠绕的木乃伊。其实像陈龙斌这样的“书心雕龙”大师在西方还有不少。

“书迷”也是“改迷”

旧书雕刻或图书改装已有几百年历史。据说最初它是欧洲贵族阶层消磨时光的闲情逸致,一度非常盛行。近几年来,它又在欧美等国家重新兴起。

旧书雕刻或图书改装热首先要得益于图书馆、画廊等文化艺术机构的积极推动。为了培养成年人的读书兴趣,拉近公众与艺术的距离,这些机构经常举办图书改装的入门培训及作品欣赏活动,让大家感受艺术并不一定都是阳春白雪,高不可攀,它也可以和我们很贴近。此外,这些活动还可以向公众宣传循环理念,为图书馆淘汰的旧书找到新用途。活动上读者们通常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旧书。最近,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公共图书馆与缅因州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了一个名为“过期不过时:图书更新”的活动。他们先请来一位图书改装艺术家做讲座,然后进行“抢书”活动。24岁的画家迪伦·戴斯特拉和她的摄影师丈夫斯宾塞是第一次接触到图书改装的概念。他们“抢”了一本摄影书,从中找到一幅主题是饥饿的海鸥的照片。他们把一张百元美钞粘在海鸥前面,用签字笔在旁边写上“贪婪”这个词。一件新的视觉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迪伦·戴斯特拉说:“这种活动可以让人与书之间发生更多的联系。毕竟图书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

像任何潮流一样,互联网在图书改装的重新兴起中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网络上有丰富的图书改装资源,既有手把手指导如何改装图书的网站,也有像alteredbooks@yahoogroups这样的邮件群供“改迷”们交流改书心得。许多人在自己的博客上“秀”或“晒”自己的作品,还有人把它们拿到电子港湾这样的网站上去叫卖。简单的作品几美元就可以出手,像模像样的可以卖到几百美元。一些佳作甚至将成为私人收藏品。

“改”书沙龙

在欧美国家的许多社区图书馆里,图书改装已经发展成一个带有沙龙性质的社交活动。在“图书改装之夜”,“改友”们约上朋友,带上一瓶酒,就能享受一晚上的创造与乐趣了。“图书改装可以随心所欲,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和创意。

创作的原则就是‘不要把它当成一本书,而是一块没有用过的画布’”,一位名叫辛西娅的图书馆馆长告诉读者们。

一直关注通俗艺术发展潮流的社会学家杜根分析指出,图书改装适应了DIY文化、“宅文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受到人们欢迎。“互联网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宅在家里,使得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许多人开始琢磨自己制作东西,娱乐自己。

而图书改装无疑是一个能够彰显个性和品位的活动,让你能有成就感。”许多人把图书改装作品摆放在家中的显眼位置,给家居生活带来新意,朋友来访时还能炫耀一下。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本身能够促进人们艺术地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包括自己,启发人们过一种更加艺术的生活方式。

(龙舟路金点子编译)

同类推荐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意识。希望每位父母、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在阅读本书后对中美文化、教育及思维上的差异有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开阔一些视野,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中国教育、文化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用于培养中国的孩子,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世界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热门推荐
  • 小子们上课请勿11

    小子们上课请勿11

    米老师抚脸嗔笑:“一群臭小子、小基佬……TM高考了给老娘认真点!表辜负老娘对你们的一片关心啊擦!不管乃们是嘛兄弟11、嘛竹马情深、嘛师生难绝、嘛跨国爱恋……丫的要亲热给老娘回家亲热!毕业了随你们亲热!BUT小子们,上课就给我老实点,表动不动就11了OK?”
  • 玄封道血

    玄封道血

    若天道有灵,当兼爱无私若天道无心,当公正不阿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吾以杀报天,唯血赋世安少年身俱天道之血,踏入苍茫乱世,闯神州古地,战荒域诸强,成就绝巅!
  • 孤舟感悟

    孤舟感悟

    对于文学,我涉足已久,但至今仍然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始终都是抱着敬重的心态来对待它。平日总有一些感想缭绕于脑海,我一一将其整理成文,发布于此让各位笔友细细品赏!
  • 谁说蓝颜不祸国

    谁说蓝颜不祸国

    蓝颜没想到,穿越之后,他的选择居然和两个国家的存亡有关。穿越后的一生,注定要和两个男人纠缠不清。一生伴一人,他只能负其中一人。一个平时对他温柔,有时残忍;一个怎样都对他一人温柔,心中也只有他一个。Ps:此文有双结局,作者有选择困难症??ノ
  • 乱世情劫之九尾神狐

    乱世情劫之九尾神狐

    逐渐被海水侵蚀的宫渺渺没有死成,却穿越重生,来到妖界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狐公主变成了涂山芷嫣,那个妖媚惑人的九尾神狐。殊不知,在九尾公主身份的背后,还有一层神秘而又不可思议的身份,她涂山芷嫣并不是真正的狐公主,真正的狐公主早在生产前就已经夭折了,现在的这个女人到底是谁。为什么涂山千冥怀疑她的身份却没有揭穿她。万事不羁的魔君君玄夜为何对她如此倾心。一直以来对她衷心不改的天狐百里千川为何下场如此。位高权重的一国国师为何背弃国家愿永世追随于她。一向以降妖除魔为己任万人敬仰的天神大人为了她为何背职离守了无踪影。涂山芷嫣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
  • 玻璃囚室

    玻璃囚室

    主人公米诺在童年时期与巴特、小伙伴罗尼亲密无间,但此后二人都离开了米诺。米诺学生时期被男同学侮辱,后此男同学死于非命。米诺成人后与佟寒相恋,后佟寒亦死于非命。巴特多年后归来,却因为某些原因与米诺疏远。米诺认识了新男友振一,并得知振一多年前死去的胞弟就是当年侮辱米诺的男同学。在米诺与振一准备结婚时,振一在登山中死去。时间永远留在了夏天,偶得的日记牵引出人性的秘密,思维与回忆交错成情感的迷宫,一本关于温暖与冰冷、残缺与完整、自私与宽容的小说。被捆绑的妖娆,《挪威的森林》般纠结的《天浴》式爱恋。病痛,侮辱,强烈快感。根雕,迷宫,迷醇夜晚。神秘的爱与欲望,与残酷结伴,在无尽的旅程中行走。
  • 大按摩师之夜灿

    大按摩师之夜灿

    夜晚的浮华为他加冕淡淡月光是他眉宇间一抹风情黑夜的美贵族般的骄傲他轻轻戴上乳胶色料手套手指飞跃者华尔兹般的优美他不是平凡的是个按摩师当然是史上最神奇的大按摩师夜灿
  • 我曾经是一位冒险家

    我曾经是一位冒险家

    我曾经发掘过外星人的墓,揭秘过希特勒的南极基地,在北欧血战吸血鬼,在墨西哥和狼人摔跤......过去的光辉一遍遍涌上心头,但我现在已是风烛残年,所以我决定用我那仅剩的一点烛光,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冒险史,一杆笨拙的笔,用那不太漂亮的话来叙述我那曾经的辉煌。我叫安德烈,我曾经是一位冒险家!
  • 奇妙,复仇之路

    奇妙,复仇之路

    他刚出生就被仇人屠杀满门,父亲临死前将他藏下,后被一传奇老者救下,他在复仇路上屡遭挫折,学习了传世奇功,一步步走上复仇之路……
  • 总有人在老地方等你

    总有人在老地方等你

    兄弟就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出现,他不一定能帮到你,但是他一定会出现,站在你旁边,永远陪着你哭陪着你笑陪着你受苦兄弟就是没事的时候对你竖起中指嘴里靠来靠去,说你是白痴,但是有事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帮助你的人兄弟就是平时对你骂骂咧咧号称见你就不烦别人,但你心烦的时候,他可以陪你灌着着啤酒直到天亮的人兄弟,要永远记得,总有人在老地方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