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22

第22章 《努力周报》的停刊(2)

究竟解决于国会会场,总比解决于战场好的多多。”马君武的话明显地是痛感于国民党无国会的专制。胡适接着讲出了“有”比“没有”好的道理:“当日袁世凯能出钱买议员,便是怕议会的一票;曹锟肯出钱买一票,也只是看重那一票。他们至少还承认那一票所代表的权力。这便是民治的起点。现在的政治才是无法无天的政治了。”其实,与胡适等看法相同的人并不在少数,著名报人胡政之1934年对比说:

要讲压迫言论,从我二十年的经验看来,真是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进步。在民国四五年中,当新闻记者的人,除非是好出风头,奔走政界,很少受人注意。电报局虽也有时检查专电,扣留不发,但是检查员间或还找着发报的记者,和你商量商量,有些经过解说,便可照样发出,有些纵令检扣,还许你另外改过再发,这都是我亲身阅历过的。后来北方军阀专政,虽说一样地干涉报馆,但是因为智识太欠缺的缘故,新闻记者只要立身行己,有卓然自全之道,在新闻技术上很容易避免危险。……民国十七年革命军统一北方,党部成立,言论便渐渐不如军阀时代自由,因为党人们都从此道出来,一切玩笔杆,掉花枪的做法,他们全知道,甚至各处收发的新闻电报检查之外,还任意加以修改,这比从前的方法,进步何止百倍?在胡政之看来,政治自由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南京政府超过北京政府的原因,在于国民党早年受过苏俄的影响和训练,其官员们特别是政工出身的人,都深知媒体舆论的厉害和重要,很多人都搞过宣传,原本就是“专家”,所以记者应付检查的招数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了然在胸,釜底抽薪般地打杀不算难事。

周报的停刊,固然有政治形势不断恶化、办报风险有所增加的考虑,但主要还在于丑恶的政治形势愈演愈烈,满腔正义和苦口婆心都不能打动军阀们,军阀们铁了心,把住权力不放,任凭国家沿着荒谬的道路滑向泥淖。论政者无可奈何,大失所望了!1923年10月,远在上海的胡适致信北京负责周报的高一涵、陶孟和、张慰慈等人,谈周报停刊事:“停办之事,原非我的本意。但此时谈政治已到‘向壁’的地步。若攻击人,则至多不过于全国恶骂之中,加上一骂,有何趣味?若撇开人而谈问题和主张——如全国会议,息兵,宪法之类——则势必引起外人的误解,而为盗贼上条陈也不是我们爱干的事!”二、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的重拾胡适等人决定不再进行无济于事的论政了,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政治环境日益败坏,这种责任感变得更加迫切。他们要继续进行启蒙,从事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从改造政局转移到改造国民素质,在根本上打造改造社会的基础。周报这种形式,时效性较强,更适合于论政,而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偏重于学理的阐释和形象的创作,周报不是理想的传播载体,所以就需要停办《努力周报》了。

1923年10月胡适致信高一涵等人,告之他与任鸿隽、陈衡哲、朱经农等在上海商量周报如何办理的结果。胡适说:

(1)周报暂时停办,将来改组为半月刊或者月刊,“专从文艺思想方面着力,但亦不放弃政治。……此时仍继续《读书杂志》。”(2)希望把新的《努力》办成《新青年》那样在启蒙事业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刊物:

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新青年》的使命在于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这个使命不幸中断了,直到今日。倘使《新青年》继续至今,六年不断的作文学思想革命的事业,影响定然不小了。我想,我们今后的事业,在于扩充《努力》,使他直接《新青年》三年前未竟的使命,再下二十年不绝的努力,在思想文艺上给中国政治建筑一个可靠的基础。

(3)扩大新《努力》的同人阵容:欢迎蔡元培先生等老辈和少年同志一齐加入新《努力》中。(4)积累资本,把事业做大。此前《努力》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发行量达到了8000份,所以上海的亚东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都表示愿意接办新《努力》。这两家出版商与胡适的关系均非同一般,所以合作还带有友情互助的性质。胡适决定把审稿以外的诸如出版、印刷、广告等事务全交给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去做。

胡适的初衷,在于积累资本,把办报事业做大,“办一个有资本的杂志,像美国的《新共和》,那是我十年来梦想。无钱而办杂志办报,全靠朋友友谊的投稿,那是变态的现象,是不能持久的。”同人写稿没有稿费,负责发行的人“也不支薪”,胡适感到有些于心不忍。胡适与商务印书馆商议的结果,胡适、陈独秀的稿子不付稿酬,由馆方支付版税形式的“编辑费”给新《努力》,其他人由馆方支付稿酬。当然,新《努力》没能出版,这一切也都无从落实。

三、新《努力》没能降生世间

很遗憾,这个胡适寄托着厚望的新《努力》,尽管社会各界人士抱着深深的期待等着它的诞生,但最终还是没能呱呱坠地。综合胡适与朋友之间的信函往来的内容,拟复刊的周报最终未能出版的情况,可以大致归纳出基本的线索。

虽然最初打算办月刊(或半月刊),但实际上胡适一直在月刊与周刊之间犹豫不决。1924年9月胡适致信《晨报副刊》称,“《努力》的二次出来,是月刊呢?

还是扩大的周刊呢?这个问题也要等张先生回来再决定。他主张办周刊;我们也嫌月刊太慢。也许将来的新《努力》还是一种周刊。”同人们虽然都支持胡适的设想,但也有一些顾虑,朱经农10月告诉胡适,“《努力》若出版,似仍以谈学术为宜……《努力》仍出周刊,远方投稿恐失时效。”当然,办周刊有一些具体的困难,朱经农与王云五等人商量的结果是,“如果仍办周刊,还是先照旧日小规模进行,免得经济上发生困难。”但刊物的形式直到1925年初还没定下来,据任鸿隽2月写给胡适的信:“在上海看见奚若,因约了经农、振飞会谈一次。奚若不高兴办月报,我们也觉得此刻高谈学理没有什么意思。而且要办周报,必须办得有精神、有锋芒”。《读书杂志》1924年2月22日第18期终刊号的《本报特别启事》称,新的《努力月刊》1924年5月出版。但出版日期一度又改到了7月份,再后来又说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出版。一再改期的原因,除了胡适身体一直不好、无法全力投入编稿审稿工作以外,还因为被选做刊物编辑并“专任政治方面的议论”的张奚若尚在法国,需要1924年底才返回国内。没能按计划出版的原因,也与经费问题有关。张奚若回国专门协助胡适办刊物,但国内为他找工作和筹划生活费的工作并不理想,张奚若本人很着急。值得注意的是,丁文江写信告诉胡适他与王徵“觉得奚若担负不了”,似乎对张奚若的办报能力有些担心。

张奚若的本意是要全身心投入到新杂志的编辑业务中,但前提是他还要养家糊口,如果胡适等人不能筹到这些钱,他只好另寻一份工作同时兼职做编辑。任教北京大学的计划没有着落,他又不想在商务印书馆接替陶孟和的位子,所以让他做全职的新《努力》的编辑也难了。另一个因素,大概也影响到了新《努力》的命运,即《现代评论》周刊经过半年多的筹划,于1924年12月13日出版了。这样一本同样是高级知识分子论政和学术内容兼有的周刊,在吸引读者和争取稿源方面肯定会同计划中的新《努力》形成竞争的关系,1925年1月张奚若在上海就表示担心“《现代评论》出版,与我们续办《努力》原计划有无影响?”任鸿隽也感觉到两个刊物有些冲突,但觉得《努力》已经有了一点历史,“弃之可惜”,况且“《现代评论》虽然不错,但精神、言论都觉得太柔和一点。”所以新《努力》的夭折,很大程度上也与《现代评论》有关,1925年1月17日胡适日记:“晚上到北大英文演说赛会作评判员,完事后与陈通伯同步行回到我家,谈甚久。他说,他们盼望我们不办《努力周报》,而把《太平洋》归我来办。前者我本已与一涵说过,后者我也赞成。”看来,此前胡适他们已经决定不再办新《努力》了,而且不办的原因大概在于现代评论社和胡适双方都担心竞争导致两败俱伤,而作为补偿的条件则是陈源(陈通伯)把另一个刊物《太平洋》转给原来的努力周报社来办。这里也应该明了,现代评论社与胡适他们是两部分人,虽然胡适等人后来在《现代评论》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胡适日记是把现代评论社的同人称为“他们”的,而且“他们”也是单独活动的。

同类推荐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胜过天堂的一年

    胜过天堂的一年

    残疾自卑的我摆脱了多年的压抑,得到了朋友,老师的认可。之后慢慢的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与同学们一起开心嬉戏,面对种种困难,一同度过,尽管只有一年,但我觉得比天堂里的生活还有自在快乐。
  • 血族公主的绯夜秘密

    血族公主的绯夜秘密

    她们本是无忧无虑的血族各族的四位公主殿下,却因为魔界之战,被送到了人界。她们听到了族人灭亡的事情,痛不欲生。她们发誓复仇,为整个魔界复仇。她们重新在七大家族之中出生,却遭到了背叛……她们变得不像从前了……她们变得冷血无情,令杀手界的杀手闻风丧胆。她们的记忆被封印,她们能否恢复记忆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为了整个魔界复仇呢?她们在这条路上又遇到了哪些人,是敌人还是朋友?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困扰吗?她们能否报仇并过上幸福生活呢?敬请阅读本小说!
  • 国民男神好傲娇:老公,晚安

    国民男神好傲娇:老公,晚安

    她需要一笔钱,他需要挡箭牌,一场需求关系,简洁成了众人口中神秘的“沈太太”,简洁以为她这个沈太太就是个花瓶,用来当装饰的。不料……“先生,太太说这家餐厅味道不错。”于是,餐厅大厨成了沈家专用厨师。“先生,太太今天被高小姐欺负了。”于是,高家宣告破产。“先生,太太正在准备登机,逃跑。”于是,X市所有航班全部延误。人后,他对她说:“不准让别人知道我和你的关系。”人前,他对全世界说:“我的太太,姓简名洁。”简小姐怒了:“说好不让别人知道我和你关系的呢?”沈先生眉毛微扬:“嗯,所以我说的是我和你的关系。”这个男人,人前高冷无双,人后夜夜如狼。在被摧残了无数个夜晚后,简洁揉着自己的小蛮腰,怒吼:“我要离婚!”“太太,不好意思,今天民政局休假。”【文艺版】:从喜欢上你的那一刻起,这个世界山花烂漫。
  • 吟游之精灵之树

    吟游之精灵之树

    他,身背一身黑甲,只为实现手中长剑的一个愿望,而踏上了佣兵的道路。她,身着一袭绿衣,只为寻找精灵一族的传说故里,而踏上了陌生的大陆。当少年与少女相遇之时,他们的命运便无法预料。在一切的真实展露在他们面前时,他与她各自又将如何决断?但不管怎样,他与她的故事,也只不过是历史堆积成的沙丘中,略微耀眼的一块顽石罢了。那么请尽情赏玩吧,在这块顽石破碎之前。
  • 弃妇蒸包记之妖孽死开

    弃妇蒸包记之妖孽死开

    她是集团CEO,新婚当天穿越古代。当她变成她,废柴变商女,弃妇也疯狂。什么?怀孕?好吧,是她在乱葬岗旁救起的他,那个死妖孽干的好事!小包子多可爱!先生了再说,蒸炸煎煮,怎么高兴怎么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美人殇之三世

    美人殇之三世

    寻,那一抹微笑、盼,那一份温柔、等,那一次回眸、念,那一种情...三生三世转转回回到头来还是你
  • 元御乾坤

    元御乾坤

    问:作品简介真的很重要吗?答:比找老婆都还重要。问:可我现在都还没谈恋爱?答:那你等着扑街吧~~呜呜···扑就扑,看我扑倒一个女朋友。
  • 紫竹观音

    紫竹观音

    五代十国时期,普州东南塔子山上出现了一个紫竹姑娘,她美如天仙,心似菩萨,惩恶扬善,消弥祸乱,被当地百姓誉为“紫竹观音”,其故事至今流传民间,其雕像尚存四川省安岳县毗卢洞中。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赞誉其为“东方维纳斯”。小说语言简洁,情节紧张,尽力描绘了这个东方女神的有关传说。
  • 重归豪门

    重归豪门

    旧宅地皮,豪商众想得到,前世,为了这地皮,父亲在旧宅活活被烧死。年迈的爷爷,为了她的归宿,将地皮当做了嫁妆。爷爷去世,她嫁做他人妇,家产继母哥哥继承大半,她所得家产,被婆家骗去,无权无势,在婆家受尽冷待。闺蜜借她上位,勾搭上她丈夫,她为护肚中孩子,低声下气,受尽屈辱,最终却不得善终,一尸两命。重回三年前,未回豪门之前,她已不是那个懵懂任人摆布的棋子。
  • 奇葩怪班

    奇葩怪班

    毕业的我们,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童年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