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000000029

第29章 博客自媒介与表达自由(1)

如上文所说,媒介接近权也即媒介接近自由,是社会公众通过媒介工具的分享而实现的表达权,但这种权利往往受制于工业化、制度化的媒介组织,难以避免其成为媒介组织表演民主的道具之命运。而真正能让社会公众实现其宪法赋予的表达权利的,是受法律保障的媒介创办权,亦即媒介创办自由。因为媒介创办自由使公民自己得以掌握属于自己的媒介工具,从而提高表达及传播信息的自主性。而媒介融合趋势正在这方面以技术的形式赋予社会公众越来越大的自由度。其中,尤其是软化的媒介形态演化更不知不觉间让社会公众创办媒介的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在我国现实国情下,这种软化的媒介形态演化所具有的革命性、解放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出来。博客自媒介可以说正是其中的典范。

第一节 作为私权媒介的博客

广东的传统媒介资深人士田炳信将其博客文章整理出书,书名赫然就是《私权媒体———博客:是太阳给你的一个影子》。笔者在书店仅看到这一书名,立时对博客是“自媒介”这一说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本节笔者先分析博客作为私权媒介的一面。

一、“博客”的由来:“媒介即人的延伸”再解

先说博客这一称呼的由来。何谓博客?作为网络世界最风行的汉语翻译词汇之一,其英文前身是Weblog,简化为blog,该英文表达法是由美国人乔恩·巴杰(John Barger)创造出来以描述这一正在出现的网络现象及类型的,本意是网络日志。我国台湾地区率先将其意译为“网志”,另一音译法则为“部落格”,而我国内地则是在2002年由王俊秀、方东兴和孙坚华推敲后译为“博客”,并在中国内地第一个推出“博客中国”网站(如今的“博客网”)。由于“博客”这一译法的传神,且与中文网络世界的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客”文化交相辉映,“博客”二字渐渐为大多数网民所接受,如今基本成为blog在中文网络世界的正式通称,虽然也还有拒不接受者,但主流已定。另有异议者认为“博客”二字意义含糊,blog和blogger在英文中一目了然,但以“博客”译前者,后者则难以为继。因为“客”本指人,但在这一译法中,“博客”却是网络日志的意思。如此,blogger作为日志主人又如何翻译呢?笔者以为,翻译blog时,blogger这一单词尚未出现,从时间顺序的角度看,“博客”的译法确实有顾此失彼之处。

然而,从Weblog的性质而言,也正是这一译法,充分体现了人在网络空间的虚拟或镜像特点,并充分体现了汉语本身的模糊之美。“博客”实际上既可以指blog这种网络日志,又可以指blogger这种日志主人。笔者愿再次引用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人的延伸”来做解释。在这一语境中,Blogger就是其中的“人”,blog就是其中的“媒介”,blog这一媒介自然就是blogger这个人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所以,中文“博客”一词,即内蕴着“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精神,“博客”既可指网志媒介,又可指网志主人,而实际上,大多数网民也正是在这样的模糊状态中使用这一词。他们有时自称“我是一个博客”,有时则说“我在写博客”。“媒介即人的延伸”,如果说在传统的单向度的大众媒介时代还是需要做大量解释的先知式预言的话,在互动式的数字网络媒介时代,则已经成为人们不自觉的潜意识共识。而“博客”这一中文译法恰好折射出这一变化,首译者起初的尴尬反倒收到了蚌病得珠的效果。当然,学理研究毕竟不同于日常应用,为行文方便起见,也为便于理解和沟通,区别人和媒介还是大有必要的。比如,刘津在《博客传播》一书前言即注明:“本书用‘博客主页’对应Weblog一词,用‘博客’对应blogger一词,以‘博客日志’指blog中的单个帖子(post/entry)。”在本书中,笔者则以“博客”指称作为媒介的个人自主网络空间,以“博主”指称个人网络空间的用户,“博主”二字更突出主人翁感,以“博文”指称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态呈现的具体帖子。应该说,笔者从媒介这一角度研究博客,与主流对博客的观点可以实现对接,更具有普遍适用性,也更便于理解和沟通。所谓主流的观点,在中国大陆,就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07年8月推出的《博客服务自律公约》第二条中所作的明确规定:“本公约所称博客,是指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供给用户的自主网络空间,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态。”

二、博客的本质性质:私权媒介

关于博客的定义,刘津在其《博客传播》中从技术特质的角度,指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则泛指所有的个人主页,其历史可与互联网同样悠久;狭义的则指借助专用的博客工具(严格按照逆时序排列发布内容的软件工具)创作的个人主页,其最显著特征就是依照逆时序排列日志的布局方式,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拥有独立域名和使用自己的服务器空间的独立博客主页;一种是在专门的托管服务网站或频道中注册拥有的个人主页。托管博客因其简便易用,突破早期个人主页的技术壁垒,直接促进了博客的大规模增长,是当前博客的主导形式。

《博客传播》的研究对象即为狭义范畴的博客,认为其独特的传播形式和功能,首先来自通行的博客工具所提供的技术可能性,而其创作和管理,则是通过一个作者可以操作的后台界面来完成的,它包括三类技术:博客内容创作技术、博客互动技术、博客内容聚合技术,从而共同构成了博客主页的传播特质。笔者则从广义理解博客,其实质为网民借助主页生成软件而创建的个人网站,是社会公众的媒介创办权在网络空间的率先实现。博客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自主性,它是属于网民个人的网络独立空间。洪治纲在《博客:庶民的话语狂欢?》中分析道:“博客之所以一经出现,便迅速地成为人们争相邀宠的表达平台,主要在于它拥有自身极为特殊的网络优势,即交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个人摆脱了一般社会关系的制约,自由地回到自己的内心空间。”

他引述西美尔的话,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个体空间的不断衰败:“一方面,生活中从各个方面提高供给个体的刺激、利益和时间与意识的利用,非常有利于个体,它们仿佛将人置于一个溪流里,而人几乎不需要自己游泳就能浮动;另一方面,生活是由越来越多非个人的以及取代了真正个性色彩和独一无二的东西所构成;因此,人们为了保存他最个人的精髓而最强烈地呼唤特性。”而网络时代博客的出现,正好提供了一个充分自主的表达空间重新激发并树立了社会个体的独立意志。身为博主,个人可以在这个独立空间里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同时也有权利选择闭门谢客还是开门纳客,从而使博客传播既有私密性,又不乏公共性。从功能上,作为继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电子公告牌论坛、即时通信工具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博客功能的融合性还远未完成,但就其目前已经具备的功能看,它明显超越了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的点对点交流模式,并显示出群体共享的巨大能量。

同时,由于它是属于个体的独立网络空间,它又不同于“众神狂欢”的聊天室和BBS论坛,避免了那种非个人化的集群弊端,以及迅速沉降的不足,而得以自得其乐,相对完整地构建个体自我的网络形象。“显然,博客的这一功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个人化的表达需求”而且,尽管博客的内容在向多个方向延伸(个人情感的倾诉与宣泄;新闻信息的快速发布与传播;专业知识的沙龙化探讨与研究等),但“它的真正意图,都是立足于每一个网民,确保他们在话语表达权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拥有最基本的网络硬件的支持,你都可以成为一个博客,你都可以向这个世界迅速发布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并与其他网民建立信息共享的话语平台。”也正是由于博主对博客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博客是博主在网络上的个人自主空间,笔者认为博客的性质首先是私权媒介。

私权媒介的观念起源于美国的丹·吉尔默(Dan Gill more)先后于2002年提出的“we media”或2004年提出的“we the media”(作为他当年出版的书名)概念。丹·吉尔默,身为美国硅谷《圣何塞水星报》(The San Joe Mercury News)记者,科技专栏作家,香港大学传媒中心客座教授。他首创了“blog(博客)”的报道形式,“揭开了记者职业的面纱”,在他指导下,香港大学的新闻学学生都开始制作自己的博客。有评论说:“丹·吉尔默是第一个写作博客日记,并发表在报纸网站上的主流媒体记者。在他的同行中,他被认为是网络新闻学的开创者。”而他自己则认为:“虽然我的网上读者远远少于报纸读者,但是,我能从网上听到他们的回音。”

丹·吉尔默先于2002年底提出了“we media”新概念,之后于2004年8月出版名为“we the media”的著作,系统整理了他对博客的见解。该书重点在讲述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rnalism)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改变主流新闻,而博客则是草根新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关于这些,留待下面分析“作为共享媒介的博客”时着重分析。笔者在此首先关注的是“we the media”所凸显的博客的性质。有研究者称,“对博客的认识,经历了三个时期,最早是网络日志,然后被认为是个人媒体,再后来成为一个‘人’———比特人。”

博客成为个人媒介,即是丹·吉尔默提出的“we media”。中国内地对这个麦克卢汉式的英语组合名称一般译为“个人媒体(介)”或“自媒体(介)”,方兴东主张译为“共享媒体(介)”,中国台湾地区则将其译为“草根媒介”,丹·吉尔默的同名书的台湾译本就叫《草根媒介》,突出其草根新闻特色。笔者认为,“we the media”作为一种麦克卢汉式的语言,本身确实具有多义性。从句式上可以理解为“我们即媒介(我们自己就是媒介)”,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拥有自己的媒介”,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总体上还是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变体。而丹·吉尔默“we the media”一书的副标题“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则更清晰地表达出吉尔默如此命名的真实意图:“由人民为人民自制的草根新闻。”自媒介与共享媒介,本来就是“we the media”这一概念的一体两面。而草根媒介,则是突出了博客与单向度的传统大众主流媒介的身份区别。笔者从媒介工具私人拥有的角度出发,将博客的性质首先确认为自媒介———博客首先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自己就是媒介,其次意味着我们每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媒介。

更明确的说法,博客就是笔者强调的私权媒介,是每个博主对其拥有私权的媒介。由此,我们每个公民的表达自由才得以率先在网络空间中充分实现。

回到本节开头所说的关于私权媒体的那本书。在《私权媒体的博客传播》一文中,陈进先生指出,当人们心照不宣地开始集中使用“自媒体”这样的称谓来定性博客属性的时候,也许正是博客回归它真正的社会价值认知的时刻,因为作为一个利用互联网平台特性,瞬间完成时空意义上的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有效对接的媒体,博客展现了其最先进的一面———充分的传播选择权与被选择权,这是自古罗马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言论自由的世界大同,这不仅包括自由地说,还包括自由地听,二者结合,成为人们在2007年赋予博客“自媒体”称谓的判定标准。

但是“自媒体”还只是描述博客作为媒体的自为属性,从媒体“物权”的角度,“自媒体”要对应的是“非自媒体”,亦即有人类社会和上层建筑以来,形而上的社会传播千百年来无法突破的载体公制,已经有学者用“公权媒体”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我们所熟知的书刊、报纸、电台、电视台,甚至网站本身,因为“传播经由发布者和受众之外的第三方介入”的模式,都使得个人认知作为发布内容对公众的信息到达变得折衷、隐晦甚至扭曲,而博客的演进,正越来越接近点对点或者说是人对人的直接传播,这是对“自媒体”的描述,更是对“私权媒体”的属性刻画。陈进形象地揭示道:“‘私权媒体’刷新‘自媒体’的博客定性,正像是人们对水果的认知从新鲜口味到维他命补充的科学理解一样。”这里强调的“私权”,亦即“属于他个人的对思想发布权”,而“私权媒体追求的服务,是心灵对心灵,思想者对思想者的服务,它之于公权媒体的特色,不是真诚,而是无比的真诚,因为它的私权不在于真实,而在于无比的真实,它也许缺少修饰,不圆滑,没有附会上层建筑的授命,但是它来自于人之为人的思想和头脑。”由此可见,私权媒介,也就是属于公民个体的、用以实现自由思想、自由表达的媒介。博客,从本质属性而言,就是这样的私权媒介。

同类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内容包括:儒学概论、天人之论、人禽之辨、心性之学、人伦之理、做人之德、修身之方、为政之要、处世之智等。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美剧之警察狂想

    美剧之警察狂想

    X教授!你不能随意的窥视我的思想!万磁王!快把我的枪还给我!好吧,你不给我,我自己拿!史塔克!你飞的太快了!这是你的超速罚单!记得交!好吧,这不是X战警!也不是钢铁侠!只不过是吸引你们看书的手段罢了!
  • 黑帮王子爱上我

    黑帮王子爱上我

    连续七天,都有神秘人每天给周璐送不一样颜色的玫瑰花,而且还有那昂贵的限量版泰迪熊。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终于有一天,他出现了,他就是三个月前,周璐偶然间救下的那个被人追杀的男子。他提出让她做他的女朋友。她会答应吗?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校花的贴身高手
  • 最强特工之龙魂

    最强特工之龙魂

    游魂,一个曾经骄傲、曾经驰骋、曾经令华夏为之骄傲的名字。但他最终选择了大隐于市。飘泊三年,为了追寻被掩埋的真相,他再次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逆转生死、忍辱负重,只给为逝去的战友一个交代。且看龙魂特工如何行走都市,解决一次又一次危机,登顶都市巅峰!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 全能召唤师:我是小狐仙

    全能召唤师:我是小狐仙

    她自小被家人抛弃,一次意外来到神虚大陆,在这里,她拥有了温暖的亲情,可靠的友情,以及那冷若冰霜,却对她至死不渝的他......一次次生死离别,一次次逃离死神,他们最终能否在一起.......
  • 至尊女王之南幽女帝

    至尊女王之南幽女帝

    她,南幽国女太子,背负着统一大业的命运......他,一个从血海里出来的男孩,无情无欲,却为了她,窥了天......
  • 重生甜妻:狂傲总裁心尖宠

    重生甜妻:狂傲总裁心尖宠

    前世女主被自己的丈母娘和丈夫陷害,说自己不能生育,被迫离婚,可惜直到签了离婚协议的那天下午,女主才知道自己原来一直被骗,根本就不是自己不能生育,转身的那一刻,那一幕刺痛了女主的心,一个不留神对面的车子撞了过来,女主死了,她暗下决心,如果能让自己再活一次,她绝对不会这样窝囊的活着,上天果然还是公平的,没想到女主真的重生了,而且遇见了自己的青梅竹马。君潇墨:刚刚跟你聊天的那个男的是谁呀?我看你们聊的好像挺开心的李韵含:没谁呀,就我一个朋友而已君潇墨:哦,是吗?我怎么看得出来你们关系不一般李韵含:哪有,真的只是我一个朋友而已,如果你非要说有什么不一般的关系呢,那应该就是比较好的一个朋友。
  • 舍仙道

    舍仙道

    一个自幼便拜于修仙门派的少年,却从未想过自己能有飞升成仙的那一天,只是命运如何安排却不是为他所能左右的。看似他一生好运伴随,实则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仙途茫茫,他却深陷其中不知如何抉择。
  • 台长太凶残,卯上单身帅爸比

    台长太凶残,卯上单身帅爸比

    一句话简介:潜规则之前,她觉得台长大人很闷很变态;潜规则之后,她觉得台长大大很渣很持久。他,T市电视台里的妖孽台长,有钱有权有皮囊。她,电视台里的无名新闻小记者,有爱有恨有嘴皮。初遇,他受伤,她敲诈。他说:“显然,你不太知道助人为乐的道理。”她答:“我每天都要为自己下一顿饭奔波劳累地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学习助人为乐。”再遇,她踢馆,他抓包他玩味看着她:“是你?”她悲催回答道:“不是我。”为了保住手中的‘饭碗’,她自告奋勇前去认错,没想到被告知不但不撤她的职,还敞开大门抛出潜规则邀请。———爱在天和地利时,相思已成疾。原本两条行驶在正常轨道的平行线,因为一双龙凤胎有了长久地交集,然后,爱情滋长,情难自控。不想,孩子妈妈华丽归来,带着隐忍初爱逆袭而来,绝要拿回属于自己的恩宠。不想,初恋女友傲然回国,带着魂牵旧情步步紧逼,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爱情。原本应该是第一次旖旎地缠绵,一起事故比利刃更尖锐的是他的话:“你的心就那么毒,难道不是你的孩子,所以让孩子死掉也无所谓吗?”原本应该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一场精心的布局让他毁掉对她的所有信任,“我最讨厌背叛,我爱你,可是你配吗?”最后的最后,他说:我喜欢了一个女孩。她笑:她一定很漂亮。他冷哼:你太自恋了。———片段一:“这种片不许看。”某男大手一挥命令。“干嘛,这种有益女人身心的事情你就看不得?”某女愠怒。“看男人裸露有益身心?”某男疑问。“嗯。”某女不知事态严重。“那,你身边就有能让你有益身心的人。”“……”然后她被扑倒了。片段二:“吻吻阿姨,我新剪的头发好看吗?”小文雅期待地问。“像金毛狮王。”某女白眼一挥,给出意见。“千吻姐姐,我昨天新买的衣服,好看吗?”小文浩回头问。“好看,简直就是个贵族小王子。”某女笑嘻嘻地夸赞。某男,鄙视之。片段三:“爸比,看,这是妈咪的艺术照。”小大气汹汹地打小报告。“很好。”某男没抬头就夸赞。“白白。”小三的小胖手摸着妈咪白皙皙胸脯。“把手拿开,那是老子的女人。”某男怒。“我们房间挂满这种提前性教育的照片,你的女人,你管不管?”小二吐槽。“……”某女遁。欢脱文+有些小宠+带点小虐,如果喜欢请戳‘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