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51

第51章 广播剧(9)

2.一人多事结构

全剧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讲述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众多的事件,展示这个人物的命运,塑造人物形象。这些事件之间没有所谓从属的关系,而是相互并列或独立,当然事件之间会有紧密的联系。

6集广播连续剧《谢庄故事》就是这种结构的代表作。该剧讲述的是大学生张瑞安毕业后的一系列境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的故事。张瑞安最初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再找个媳妇,然后踏踏实实地过此一生。但求职不成使他失去人生目标;为赌气而竞争村长与宗族产生矛盾;实行乡村改革失败;恋爱的姑娘离他而去;再改革再失败,直至成功。通过这样一连串的事件,展现了主人公一生的奋斗经历。

3.多人一事结构

全剧围绕着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结构有些类似于话剧中的“人像展览式结构”。

《面子》是一部“多人一事结构”的广播剧。该剧讲述的是当年大学同一宿舍的6个同学,20年后再聚会,人生际遇各不相同,有官场得志者,有经商得意者,同时也有平民百姓。其中一人生活窘困,女儿又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其他5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落难的同学走出困境,渡过难关。该剧既赞颂了人间真情,又刻画了各色人等的不同形象和性格。

二、改编

改编创作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创作活动,它是指将一种艺术样式的作品,依据另一种艺术样式的规律、特点进行再创作,最终形成另一种艺术样式的作品的创作活动,通常简称为“改编”。

改编创作是广播剧的一种重要创作方式。在广播剧的创作中,改编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每年录制的广播剧,出自改编创作的占据绝大多数。

所谓改编创作,是针对剧本的创作方式而言的,即将其他艺术形式(小说、报告文学、话剧、戏曲等)根据广播剧的艺术规律进行加工和再创作,从而形成广播剧的录制剧本,它是与专为广播剧而创作的原创剧本相对的。

广播剧剧本的改编创作,分为改编选材和改编方式两个方面。

(一)改编创作的选材

广播剧剧本的改编创作,其选材对象主要是小说类、戏剧类(话剧、戏曲)这些具有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叙事性的艺术品种,其他如报告文学、通讯报道、消息等新闻类的题材,也在其选材范围之内。应该说,广播剧改编创作的选材天地还是比较广阔的。但是,由于广播剧表现手段的单一性(只有声音这唯一的表现手段),使得它在选材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广播剧改编剧本的选材要求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宏观的选材角度,一个是微观的具体的创作角度。

1.宏观的选材角度

(1)适宜表现经典的题材

这里所说的经典题材是指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口头文学作品,如古典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学名著、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传说等。之所以说这些题材适宜用广播剧表现,是因为它们与广播剧有着非常相近的表现特征:

①没有视觉形象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没有视觉形象。这些经典题材是以文字的描写(文学作品)、语言的叙述(口头文学)来进行传播的,同样没有视觉形象。

②广播剧中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听众的联想、想象来完成的,且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即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听众心目中产生的形象是不同的。文学作品、口头文学在塑造形象上同样需要读者、听众的联想和想象,这个形象同样具有不确定性,“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③广播剧的联想形象与经典的文学作品、口头文学作品的联想形象更容易吻合。经典的文学作品、口头文学通过联想产生的形象在受众心中一经形成就会固定化,轻易不会发生改变,甚至会拒绝排斥对这个形象的解释(如对影视剧拍摄的经典名著中形象的不认同)。由于广播剧形象的抽象性和可塑性,听众自然会把广播剧中人物形象的联想引向心中那个已经固定化了的形象,并把这二者融为一体。

根据文学名著、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传说等改编的广播剧已有相当的数量,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陈妙常》、《桃花扇》、《窦娥怨》、《三个和尚》、《沈园遗梦》等。这些剧目一经播出,大都受到听众以及专家评委的好评,其原因就在于此。

(2)适宜表现非现实题材

广播剧纯声音造型的另一个长处,是由联想、想象引发的时空表现的无限性,从而使广播剧特别适合表现那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科幻、太空甚至荒诞等非现实的题材,而这些题材恰恰是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无法表现或难以表现的。广播剧有不少这类题材的成功之作,如科幻广播剧《珊瑚岛上的死光》、《新生命一号》,荒诞剧《减去十岁》、《神药》等,这些剧目在各种评奖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减去十岁》更在国际广播剧评奖———柏林“未来奖”上获得了大奖。

(3)擅长表现情感类题材

由于广播剧排除了视觉形象的表现而仅仅是听觉的联想,因而更善于表现那些情感类的题材。在这类剧目中,剧作者的着眼点不是要去讲述一个动听的故事,而是把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作为一个大背景,着意表现剧中人物的强烈的情感活动。在这一点上,广播剧与诗歌、音乐、歌剧等艺术有相近之处。这些艺术的共同特征就是:不强调情节,不注重具体可感的形象,而重于情绪、情感的表达。

《谎言与真情》即是这样一部广播剧。该剧剧情并不复杂,故事也不新鲜,讲的是青年张青波爱上了患有绝症的姑娘屈毛毛。为了给屈毛毛治病,张青波不辞辛苦四处打工挣钱,然而他的努力还是没有留住屈毛毛的生命。该剧把故事情节作为大背景处理,意在浓墨重彩地抒发人物的感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获得2003年度中国广播剧奖的二等奖。

2.具体的创作角度

着手剧本创作,一般要涉及这样五个具体的创作因素:主题、冲突、结构、人物、语言。选材时当然也要从这五个方面对选材对象进行考察。由于广播剧是特殊的戏剧样式,只有声音这唯一的表现手段,所以在进行选材的时候,总要受到这唯一表现手段的制约。下面将从声音表现的特殊要求出发,对这五个具体的创作因素逐一进行考察。这其实就是广播剧改编选材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1)主题

主题是指剧作者通过剧作表达出的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一部剧作的灵魂。从剧作角度讲,主题是一部剧作必不可少的、第一位的基础要素。

广播剧在表现主题方面与其他戏剧种类大致相同。但单一的声音表现手段,使广播剧在表现主题方面要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个制约主要体现在主题的单一性、明确性上,广播剧的主题不宜多义、隐晦。由此可见,广播剧相对简短、简单的故事情节,决定了它适于表现单一的主题;而唯一的声音表现手段又要求主题的表现应该清晰、明确。如果一定要赋予广播剧多义的、隐晦的主题,则往往给听众造成主题不明确的结果。

(2)冲突

戏剧冲突是剧中人物之间、情节之间的矛盾的爆发。戏剧冲突可以是人与社会、自然的矛盾,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人自身性格的矛盾。

广播剧较之其他戏剧品种,对戏剧冲突的要求更为强烈。因为排除了视觉形象、完全诉诸听觉的广播剧,如果戏剧冲突不强烈,就不足以吸引听众继续收听下去,听众要么换台要么关掉收音机,其结果是这部广播剧的传播过程的终止,同时也就意味着这部广播剧的失败。强烈的戏剧冲突是广播剧选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3)结构

戏剧结构是剧作者在一部剧中对情节、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布局。戏剧结构是编剧艺术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戏剧结构的优劣,对一部剧作的成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单一声音表现的特征,使广播剧在戏剧结构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广播剧适宜采用简单的结构方式而不宜采用较为复杂的结构方式,如复线结构、多时空交错结构等,这样的结构容易给听众造成情节、时空、人物关系等诸方面的混乱。

这自然是听觉艺术的被动限制,但恰恰是这个限制,也使广播剧的创作有了自己独特的结构方式。

(4)人物

人物是戏剧所要表现的主体,是构成戏剧的最重要因素,是剧中情节、事件、社会关系交织的中心,剧中的一切因素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的。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而表达主题,是一切戏剧的最根本任务。

塑造人物同样是广播剧的中心任务,但广播剧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影视剧、话剧是视听综合艺术,剧中人物有着鲜明、具体、准确的外部形象,清晰可辨,所以剧中没有人物数量的限制。广播剧只有声音这唯一的表现手段,听音辨形是听众辨别剧中人物的主要方法。单一的听觉使人的辨别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仅凭声音是不可能辨别出过多的人物的。作为声音艺术的广播剧,就要适应人们听觉分辨力有限的这个生理局限,在剧中不宜设置过多的主要人物,要少而精,一般两三人为宜;否则,将会给听众造成听觉的混乱,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判断。

(5)语言

这里所说的语言,是专指戏剧中人物之间对话的台词语言,而不是指戏剧叙述方式的语言,如电影中的蒙太奇语言,话剧中的肢体语言,歌剧、戏曲中的音乐语言等。

广播剧创作对语言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原因很简单:声音是广播剧的唯一表现手段,而在声音表现的三要素中(语言、音乐、音响),语言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一部广播剧中,人物的语言占用的时间量高达90%!语言是广播剧叙事传情、塑造人物的最为重要的手段。语言使用量大,是广播剧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

广播剧中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人物对话语言与解说性语言两大类。

广播剧改编创作在进行选材的时候,要选择那些人物对话量多、语言创作潜力大的(包括人物对话和解说性语言)作品,如小说、话剧等。

(二)改编创作的方式

首先应该明确,改编绝不是将原作在不同艺术形式间进行简单的、机械的复制和转换。改编同样是一种创作,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那么,如何改编,怎样改编,这正是本节所要讨论的。

广播剧的改编,大致有三种方式:

1.忠实性改编

这种改编方式是将原作进行广播剧外在表现形式上的转换,改编后的广播剧基本保持了原作的原有风貌,如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情节矛盾、人物形象等。这种改编不需要对原作进行大的改动,应该说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改编方式。

在忠实性改编中,根据对原小说篇幅的取材程度,又可分为完整取材改编和部分取材改编两种情况。

完整取材改编是指将原作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素材,基本上完整地保留在改编后的广播剧中。从篇幅上讲,一般短篇小说或者短一些的中篇小说比较适宜改编成时长在60分钟以内的单本剧;中篇小说比较适宜改编成3~4集的广播连续剧(每集时长在30分钟以内)。如广播连续剧《谢庄故事》取材于中篇小说《谢庄》,改编时,编剧基本上将原小说的所有情节、人物都保留在了剧本中。

由于这是一部比较长的中篇小说,因而改编后的广播剧的篇幅也较长,为6集。

部分取材改编是指选取小说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忠实性改编,这“部分内容”也许是相对完整的一段情节,或者是几条线索中的一条线索,或者是选取众多人物中的一两个人物,以他们为中心选取相应的故事情节。如广播连续剧《一个法国人在中国》选材于中篇小说《葡萄酒贵族》,原小说表现了一个叫路易的法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包括他当外籍教师的教书生活,当留学生的学生生活,他与中国女学生的感情纠葛,他因购买文物上当而发生的意外事件,同时还穿插着他在法国的生活等。编剧在改编广播剧时,只选取了路易因喜爱中国文化在购买文物时上当,心中焦急而撞上一位中国老太太,以及由此事件使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发生变化的这条情节线索。因为这条线索最能体现原小说和改编后的广播剧的主题:作为法国贵族的路易,对中国人民、中国文化的认识由轻视转变为敬重,并由此而改变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同时,这条线索情节紧凑,戏剧冲突集中强烈,最适于改编成广播剧。

同类推荐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本书见证了石油人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重重困难面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顽强精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对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萌芽、先驱、基础、基地和摇篮的作用。这些在书稿中真诚、详细、专业、实事求是地一一记载。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热门推荐
  • 第一初恋:总裁别闹

    第一初恋:总裁别闹

    三年前的一场误会,使他们相距两个国度。三年后的机缘巧合,使他们重新相遇。顾少辞说:“三年前我放手了,三年后,是你自己要出现在我的世界里,简辰沫,这一次,即便是死,也绝不让你离开。”“失去你的那三年,我全身的细胞都在叫嚣——好想你。”1v1,甜宠文,误会很快解除
  • 龙陨剑渊

    龙陨剑渊

    天生异象妖孽降世,少年的成长之路需要无尽的磨难与血腥的陪伴,一杆天戈断尽轮回,一句誓言坚守万年……吾为天帝谁人敢称尊…为她一人屠尽世间神魔…
  • 高中往事

    高中往事

    关于整个高中三年的故事,以一个高中女生的视角看待整个高中以及社会状态。亲情,友情,懵懂的爱情纠葛其中,哥哥妹妹的游戏层次不穷,爱情不过是学习的出口,以及没有方向的未来……在友情大过天的纯真年纪,爱情又算的了什么……想反抗,可是依旧渺小无力。
  • 习文松

    习文松

    我叫习文松,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个你们所不了解的,却又活生生存在与我们周围,作着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我们守护梦境,创造梦境,为别人的梦牵线搭桥,守护你的美梦,驱逐你的噩梦!我们就是——————梦境师!
  • 情缘歌

    情缘歌

    大道苍茫、天地不仁,即便纵横天下却也难抵当初那一碗粗茶、一抹浅笑。
  • 地府小判官

    地府小判官

    李泽成了一名光荣的地府工作人员(判官),其实一开始他是拒绝的,奈何好处多多,先勉为其难的做着吧。
  • 都市夜君王

    都市夜君王

    生命的意义,就是我追求的信仰,不断的进化,改变命运。都市崛起,快意恩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惜年如梦

    惜年如梦

    她原以为有些事过去了就不会再痛苦,不会再理会,可是每个深夜,自责却越来越重。可是,缘分却总是玄之又玄,躲也躲不掉。“惜年,你好!我是大四法医系的杨以泽”他笑着看她,伸出右手,还是那样温文尔雅,却那么陌生。身边的同学都羡慕她有杨以泽的主动搭讪,觉得她心花怒放,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是用刀子在一点一点戳动她的心。她那么不希望再见到他,或者说在努力避开他。可是终究要面对。红了眼眶,泪水不自觉的掉落。眼前模糊中看见的是他替自己受的罚,扛的桌子,抄的课本,一起淋雨回家,一起爬山一起创立目标并奋斗。你终于还是回来了。。。。。。他说,为了你,我愿意变成更好的人。
  • 二次元少女组合

    二次元少女组合

    某家庭,有三个少女,酷爱动漫,一心沉迷于动漫世界。眨眼间,少女长大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担心她们婚姻不幸福,于是,开始千方百计为孩子介绍对象。可是,几个女孩,似乎得了二次元梦断综合征,只对动画漫画中的人物感兴趣,对现实世界的男性毫无兴趣。愁煞父母也。可是,她们在动漫世界,却屡创佳绩,出人头地。她们被同行称为二次元少女组合。
  • 话梦夜半

    话梦夜半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长长短短的白天黑夜的交替当中,梦只是梦么?苏羽猛的从床上坐起,心跳如擂,绿豆大小的汗珠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她的额头,大颗大颗的汗珠随着急促的呼吸沿着光洁的脸颊悄然滑落,浸湿了洁白的寝衣,在这初秋的深夜里晕成一朵朵深色的水渍,慢慢淡去,最后消散在空气里,再无踪迹。。。。。一个梦就这么碎了,碎的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