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45

第45章 广播剧(3)

3.初期广播剧的事业发展概况

初期广播剧事业发展方面值得突出回述的是两点:

其一,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我们有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

这是我国广播剧发展史上的新起点,是我们回顾历史必须要给予注意的。

其二,有许多著名专业作家参与创作剧本。如夏衍的作品《“七·二八”的那一天》,洪深的作品《开船锣》,于伶的作品《以身许国》,都是专门为电台写的广播剧。

虽然这些作品由于广播剧刚刚诞生,广播剧的特点还并不十分鲜明,但由于剧作家的戏剧构思技巧纯熟,因此,作品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上面提到的这几部广播剧,以强烈的戏剧性、广泛的社会性、深刻的思想性取胜,即使在今天重播,也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4.初期广播剧的理论探索

从20世纪40年代起,学术界开始有了对广播剧的初步研究。值得重视的是,这时的理论认识虽然刚刚开始,但却较有深度,理论探索触及了广播剧的本质特征问题。对于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做如下的概述:

第一,从观念上已经提示广播剧与舞台剧不同。1947年,天津台提出了广播剧是“纯声剧”的概念,指出广播剧导演必须研究听众的联想作用。

第二,对广播剧的时空观念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广播剧的一个特点就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室”,这就是说,广播剧可以海阔天空地、自由变幻地展现时空。

第三,对广播剧的表现内容有了新的认识。“理想的广播剧应着重心理表现,避免不必要的实际动作,要从头至尾是一贯的感情流露。”“广播剧本不一定如舞台剧本有什么高潮部分必须夸张,全力以赴,有许多广播剧本像散文一样的冲淡,诗歌一般的含韵,梦一般的幽玄,导演者应把内在高潮培养烘托出来。广播剧导演比诗人、画家、雕刻家、工程师、舞台导演还要值得赞扬,因为声音的感人力量太大了。广播剧的演出,有如一阕世界名曲,使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个天才的指挥者。”这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也颇有见地。

第四,对广播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展开了研究。如剧本的写作特点,解说的写作方法,广播剧导演的特殊要求,广播剧演播的艺术要求,语言、音乐、音响的组织等方面的技巧问题都有所涉及。如演员方面,指出“广播剧以第二自我尤为重要”;关于剧本结构,提出广播剧的分幕“应该是电影的分镜头和跟镜头”,指出广播剧宁可多从电影中借鉴表现方法,也要摆脱和舞台剧纠缠不清的关系;关于语言,如背景环境的说明,提出“措辞不要太主观,应该使听众有自己想象的余地”。

从这些思索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广播剧特性研究的积极性以及所具有的理论深度。

(二)广播剧走向成熟阶段(1952~1966年)

广播剧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艺术形式,广播剧艺术的发展历史,自然要受到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像电影分为默片期和有声片期,电视剧分为直播期和现代技术录制期一样,广播剧的发展也分为两个阶段:直播期和现代技术录制期。

如果把广播剧的发展看做一条长河,直播期只是它的上游源头的一个小段落。转入现代技术录制期,广播剧的表现手段与直播期的重要区别是对声音因素使用调动得更为灵活和自由。声音因素是广播剧的艺术语言基础,现代录制技术使广播剧的艺术语言摆脱了原来比较拘谨的状态,更为自由灵活,表现力更强了。从技术上说,是录音复制、合成等手段使广播剧有了声音素材自由综合的可能。这种综合不仅仅是一个制作方便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使艺术产生了新的表现力。当场合成、综合,当场传播,总不能完全脱离舞台艺术规律。1947年,有人提出“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室”的广播剧时空观,但是,真正自由地体现这一特点只能是在现代技术录制时期。另外,音乐、音响同语言的有机综合,更大地发挥这种综合的作用,也只能是在现代技术录制时期。

总之,现代录制技术给广播剧开辟了新天地,使它能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特定艺术样式。

1.作品成绩及艺术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已经有49座广播电台。生产广播剧的电台当然并不只限于中央台一家,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当时中央台创作播出的广播剧具有代表性。以下,我们主要对中央台的广播剧情况做些分析。

第一,在广播剧的题材内容上,继承了延安的传统,以歌颂新时代的新人、新风貌,歌颂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主,如儿童广播剧《卓娅》中的卓娅、《检验工叶英》中的叶英、《刘文学》中的刘文学、《安业民》中的安业民、《三月雪》中的刘云、《三伏马天武》中的杨龙团长、《红岩》中的许云峰等。

第二,在声音因素的有机综合和广播剧艺术语言的运用上,这一时期的广播剧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显示了广播剧艺术的独特性。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如《皇帝的新装》把室内录音和室外录音相结合,在音乐、音响上显示出特色。例如,剧中模拟织布机声响节奏的那些配乐,是那样富有喜剧效果。另外,皇帝出巡时群众围观的音效立体感很强,从听觉上说,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

上海台录制的《两幅油画》也是名噪一时的广播剧作品,其中的音乐、音响不仅仅起到了一般的烘托气氛和指示环境的作用,而且非常细腻地配合了人物的情绪。

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三集广播剧《红岩》。将一个情节复杂的长篇小说压缩改编为广播剧,这在我国是首次尝试。这部剧在1962年10月广播。当时首都还有两部《红岩》在剧场上演。这三部《红岩》相比较,听众对广播剧《红岩》评价是较好的,它显示出广播剧的传统形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从剧本的结构到演播和声音各因素的组合,都充分发挥了广播的特点,显示出广播剧再现和表现的能力。

第三,在广播剧的表现内容上有了新的认识。一批着重表现情感的、突破一般戏剧结构规律的广播剧出现,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功。比如,《没有织完的简裙》几乎没有一般戏剧所依赖的外部冲突,全剧像“散文一样的冲谈,诗歌一般的含韵,梦一般的幽玄”。此外还有广播剧《三月雪》、《长长流水》、《杜十娘》、《第二次考试》,诗剧《广寒宫》等,这些广播剧都充分显示出广播剧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优势。中国是一个抒情文学发达的国家,中国的戏曲、民间音乐、中国画都具有抒情的传统特征。

广播剧凭借声音表现,从它的本质特征来说就是同抒情艺术紧密相连的。回顾历史更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注重广播剧的抒情性,注重抒情的民族特点(讲究意境、情景交融、情感的内在等),是发挥广播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可以说,注重发挥广播剧的抒情特征,注重优美的诗情画意,将是我国广播剧在世界广播剧的行列中彰显异彩的关键所在。

2.广播剧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播剧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兴旺。全国各省级电台和一些主要的城市台先后都生产制作广播剧。在这个阶段,广播剧通过各台节目交流形式走向全国。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大众传播舞台正是广播唱主角儿,电视媒体基本上还没有完全发展壮大。电视剧从1958年开始刚刚进入直播阶段,产量很少,艺术上局限很大,至60年代末全国电视接收机才有4000台,所以广播剧在当时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这一时期在广播剧事业上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台、上海台、天津台及某些大省市台的广播剧团或广播文工团都先后成立。比较突出的是中央广播剧团(1954年2月成立)。这些剧团有的并不是专职的广播剧剧团,但实际上承担着广播剧的演播录制任务。上面所提到的剧目有许多都是由他们生产制作的。这些剧团在1960年以后由于面临经济困难,很多都解散了,也就很少制作广播剧了。电台在文学编辑队伍中培养了一批广播剧导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广播剧理论从此走上了大学讲坛。

3.广播剧理论研究的进展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播剧的理论研究开始活跃。以北京广播学院编辑出版的《广播业务》杂志为理论研究阵地,直到“文革”掀起,《广播业务》停刊,几年中该杂志共发表了十多篇有关广播剧的研究文字,基本上都收录于《广播剧论集》一书中。这个时期的理论认识有三个特点:

第一,对广播剧音响的美学作用认识加深。张庆仁的《杂谈声音因素》一文,提出了三点值得重视的意见:(1)广播剧要善于以声咏情,典型的音响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一声千金”的作用;(2)提出了无声的“静”,也是音响的一种变化;(3)提出了人的大脑对声音世界的主观选择这个生理特点,应当成为广播剧音响选择的重要考虑方面。

第二,对广播剧的结构特点研究有所深入。如卫彬的《愿我们多有这样的节目——广播剧〈两幅油画〉听后记》,刘保毅的《广播剧〈红岩〉改编琐记》。

第三,这一时期日本的堀江史朗、内村直也有关于广播剧的理论阐述,由蔡子民编译介绍到我国,对我们的理论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他们提出的“广播剧的最终目的不是在听众的心里构成视觉形象后再引起戏剧感觉,而是以声音本身直接打动听众的思想感情”,这一理论见解在当时没有引起我国广播界的更多重视,实际上笔者认为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前苏联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银河》,其中登载的兹韦列夫的《当代苏联广播剧》一文,也强调了上述观点。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还应当展开研究。

(三)广播剧的兴旺发展期(1976年至今)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我国广播剧的黄金时期,是艺术上卓有成绩的时期,是事业上蓬勃发展的时期,是理论上更为深入研究的时期。当然,这又是一个艰难竞争的时期。因为从1979年以后,另一种大众传播的艺术形式——电视剧,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广播不再是空中的唯一主角,广播剧的听众大量被电视剧所争夺。在这个时期,时代审美心理也在发展变化,对广播剧提出了新的要求。回顾这一阶段的广播剧发展状况,我们就应当思考广播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问题,找出得失,以求未来更好地发展。

1.剧作成绩及艺术的发展提高

这是我国历史的一个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都蓬勃发展,广播剧也是如此。首先,广播剧数量的增加是“文革”前不可想象的。据上海台早期生产广播剧的一位同志提供的资料显示:1949年冬天,上海台就播出了两部广播剧;“文革”前的十多年生产了不到40部广播剧;而进入新时期后,1978~1985年间共生产单本剧150部,连续剧10部(109集),超过了以前十七年总和的若干倍。据中央台统计,1981年全国生产广播剧370多部,1982年达到600多部,1983年500多部。

“文革”前,全国能生产广播剧的电台限于部分省台和少数市台,而进入新时期,已有70多家电台开始制作播出广播剧,每年生产约六七百部。广播剧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的普遍提高。

新时期的广播剧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新时期的广播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侧面

首先,广播剧及时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歌颂新人、新思想。比如广播剧《金鹿儿》,该剧曾拿到联邦德国“未来奖”评奖会征求外国朋友的意见,外国朋友对于这样一个爱打扮的女性遭到非议感到非常不理解。而在我们国内,当时(1981年)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广播剧中所反映的问题确实是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容易得到听众的理解。《南宫玲霞》塑造了一位出身不好,却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对党非常忠诚的青年演员的形象。该剧受到了老戏剧家夏衍的重视和好评。从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从知识阶层、干部阶层到工农兵群众,在广播剧中都有所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在歌颂新人、新思想上,新时期的广播剧特别注重真实性和深刻性。

“文革”中某些作品存在的为宣传而宣传,人为地塑造“高大全”的形象,公式化的思想转变等陈旧的模式,已经基本上被广播剧的编导所弃置不取了。像《南宫玲霞》这部广播剧,就把南宫玲霞丰富的内心世界、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出来。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台1982年根据曲艺节目改编录制的广播剧《真与假》,它笔触细腻地刻画了佩佩和琴琴两个女青年的心理世界,对于今天生活当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做了生动的描摹。陈云同志曾赞扬这部广播剧有时代气息,有现实意义。

另外,革命历史题材的广播剧,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对革命历史经验的深刻思索和对革命历程的回顾,所以,时代气息非常强。其中,突出的代表作品,如广东台的《一座雕像的诞生》,表现今天的我们对过去战争的思索,把革命英雄主义与相互的感情结合起来。《彭元帅故乡行》和《千古流芳彭元帅》更是一种感人至深的、深沉的思索。全剧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传奇故事,还有革命领袖人物的崇高品格,更有历史经验的总结。这是刘保毅同志在新时期广播剧艺术上的积极开拓。他的另一部广播剧《求索》,表现了朱老总求索真理的感人经历。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热门推荐
  • 魔法大侦探

    魔法大侦探

    以中彩票的概率被雷劈中的梁子安,昏迷后习得了魔法,醒来后得知现实世界中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遇难,用魔法剥开了车祸中每个人的梦境,真相渐渐浮现。。。。。。。
  • 异界侠客

    异界侠客

    一代武侠宗师‘无天’因大肆搜集各大小门派武功秘籍终于惹得众怒遭天下江湖人士围杀历时三年终于在雷电交加之夜陨落于山尖之上,所幸苍天有眼诡异的穿越到了一个新奇的神秘世界。斗技算什么,我有顶级的武功心法;丹药算什么,我有北冥神功……且看华夏武术如何在异界叱咤风云
  • 我爱上了同桌

    我爱上了同桌

    暑假结束,胡彩蝶又迎来了新一次换座位,同桌却是全年级长得最帅的男生,但他脾气不太“好”,多次欺负胡彩蝶,却没想到她渐渐爱上了他……
  • 我是医生之秘传小中医

    我是医生之秘传小中医

    “秘传一句话,家传万卷书。”医学生安小妍,机缘巧合之下,拜入中医古流派“心意门”,得其秘传,从此踏入医界。在现代化的医院里,中医和西医、各色人等,为了各自的目的,机关算尽,无数的真诚与谎言、仁慈与冷血、一次次的绞尽脑汁却徒唤奈何,一回回的阴谋算计竟假可成真,欲望与真情、权利与真爱,谁会是最后的胜者。医生是天使还是杀手,是善良还是冷漠,且看天使的翅膀如何由洁白成为五彩。
  • 我的师父是只猪

    我的师父是只猪

    销售精英再见三年后重回众盛公司,命运的安排让她和师父季作伟有了新的交集。一次再见在朋友的介绍下遇到了优质男郑浩,却不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面对局促的婚姻,再见意识到了她对季作伟异样的情感.....。婚后,郑浩发现了再见心底里的那个秘密,朝夕相处,已对再见渐生情愫的郑浩,慢慢对她开展了爱情攻势。往事已过,爱情如白驹过隙,谁是谁的遗憾!接二连三的碰撞,郑浩和周炜彤的过往渐渐浮出水面,原来,感情是一生最不能随便的事........。她想要的,不过是师父的关怀,他的陪伴。却不知一场由游戏开始的暗恋追逐,早在过往便隐藏着本心。他一语道破,颇感疲惫的将目光直逼再见。她巧声附道:”师父!原来我是爱上猪...
  • 七岁小魔后

    七岁小魔后

    前世她是黑白两道大姐头,一觉睡醒成了狼界里一个没有爹疼、没娘爱的哑巴狼公主。她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美女,智商200,功夫一流,更有着神秘的妖法。想欺负她?找死!只因她的到来,三界天地换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冰神世纪

    冰神世纪

    上古纪元,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那片被抛弃的大陆,那些英雄与诸神的呐喊,吾等归来!
  • 兄弟一起闯都市

    兄弟一起闯都市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而这个江湖都由强者来缔造。傲天,一个从小就跟随妈妈过着凄惨的生活,后来遇见好心人的帮助,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注定缔造他的光辉岁月,他的辉煌人生。一次噩耗,惊醒了他的梦,唤醒了他热血青春,谱写的他的传奇故事。当他遇见像陈煌、王钧、李国荣等一热血青年,他的命运将如何改写,他的传奇故事将如何流传。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生,一个人生就是一段故事。一个谱写真实,一个真实的谱写。
  • 抓到一只傻缺萌

    抓到一只傻缺萌

    一次意外的打赌失败,遇见了今生要守护的人,坑蒙拐骗无奇不用,实力卖萌,实力污。
  • tfboys之只想默默守护你

    tfboys之只想默默守护你

    为了她,他不顾一切。为了她,他付出了很多。为了她,他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可天意弄人,偏偏要他们分开,最后,会是怎样的结局?qq:2196281929。qq群:22873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