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17

第17章 剪辑类节目的艺术特征(4)

(三)传统结构的突破

精心展现原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是电影录音剪辑结构的重点所在。在几十年电影录音剪辑节目的探索中,这几乎成了一个规范的框架,后者都沿着前者的这条轨迹一路走来。

第三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获得者——电影录音剪辑《走近斯皮尔伯格·读解〈辛德勒的名单〉》,这档节目的结构给人以新鲜感,使人不禁眼前一亮。该节目的编创者,面对电影奇才斯皮尔伯格,面对令全世界观众为之震惊和哭泣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面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打开了自己广阔的思路。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都非常高的作品,该片曾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奖评选中获得七项大奖。3月21日颁奖之夜,被称作“斯皮尔伯格之夜”,全球大约有10亿电影观众分享了他的荣耀。这一切都鼓舞着电影录音剪辑节目的创制者。

传统的电影录音剪辑方法是以影片为基础,解说跟着原影片的结构走,起到连接和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而“读解”则不受原影片的束缚,有其独立自主的思路和演进过程。编辑把节目定位在《走近斯皮尔伯格·读解〈辛德勒的名单〉》,意思是通过“走近”导演来获得对影片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创作过程以及艺术成就等影片以外内容的了解。编辑在节目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均使用了第66届奥斯卡颁奖晚会实况的录音素材,造成首尾呼应的效果,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同时通过读解影片,将影片中的重场戏素材变成读解部分最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从而让受众跟随创作者的艺术思路完成对影片的认识和欣赏过程。这也给广大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影录音剪辑的节目样式,使人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种剪辑方式,不仅需要策划,创作者在资料掌握、思路设定、素材删剪等方面也要下很大工夫,同时,播出效果还有赖于听众积极的情感投入和理性的参与,共同完成一种认知和欣赏的过程。

三、解说的性质和作用

编辑必须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把电影变成电影录音剪辑。

而最能体现加工的艺术性的是编写解说。进一步说,电影录音剪辑的艺术性强不强,主要看解说。编制电影录音剪辑,着重要下工夫的是写好解说。同样一部影片改编成录音剪辑,解说写得巧妙或笨拙,剪辑的艺术效果会差别极大。

电影的录音素材在失去画面的情况下,是杂乱的,完全失去了欣赏的价值。

由此得出第一点结论:解说是把电影由“不可听”(单纯依靠声音)的艺术品变成“可听”的艺术品的决定性因素,是把一堆听起来杂乱无章的电影录音联结成一个整体的组织者。

但是,解说绝不仅仅是“连接词”。如果只把解说看成是帮助听众听懂电影故事的一根拐棍,或是缝补电影录音素材的针和线,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依照这种认识去写解说词,完成的将不能称之为电影录音剪辑,而最多是“电影故事介绍”,远远不能达到把电影转化成听觉艺术的要求。把电影转化成听觉艺术,必须使解说成为整个录音剪辑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在故事之外,从外面贴上去的东西。它和录音素材应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的关系,是故事的有机体。电影里的声音素材被单独提取出来后,之所以具有欣赏性,是由于解说给它做了艺术的铺垫。只有将电影中的声音素材经过剪裁,再注射进去新的血液——解说,那些声音素材才能“活”起来,剪辑的作品才成为可欣赏的艺术品。在这一点上,戏剧和电影不同。话剧中的对话具有鲜明的行动性,剧中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的发展、戏剧的风格和主题思想等主要蕴含在人物对话里。话剧的声音部分被单独提取出来之后,不会像电影那样完全失去艺术欣赏的价值,只不过是感染力有所减弱、受到影响而已。戏曲里,唱念做打里的“唱”、“念”,在唱功戏里,不但基本上能表现剧情,而且本身也是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

由此得出第二点结论:解说在电影录音剪辑里是有机的组成部分,是融入整个电影故事的血液,是使电影录音素材重新获得艺术生命的支柱。

下面需要探讨的问题是:解说是不是应当起到回述电影画面的作用?

实践证明,用解说回述电影画面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简单想来,电影录音剪辑已经失去了画面,用解说弥补失去的东西,用解说者的叙述代替听众的眼睛去看,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其实,这恰恰是忽略了语言表现力与电影画面蒙太奇表现力的根本差异。我们以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电影《今夜星光灿烂》的序幕中有一组含义丰富深刻的镜头:影片的女主人公杨玉香茫然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她显得那样孤单、可怜。她一边走,一边想起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可爱的弟弟被地主杀害;田地被地主霸占;年迈的父亲走乡串府,鸣冤告状,惨死他乡……孤苦伶仃的杨玉香只身归来,唯一能存身的茅屋又被国民党的炮火击毁了。她,眼下只有死路一条……这组镜头没有对白,是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回忆的镜头和人物的面部特写交错出现。这样一个序幕,充分发挥了画面蒙太奇表现力的优势,形象而又精练地描写了杨玉香的身世和遭遇,展示了老百姓的苦难,并揭示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试想,如果用解说叙述这个序幕的内容,用旁观者代替听众的眼睛,能达到使听众亲眼目睹这组画面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吗?显然是十分困难的。话说少了,无济于事;话说多了,将使听众感到沉闷乏味。所以,电影画面蒙太奇具有它独特的表现力,以解说语言描绘电影画面,即使疲于奔命地说上半天,也难以达到画面里的艺术境界。

语言有难以再现画面的弱点。同样,画面也不是万能的,也有难以达到语言的表现力的地方。比如:“他……燃起一支香烟。眉头耸动着,有意让胸中汹涌的感情波涛,能集中到理智的闸门,顺合理的渠道奔流出去,化为强有力的行动,来执行自己这班主任的职责。”(小说《班主任》)人物的行动、表情、内心活动,在这几行文字里都有了,是那么简练、深刻地纠缠在一起。这,电影画面如何表现?恐怕演员面部表情肌肉再发达也难以达到语言的深度。再比如:“在看不见的地方,丁香花开了,飘来了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说《班主任》)让电影摄影师直接表现这段话,他将束手无策。

既然如此,在电影录音剪辑里,解说就应注意发挥文学语言的优势,不做电影画面的回述者。

由此得出第三点结论:解说的作用不是回述电影画面,不是代替听众的眼睛,它应当是用文学语言的艺术手段表现电影画面的精神,营造电影画面的意境。应当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力量,使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得到生动、深刻的再现。

然而还要看到,电影录音剪辑又不是文学作品,解说的语言是同电影录音素材——语言、音乐、音响合作才显示出艺术性的。因此,编辑要考虑到解说词在同电影录音素材(人物对话,情节的音乐、音响)相结合后会产生什么效果。

所以,第四点结论:解说本身没有独立的欣赏性,只能在同电影录音素材相配合下,才能发挥艺术的作用。

第五点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写解说词在编写电影录音剪辑的工作中是个重要环节,但是解说在整个电影录音剪辑里还是处于“宾客”的地位。解说语言的艺术性越强越好,然而不能说解说语言在电影录音剪辑里占的分量越重越好。因为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以电影录音素材为基础编制而成的有独特风格的文艺广播节目。

以上五点,是我们对电影录音剪辑的解说性质、作用的概括说明。

四、解说的语言技巧

“文无定法”,同样,电影录音剪辑中解说的写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电影的表现手段在不断发展,因为编导对生活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影片的风格流派也会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对电影录音剪辑中解说语言技巧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一)解说稿写作需用形象思维

由于电影录音剪辑是编辑先对影片的艺术形象有了一番体验,然后再把他体验到的东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以感染听众,因此,电影剪辑解说稿的写作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

文艺欣赏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在欣赏过程中,人们总是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会作品中的形象的。从作品中的形象到我们心中的形象,这中间有个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也就是经过联想、想象,进行加工创造,展开形象思维的过程。不过,一般的读者或观众欣赏一部作品,欣赏完了也就完了。他并不准备把在自己心里活起来的形象,用一种什么方式传播到别人心里去。当然,他也许会对亲戚朋友,对他接触到的人,在一些场合下说起来,这样也是向外传播了,但是,这是随意进行的。而制作电影录音剪辑,则是郑重其事地把编辑感受到的形象传播到广大听众心里去。编辑对影片艺术形象(包括情节)的感受,他的联想和想象,对于听众领会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一种诱导和启发。

例如故事片《月亮湾的笑声》中有这么一段情节:在“文革”时期,老实巴交的冒富大叔本来是不受人重视的,连给儿子说个媳妇都难。忽然,省里来了一个报社记者,说是要宣传农村的大好形势。记者要找一个富裕农民的典型,还要在报上登一幅表现富裕生活的照片。经过队干部介绍,冒富大叔就成了这样的“典型”了。宣传机器一开动,老冒富便很快红得发紫了。公社、县里、省里的大会小会都请他去作报告,忙得连回家的空都没有。父显子贵,老冒富红了,儿子跟着也就吃香了。

已经退了彩礼的庆亮老汉又满脸赔笑地找来了。而已经被一阵风刮得糊涂了的老冒富也不知所以然了,自然也就端起了架子。这段故事是有趣的,却又令人心酸。

老实巴交的人被愚弄着,却不自知,而只要能在人前显贵,就糊里糊涂地端一端架子。对此,编制这部电影录音剪辑的编辑不禁想起了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在这场戏的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解说:

【解说】有人喟然叹息,那个糊里糊涂掉了脑袋的阿Q,怎么又在老冒富身上附体还魂了?从辛亥革命到建立民国,又从推翻国民党法西斯统治,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的螺旋像是滑了扣,直在那儿打磨磨!阿Q神气以后,那小D、王胡之辈都不在话下了;现在老冒富对那个退了彩礼又找上门来的庆亮老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由老冒富想到阿Q,这是编辑油然而生的联想,是编辑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展开形象思维的结果。把这样的联想写下来,对于诱导听众去品味这段喜剧的辛酸味道,很有力量,听众还会由此再生发更多的联想。所以,剪辑听起来才耐人寻味。

编制电影录音剪辑,自然不可以任意改变影片画面意境,但是编辑通过展开形象思维写出形象的联想、想象,能够启发听众琢磨原片的意境,并受到感动。中央台的电影录音剪辑《如意》里有这样一段解说:

【解说】石大爷仿佛总是这样木然,这样无动于衷,这样话也不多一句地孤零地去活着。无论是风沙蔽日,还是落叶纷飞的日子,校园里都难以看到残留的尘土和飘零的枯枝败叶。人们说,石大爷的话都叫那大扫帚给说完了,每天清早,就听见那大扫帚“沙沙沙”地仿佛歌唱一般,从这头到那头,不知疲倦地来回唱着,人们也就像习惯于那“嘀咕”的钟声,竟听而不闻了……

这是插在影片主人公石大爷打扫校园时的一段解说。显然,这段话是耐人寻味的。倘若就事论事地写,只能说明这“沙沙沙”的声音是石大爷在扫地。不错,石大爷是在扫地,默默无言地扫着,可是影片渲染石大爷默默无言地工作,又是含蓄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自幼孤苦伶仃的石大爷,内心隐藏着一层苦痛,他已经步入老年,却还是一个人生活。他和满族格格彼此都有意,向往着同平常人一样建立一个家庭。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对老人的心愿却不能同平常人那样无所顾忌地、痛痛快快地实现。观众会从石大爷的遭遇联想到这个画面所隐含的内在的东西——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及影片编导对人物寄寓的同情等等。然而,解说若不能通过形象的联想启发听众在这儿“多想一想”,那么,录音剪辑中的这个情节便索然无味了。

《庐山恋》是一部风光片,录音剪辑中的解说所表现的风光跟电影画面本身并不一样。它写的是编辑自己看到画面时所产生的感受,以及编辑体验到的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面对大好风光时的心情:

【解说】清晨,正是学外语的好时候(读外语声)。又是那个书呆子。这是在庐山名胜花径旁边的松树林里。这里悄然无人,更可以高声朗读,不怕有人见笑。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这里写过一首赞咏桃花的诗,因而得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这正是白居易被贬到九江以后的一个暮春四月,山下桃花早已凋落,诗人上山,却只见这里桃花灼灼竞相开放,于是借景写情,抒发了诗人无处寻觅人间春天的郁闷愤慨的心情。在“四人帮”猖獗的年代,从海外归来的周筠小姐,她又到哪里去找祖国的春光?不,还是可以找到的。就在这里,就在这躲在树后偷听到的那勤奋学习英语的朗读声中:

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

啊,只是朗读的水平不太高。

在这部电影录音剪辑中,类似这样的以情触景、以景触情的解说处处可见。如对“如琴湖”的介绍,对“白鹿书院”的说明,对“御碑亭”的眷恋以及对“龙首岩”的变化莫测的云海的描述,处处充满着一个“情”字。这“情”是编辑从影片画面形象中感受到的情。

同类推荐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热门推荐
  • 荒古神纪

    荒古神纪

    一个人独断了万古,斩断了神话,消失于世间只为寻找唯一的真相。历史中消失的岁月在哪里可以再见?再现荒天帝的创奇!
  • 十相生之十重绝恋

    十相生之十重绝恋

    你曾许诺:年华易逝,你心难改,,,,,,你曾说:再美的东西不及我万分之一,,,,,你曾讲:只要是我想要的你都会努力为我实现,,,,你曽笑:因为我开心所以你快乐,,你曾哭:不能让我离开你一刻,所以你难过,可能你也曾想我们如果能一辈子这样也好,但都逃不过命运的齿轮。
  • 梦西天

    梦西天

    西天之门封闭,天下共治之初,儒,道,佛三宗彼此攻歼,势不两立,互争教化,互争信仰。有魔受黑暗指引,自封神族,隐于浮屠境外三万五千里雪原之中,以雪为国,伺机而动。云国少年郁多楼为求活命装疯卖傻,三宫九窍尽碎,自演气机,疑是佛诅之人。宿命是门,他进不去,也出不来……每天最少保证五千字更新,周末不定时爆发。
  • 黑夜余辉

    黑夜余辉

    从天而降的意外,一个一生不幸的主角,被砸死了,哈哈,没错,这是假的,想看的话,就来吧。
  • 神棍系统

    神棍系统

    齐阳,北大中文系第一学霸,华夏历史如数家珍的史上最年轻史学家、国学资深研究员,同时精通诸子百家风水阴阳、相面算命之术等等领域的怪才在一次溺水救人事件中,精疲力尽沉入水中;醒来时竟发现自己俯身在一个与自己同名的大一新学身上。然而,更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竟然来到一个与地球大不相同的平行世界——蓝星、华夏国;同时意外获得“神棍系统”,从此开始一场绚丽的都市极品人生……
  •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殿下回归——甜心别跑

    殿下回归——甜心别跑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学生,就算特殊点,那也只是跆拳道厉害点,学习成绩好点,然后再再就是跟顾雅长了一张很像的脸蛋啊?能进着所圣德瑞斯学院是自己努力学习考进来的,好像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吧?可为什么,这个平时冷到爆的帅哥校草使劲的追她呀?他不知道,他都害她成了全校公敌吗?
  • 巫之落

    巫之落

    这是一个凶兽尚存,巫师主宰的时代。她,被誉为最接近大巫的巫女,花团锦簇中却暗含危机;他,深渊部落的最后一人,背负着天道的使命,独行踽踽;他们在这个人类文明逐渐成熟的时代,担起重任,击碎阴谋,迎来大巫最后的回归……PS:作者文案无能,这其实是个挺轻松的故事,是作者对远古时期巫文化的一些幻想。再PS:虽然是远古时代,也借鉴了一些《山海经》的内容,但还是当架空文来看吧。因为我总不能让我的主角们穿着草裙,披着兽皮,对着嗷嗷叫吧。咳,开个玩笑,总之,考据党请勿拍,希望大家看文愉快!
  • TFBOYS之情深若如初心

    TFBOYS之情深若如初心

    执笔写下一封信,寄给流年,青春年少时的诺言轻许,不知从何时起,如同破旧的老照片一样,泛了黄,变了色彩和韵味。道离愁,诉悲欢,惊觉,原来我们都不容易。漂泊久了的雨滴,终将回到海洋;流浪久了的人,你是否也会回到最初的起点,找寻你所错过的美好。记忆里最初的我们,早已染上了时间的风霜。我怀念那条路,因为它曾引导我和你相遇,细碎的光阴,仍有未完待续的故事,需要我们共同编织……故事纯属虚构,切勿上升至真人!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