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300000033

第33章 传播形态:政治新闻(2)

二、低潮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里,是以党报为主的时期,新闻领域还没有被商业化,按常理在这个新闻与政治的关系如此高度的统一、如此重视政治传播和政治宣传的时期,政治新闻及相关研究应该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事实上,政治新闻学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并未向纵深发展,就连《怎样领导党报》和《宣传部怎样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指导性政治新闻研究著作也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高压之中,学理上的讨论没有生存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教条和硬性规定;二是新闻教育发展滞后,新闻学科发展缓慢。到“文革”时期,只有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的新闻专业勉强维持。

三、勃兴期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才是我国政治新闻研究的高速发展时期。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拨乱反正后,极左的思想观念得到纠正,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新闻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随着大众传媒及新媒体在中国的兴起及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政治传播在当今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新闻研究开始复苏,西方的一些政治传播学理论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

第三节 政治新闻的传播

一、传播主体

1.党和国家领导人

早在17世纪,马基雅维利就提出了“君主形象”的概念,他认为人民对于统治者的喜恶、尊重、拥护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政治形象。而统治者们也为控制新闻中的形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我们只要了解一下时下的新闻或报纸,就可以发现大量的重要新闻都来自于官方提供的准备好的消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业的兴起,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政治信息的第一传播者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传播的重大信息能直接表明我们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既有权威性,又能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形成强烈的舆论氛围。

2.政府新闻发布会和政府新闻发言人

在社会信息总量中,政府是新闻信息的最大拥有者。据统计,我国社会信息资源中80%的有价值信息由政府部门掌握着。从质上来讲,“政府是一个十分可靠的信源,它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是很高的……许多政府信息都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是人们十分关注、急切想知道的。”政府信息向来都被公众认为是权威信息,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政府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输向社会的主要渠道,它能有效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舆论。在西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都较完善,已成为政府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在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政府机构的新闻发布会及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才建立起来,现在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叫做记者招待会或见面会。记者招待会是由政府机构主办并邀请传媒记者参加,围绕与政府机构职能相关的议题,由指定新闻发言人或机构负责人发布、介绍相关信息或表明立场态度,同时回答记者提问的会议。是党和政府机构直接提高信息透明度、维持社会公共秩序和关系、控制引导公共舆论的方式之一。

2003年,“非典危机”的发生,使政府部门意识到及时发布权威危机信息的重大意义。所以从2003年起,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市政府,就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并且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成为相关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政治信息公开形式之一。到2004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会已成为我国信息的权威传播者,并受到法律的保障和规范。现在,政府新闻发布会已成为新闻媒体和民众获得权威政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3.媒介把关人

在政治新闻中,媒体因其把关人角色,而成为第二级传播主体。在日本,正常情况下报社中的政治版是政治部负责,国际版是国际部(外报部)负责,经济版是经济部负责,社会版是社会部负责。各版有各自的负责部,各版的负责部对该版面具有相当大的决定权,但是如果编辑部决定对某一主题进行针对性报道的时候,各版都需要服从。这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内部的管理与协调,也有来自外界的原因。

比如,一件事情,如果竞争对手的报纸或者电视台、电台给予大量报道的话,未进行报道的媒体就需要及时加入新的报道以不输给对手。当然,这样做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各报社都有齐头并进的意识。各报社内部都有版面审查委员会,检查每天的版面。审查委员会对读者读起来是否容易,内容是否充分,编排和题目是否贴切等进行评估。不少报社还增加了由外部有识之士组成的第三方审读委员会,从社外的立场来看新闻和版面,并给出意见。但是实际上,同时也是为了和其他报社的报道进行比较,如内容和编排有什么缺点、为什么优秀等。

二、传播内容

政治新闻的传播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指令性内容。指政府发布的权威性信息,包括法律法规的颁布、紧急事件的通告、重大灾情的预警,战况报告、戒严令等等。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媒体只能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形式发布,而不能作一字更改。

二是解释性内容。是对指令性内容的解释。例如对政策法规的解释,对紧急事件、重大灾情前因后果、处理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的解释等等。因为这些重大社会事件在政治上的重大影响,无不引起中外的广泛关注。要及时敏锐地捕捉到重大政治事件,必须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准确掌握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以高度的政治嗅觉,对政治事件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这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带有命令色彩和强制执行的意味,但由于事关全局,也是非权威性解释者不能涉足的领域。如对“非典”疫情的解释若众说不一,势必引起混乱。

三是宣传性内容。宣传性内容是配合指令性内容展开的。因为这类内容具有形式上的灵活性,为媒体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故媒体可以发挥其能动作用,或补充,或引申,或予以拓展。由此可见,在政府传播的三类内容中,只有宣传性内容一项媒体可以有所作为。而一旦进入非常时期,则所有主流媒体以及媒体传播的所有内容都将纳入政府传播的轨道。

四是预测性内容。预测类政治新闻,是对将会发生而未发生的政治事实所作的前瞻性报道,它着重对政治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化趋势或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其价值取向表现为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主要集中于对军事预测、选举预测、政局变化预测等领域的报道。

五是揭露性内容。它是新闻记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政治腐败、贪污犯罪等现象进行调查揭露的报道,特点是更为详尽、更带分析性。在西方最著名的揭露类政治新闻要数1972年发生的“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从1972年6月中旬开始对“水门事件”进行了连续22个月的揭露性报道,最终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在中国,揭露类政治新闻多以新闻调查的形式出现,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以及一些纸质媒体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等,都刊载(播)有大量的政治类的调查性报道。

三、传播过程

媒介制作新闻,将之投入政治的世界,政治方面再反馈给媒介,这样一直继续的投球接球游戏是很常见的。政治家关注媒介的原因,是因为在提供给选民判断材料的过程中,自己的印象可以得到巩固。政治新闻的制作及传播大致有以下三个环节。

1.由政治信息到政治新闻的转变过程

政治信息并不等同于政治新闻,它只是政治新闻的一种信息源,只有经过专业的新闻媒体记者或人员的采访报道出来,才能成为政治新闻。但政治信息必须也要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新近发生的政治事实,同时符合新闻媒介的传播要求,才能被新闻媒体传播,成为政治新闻。可见,政治信息并不具备自身传播的能力,必须通过新闻记者的采编和加工,使其转化成政治新闻,从而符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传播要求。

2.政治新闻的评估和筛选

政治信息在经过大众传播机构专业人员的采访、加工后,形成政治新闻,并不意味着能全部进入到新闻媒体。还要经过一些控制或过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把关人”。政治信息成为新闻稿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意见和态度决定取舍,增删交流、传播的内容,确定其新闻内容,决定其发送的范围。

3.受众的接受和反馈

在传播学理论的模式中,受众不仅是政治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也是政治新闻传播的终点。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受众可以有选择地接受或拒绝新闻的传播,而且还能对新闻的内容发表意见和进行评论。所以,受众接受的情况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效果,也是市场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受众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因为只有知道了受众的接受情况和反馈信息,新闻媒体才能根据这些情况来改进对政治新闻的传播方式及内容,从而使政治新闻的传播效果更加理想。

四、传播渠道

1.传统媒介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作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一直发挥着喉舌作用,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大众的意见、观点,把社会各阶层广泛地联系起来。虽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但是政治新闻传播中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仍旧凭借其自身公信力和固有资源等传统优势,来帮助党和政府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形成特定的统一政治文化。传统媒体在进行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信息资源丰富。传统媒介它的存在历史久远,自然拥有者庞大的组织及专业的记者团队,在获得第一手资料方面必然占有决定性优势;二是可信度高。传统媒体由于其传播机制的特点,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要高于一些可以匿名传播信息的媒介及传播渠道;三是受众群庞大。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积累了大量的受众群体,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媒体的传播信息方式,有了依赖感,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及受众源已成为政党和政府进行政治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2.新媒体

网络和手机作为新的传播终端,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更为个性化和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政治新闻传播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体现出自身的三大特点:一是时效性强。与传统媒体报道相比,新媒体省去了信息的采集、编辑、加工和审阅发表等的环节。如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地震后,官方报道中最早发布讯息的是湖南在线,于14点32分发布,内容及其简明扼要:“长沙感觉有地震发生,记者所在办公楼发生摇晃,持续20秒左右。”想必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随后,2点46分,新华网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报道汶川地震新闻。二是互动性强。它打破了传者与受者的界线,在接受政治信息的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留言板、论坛或贴吧提供评论及信息的反馈,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正因为这种巨大的优势存在,使得新媒体迅速成为当代大众传播中最具材料的传播媒介。如玉树地震时,官方网站迅速做出反应,各大论坛如天涯、新浪等的网友也纷纷发帖说明自己所在地的情况。三是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

新媒体正在不断整合及聚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这样会使其信息更加丰富和广泛。受众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查阅各种政治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媒体具有以上优点,但凡事具有两面性,政治信息部门在获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信息时,也要做好筛选和甄别工作,防止政治谣言和错误信息的出现,从而误导民众及政府的决策,特别是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要更加注意。

第四节 政治与新闻的关系

一、政治新闻的政治主导性

政治新闻始终是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核心部分。“在大众传媒报道的内容上,政治是大众传媒重要的消息来源和报道内容,由于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大众传媒特别是综合性的有影响的大众传媒必须对政治领域的状况进行报道。”政治性新闻之所以能成为新闻传播媒介报道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政治权力本身的诉求。政治权力总是需要社会大众能够看到自己的形象,听到自己的声音,信服自己的理念。同时社会民众也需要了解政治权力本身的意志及行为,因为这也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及命运;另一方面是由于政治权力所具有的权威性和特殊性,使得主流新闻媒体不得不去关注它的一举一动。

因而,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新闻的依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当遇到重大新闻和事件时,往往是政府拥有众多的新闻资源,并且控制着新闻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就要服从于政治,他们会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名义下,共同塑造他们想让民众看到的“实际景象”。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媒体与政府之间是合作者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合谋者的关系,这种现象在任何社会体制下都会存在。

在西方社会,政治逻辑需要与媒介逻辑协商,以求得实质上的和谐一致;在中国,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综合言之,在操作层面上,媒介逻辑同样必须服从政治逻辑。

在日本,政治新闻报道同样是各大主流媒体极其重视的部分,有专门的政治记者与记者俱乐部从事这一领域的报道。日本记者俱乐部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日本的记者俱乐部是指设立在日本各大公共机构内,由日本新闻协会加盟社的报道机关所派遣的特定记者组成的名为社交实为采访的俱乐部。需要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公共机关为记者俱乐部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设立记者室,并配备电话、办公桌、椅子等写稿、发稿所必需的设备,供各报社的记者自由使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都是通过记者俱乐部把各种信息发布出去的。记者俱乐部是沟通新闻机构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平台,各报道机构均向记者俱乐部派驻自己的记者。

同类推荐
  • 应急管理案例选编

    应急管理案例选编

    本书采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应急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应急管理案例,并在每个案例之后都编写了评析评述和思考题。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本书综合权威机构、专家、媒体的前沿观察和深度解析,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当下热点问题。全书分为时代大舆情、改革大舆情、网络大舆情、社会大舆情、政务舆情年度大回顾五个部分。
  •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本书重点阐释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如何弘扬,如何重新生长,融入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按主题分章,每章讨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及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傲娇总裁这边请

    傲娇总裁这边请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待到桃花开

    待到桃花开

    心中存有一份执念,到底是好是坏呢?应该是好的吧…毕竟,还有一个念想,留有这个念想,人才不至于变成空壳,不至于活得如同泡沫。
  • 情路弯弯:

    情路弯弯:

    这是一部极具感染力的长篇小说,作者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述了一群普通人的感情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人物性格突出鲜明,读后印象深刻,久久难忘。小说看似言情作品,又能把重大主题融入其中,实在难能可贵,值得一读。
  •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国内外国有企业治理变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研究—产权契约分析的视角》从产权契约视角分析一般公司治理本质人手,研究国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 放开你,是我做过最后悔的事

    放开你,是我做过最后悔的事

    作者是第一次写,写的不好还请见谅。希望读者们耐心看,那个,这个小说是写女主和男主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其他的,我就不剧透了
  • 复仇总裁很嚣张

    复仇总裁很嚣张

    他费尽心机找到他,为的只是十年前,她的母亲破坏了他的家庭。酒吧里的相遇,一场算计,一场阴谋。当她走进他为她精心编制的陷阱里,注定要尸骨无存。楚晋,如果你那么恨我,就杀了我!江芷澜忧郁的看着楚晋,一字一句的说道。此时此刻,楚晋漆黑的眼眸里闪烁出危险的光芒,他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一般,大手狠狠的捏着江芷澜的脖子说道:你以为我不敢吗?江芷澜缓缓的闭上眼睛,一滴泪从眼角划过。楚晋竟然下不去手。
  • 我喜欢喜欢你

    我喜欢喜欢你

    她是受人白眼的景家庶小姐,爹不疼娘早逝,被打发到破烂宅子还心存感激。他是城府颇深的当今太子爷,风华绝代,遭人陷害男扮女装韬光养晦。她从小便在他身后喊“姐姐,等我。”分别几年,他在龙椅之上挑着眉,“景家的秀女,孤看上你了,做孤的皇后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