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200000014

第14章 报道特点(2)

二、预测式:准确判断事物的发展结局

1997年9月30日,《环球时报》头版刊登《金正日接班》,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这篇文章,是时驻朝鲜特派记者赵嘉鸣经过多方深入采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写出的独家新闻。

文章一开头就写道:“9月22日早晨6时,记者按照惯例打开床头收音机,收听朝鲜中央广播电台每天的第一次新闻节目。播音员以异乎寻常的激昂语调说:‘推举我们党和人民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为党的总书记。’这是自金日成主席1994年7月8日逝世后,朝鲜官方媒体首次在选举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问题上发表消息。”

记者通过观察紧随其后的种种迹象,再次印证消息的可靠性。第二天上午,朝鲜人民军党代会在平壤二八文化会馆举行。据次日朝鲜《劳动新闻》报道:“目前协助金正日实际主持军队工作的高级将领全部到会”,会上对金正日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报道说,“当大会一致通过推举金正日同志为总书记的决定时,全体与会者起立热烈鼓掌并高呼万岁。”

记者观察到周围的变化,“进入9月的最后这一周来,平壤市明显出现了一种自金日成主席去世三年来未曾有过的欢快喜庆氛围。在只有重大节日之际才打开的苍光大街的霓虹灯近日来一直亮到深晚12时,而平壤火车站的高音喇叭更是不停地播放《金正日将军之歌》等歌颂金正日的歌曲,各单位的宣传小队纷纷走上街头表示拥戴金正日为总书记,就连平时一直很少全部打开的平壤市路灯也不同寻常地亮起来。在平壤,各学校、机关、工厂都纷纷赶排歌舞节目”。

25日下午,记者来到平壤产院门前的小广场上,该医院职工正在排演集体舞。记者挤入围观的人群和身旁一位50多岁的男大夫聊起来。他说:“我们单位排演节目就是为了能够在10月10日建党52周年时庆祝金正日同志正式就任党的总书记。”

记者推断:“从目前平壤的气氛来看,金正日正式就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日子以10月10日最为可能。”

记者在26日打电话给朝鲜外交部报道局时,有关官员对记者说:“对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正式就任总书记的日子,我们没有得到确切通知,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有关干部在会见时对记者一再强调,“您最好在10月10日前不要离开平壤,特别是10月5日至10日期间,我们希望如果有重大消息,您能够及时进行报道。”

文章分析说,“种种迹象表明,金正日正式就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已为时不远。现在可谓万事俱备,就等朝鲜劳动党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正式选举。”

文章接着对金正日的背景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包括金正日的上学和任职经历、工作成绩,以及为自己的父亲——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主席守孝三年等方面的情况。

这篇报道的消息源分别来自朝鲜的官方和民间,记者在掌握了大量事实之后,敏锐地捕捉到报道时机,迅速发布消息。文章见报后,被日本、法国、韩国及中国多家有影响的媒体迅速转载,并以“不是转发新闻,而是发掘首发新闻”的评价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二等奖。

日本《朝日新闻》10月1日发表的该报驻北京记者的报道说:“其驻平壤记者报道了有关金正日近期将就职的消息,作为中国的主要报纸——《环球时报》以‘独家报道’的形式发表这则消息是异乎寻常的。这则消息的准确度应该是很高的。”日本《静冈新闻》不但在国际版头条位置转载了时事社的消息,而且还登出了《环球时报》的报头及头条标题下的照片。在欧洲许多国家发行的法国《欧洲日报》,10月3日在亚洲新闻版的显著位置用通栏标题转载了这一独家新闻。同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转述了这条消息。

中国有关部门和朝鲜、韩国等国驻华大使馆对这一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悉,许多国家的驻华使馆也是从《环球时报》得到消息后,才开始着手研究并作相应准备的。这篇报道引起了外交部、中联部的重视。中联部于10月6日向中央提交了有关金正日接班的报告,其中包括贺电。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吴天红访谈资料。这条全球独家新闻提高了《环球时报》的知名度,显示了其在国际新闻报道上的权威性。

三、回顾式: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环球时报》有很多文章深入挖掘历史事实,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借古喻今,以史为鉴,形成了独家披露史实的特色,给人以有益启示。

2004年,世界各大媒体铺天盖地报道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环球时报》除了用大量无可辩驳的虐俘事实去诠释、注解美国的人道主义本质,还另辟蹊径,独家采访了人民日报资深编辑、当年曾在朝鲜战场上参与管理美军俘虏工作的周元敏女士,写出《我志愿军优待美战俘》一文,将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善行与如今美军在伊拉克的暴行进行对比报道。

文章说,“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丑行曝光,给自称‘人权卫士’的美国一记耳光。与美军的劣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军队在5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极为人道地对待美军战俘”。志愿军战士“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战俘吃饱穿暖”,“中国军队对俘虏一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不许打骂俘虏,哪怕踹一脚都不行,因为这是部队铁的纪律。”除了在生活上照顾战俘外,志愿军俘管处还特别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建立英文图书馆,帮他们买“西洋乐器”,还组织“战俘奥运会”。俘管处特别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宗教习惯,使战俘们能过上自己的节日……

文章刊出后,反响强烈。《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第二天头版头条进行转载,以后还在相同位置刊登了读者感言。人民网英文、俄文等6个外文版陆续编发此文,在外国网民中也引起了广泛议论。许多外国网民对中国军队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赞赏,对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恶劣行径表示谴责。中宣部阅评说,这篇文章既为驻伊美军丧尽天良、虐待战俘提供了反差强烈的对比物,更有力驳斥了美国长期以来攻击中国不尊重人权的陈词滥调。

2005年11月30日至12月19日,《环球时报》“史海回眸”版分8期连载了独家报道《布达拉宫上空的谍影》——《最早进入西藏的西方间谍》、《“千面间谍”混进拉萨》、《间谍学校在印度开张》、《沙俄间谍病死西藏》、《俄国喇嘛策划“西藏独立”》、《罗斯福批准的“侦察访问”》、《日本前军官混进藏军》、《神秘的“西北潜行”计划》。从18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西方列强为染指中国领土西藏,费尽了心思。英国、俄国、美国等派遣大量间谍潜入雪域高原,为实现自己的野心收集情报。连载文章全景式地介绍了1774-1949年间,外国间谍对西藏各种渗透性的侵略。

文章获得好评,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也引起了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研究院吴丽芬称,这篇连载为他们研究西藏问题提供了宝贵素材。中国藏学出版社马丽华称,文章学术上严谨,行文上生动,把历史上外国对西藏的间谍行为作了全面概括,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环球时报内部资料。

紧密联系现实,深挖历史故事的文章还有:2008年,从汶川大地震演绎出的《三次大地震考验世界杯》、《各国地震中的生命奇迹》和《国外五次惊天大地震》等文章;从北京奥运会联想到的《北京拯救了洛杉矶奥运会》;从电影《梅兰芳》热映引申出的《外宾来华争看梅兰芳》等等。这些文章跨越时空,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四、调查式:解析与中国有关的热点话题

《环球时报》有一类报道属于调查式,其选题的主要特点是紧贴国内新闻热点,调查国内外真实状况,为读者解疑释惑,或者介绍对国内有借鉴作用的国外先进经验。

2007年4月中旬,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后,由于凶手是个亚裔,中国人都很关注。就在这时,《芝加哥太阳时报》网络版推出了一篇文章,声称警方已确定行凶男子是中国留学生。这一消息以其“独家性”被多家媒体转载,迅速传到了全世界,在美华人一度承受了巨大压力。虽然,美国警方后来正式宣布枪击案凶手不是中国人,自然击碎了某些媒体此前散布的谣言,但华人声誉因此受到的损害却无法立即完整地得到修复。《环球时报》针对美国媒体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了调查,4月20日头版推出报道《“凶手是中国人”谣言调查》,将事实真相予以澄清,并告白于天下。

文章详细介绍了谣言由《芝加哥太阳时报》的女专栏作家史尼德杜撰而成的整个过程。新闻出台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著名记者詹姆斯·法洛斯曾以《一个美国女人吓坏中国》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法洛斯说,很多人认为这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事实证明,她“编造的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错误的,而且连基本的新闻采写过程都存在失误”。

文章说,怀疑中国人为凶手的报道一开始就在美国华人圈中引起了很大不满,许多留学生要求各大媒体在警方公布确切消息之前不要散布谣言。真相大白后,记者采访《芝加哥太阳时报》,他们不得不表示,近日要刊登一则声明,向受到伤害的人致歉。这场虚假新闻的受害者,那名被有些媒体称为凶手的中国留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表达了对一些西方媒体以及记者、编辑不负责任制造假新闻的愤怒心情。

这篇文章介绍了“凶手是中国人”谣言出笼的过程,同时刊登了有关各方的反应和评价,回答了中国人急切关注的一些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已经发表的调查式报道还有《中国人看中美关系》,这是首次采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手段,调查中国人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文章。另外,《中国海外投资现状调查》、《联合国废繁体字真相调查》等报道,用大量确凿的事实讲话,产生了很好反响。

调查式报道,还用于调查国外的做法,主要针对国内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为中国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在国内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景点的门票太贵了。2007年11月27日,《环球时报》在“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推出题为《中国景点票价惊世界》的文章,以具体的数字说明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定得不合理,其中既有相关专家的分析,也有驻外记者的调查。文章指出,“相对于在中国较为低廉的吃、住、行等各项旅游费用,再拿中国景点门票价格与国外比,国内的票价可以说‘价惊世界了’”。“国外很多景点收费便宜,甚至免费,而国内目前能够免费的知名景点屈指可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旅游问题专家说,“与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相比,门票价格过高是一个客观现状,门票价格涨得太高会暴露很多问题,会让旅游产业链形成恶性循环。”文章以大量数据说明“国内门票贵得让旅行社赚不到钱”,“旅行社只能从游客的购物消费中拿点提成,维持这个行业的运转。由此又产生了不少旅游纠纷”。

文章介绍了记者对国外情况的调查。英国王室最高级别的私人宫邸——白金汉宫,票价只相当于喝两杯啤酒。韩国、埃及等国家的景点门票价格也很低。有关专家分析了国内门票贵的具体原因,然后对比发达国家旅游业的情况后指出,发展旅游业,眼睛不能只盯着门票的价格上。“美国国家公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美国的景点门票价格,和老百姓的收入相比非常合理”。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报刊和网络均大量转载。

2005年6月,国内大学出现教授接受采访要求收取费用的现象,一时间社会上议论纷纷。《环球时报》抓住这一敏感话题,刊登了《国外教授接受采访不收费》,文章选取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也选择了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同年9月,油价高涨,中国政府大力宣传节约意识,但是受到人们青睐的节油型小型车却遭到许多地方政府的限制。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不解。《环球时报》刊登了《各国都不排斥小型车》的报道,不仅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解禁小型车政策的重要参考。为此,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章继浩先生专门给环球时报社打电话,赞赏《环球时报》刊登的许多介绍国外先进经验的文章,认为非常有意义,称《各国都不排斥小型车》一文对上海市有关解禁小型车的工作给予了很好的启示。类似的文章还有《日本人为何这么节约》、《马路文明,各国的脸面》等。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热门推荐
  • 动漫旅行

    动漫旅行

    你是否像《AngelBeats!》一般诅咒并反抗自己无理的命运,像《轻音少女》一般为了自己的梦想逐步前行;你是否像saber誓死坚定誓约或是同鲁鲁修一样用生命去守护一个人;你能否能感受到《CLANNAD》中家的温馨和美好;又或是像金木一般感受到自己的另类与孤独;给我一双翅膀,让我放飞去翱翔,给我一段思绪,让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动漫旅行!目前旅行过的世界:斩赤红之瞳
  • 飘渺少风

    飘渺少风

    这是飘渺真人与少风真人的故事,剧情暂时没想出来慢慢写。
  • 不朽的忠魂

    不朽的忠魂

    《人文在线作家文库:不朽的忠魂》是一部中国石油发展史,这是一部三代石油儿女的奋斗史。小说借“油娃”一家的生活经历,讲述了几代石油人真实的故事,全面地展现了我国石油工业从“抗战”之初到上世纪末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有说不尽的石油人流淌的血汗和泪水,他们历尽艰辛、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拼搏奋进……《人文在线作家文库:不朽的忠魂》在摄取您眼球的同时震撼您的心灵!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紧凑,穿插巧妙,有张有弛,文笔生动流畅,使您轻松走如那个渐行渐远的火红的年代。
  •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程蓉儿,一个爱上自己的哥哥却不幸穿越到大栖国的现代女孩儿。身世离奇的她,在那个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乱世,却混的如鱼得水。身为郡主的她,却以银面神医的身份悬壶济世,以玉面芙蓉的身份浪迹江湖。心静如水的她,早已看破红尘,却屡屡坠入情网......此文有轻松搞笑的情节,具体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惨烈的宫斗,无情的战争,所谓的江湖~~女主不小白男主很腹黑不喜者误入……
  • 图惊天下

    图惊天下

    天生的棋子......别人眼中的我是天地生养...我眼中的自己却是自生自灭...修道之途本是逆天而行却又顺从了天道之意,挚爱因我而逝,兄弟反目成仇乃至众生的欺凌,助我登临绝巅,可这...又真是我想要的吗?当我手掌星辰,意念天下,却告诉我本虚幻......斩断了一切,是我背叛了世界,还是世界遗弃了我?
  • 大阴大阳

    大阴大阳

    末法时代的今天,即使天资再绝世,修尽当世各教道法佛法,甚至修出大神通,百岁之后,也终将成为枯骨。长生,一直是千古难题。长生之道,困难重重。直到风临的出现,带着长生的千古疑问,修尽当世万法,融合远古道路,踏出新的大道,长生曙光方才出现。且看他如何一往无前,破开这末法时代!注1:玄幻套路千篇一律,你难免审美疲劳,这时候,或许你应该看看这一本书。这里的玄幻旅程,从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开始。注2:这书的内容会涉及很真实的道教玄学,佛教因果哲学以及西方哲学,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修仙高手

    重生修仙高手

    仙界,一个神秘的少年,在一个神秘的山脉中独自生活。某天,山脉里突然出现一个绝美的仙子,两个人就这样相遇了。谁料,仙子乃是神界的公主,神王突降,打伤了少年,少年重生到了地球。为了追寻神界公主,少年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开始了修炼之旅......
  • 阿阮郡主

    阿阮郡主

    白氏阿阮,生而荣宠加身,贵不可言,张扬肆意了一世,却于情之一字上蹉跎了半生。PS:本文轻松无虐,清水文哦!宫斗勿入,女强勿入!
  • 灵极杀

    灵极杀

    人有隐脉,藏于眉心,是为天生灵脉。若一日觉醒,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此共振天地灵力,踏入修炼一途,成为令人羡慕的修灵者。贫民区少年经历重重坎坷,终得一个机会,觉醒天地生之神脉,成生之轮脉纹,一路而上,为了找回失散的妹妹,为了寻知自己身世.........PS:劳烦点开这本书的朋友,觉得还可以的话点一下收藏,笔墨感激不尽O(∩_∩)O谢谢!!
  • 我短暂的贵族生活

    我短暂的贵族生活

    这是一个关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人的记忆有时候很古怪,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就会重复和再现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