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100000025

第25章 道德改革的局限:论新闻客观性与可持续性民主(2)

这些框架通常是隐含的,由“认知、解释和表达的连贯模式,筛选、强调和排除新闻报道的方式组成,同时也是事件操纵者组织言论的过程”(Gitlin,1980:7)。事件的意义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不言而喻的;事件因被放在一个“恰当的”语境中而获得特定意义。在新闻标题、同一主题下新闻故事的并列呈现中,在对被强调的新闻角度和主题以及个人故事想当然的假设中,这些框架显示得最明显。这些框架暗示着读者去接受新闻叙述中建构起来的“优先性解读”(preferred readings)模式。最为重要的是,在故事叙述的格式中,对于其他阐述或者建构同一事件的情境的方法,这些框架不可避免地采取排斥或者边缘化的方式。

新闻叙述中暗含的评价因一个相关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通常是无意的用来标记行为和行为者言辞中的偏见。值得赞扬的是,很多记者都意识到了这类问题。比如,他们是应该把某些人物称为“恐怖分子”还是“自由战士”?“破坏罢工者”还是“替代工人”?“环境主义者”还是“反对伐木者”?那些在流产诊所外徘徊的示威抗议者是“反堕胎的”,还是“反选择权的”或是“支持生命的”?贝尔法斯特(Belfast)是在乌尔斯特(Ulster)还是在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那些在波斯湾的加拿大士兵是不是应该叫做“我们的”军队?诸如此类的选择只有基于以下的判断才能做出:即存在着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什么与什么有关(Gerbner and Signorielli,1978:192)。这样,现实判断和规范性价值无可避免地会影响新闻事件、话语以及阐释性语境的选择。它们对以下隐含在客观性信条中的宣称提出了挑战:新闻应该简单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应该提供事实而不是解释、价值或者意识形态(Golding and Elliott,1979)。

在论及客观性道德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认识论上的问题。有时记者会面临冲突性的矛盾,为了客观性的另一面(例如平衡)而宁可影响到客观性的这一面(例如准确,不能歪曲事实)。例如,在1980年的加拿大联邦竞选运动中,自由党领袖皮埃尔·特鲁多(Pierre Trudeau)的曝光率远远低于他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平衡”候选人在电视上的曝光率会“扭曲”自由党的竞选策略和竞选进程(而这恰好是自由党人期望电视网去做的)(Gilsdorf and Bernier,198:164)。

从一个更加理论化的水平上来说,有些评论家也发现了存在于平衡与准确之间的一种不协调性:作为相对主义者,曼海姆(Mannheimian)式的认识论削弱了一种理念:可以通过平衡不和谐的、相互对抗着的世界观的方式来避免偏见,而每一个世界观都有自己的(有限的或是部分的)合理性。相比之下,避免歪曲意味着要对“直接事实”的最终可知性进行实证性的、非相对性的确认(Hackett,1984:233)。正如它经常呈现的那样,客观性道德意味着媒体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所报道的事件之外。“我们并不制造新闻,我们只是报道它”成为记者标准的自我辩护。记者越来越(有时不自在地)意识到,这种辩护站不住脚:媒体是社会和政治世界的积极参与者。很多新闻报道建立在预先设计的或者是为了报道而策划的“伪事件”(pseudo-events)基础上(Boorstin,1980);有些观察者说政治已经成为“媒体产品的一个延伸”(Altheide and Snow,1979:146)。例如,有研究表明,媒体在报道“抢劫”时会使公众和权威机构对这种新型犯罪形式颇为敏感,进而使警局数据中“抢劫”事件的数量急剧上升,这曾在英国社会引起人们对该事件的“道德恐慌”(Hall等,1978)。

有些社会建构论者/解构论者更加怀疑新闻反映世界的能力。他们从根本上与客观性原则分道扬镳,不管这种客观性是新闻业的,还是科学或者其他领域的。从这种观点来看,就没有可知的、客观的和预先给予的事实以供报道与反映;现实是社会的产物,它只能通过语言、阐释性和认知性框架被建构,而这些框架会产生其自身的真实与相关性标准。我们无法透过任何独立客观的方式判断出一种框架是否比另一种框架更符合现实,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相对主义的认知世界,而在这个认知世界中有的只是无穷无尽、不断变幻和相互对抗着的文本、叙述和符号系统。在这个世界中,在大屠杀的幸存者与拒绝承认大屠杀的新纳粹分子双方对发生过的事实所提供的描述中,我们无法判断究竟哪一种描述更加准确。一本传播学课本中提到,现实,简单地说,只是“话语感觉或产品”(O’Sullivan等,1983:194)。

我们不采纳目前在后现代主义学术界非常流行的相对论的立场,这种观点过分抬高了语言的地位,将整个世界颠覆为语言。从逻辑角度,这也是自相矛盾的:在解释语言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过程中,它暗中依赖的正是它同时又否定的认识客观知识的可能性。

原则上,我们接受世界具备有效(尽管不可能毫无缺陷)知识的可能性。但是,语言和媒体能够积极地帮助我们建构世界观;它们没有并且也不可能起到完全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用。我们意识到新闻选择和建构的过程与生俱来就是充满着价值观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前任新闻部总裁理查德·萨拉特(Richard S.Salant)曾说过,那些贴上“客观新闻”标签的做法也并不能生产出“不代表任何人观点”的新闻(Epstein,1973)。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客观性就的的确确可以被认为具有欺骗性了。

■客观性的保守性

对客观性的另一种主要批评与一种新闻分析方法有关,该分析认为新闻强化了(有时是不知不觉地)主导的社会关系、同质化的世界观和/或地位稳固的掌权者。客观性之所以遭到攻击,要么因为它乔装打扮了新闻业可能扮演着的压制性角色,要么因为它是新闻业这种压制性角色的积极组成部分。

加拿大新闻业宣称自己是公正的,而且不受国家控制,那么它是如何卷入使既得权力合法化的活动中去的?我们已经注意到,建构新闻叙述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选择机制。报道的新闻事件、引用的新闻源、描述的语言以及阐释的框架都要从无数潜在的选择中挑选出来(无论有意无意)。批评家们认为,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范围狭窄的价值观、利益、现实判断建构并贯穿于那些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倾向于强化现存的权力结构。

例如,商业化媒体的大部分内容是为了讨好最受广告商青睐的那些富裕消费者,而这些富裕者相对来说比较保守(Bagdikian,1992,第6章)。这种阶级偏见解释了为什么中上水平收入阶层的“抗税叛乱”,与真正贫穷的老百姓不断增长的艰难困苦相比,会在媒体中得到更多的曝光率。但是,这又不一定是编辑为了吸引富裕消费者而有意识做出的决定。在重要媒体中,恰恰是记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强化了这一点。1993年,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新民主党(NDP)政府试图对那些价值超过一定数目的极少数房子加征地产税时,温哥华的媒体反对政府的这一意图。当时,由新闻系学生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温哥华太阳报》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栏作家自己就拥有这样的豪宅(Roberts,1993:30)。

新闻媒体的日常运作建立起了一项接近媒体的等级制度:作为公共议题的“主要定义者”,主要政党的领导者和地位稳固的组织机构的官员们享有特权(Hall et al.,1978,第3章)。选择事件将其转变成新闻故事时(或者首先要对什么够得上“事件”做一界定),新闻机构通常着眼于其他官僚组织的“阶段性结构”。例如,犯罪报道是由警察和司法机构建构的一批个案,以犯罪和逮捕起始,以判决为终,却忽略了诸如造成犯罪的社会暴力与贫穷等因素,或者罪犯在监狱中所遭遇的经历等内容(Fishman,1980)。

当然,客观新闻的实践有时会使个别政客陷入难堪境地,甚至会推翻某个政客,或对某个特定政府的政策进行负面报道。然而,关键是那些指导事件选择的新闻价值也放大了对假定的基本社会价值的认同:占有性的个人主义、代议制自由民主、福利资本主义(虽然对资本主义的强调日益增强而对福利的强调日益减弱),以及把加拿大描绘成一个对内宽容且充满爱心的社会,而在国外则是和平的忠实捍卫者这样的神话。能够成为新闻的正是那些非常明显地巩固、违反或者威胁到这些价值的事件(Hartley,1980)。

这种认同假设的一种后果就是,想要公开挑战这一认同的对抗性社会实践者会发现自己被边缘化或被人蔑视。迫于压力,他们调和自己的立场,抛弃极端的和系统性的批评,把他们的抱怨整理成小打小闹般的改良,而这种改良必须被现存的政治经济体制所接受(Gitlin,1980:290—91;Robinson,1993:64)。

自由经济和自由民主的主导价值将新闻分成三类或者说三个领域的试金石,这三类新闻分别是共识类、合法争议类以及异端类(Hallin,1986:116—18)。客观性的叙述传统(如要仔细地引用来源以及平衡双方发言人的观点)只对合法争议的领域适用,而在报道那些符合整个社会价值认同的事件或者社会行为者时,记者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从同情的角度来设置场景,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可以不吝使用支持性的话语修辞(Hackett,1991:250)。有关里克·汉森(Rick Hansen)坐轮椅环球旅行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共识类故事。关键在于,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层面上看,区分这三类报道的边界一直颇具争议且充满政治色彩,该界线由那些拥有最大权力(能够界定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人所确立。比如,把保罗·沃森(Paul Watson)的“直接行动”环境保护主义叙述成“恐怖主义”(即把它归为越轨类的范畴)的一种形式还是一种合法的抗议行为,就是很重要的区别。总而言之,自由民主机构和市场原则被认为是共识类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反对者往往被归于异端领域。通过这一过程,新闻趋向于将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等同,并将两者自然化,以一种超越历史或者高于历史的方式呈现它们,倘若理性之人拥有选择权的话,所有理性的人都会遵守这样的自然状态。这种假设的傲慢之处在北美媒体对已解体的苏联阵营的报道当中体现得相当明显(Hackett,1991:283—295)。

媒体对政治的定义有一种“保守化”的倾向。英裔加拿大人的新闻着眼于政治事件。两个世纪以来,议会已经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报道主题(Adam,1976)。的确,政治在新闻中几乎就完全被定义成议会政治和竞选,这一定义与新闻的其他价值(冲突,名流,精英和戏剧性)相统一,与经典的自由主义假设相统一。该假设认为,权力存在于政党代表的正式机构中,存在于与经济、家庭生活及其他方面相分离的机构中(Hackett,1991:79—80)。

自由主义将权力、民主和代议制选举政治等同起来,这将导致两种事关重大的意识形态后果。第一,那些能施加权力影响但不制造新闻的组织机构从定义上就会消失在公众视线中,而且与之一起销声匿迹的还有权力本身。这些缺席者主要是财产所有者和他们的代表(Golding and Elliott,1979:210)。第二,把民主等同于选举政治意味着对抗性社会运动所采纳的非选举的政治形式只是演戏,没有实质意义,甚至是非理性和不合法的(Schlesinger,1978:168)。

在所有这些方式当中,新闻叙述趋向于强化主流价值观和利益。其他的批评家走得更远,不但攻击新闻中的描述,甚至攻击由于“客观”新闻而得以强化的社会权力关系。作为一种讲故事的重要文化形式,新闻按一定的方式含蓄地定位它的受众。

典型地,新闻业的大众市场诱导媒体受众将自身定位于消费者。这种诱导在广告以及为服务于广告商而设计的伪新闻材料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典型的北美日报中的旅游、汽车或房地产版)。这种定位在直接新闻叙述的假设中也很明显,例如,罢工争端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地方就在于中断对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报道(Hackett,1983)。

同类推荐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反校园暴力101招

    反校园暴力101招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热门推荐
  • 大道无音

    大道无音

    小小孤儿道三千,起的名字很霸气,可惜祖宗八代皆是乞丐,到了他这辈还是乞丐,机缘巧合,一个算命老头看他面相不错,便收为徒弟。道三千还没来的急高兴老头便驾鹤西去,,,留下一本祖传的老书。。。伟大的新纪元从次开始了。。。。。。
  • 原来我们狼才女貌

    原来我们狼才女貌

    在漓音转校后,与高冷boy流莳溪完美邂逅,之后的种种,让他们对彼此的印象不是一般的深刻,他们从一对一言不合的冤家变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小情侣~莳溪的追求者煞多,不看好漓音的就占一大部分,一向安静稳重的莳溪该怎么面对花痴们的种种招数呢?漓音在学校里是否又有对她死心塌地的追求者呢?
  • 小儿诸热门

    小儿诸热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亮剑之穿越火线

    亮剑之穿越火线

    快点快点支援B点小道啊小道残血速度去啊。。。。。。。。。。。。。。。。。。。玛德残血你也打不过。。。
  • 天怒之罪

    天怒之罪

    “在我剑所及之地,我便是道!纵你是天道亦如何!”在已变得混乱不堪的丑恶现世之中,一个青年通过一种令人心酸的方式走上了颠峰之境!他想改变这一切,却被命运牢牢地遏住。不甘、愤怒的他,却也流下过清澈的泪水……在和命运的抗争中,一曲长长的悲壮挽歌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
  • 鸣动九霄

    鸣动九霄

    一个特种兵意外地穿越到一片以灵力为核心的大陆中一个少年身上,拜绝世强者为师,与神兽结为兄弟,在这片异界大陆上演绎着一份属于他的传奇。好男儿当自强。不鸣则已,一鸣动九霄;不出则已,一出比天高!武者等级划分:灵徒,灵者,灵师,灵将,灵王,灵宗,灵尊,灵皇,灵帝,灵主。
  • 恬忆念梦

    恬忆念梦

    第一部小说,希望大家支持并且多多提意见!
  • 异世绝响

    异世绝响

    生前,女朋友坐上了别人的宝马车扬尘而去,未曾享过清福的双亲相继去世。死后,带着神秘的玉佛穿越到陌生的异世,为了家人,为了朋友,更为了深爱自己的女人。强者生存的大陆,他誓要踏着敌人皑皑白骨登上顶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天要挡我,誓把天捅破!
  • 逍遥客

    逍遥客

    那一年,少年走出了道观那一年,各种神秘势力横空出世那一年,都市里的故事开始了校花、老师、警花、白衣天使、美艳杀手……百花齐聚恩怨情仇,众生百态
  • 翻滚吧,女配!

    翻滚吧,女配!

    是谁说,女配一定是恶毒的?又是谁说,女配一定非得是绿茶婊,白莲花的?又是谁说,女配一定是衬托女主而存在的?所以,女配系统聚集所有女配怨恨,应天运而生。苏音,就是那个被女配系统‘幸运’选中的女人。苏音,二十二岁,哈佛学院的双博士,一家即将上市公司的执行CEO。就是这样一个汇聚了所有好运的女人,据听说,居然在一天下班的时候,被一个酒驾的男人给撞死了?而且还很狗血的契约了一个什么什么女配系统?最后还就那么稀里糊涂的就开始进行了做任务?苏音表示,她真的是很无辜的,不就是因为加班回家的晚了点吗?怎么就那么倒霉的被人给撞死了呢,而且还好死不死的开始做了女配任务,这真是狗血的不能在狗血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