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100000018

第18章 挑战主导叙事:海湾战争中的和平抗议与美国报章的意见/社论话语(1)

挑战主导叙事:海湾战争中的和平抗议与美国报章的意见/社论话语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倘若新闻是制度化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政治危机就是让这个世界摆脱庸常、真相乍现的瞬间。本章分析了1991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这一政治危机中美国报界的新闻话语,尤其是意见/社论部分。相当数量的学术文章已经从不同理论和政治视角对美国媒体在海湾战争中的角色做了研究(见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1991;LaMay et al.,1991;Kellner,1992;Mowlana et al.,1992;Smith,1992)。但是与以前大多数关于媒体和海湾战争的研究不同,本章关注的不是报纸如何处理中东冲突,而是侧重于它们如何呈现“国内前线”的反战抗议。

在简要说明本章的研究范畴和方法之后,我们讨论了美国报纸报道反战抗议示威所运用的主导性解释“框架”。我们也考察了报纸如何处理和平运动内部的不同声音。最后,我们将这些对解释框架的分析与根植于文化之中的意识形态假设联系在一起:这些意识形态形成了一个关于美国战争体验的主导叙事(a master narrative)。

■研究方法和范畴

本研究主要基于纽约大学战争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报刊剪报文档。这个文档包括了对海湾战争的抗议、反对和示威等内容在内共计1471篇文章,这些文章来自于对37个州573家报纸的剪报,从小镇的周报到大中城市的日报都包括其中,其体裁有新闻报道、特写、读者来信和社论,其中大部分(96.1%)发表于1991年1月15日(联合国设定的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至同年1月31日(那时国内抗议开始减少)之间。

本研究分析了美国中小型报纸的报道,它们远离全国电视网络,以及那些在大众和学者眼里代表“媒体”的精英日报。正如地方电视台与全国电视网对海湾战争的报道截然不同(Hallin and Gitlin,1992)一般,植根于社区而资源有限的地方报纸可能会提供一种独特的新闻运作方式。

虽然这个文档并非严格统计意义上的美国报纸报道的样本,但它定格了种类繁多、总发行量达到2850万的报纸在海湾战争爆发后关键性的前几周内如何描绘反战的不同意见。鉴于本研究的目的,这里并不存在系统性的抽样误差(更为详细的方法说明见Hackett,1993:16—18)。

在以下几个部分,我们勾勒了各种主导性框架和对于反战论争、行动和发言者的等级化结构处理。我们对文档中667则新闻报道的标题(根据新闻主角和活动进行编码)和一个70条新闻的样本(根据引用来源、提及人物、反战声明或论点来编码)做了内容分析。不过,我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每个框架显示的语言学特征上,而这些特征清楚地体现在从文档312篇意见/社论文章中挑选出的范例中,它包括典型主题和论点、等式和对立、历史性和其他类型的隐喻、隐含的现实判断、总体基调和对词汇句法的选择,如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对立等。这样的研究步骤既节省了时间精力,又能对文档做详尽全面的评述。最后,1991年秋我们在纽约和华盛顿地区采访了政府与军队官员、都市地区和全国性新闻媒体记者以及主要和平组织的代表。本分析也得益于这些访谈。

■解读抗议:主导性新闻框架

在吉特林(Todd Gitlin)对20世纪60年代媒体和学生抗议运动的经典研究中,他得出结论:新闻报道受制于含蓄的(没有说出的和没有被承认的)“框架”——“认知、解释和表达的连贯模式,是筛选、强调和排除新闻报道的过程,同时也是事件操纵者组织言论的过程”(2007中文:14)。这些模式的必要性与新闻制造过程内在的选择性相关联:媒体是移动的聚光灯,而不是被动地反映社会的镜子,选择是它们活动的工具。一篇新闻报道采用某一形式,但对其内容有所抛弃或不予重视,这是不足为取的。一篇报道就是一个选择,是一种看待事情的方式,也就是展示观点的方式(吉特林,2007中文版:26)。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闻媒体总是将反越战抗议放在这样的框架里:它们是对海外战争胜利目标和国内法律秩序的非法威胁。媒体报道对暴力、共产主义和飘扬在示威地点的“越共”旗帜等话题的强调,有助于建构如下形象:这些运动偏离常轨并具有威胁性。吉特林论述道,这些新闻故事的原型是犯罪故事,“按照常规,反动活动都会毋庸置疑地被看成犯罪活动”(2007中文版:8)。

在越南遭遇彻底失败的一代之后,什么样的框架被用于20世纪90年代的反战抗议?泛言之,海湾战争期间没有一种解释主导着美国报纸。相反,好几种解释性框架同时存在,我们将它们称为“内部敌人”、“边缘怪异”与“合法争议”。

■“内部敌人”框架

1.报纸对“内部敌人”的主题建构

新闻报道包含了很多“内部敌人”框架的示例。这个框架将反战抗议定位成暴力的和/或背叛国家的内部敌人,这些解释性框架的线索可从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标题中寻得端倪。文档667条相关新闻标题中,大约五分之一(19.7%)将不同意见边缘化。异议被展示为法律和秩序的问题:暴力、破坏、象征性地挑战权威与权威部门施加的控制与惩罚。在我们选择的70条新闻样本中,公共权威的代表人物频繁出现,46%的新闻中引用了他们的声明,而且他们的声音通常优先于抗议者的言论。大多数海湾战争期间的反对言论表达实际上是合法且和平的,但媒体对暴力的预期至少影响了部分报道,这与以前的研究也保持了一致(Halloran et al.,1970)。

意见/社论版建构了一系列的等式和对立并将反战抗议塑造成内部敌人的角色:

(1)抗议=叛国。最极端的作者否认战争时期抗议和异议的合法性。抗议等同于叛国。虽然文档所搜集的35篇社论中只有少数采取了这种强硬的姿态,但作家专栏与读者来信所体现的立场则毫无保留,如下例子可兹为证:是到了该给这些人迎头痛击的时候了,早该这样了。布什总统应该调用紧急力量并回顾一个世纪之前的《反叛乱法》。它规定在战争时期任何鼓吹反对意见的言论、出版和写作都为非法。这一次,当我们惩罚海外的敌人时,我们也应该保证国内的敌人也得到应有的惩罚(Bakersfield Californian,2月3日)。其他没有明确要求合法镇压抗议的作者则希望它们自行消失。例如,一篇社论论述到,尽管反战抗议应该作为民主的一部分被接受,但它是“令人厌恶的”,而一旦美国军队开始为捍卫自由(这个假设用在科威特的“独裁君主制度”上甚为有趣)浴血奋战,“反对战争会变得像战争本身一样丑陋”。

(2)抗议=暴力的无政府状态/对权威宣战。尽管这个等式没有从原则上否定持有异议的权利,它仍然聚焦反战抗议最为暴力的形式,并将抗议塑造成一种危险的异端行为。这种观点亦明显体现在新闻标题(“旧金山的和平活动者?他们更像暴徒”;“暴力抗议受到谴责”)、新闻主体与意见/社论上。在意见/社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的行为:堵塞高速公路和桥梁,占领政府大楼,毁坏财产和焚烧汽车。暴力成了一些社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意见主要形式的读者来信的关注点则更有选择性。一封来信对示威不予理会,将其称为“只是反美国的无政府行为”。另一封来信说“从他们(抗议者)身上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暴力”。由于很多作者不愿意给抗议者冠以和平这个概念,于是他们将“和平运动”和“和平示威”这样的字眼打上引号,使其具有怀疑和保持距离的效果。

一些文章进一步将和平抗议等同于战争本身。一位读者指责抗议者“制造与权威机构的战争”,而6名大学生在停车场进行的抗议活动使另一读者愤怒不已:“人们会认为这是沙漠风暴的延伸”。有一读者竟然说“这些抗议活动中伤者数量比战争中的还多”!这样,对现实关系令人震惊的倒置处理手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当真正战争的血迹通过委婉化、隐喻和选择性的想象在新闻话语中被抹去,对大屠杀的积极反对则顺理成章地等同于暴力和/或战争。这种等式实际上代替了对可能发生的伊拉克平民伤亡的讨论(仅有13%的新闻报道样本提到这一点)。

(3)抗议=不负责任和损害自由。这个等式的前一部分基于对责任这个词的民族主义的诠释:抗议者应该警惕不要传递出一个分裂国家的讯号,因为这样会导致安慰敌人而削弱美国军队在海湾的士气的后果。等式的第二部分试图把抗议者置于道德上不利的地位(同时支持美国黩武主义),因为他们抗议的自由正是他们(声称)要抗议的人和事所提供并予以保护的。“抗议的权力正是使我们国家伟大的许多事情之一”,一位读者这样写道,“但是很多抗议的人们如今已忘记,我们之所以享有这种自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和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他们“想要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得到和平和自由”,但他们“并不懂得对其所享有的自由权利感激涕零”,因此“让那些给予他们自由”的人心生嫌恶。隐含在这番话里的逻辑潜台词是另外两个值得怀疑的等式:海湾战争=捍卫自由,自由=美国军事实力。

(4)抗议=民主政治的对立面。在这个等式里,和平运动落在民主政治的架构之外。这个架构被一位特邀专栏作家定义为“通过大多数人自由选举的代表来履行的规则”。既然美国议会已经投票支持军事行动,公开讨论的时间已经过去,所以公民们应该支持战争努力。

这种观点赞颂了美国政治体系既定的优越性,并不假思索地将其与“民主”完全等同起来。依据这个观点,在伊拉克这样的独裁国家里,人们有抗议的理由,而在美国这样已经实现民主的国家中,抗议却是令人怀疑的行动。

2.意见/社论版的话语/论证策略

(1)恶意换喻。很多意见/社论文章和新闻报道一样,反战运动中的不同声音被混为一谈,并通常表现为统一一致与单维度的运动。这种混合常常通过有意换喻——用个别来代表一般——的话语策略来实现。比如,将“不要用鲜血换石油”的反战口号等同于整个反战运动的中心论点。另一常见的例子是将抗议中最极端的形式等同于整个运动。或许最惊人的是华盛顿州《每日记事》(Daily Chronicle)的新闻报道,它们完成了一系列的语义跳跃:从挥舞着伊拉克旗帜和烧毁美国国旗的个人,断定抗议者整体上认为伊拉克在道德上高出美国一筹,从将“年轻人”归类为一个整体到暗示文化清洗的必要和对大中小学课程设置的隐含谴责。

(2)“我们”与“他们”二元对立的建构。“内部敌人”的框架当然包含了一种二元对立的话语结构:“我们”——爱国的美国人和“他们”——危险的抗议者。这种二分法体现在各种内容背景和表现形式当中。作为“他们”的抗议者通常被排除在“美国公民”、“美国人民”、“一般公众”和“普通公民”之外。例如,下面这则社论就以评论的权威语调区分了敌我阵营:“[抗议者占据奥林匹亚大楼]结果,这个州的人民因为那些将立法人员推到一边的抗议者们而遭受侮辱,倍感尴尬,颜面扫地……他们使人民的众议院,包括站在立法者办公桌上都蒙羞”(Centralia,WA,Daily Chronicle,1月17日;着重号为原文所加)。

一位专栏作家在文章开头把他自己与抗议者相对照,然后建立起“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二元对立:“然后,当战争结束而我们又已经胜利,让他们在和平与胜利的歌声中加入我们和我们的盟友之列——他们无法用勇气或爱国主义来支持这种胜利。当他们歌唱的时候,让他们感受他们的羞耻”(Manteca,CA,Manteca News,1月23日;着重号为原文所加)。

与有意换喻的策略相似,“我们”/“他们”的对立混淆了反战运动中真正的意见分歧、细微差别和一些暧昧的观点。很多和平运动者对海湾战争怀有正负两面的复杂情绪,鉴于此,这种策略有意制造了和平运动者与战争支持者之间不必要的敌对状态。

(3)去人性化的隐喻。“他们”不仅仅被视为敌人,不是“我们”中的一分子,在道德和精神上都低人一等(有些作者称他们为“笨蛋”、“白痴”),甚至某些意见/评论版隐喻他们丧失人性,称他们为“头脑简单的动物”、“和平的猪”和“步入中年的啮齿类动物”,他们“用脚刨地”,像一股非理性的自然力量一样爆发,他们“突然出现并遍布这个国家”。甚至“那些出于对人类的真爱和对战争的憎恨而谴责战争的少数人”都无法得到救赎的机会:“倘若你和猪一起游行,你也被猪玷污了”。

同类推荐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热门推荐
  • 超神学院之坑王赵信

    超神学院之坑王赵信

    这是以赵信为主角,他是坑王没人带他实战,只有两基友愿意带他,但是神秘老师所教改变了他一生。
  • 娱乐帝

    娱乐帝

    林楠,生活于二十一世纪,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一觉醒来,身处异世界,天降娱乐系统。系统分十级:学徒,入门,基础,精英,真传,大师,宗师,天王,称神,大帝。``````````````````````````````````````````````ps:新人新书,需要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由于是新人,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兄弟姐妹帮助指正,让博弈可以再不断改进中进步。O(∩_∩)O谢谢!!!!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舍我取谁

    舍我取谁

    失去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我就像一片落叶随风飘荡偌大的世界却没有我的安身之所孤独那是一种毒能销魂能蚀骨可谁是我的解药......想拥有全世界,可是,我只是个废柴,我真的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是...我想改变这是我第二次尝试写作,也是第一次网络版图书,这部小说构思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动笔,浙江此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完成,这次的题材是一个孤单,颓废的主人公慢慢成长的故事,涉及到一些异能,科技,希望大家喜欢
  • 海贼之编织世界

    海贼之编织世界

    猪脚穿越了!神秘果实!究竟有怎样的海贼故事呢来看看吧!
  • 诸神的旋律

    诸神的旋律

    在月光下孤独的神明,轻弹着那来自诸神的赞曲。她的一颦一笑,到散发着神祗独有的灵性;她的低眉婉转,都吐露着神明的思绪。她谱好了每一段、属于每一个神明的乐曲,点一盏清茶,等清风雪雨。
  • 未来战士之逆战

    未来战士之逆战

    未来,地球被丧尸统治。人类,灭亡在即。最后关头,幸存者联盟研制出时空穿梭方法,将一名战士“送回”过去。他,能否将一切消灭在萌芽状态。请看——未来战士之逆战。
  • 逆矩

    逆矩

    历史就是拿来改造的,未来就是用来设计的,这是宁煦的信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与宁采臣扯上关系后,竟然真的改写了历史,重塑了未来。十年前的那场诡异遭遇留下的阴影,虽使他对重回故地,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因缘自有,冥冥难脱!
  • 穿越星际之殿下想罢工

    穿越星际之殿下想罢工

    前世的弃子,今生的传奇。闻人琦上一世为工作所累,为亲情所伤。重来一世,她要随心所欲,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活着。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殿下,校长找你。”“殿下,元帅找你。”“殿下.......”别喊了,本殿下要罢工!PS:本文爱情线较弱,主玄幻女强,不喜勿进。
  • 我们来自不同时空

    我们来自不同时空

    来自不同时空的女主女配在机缘巧合下相识开始了她们精彩的异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