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200000059

第59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致的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践行,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笔者认为,除了对教材的解读外,还应当把这种认知引到更广泛的世界里面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二、次途径:课外阅读,理论知识延续,扩大眼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国千百年来未曾这么深刻变化的时代,短短三十年时间,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度的人民,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更是建设者。

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提出资本主义精神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这种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笔者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国这三十年来,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这个背后有没有一种精神作为一个基础或者一个支撑

正如罗斯科·庞德在其名著《普通法德精神》阐述一个原理:一个时代的法律精神是这个时代一切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任何法律制度一旦权威性地形成之后,人们必须以宗教式的虔诚去捍卫它,任何非正统形式的否定、修改、曲解法律的行为或动议都是对社会正义的直接危害。同样,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于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笔者制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看四本书: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费孝通《乡土中国》、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让学生阅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前,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明朝中后期,存不存在着影响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有的话,它的文化基础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我们这个帝国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开始走向了衰落,和西方文化相比较,能不能说中国文化就是低劣的文化

根据在中学所学的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知识,探讨从一种制度向更高的一种制度转变的时候,有很多因素推动这种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前,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熟人社会维系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熟人社会转变成陌生人社会的条件什么

乡土社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本书中谈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那些

让学生阅读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书中资本主义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联系实际,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不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支撑

让学生阅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环境因素是否决定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看待自然和人生,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差异

探讨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文化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是否合理,进一步探讨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否起着这样的作用

笔者规定同学一个月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看完一本书后,每一位同学写一篇读后感,然后集中同学一起讨论,既可以根据笔者提出的问题来探讨,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讨论。作为教师积极的引导,同学们将教材的基本原理运用到读书的过程当中。

通过课外的阅读,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存在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同学将这种理念带到课堂中,探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意义,就会从容,认可这种理论。

除了书籍的阅读,还要引导同学们多关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将教材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今年的许霆案件,探讨案件本身既是法律知识的运用,更主要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完善,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更是建设者。

还有就是奥运火炬传递过程出现的相关事件,《香港经济日报》报道:“藏独”组织对奥运圣火传递的破坏,以及部分西方传媒“一边倒”针对中国的报道,已点燃了当地华人的怒火。多个国家的华人近日纷纷发起大型集会及游行,力挺北京奥运,反对“藏独”及抗议西方传媒的歪曲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美国密歇根、华盛顿等地都有华人集会,抗议暴力破坏北京奥运会。因激愤于巴黎警察不作为,致使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中频遭抢夺;法国总统发表抵制奥运的言论,以及有根据表明家乐福最大股东支持“藏独”活动,广大国内网友发起抵制法国商品,抵制家乐福的行动。

在讲相关理论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这些在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对于这些事件本身事件的分析,也是对教材理论的运用和延伸。

课堂上讲解教材的理论,教师在这个主途径当中,要深刻的把握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原理的中国化的理论,同时也是同学们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原理的中国化的理论的知识的积累。课外书籍的阅读和关注现实生活,既可以扩大同学们眼界,又可以让同学们将马克思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原理的中国化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做到心服而愉悦。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参见黄志斌,朱浩:《试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素质要求及培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12期。

[2]参见《南方都市报》,2007-10-30

[3]参见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4]参见张卫萍:《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意义》

http://www.bfa.edu.cn/ztwz/2007-11/28/content_16494.htm,2008年4月20日。

小议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查少刚

【摘 要】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 创新 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广大社会成员中确立起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实现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对推进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不少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正在降低,甚至产生了反感情绪。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日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越来越不相适应的状况。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板起面孔”“唠叨说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时代、新的形式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亟待创新。

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反思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片面强调“灌输”,尽管这种形式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现在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的全球化趋势,面对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它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马克思主义需要灌输”,毫无疑问,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世界工人运动当中,“灌输”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确立其指导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教育采用“灌输”的形式是正确的。然而,社会在向前发展,实践也在发展,今天的情况和当初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基于物质需要日益得以满足的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丰富多彩,精神文化领域出现多元化趋势且日趋明显,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当今大学生从一开始就置身于这种复杂局面之中,他们的大脑已经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画,要取得先入为主的优势已不太可能。第二,阶级状况具有新的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阶级对立以暴力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迫切需要革命的人们迅速掌握革命的理论,“灌输”无疑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现在,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但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当然也没有必要)长期绷起这根弦。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解读“马克思主义需要灌输”,必须看到:一方面,“需要”并不是“只有”。从某种程度上讲,潜移默化的影响、身体力行的垂范所带来的效果可能比“灌”强。今天的大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自主性、主体性和独立性,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并乐于接受,一味的“灌”往往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反感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灌”是手段,“输”才是目的。“灌”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学生已经不再是空白的大脑中灌进马克思主义并且要强制他们接受,科学的东西也不再具有吸引力。“输”体现了过程与目的的统一,内化的过程就是输入,但输入并不是全部目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造世界,因此,内化于学生思想之中的马克思主义还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外显化,也就是说还有一个输出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输入和输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个过程,而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要达到“输”的目的,“灌”固然重要且必要,但并非只此一途。

事实证明,这种片面的“灌输”正是在人为地降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面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今天的大学生在他们成长、徘徊的人生十字路口,需要的是照亮他们的前进道路的火炬,需要的是指示他们前进方向的航标,而不仅仅是强制性的灌输;他们不仅仅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他们对结论背后的原因和过程同样感兴趣。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必须做到变“灌”为“引”,“灌”“引”并举;变“堵”为“疏”,“疏”“堵”结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不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把他们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这应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主导思想。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应坚持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其形式对其内容的表现力是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既要把其科学的内容传导给学生,又要让学生领会其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形式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而这一教育过程也还有一个形式的问题。显然,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其教育形式的影响和制约。如前所述,当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象、环境和背景以及条件等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也应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立足于现实条件,着眼于未来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已显得迫不及待。

当然,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的乱搞。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指出,“主张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形成新认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因此,与时俱进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的“时”代表着世界存在发展的客观方面,“进” 则代表着实践主体的思维理性、价值态度和实践意志的主观方面,就是与变化了的客观事物和变化着的社会一起前进。必须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永无止尽的,因而与时俱进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从发展趋势出发,而不能仅从眼前事实出发;从全局出发,而不能从局部出发,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形势,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今大学生的新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高等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热门推荐
  •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 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两世人妖恋

    两世人妖恋

    三年前,是他救了我,那时候,他还是个穷书生,房无半间,地无半亩,但他却有一副难得的好心肠,他救了我,那时的我还是一只白狐……
  • 做人有原则

    做人有原则

    本书归纳了48个做人必须坚持的原则,并给出了“建议与忠告”,对人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异次元——浮生一梦

    异次元——浮生一梦

    她,是一位超强占卜师。四大神鸟在旁边守护,连世界上最后一只蛇形凶兽九幽彩灵蟒也只能在其手下徘徊。她,是远古凶兽。创世神的爱人,世上最古老的生物。当两位齐聚,且看她们如何笑看浮生。
  • 晴空下的千纸鹤

    晴空下的千纸鹤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长大后的两情相悦,注定了这一生的幸福……绝对甜文【第一次写,希望支持哦^-^】
  • 青清子衿悠悠我心

    青清子衿悠悠我心

    我本是凤落山上的白狐名叫清悠,你是受万人敬仰的战神子衿,为你挡下渡劫之时的天雷我心甘情愿,不曾想你散尽修为与我共度轮回。三生三世,世世情缘
  • 我眼中的,你心里的

    我眼中的,你心里的

    一根网线,连接了多少个少男少女。我在这里,你在哪里?一网而情深,网恋比异地恋更痛心我们能在一起吗?我们能走到最后吗?
  • 古剑奇谭之灵珠碎片

    古剑奇谭之灵珠碎片

    多年以后,晴雪终于寻到了屠苏散落在大地的灵,并以五碎片之一的水之碎片救了他……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腹黑萌宝俏娘亲

    腹黑萌宝俏娘亲

    为弄到独家,她独自赴约传闻中的冷血总裁,却不想误入狼口!赖上她的门,霸占她的床,还要让她做人肉抱枕!这个长得英俊不凡,拽的二五八万的男人,占了她便宜还要求负责?果断闪人,可……这个扯着她裤管的小肉包,怎么长了张跟她一模一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