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200000003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

四、《资本论》循环经济思想的现实启示

根据上文论述,我以为,《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至少有如下现实启示:

1,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废料”的减少与充分利用必须依赖于三个前提条件:废料的规模收集、机器的改良和科学的进步。而本人进一步证明,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在三大条件中科技进步条件又是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一百多年多去了,马克思的这个光辉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凸显其重要性。当今世界的“废料”所产生的污染早已不是伦敦450万人的粪便污染泰晤士河那样简单,而已经影响到人类能否持续发展问题。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也相比马克思的年代取得了巨大进步,甚至成为“第一生产力”,日益展示其在减少废料、变废为宝方面的巨大能力。比如,就影响全球气候的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而言,由于科技进步,就产生了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整体联合气化循环发电技术和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发电技术、以及碳封存技术等等,不仅有望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还可以运用碳封存大大提高封存点的煤、油的开采率。这些情况表明,科学技术在减少和利用“废料”方面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显著增强了。因此,综合环境污染加剧和科技作用增强两个方面来看,重视马克思的这个宝贵思想今天已更加重要。

2,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前面展示,马克思在讲到“废料”利用和减少时,不仅仅是从生态的角度,也不仅仅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结合了生态和经济两个方面的要求。比如在谈论伦敦的河流污染时是从生态的角度,而在谈到利用废料的规模条件和生产的利润要求时,就是从经济角度,是生态与经济的有机融合,两不偏废。

从经济角度谈论“废料”问题,也就是谈论“废料”利用的经济可行性。马克思指出了“利润”是充分利用“废料”的内驱力。然而,表面上看起来这又似乎和马克思认为正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是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根源性因素相矛盾。其实,马克思反对的不是利润本身,而是反对资本家的惟利是图和使利润获得服从于资本家私利,即“出售时要获得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因此,问题就自然不是利用“废料”是否也要符合经济要求,相反,是在提示利润重要性的前提下,应当限定“废料”生产者的权利与责任(限制其“私利”),以及必须使“废料”生产者的经济追求与社会责任相统一(限制“惟利是图”)。由此,马克思所展示出来的生态,是经济的生态;马克思所展示出来的经济,是生态的经济,两者互相限定、互为条件。当然,需要顺便指出的是,上文已表明,马克思本人又认为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废料”利用也必须要符合经济要求,而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因此,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也必须要始终尊重经济规律。尤其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情况,当前有两项工作最关紧要:一是要加强“废料”的回收工作,建立健全回收体系,以满足“废料”利用的规模条件。二是马克思曾提到“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而恰恰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资源定价的市场体系,资源定价偏低。因此,改变资源定价偏低、视情况适时建立资源定价的市场体系也当是当前之必需。

3,必须创造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条件。

马克思关于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制度原因的分析至少可以给我们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本文第三部分展示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恰是引起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的根源,根本方向是要变更资本主义制度。而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受到政府的强有力调控,完全可以从有利于社会整体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从而有利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生产仅仅服从于资本家私利的弊端。另外,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在公有制社会中,“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xviii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必须对当前不合理的具体制度进行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虽然为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交换提供了广泛可能,但是,毕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这也会影响到减少和利用“废料”问题。除了上文提到过的废物回收制度和资源定价制度外,还有政绩考核制度、企业的社会评价制度、限定废物排放和鼓励废物利用的系列具体制度(包括生态税、废物排放权交易等)等,均是如此。笔者以为,力求这些具体制度的完善也至少是符合马克思注重从制度上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这个总体思路的。

注释: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116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7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5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5页。

1 《资本论》第三卷,94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7页。

1 《资本论》第一卷,579—580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5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5页。

1 《资本论》第三卷,94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5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7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7页。

1 《资本论》第三卷,94页。

1 《资本论》第三卷,11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3。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393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查少刚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发展的范畴,这个过程有着它自身的逻辑。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它必须和具体的现实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在实践中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怎样结合”的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充要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内在逻辑 理论保证 现实根基 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是毛泽东最早于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的。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注并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革命的洗礼,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体现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着它自身的逻辑,那就是,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其次要准确把握“中国的现实国情是什么”,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怎样结合”,这些问题一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规律性的展现,同时又规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与结果的正确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保证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50多年的历史。这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不断翻出新的篇章,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她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从巴黎公社革命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无不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条件下,她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国际国内的条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背景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的条件下,有必要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内涵。换句话讲,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解读马克思主义,这是在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基本的理论保证。

毛泽东早就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他同时指出:“不是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运动的唯一正确的方针。”①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些条条框框,不是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那些只会背诵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只会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本本上的一些结论来裁夺现实的人,绝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以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提出荒唐的“二次革命论”,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就其认识论根源来讲,就是没有真正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也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历史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新的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呢?

显而易见,新时期我们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苏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甚至也不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到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上都可以被看作是“革命”的主义,其政治目的都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其政治手段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运用革命的手段达成既定的目标。“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告别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革命”,只是意味着“革命”已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历史已经跨过了革命的阶段,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革命的手段,而是革命的精神和革命的勇气。我们需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如何保证改革开放的历史方向不会发生偏移呢?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为我们指引了航向。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必然包括其理论形态和理论实质两方面要素。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从历史看,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苏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的理论形态,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发展性,具有相对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及其鲜明的政治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与理论形态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就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精髓,就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体现为新的理论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同类推荐
  •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强调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因此,九龙坡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编辑寄语:在现代学术空间中,论及自由,都绕不过哈耶克;在中国的学术中,论及哈耶克,都绕不过邓正来。】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热门推荐
  • 武当逆乾坤

    武当逆乾坤

    这是一个凡人能够以武逆天的世界。身为金蟾派传人,徐隐在身死之后带着一世记忆转生来到了这个世界。此界为武者,当逆转乾坤!武者:广义上为习武之人的意思,狭义上则是所有习武之人第一个所达到的境界。武者之后,便是武士、武师、大武师、武宗、武尊、武帝,以及最后那记录之中才出现过的武圣!
  • 唯见倾心:腹黑王爷的神女殿下

    唯见倾心:腹黑王爷的神女殿下

    21世纪特工莫染不幸穿越到一个废柴神女身上,本想在这个异世界里大放光彩,却不料天有不测浮云,自己的肚子开始变大。要当娘了!“娘,你知道爹长什么样吗?”小粉团子双手撑着脸,好奇的问着“当时夜太黑了,什么没有看到,只是依稀记得他身材不错,说不定他是什么小馆呢!”“啊!原来爹爹怎么可怜,那...娘,那可不可以把爹爹买回来?”小粉团子抱着某女的大腿,卖萌的求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莫染态度很坚决的反对到小粉团子听到后,偷偷的走出去,跑到树下,抬起头对树上邪魅的男子喊道“娘亲说,你是一个小馆,她很嫌弃,所以不会要你的”男子听见小馆二字,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小馆,呵呵,莫染你成功挑起我的怒气了!
  • 总裁老公独宠小娇妻

    总裁老公独宠小娇妻

    见到江琉璃的第一眼,陆时谦就知道,这辈子非她不可;而江琉璃知道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嫁给陆时谦。痴情总裁与小妻子的甜蜜日常。本文宠文。
  • 文明纪元之启明

    文明纪元之启明

    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我们是要大声哭泣,还是应该放声高歌。旧的纪元已经变成过去,我们的未来究竟是在何方?是接受现实与旧的过去一起堕入深渊?还是继续挣扎存活在废墟之上开出创新的未来?且看主角带领幸存的人们如何重建文明,开创新的纪元。本书为纪元类小说:讲述了幸存者们在世界的废墟之中顽强生存,并从旧世界的残骸之中吸取养分,重新长出参天的文明之树的生存奋斗故事。
  • 雨檐

    雨檐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下雨时与你躲雨的屋檐。听雨打屋檐,邂逅一段情缘。
  •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尊王的宠婢

    尊王的宠婢

    又名《一世囚》她本是丞相府最不受宠的三小姐,人人都可以肆意的欺辱践踏,但她却如同荒野上那坚强的野草,烧不尽摧不毁,当那个如同鬼魅一般的男人出现的时候,她却渐渐失去了继续存活下去的勇气,他那锋利的刀刃一寸寸的深掘入土并将她连根拔起。作者扣扣群:577094203
  • 神奇宝贝之魂之魔术师

    神奇宝贝之魂之魔术师

    一名叫夜胜的少年,再一次“天谴”中被无奈的穿越到了神奇宝贝世界,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由于本人是嫩到不能在嫩的新手的缘故,所以文笔肯定烂的不能再烂了。不过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 求道遁一

    求道遁一

    千年前的“豹子头”林冲!成就了“肉身不坏”,感觉修行前面没有路了,却机缘巧合“破碎虚空”来到现代,夺舍了饿死的现代人林冲,面对天地元气喷发,万物异变的世界,结合了现代人的灵魂的“豹子头”找到了前进的路,看林冲如何破开荆棘,走上强者之路。。。。。。
  • 幸福定格在这一刻

    幸福定格在这一刻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此故事分上下部,上部《恋上你的味道》,下部《幸福定格在这一刻》(移动阅读版权已签)欣雨梦,林晓枫,关小佳,欧阳仁浩,他们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呢?失踪的小晴现在在哪呢?欧阳文硕是林晓枫的情敌?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里揭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