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入侵波兰
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很快便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波兰。1939年4月,纳粹德国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在灭亡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波兰统治者这时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处境,便极力在外交上修补篱笆,寻找靠山,以求自保。
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对波兰的安全单方面提出保证,4月6日,贝克上校在伦敦同英国签订了一项协定,把英国单方面的担保改变为一项临时的互助条约。双方商定,一俟条件成熟,便签订长期条约。
1939年4月中旬,波兰外长贝克倡议的波兰与英国的参谋人员会谈,并在4月底重申这一要求。5月22日~6月5日,英国代表团访问华沙,两国参谋人员会谈开始。后来两国又在伦敦继续会谈。7月下旬,英国海外武装部队监察长埃德蒙·艾思赛德上将访问华沙,与波有关方面讨论军事形势,参观波兰陆军和空军的演习,把两国参谋人员会谈推向高潮。
波兰同法国早在1921年就签订了军事协定。直至1938年秋天,两国参谋人员一直根据协定进行经常性接触。后因波兰在捷克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而使两国关系变冷。在英国宣布给予保证和法国重申对波兰的条约义务之后,波兰采取主动,派陆军部长卡斯普尔祖斯基和参谋长斯塔希耶维奇访问巴黎。5月16日,双方就波兰代表提出的一项协定草案取得共识。草案规定,如果德国侵略波兰或威胁波兰在但泽的重要利益,从而引起波兰的武装抵抗,法国武装部队将自动地开始行动。如果德国的主要攻击是针对波兰的,法国将以其武装力量的大部分在法国总动员开始后的第2天对德国进行攻击。但5月19日,法外交部长博内提出,军事协定应从属于政治议定书。由于政治议定书直到9月4日才签定,故战争开始时,军事议定书对双方都不具约束力。
在凯特尔6月22日签发的一项命令中称,希特勒已大体上批准了初步时间表,并指示征召预备役须以秋季演习为幌子。为保密起见,必须停止执行陆军总司令部自7月中旬起陆续腾空边境地区医院的建议。6月24日,凯特尔指示陆军总司令部拟定完整的夺取维斯瓦河下游各座桥梁的措施。此前,德国已开始向美国各大公司大量采购各种物资。到8月下旬开始,德国的军事首脑们已开始全力进行在东面消灭波兰,在西南防备英法的准备工作。
8月15日,陆军总司令部已计划好迁移到柏林东面的佐森,海军的袖珍战斗舰斯比伯爵号和德意志号及21艘潜艇已准备好开赴大西洋防区。为充实西线部队,有25万人被征召入伍。同时,对铁路部门发出了动员令。
8月19日,德国海军接到了出发的命令。21艘潜艇开始进入不列颠群岛以北和西北的阵地,斯比伯爵号开赴巴西沿岸海面,德意志号进驻北大西洋可切断英国海上航路的阵地。8月25日,已驶入但泽港作为期两天访问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号战列舰到30日仍停留在那里,并已停泊到靠近威斯特帕莱脱的一个地方(该舰的火炮可从这里一直打到希拉半岛)。
8月25日以前,德国外交部已通知驻在波兰、英国和法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叫他们要求德国公民尽快离境。
8月27日,德国政府宣布,食品、肥皂、鞋、纺织品和煤,从第二天起实行配给。
8月30日,德国设立了一个由戈林任主席,由戈林、凯特尔、赫斯、弗里克、丰克和拉默斯组成的常设的内阁国防委员会。
在进行夏季大演习的幌子下,德军在7月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大量按战时编制补满人员的基干军队,在不宣布动员的情况下调至预定集中地域或战略展开地区。借口参加庆祝坦嫩贝格会战25周年,德国军队开进了东普鲁士。一些部队诡称进行“掩体作业”,进入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装甲师、轻步兵师和摩托化师,则开往德国中部进行“秋季大演习”,以便在入侵波兰之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集中地域。到8月25日前,预定用来进攻波兰和没有参加这些“大演习”的部队,已得到充分动员,被调到了战略展开地区。8月25日,陆军已做好入侵准备。
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波兰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自卫措施。3月份起,波兰虽然开始制定对付德国入侵的“西方计划”,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怕刺激德国,给德国造成入侵的口实,在战争准备方面一直缩手缩脚。8月23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德波关系更形紧张,这才引起波兰领导人的严重不安。
8月23日傍晚,波兰政府下令实施秘密动员。8月26日,波兰政府决定实行局部动员,并命令动员起来的部队开往集中地域。
在德军开进斯洛伐克后,斯洛伐克电台于8月28日号召居民同德军合作,共同对付波兰。鉴于这一严重局势,加之德军在波兰边境的集结,以及那里发生的多次冲突,波兰政府决定于8月29日下午实行总动员。但英法两国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当英德谈判仍在进行的时候,采取这一极端措施是“不合时宜的”,波兰的这种作法可能会被人视为好战。虑及英法的意见,波兰决定将总动员的时间推迟到31日零时,致使到战争爆发,波兰还未完成总动员。
到1939年8月下旬,德国已成功地破坏了英法苏反侵略同盟的建立,并且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尽管如此,希特勒不能确定英法是否参战。8月22日,张伯伦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希特勒,表示德苏条约决不会改变英国履行对波义务的决心。在复信中,希特勒又软硬兼施,试图动摇英国履行对波义务的决心。自从希特勒决定入侵波兰以来,他不断蓄意制造事端,使两国关系日趋紧张。散居在波兰境内的德国人与波兰当地居民的关系也随之激化。这样,在几年前的德波关系中未发生任何影响的德意志少数民族问题,现在便成了希特勒等德国领导人大作文章的主要题目。
他们经常无中生有或黑白颠倒,硬说波兰对德国少数民族进行无端挑衅和迫害,致使这些德国人苦不堪言。而且他们对波兰人的这些所谓罪行几乎是处处控诉,逢人便讲。
8月23日,希特勒对英国大使汉德逊说,波兰有数以万计的日耳曼族人正在受到迫害,甚至还发生了六起阉割事件。这些罪行已经使他忍无可忍。要是波兰人再继续迫害日耳曼人,就会马上引起“实际行动”。
8月24日,戈林在接见波兰大使利普斯基时,离间波兰与其西方盟国之间的关系。
在战前有限的时间里,希特勒仍在争取英法。8月25日,希特勒在总理府接见了英国大使汉德逊。他说,他准备同英帝国缔结协定,愿意保证大英帝国的存在,准备接受一项合理的军备限制,并且愿把德国的西部国界看成是最后疆界。他强调说,这是他最后的建议,如果英国政府拒绝他提出的这种“慷慨而又全面的建议”,就会发生战争。他请汉德逊敦促英国政府,“十分认真对待这一建议”,并主张大使亲自乘飞机将建议送往伦敦。德国政府可派飞机供他使用。
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波兰一直没有对英国政府施加任何压力要它签订两国间的正式的长期协定。8月初,德波关系已进入危急阶段,波兰人要求签订这样一项协定的愿望日渐急切。8月的第二周,波兰提出了一份协定草案,由波兰驻英国大使拉斯津斯基带往伦敦。虽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由于爆发战争的危险与日俱增,双方都不想在次要问题上过多纠缠,于是协定在8月25日签字。协定规定,如果一方受到“一个欧洲大国”的直接侵略,如果发生显然威胁其独立的行动而受威胁的一方“认为使用其武装部队……进行抵抗是极端必要的”,或者如果有企图“用经济渗透或任何其他方式”来破坏其独立的图谋,另一方保证给予支持。
8月25日,墨索里尼来信表示,意大利因缺乏战争准备不能参战,希特勒不得不收回26日晨入侵波兰的命令。
8月29日晨,德国给英国的一份正式照会中表示,德国政府为了维护英德友谊,为了让英国政府满意,准备“接受英国的建议,同波兰进行直接谈判”,要求波兰派一名特使于8月30日去柏林。
显然,这份照会是为英法不履行义务提供借口,而且也给波兰人出了难题——派特使去,就要准备接受希特勒提出的任何苛刻条件,否则,拒绝“和平解决”的罪名就会落在自己头上;不派特使去,希特勒就更有理由将上述罪名加在自己的头上。
为了将战争的罪名强加在波兰人头上,希特勒等人无所不用其极。8月30日在他的导演下,又制造了一个骗局。这一天,他责成外交部专家起草了一项解决德波问题的“宽宏大量”的建议。希特勒在建议中,只是要求把但泽归还德国,同意格丁尼亚港为波兰的自由港,走廊的命运在一年后由公民投票解决,公决后无论走廊归谁,另一方都有权保留一条享有治外法权的穿过走廊的公路和铁路。但希特勒并不想使这项建议成为谈判的基础,而只是想借此将谈判失败及因此而引起战争的罪责加在波兰头上,并且用以欺骗世界舆论。后来,这项建议根本未正式提交给德波直接谈判的斡旋者英国,更未提交给波兰,只是在8月30日深夜,由里宾特洛甫用德文向汉德逊匆匆读过一遍。这位大使连建议的基本内容都没有弄清楚。里宾特洛甫却借口波兰代表直到半夜仍未到达,而粗暴地拒绝大使看建议原本的要求。希特勒一伙为了起到宣传效果,让电台于8月31日晚9时向德国人民全文广播了这项建议。
8月31日,德国人还在未放弃争取英法的希望。在9月1日负责指挥德国空军对波兰进行大规空袭的戈林,在当天17点邀请英国大使到他的寓所喝茶,大谈波兰的罪状以及希特勒和他自己同英国友好的愿望。
8月27日,希特勒在给达拉第的复信中就巧妙地利用了法国人不愿为但泽流血,不愿为波兰送命的心理,许诺德国就对法国放弃了一切领土要求。
为了使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看起来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名正言顺,希特勒一伙不但进行了卑鄙的宣传,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无耻的“行动”。
早在8月初,国防军统帅部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就接到了希特勒的手令,要他发给希姆莱和海德里希150套波军制服和若干波军小型武器。后来他才得知,这些东西是用来制造先动手的不是德国而是波兰的假象的道具。被选定执行这项计划的是年轻的党卫队特务,名字叫阿尔弗雷德·瑞约克斯。
8月31日晚8时,这场丑剧正式开演,由穿着波兰陆军制服的党卫队人员开枪射击,假装对格莱维茨的德国电台的进攻,并把事先麻醉过去的集中营囚徒放在电台的门口,充当被波军打伤的电台工作人员。这些冒牌的波兰人攻下电台后,用波兰语广播了三、四分钟的煽动性反德演说,然后开了几枪离去。
晚上10时,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胡说,“无数的波兰人侵入德国境内,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波兰的正规军攻击了格莱维茨电台”。于是,希特勒便提出了发动战争的宣传上的理由。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国陆、海、空三军一齐出动,大举入侵波兰。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于首次突击,将主力使用于南北两翼,迅速突破和分割波军防线,在维斯瓦河以西围歼波军重兵集团,力求尽快结束对波战争,尔后将主力西调对付英法。
战争一开始,纳粹德国的空军便对波兰的城市、机场、铁路、桥梁、电站、交通和通讯枢纽、部队和军火库进行狂轰滥炸,使弱小的波兰空军遭到重创,给波兰造成重大人员和物质损失。
在但泽地区,战斗主要集中在韦斯特普拉特。由于进攻准备不充分,尽管有教练舰上重炮的火力支援,德一支海军突击队的进攻仍遭到失败。对迪尔施附近几座大桥的袭击也未成功,桥梁均为波兰人炸毁。因此,在较长时间里东普鲁士中断了与德国其他地区的联系。
9月2日,希特勒要求对韦斯特普拉特再次实施攻击,攻击日期确定为9月4日,但后来又多次推迟。为保险起见,德国人进行了周密准备。他们曾对韦斯特普拉特多次炮击,并动用60架俯冲轰炸机进行轰炸。他们还向但泽调来1个工兵连,加强步兵的力量。在德军不断猛烈空袭和炮击的情况下,波兰守军由于弹药补充不足于9月7日投降。至此,“波兰走廊”战役结束。
战争的第一天,德第4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在科尼茨东北强渡布拉厄河。该集团军的右翼部队沿奈策河前进,9月2日晚,进抵纳克尔西北10公里处。集团军中路部队突破了克罗内两侧布拉尼河上的坚固设防阵地,越过布洛姆贝格—迪尔绍铁路,在库尔姆附近进抵维斯瓦河。
9月3日,德第4集团军在图霍尔荒原北边建立了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之间的陆上联系。在库尔姆附近渡过维斯瓦河的行动,也未遇波军多大抵抗。该集团军中路继续向东推进至德雷文察河。
在图霍尔荒原被合围的波兰部队试图向南突围,但其战斗力很快便被大大削弱。9月5日,这股波军被德军歼灭。德第3军的右翼部队未经重大战斗,便进抵布罗姆贝格,后掉头向南直逼霍恩萨尔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