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全面管理的一个标志性或阶段性的重要体现。这种评价体系以规范化与科学化为手段,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系统,在全面教学管理的进程中作用不可低估。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运作看,优化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表现非常明显。首先,必须要强化质量管理的认知,在新视角、新思维引导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及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必要的改造,积极引入先进的评价要素、模式、原理等突出质量评价的人本核心,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其次,要以小见大,充分利用常规的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进程评估、考试设计、公共课质量、基础课教学深度等的运行及结果,确保可信度和公信力,以分项式质量评价来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体系总体质量。再次,作为对质量体系的有力补充,要建立学校主要领导、专家、教学督导和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利用听课、教学走访、课程实验等形式,巩固评价制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教学的全过程实行督导,强化过程管理和适时控制的效果。最后,要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性提高。它包括设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公布教学质量相关信息、扩大质量互动渠道、采纳质量创新方案、展开质量优化评估、促进精品课程、褒奖教学成果、设立教学奖金等各种活动,依此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4)以现代手段助推当今管理的转变
现代化教学管理无疑是以管理的实质性转变为契机进行创新的。教学管理的转变离不开五个个重要转变。其一,管理离不开“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现行教学管理中的教学分数、考试分数等,无疑是评定教学和学生学业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异化了现代教学管理的根本宗旨和内涵。实现”分数”到“人本”的转变,可以改变领导者视教师为管理对象,教师视学生为管理对象的循环性弊端,回归教学及管理的科学本性,在人性化、亲情化的教学管理中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其二,管理离不开“以事为本”到“以校为本”的转变。“以事为本”的教学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法。管理以事举要,借此突出管理的手段或方法无可厚非。但这种管理的结果常常是事无巨细,首尾难应,管理者或被管理者成了简单的管理部件或机器,带来的僵化的管理,早已难以适应当今的现代教学管理。提倡“以校为本”,可以在更高的管理层面上,从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管理问题或管理课题出发,对学校管理资源进行创新性置配,将管理“校本化”、“自我化”,更容易分清主次,集中全校教学管理人、财、物的力量,通过共同努力,形成自身的教学管理特色和优势。其三,管理离不开“高度集中”到“民主科学”的转变。管理的高度集中利于管理的规划与决策,自上而下,所进行的直线式平面管理,直视性强,得失表现明显。实现管理的“民主科学”可以根本改变教学管理的“家长制”结构,以倡导管理的民主,达到人本的民主,再达到学校教学的全面民主,由此固化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构架。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广大师生可以群策群力,积极参与教学的民主管理,还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的有机结合,积极呼应,同心同德地丰富现代管理的内容和现代化管理的档次。如积极倡导多方参与的民主教学管理代表会议制度,以法定形式和正常渠道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式,就极有可行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其四,管理离不开“教师单纯聘用”到“复合助推成长”的转变。目前,不少高校的教学管理采用的教师聘用制,依然惯用双向的体验、选择、试用、签约等过程来主导教师聘用工作。教师一旦到位,角色一经固定,其相关的教学活动,便纳入相关教学管理,依据相关管理程序进行相关评价或考核。这种程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聘用制极容易让教师按部就班,一味地遵从管理的规章制度或流程,依样画葫芦地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多用学生学习获得的考试分数来参照于教学的质量评价以显示教师的个人施教能力。实现“复合助推成长”的转变,可以改变当前的教师考评制度,以新的考评内容和标准助长教师的施教特长与施教综合能力。增加教师角色转变能力、认知创新性施教性质、看重教学创新技能、自我施教的反思与总结、教师继续学习形式、个人教学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情况、个人兴趣志向、教师诉求与愿望,等等,对转变目前教学管理的形式和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五,管理离不开“集约管理”到“自主管理”的转变。这样由封闭顺应式的管理到自觉的平等性管理,在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联转变为了二者关系的积极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由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转变为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服务多元性,在管理上有了更多类似“H型双向平行”的互动平等模式。
三、深化教学管理中的相关教学关系
教学管理中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包含着教与学的关系、间接和直接教学的关系、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与非智力的关系等,构成了教学管理的关系结构。这些教学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密切,共生性极强。
1.巩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
教学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教与学根据“因材施教,因人执教”这一基本思想和思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教师执教,将自我的作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逐步增长,学生得到了学习和能力的完全独立,教师作用最终以转变为学生的能力而结束。存在于教学管理中的教与学,已具备了新的内涵意义。按照教学过程五阶段模式,教与学在完全靠教师引领学习的第一阶段,学生完全依靠教师进行学习的被动性中出现了两个助推要素,一个是教师施教的作用发挥,必须看重教师自我的施教水平或能力,另一个必须考虑学生整体对学习的吸纳与消化能力。在学生已获得一些学习能力,由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充知识以获取新知的第二阶段,学生如何把握获取新知的径捷和知识的逐步积累,已经成为此阶段创新的重要节点。在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第三阶段,如何利用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大致明白学习内容的情况下,创新性地启发学生加深理解,把握要领,教师为此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尤为重要。在这个被视为教与学的关键阶段,扩大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要素,应该成为此阶段的重要举措。如利用拓展思路,增加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激活相关智商要素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质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第四阶段阶段,必须要以创新学生视角和思维,使其在学习中选择正确的积累方式、储存空间和运用手段。在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第五阶段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必须帮助学生确立吸收、继承、运用和创新知识的基本方法,能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反思,以应用实效评价师生教与学的过程。
2.把握间接学习和直接体验的关系
纵观高校教学现状,学生学习主要来自于对已有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明显的间接学习。这种间接学习除了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施教之外,还要靠学生自我的直接吸收与自我学习能力作为必要的支撑。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将两种关系进行互换、移植、交合,确立新型的施教关系。学生的间接学习要依靠自身的直接体验,对学习作出相应的判断与分析,确定直接的学习方式,或积极或被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到这样的关系,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必然要确定间接和直接关系的要素组合,把学生的间接学习力图直接化,因人施教,使教学生动富有情趣,鲜活不乏引力,这样积极调动学生的直接体验,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施教关系。这种转化特别要注意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简单依赖学生直接学习的简单积累。这就要分清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关联,运用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把学生直接体验引导于智力发展和知识的掌握,利用知识的掌握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防止单纯的知识灌输或看重学生直接体验发展的片面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3.深化智力活动与知识传授结构
智力活动就是运用智力而进行的活动。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智力二因论”进一步指出:智力活动是人结合自身先天遗传的普通能力以及异于他人的特殊能力而进行的生活活动。普通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在相当层面上,教学管理就是对智力活动与知识传播的运用和管理。学生的智力活动的大小及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即知识的传授有直接关系。学习是一种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教学是保证智力开发和运用的基础。通过现代教学管理,完善二者的密切互动,深化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必须要有更新的认知来提升二者的和谐关系和共生价值:一是分清智力与非智力的关系。非智力活动,即普通能力的活动,要依赖于智力活动并可以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但不能替代智力活动。以教学管理的方法,将智力活动引入对知识的吸收与储蓄,是当前教学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清二者关系,确立效应的测定标尺已经非常重要;二是积极开发智力,积累智商指数,扩大智力应用范围,要靠教师的施教、知识的诱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其中,施教和知识两个要素如何深化的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三是教学管理要依靠教学活动主动地协调学生非智力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智力活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真正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4.注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传统模式。改变教学管理模式要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情感交流、彼此思考、经验印证、知识融合、创新观念,丰富教学、拓展内容等环节上,求得新知,获取感受,教学相长,取得共享共识。更重要在于要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以“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而创新教学管理的内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带来的师生的平等交流,学生主体性的个性与创造性的突显、教师的角色转换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等等,为教学管理现代化进程的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优良的设计和运作空间。依据传统的教学形式单调,媒体落后,方法单一,效率不佳低,反馈薄弱等情况,可以设计师生互动的“平衡递进教学模式”,即设置双向反馈基点,以动态教学形式,配以相应的教学现代化手段,增加教学方法,考核教学实效,在“双向”与“平行”的线条交叉中发现教学绩效的共同点,这种模式使教学减少了经验依托和主观臆断,具有相应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可选性,以师生的优质互动增加教学活力和教学效果。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方法很多。依据教学高接受、高约束、单向传统教学情况,可以运用管理手段推进“自主定位与集约合成”教学模式;针对师生互动层次和互动质量,可以演绎“自学引导与主动教学”模式;凭借教学形式的互动与转化,采用“电化与口授交换”模式等。
高校教学管理相关概念的相关概念的演绎符合当前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对当前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教学管理概念的演绎,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在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财、物的质量、素质、水平和效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管理概念演绎,借此推进管理的现代化,最终形成教学管理的常规化、制度化和不断的创新化持久化已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崔会文.论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J].太原: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9.
2.黄金莲,龙飞,莫艳云.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建设教育,2010.
3.陈宏涛,吴锡冬.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理论,2010.
4.张婧.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经验借鉴[J].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5.黄志远,刘艳.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北京: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
6.柳中海,林尚情,刘玉柱.高等学校教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美]布鲁纳.教育过程.深圳: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