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企业管理的结果分析
企业管理的结果分析是在基本实执行完管理实施方案后,对相关管理的运行情况、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分析,指出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为下一个管理方案或下一个管理过程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分析是对企业管理执行过程后或在执行中的一种必须的分析,不是对管理结果进行简单总结,而是企业管理中的的一种管理形式,即“总结型管理”或“绩效分析管理”。这样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对管理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方法比较多,如对比法、演绎法、因果关系推理法等等。对管理结果的分析在于看方案是实施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管理规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可比性、启发性、前瞻性域先进性;是否在结合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管理提供借鉴或预测,对下一个方案的制定进行及时的调整、组合,提出新的方案措施,实现新的方案目标。管理的结果分析多以“管理总结”或“工作总结”的形式出现,其特征主要有:形成了管理的不同结果分析层次,提供了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利于采纳、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利于管理系统构成管理机制,充实、壮大管理内涵,与其他管理进行对比取舍,从而强化管理效果。
二、企业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现代管理仍然相对落后,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企业管理共同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对企业当前的或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尚有明显的制约。
(一)创新不足导致管理滞后
企业管理是一门艺术,充满了管理的魅力。它不是简单的管理,是科学要素现代手段在管理上的体现与组合。由企业的管理原理指向不同,管理模式众多,管理学派各抒己见,加上不少企业思维、理念、意识等的创意性不足,自我吸收与调节功能不够,重经济效益,轻现代管理的情况依旧不少的状况,使不少企业的管理依然停留在表面积极创新,实则照本宣科,依旧故我的层面上。从相关企业管理的实效分析,管理创新不足,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其一,相当的企业管理没有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从物本管理到知识管理,再到人本管理的递进,人本管理的根本性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应不足,或利于表面,管理的实质没有根本性改变,人管人而不是管理制度管人的情况好似比较突出。其二,采用拿来主义,不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盲目地以某些国外企业或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参照,制定出自身的行政管理规范文本,结果“水土不服”,管理难以奏效;其三,长期留于某种形式,习惯于某种模式,管理僵化、呆板,照本宣科,更多依靠上级的“大管理”来制定自身的“小管理”,缺乏管理的创新度和竞争力;其四,管理缺乏战略性规划,具体计划不明晰,实际操作的目的、效果不理想,管理被动,杂乱无章,没有体系化、机制化的管理优势;其五,管理出现“一言堂”情况,一切以企业领导者意图、指示来确定或进行管理,使管理日趋保守封闭,管理过程成了简单的“办事”过程;其六,管理过于集中或过细,不属于管理范畴的通通纳入管理,于是管理成了“大杂烩”,主次、轻重不分,难以在管理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七,管理缺乏权威性的规范性文本、相关指导性文件,相当的企业没有建立卓见成效的管理资料、文本档案资料库,仅仅依靠着一般的管理系统,构建一般性的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的各种管理,从而难以形成高效的运作系统;其八,管理后继性差,没有明确的管理培训、学习、提高的保障机制或体系,相关管理人员年龄老化,素质不济,安于现状依然存在。反之,积极吸纳现代管理出人才,建立现代管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常常被虚化或架空;九是缺乏管理有效监督与保证体系,管理运作的随意性较大,管理的绩效评价后继无力;其九,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常缩编减员,管理人员以及管理机构设置没有充分到位。最后,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系统,对当今的现代管理走向、发展趋势、创新原理、相关命题等,没有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借鉴与反馈,在为我所用上无所事事。
(七)管理空泛而留于形式
空泛的管理导致管理留于形式在不少企业还较为普遍。重管理形式,轻管理效率并不鲜见。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管理往往没有与企业市场、生产、产品、质量、营销等直接挂钩,使管理事务空泛无为,管理事出无由,缺失了更多具体的管理对象。加上管理注重整体效果,一般没有紧迫的时段性要求,管理效率低下一直比较突出。为标示自身管理的优势或管理的到位,一些企业管理结构看似非常合理,相关管理制度、条例、人员配置等已充分到位,但实际上是人到心不到,心到力不到,在一切按“程序”办的影响下,办事效率极为低下。同时,现在不少企业出现了管理的两极分化:一是借鉴政府相关行政中心等管理的“一站式”模式,通过管理高度集中,借此突出企业自身的管理效果。这样的照搬照做,使管理机构被分成数个“管理格子”,管理人员十分拥挤,来往频繁,相互干扰,相互兼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非常明显,严重制约着管理效率的充分发挥;另一种在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企业管理已经形成区域性现代管理的优势,管理的网络化、绩效化、信息化非常突出。但由于缺乏积极的人本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管理依然被“物化”,管理绩效并不明显。在这样的管理区域内,管理人员居于职位,来往不多,没事你不找我,我不找你,或你来我传,我传你接,“击鼓传花”式的管理使得彼此照本宣科,得过且过,形式上忙,实际上闲的情况比较突出。相关的管理人身居岗位,具体的动力职责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绩效考核亦常常被架空被虚化。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些管理人员习惯或已经满足现状,别无他求,没有竞争意识,一切工作按计划办,按领导意图办,没有真正的个人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事无巨细,或管出多门,或高度集中,一人定夺了,大家接着传,结果是条例、准则一大堆,什么体系,什么系统线条清楚,规程到位,而具体执行却难上加难,管理效果则大打折扣。这种似管非管,管而不全,管而无序已经成了不少企业的管理通病。
(三)管理的规范与监督明显不足
企业现代管理需要规范性指导和监督,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档次,突出管理水平。但在不少企业中,管理不规范与监督不力一直是困扰企业创新管理的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管理出于满足自身管理需求、经济效益需求、发展需求等,管理被一再强化,对象增多,范围大增,承载来自多方面的管理压力已日趋扩大,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流程、每个岗位等,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它们所具有的规矩和标准,极容易被忽略,造成管理的不规范。二是与前面相反,企业管理成了安排相关人员的好去处,人员被随意扩大,机构一再超编,结果无所事事,喝茶看报,上网浏览,闲聊家事,漫谈天下的情况非常突出,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三是国家相关机构或部门对企业每年的例行检查时,对企业的理状况的审视并不多见。企业缺乏先进管理、先进经验等的积极影响,缺乏具体的管理指导。同时,企业领导者忙于企业生产、经营等,难以对现有的管理进行具体介入。在一些领导者眼中,只要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干就行。这样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按照领导者意见、意图、指示确定管理方式或采取相应办法进行管理,在具体的管理中没有方案优化等必要的管理举措,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出现极大的随意性;四是在部分企业中,企业管理本来就比较滞后,加上没有相关参照文本、文件,没有相关部门的规范、指导与监督,管理落后,观念落后的现象亦十分突出;五是一些企业管理没有管理的优化体系,没有管理的优势平台,没有规范管理的厚实基础,使管理各行其道,企业与企业之间互不来往,没有管理的互动交流,使管理的指导与监督更加薄弱。
(四)管理意识存在明显偏差
企业管理就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高效服务。事实上,一些企业不是这样,明显存在着管理方向性的偏差:第一,管理对象不明或不清,管理为少数人服务的现状至依然存在。管理承上启下,枢纽作用不可低估。而在一些企业,相关的管理成了为某些领导服务的机构。企业领导者开什么会,发什么指示常常是管理者要做的头等大事。管理的相关部门等,常常为此疲于奔命,成为传达领导意图、指示的“传声筒”。以企业的行政管理为例。领导人讲话稿、总结、述职报告、企业年度工作报告等,常常是行管人员代笔,领导最后过目,少有领导亲自撰稿的;领导人办公室日常管理、清洁处理、办公地点更换、办公室装修等也是行政管理的范畴;代表领导人出席会议,参加各种公关活动等不一而足。企业行政管理进行这样的管理本来无可厚非,但这样过头的管理服务往往忽视了对企业的全员性行政服务,使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成了领导者个人的“秘书处”、“后勤部”。
第二,由于为谁服务的认识出现偏差,因此就导致了另一种结果:企业管理为多数人服务概念模糊,意识低下,管理服务成了一些长官意志的体现。这样,管理人员缺乏全员服务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身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把整体性的管理变成了对上不对下的服务,结果一些应该对下的一些管理被推诿拖延,可以管或应该管的事情成了实际上谁也可以不管,或者少管的事情。管理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长期在上,以领导者为伍的情况比较普遍,他们开会多,杂事多,相当的人员不十分不了解基层,不熟悉员工,也难以及时反映一些员工问题,也成了整天围领导转,看着领导眼色办的办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