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吃介绍
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可以作为宴席间的点缀或者早点、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它们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现代人吃小吃通常不是为了吃饱,除了可以解馋以外,品尝异地风味小吃还可以借此了解当地风情。也有的人因胃口小或由于疾病不能吃得太多,三餐不足以供应必要的营养,需要在正餐后额外吃一些小吃补充营养需要。小吃一般售卖起点低,价格不高,大部分人都可以买得起。
台湾小吃,是一系列台湾特殊街头食物的总称,也是台湾本地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台湾小吃由于其独有的饮食文化,形成了特有的小吃夜市,比较出名的有:逢甲夜市、士林夜市、888夜市等。数年来大陆各省市都在兴建台湾小吃街,不用去台湾也能尝到地道的台湾味道。
特色食材
台湾小吃几乎都是海鲜,大多数的小吃摊夜市也以海鲜料理为主。卖纪念品的摊位夜市也以海鲜类产品为主,是夜市里比较特殊的。
地方特色小吃
这些是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台湾小吃。
1. 基隆庙口夜市——天妇罗
天妇罗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面粉、鸡蛋与水和成浆,将新鲜的鱼虾和时令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调成的汁,鲜嫩美味,香而不腻。它不是某个具体菜肴的名称,而是对油炸食品的总称,具体的种类则有蔬菜天妇罗、海鲜天妇罗、什锦天妇罗等。
2. 台北士林夜市——大饼夹小饼
台北士林夜市有一种小吃叫“大饼包小饼”。原来是一张白色面饼中包着一块敲碎了的脆脆的酥饼,最初分有甜咸等不同口味,如今更是发展到花生、椰丝、香芋、咖喱、麻辣等各种滋味。
3. 新竹城隍庙——新竹贡丸米粉
新竹米粉与新竹贡丸齐名,为台湾新竹市的名产。新竹米粉之所以会名闻全台主要是由当地的特殊气候所致。每年中秋起迄翌年清明,东北风长驱直入到新竹后,受地形影响导致风势骤转,变为干燥的风,也因此造就了新竹第一名产。
4. 台中夜市——蜜豆冰
台湾因为地属亚热带,气候炎热,所以甜品也特别的发达。这里要说的是台中的传奇——蜜豆冰,蜜豆冰对老台中人而言满载着深厚的感情与回忆,对不少从小吃蜜豆冰长大的朋友,是记忆中念念不忘的味道。
5. 彰化夜市——彰化肉圆
彰化肉圆是台湾彰化县的特产,据传是由位于彰化市的一名肉圆摊业者吴许水桃所创。肉圆外皮多以红薯粉制作,内馅视各家口味不同而有差异,但多数店家用猪后腿肉制成的绞肉,佐以香菇为主。 调理方法是先将肉圆连同容器放入蒸笼蒸熟,固定外形,待食用时再油炸而成。
6. 台南夜市——虱目鱼肚汤,棺材板
虱目鱼肚汤,是台湾大街小巷最常见的料理之一,新鲜的鱼肚加上些许姜丝、米酒熬煮的鱼肚汤,阵阵迷人的香味,清甜的汤头与软嫩的鱼肚,让人胃口大开,不需要多余的调味,就是一道美味的料理。而喜欢重口味的人,也可以在品尝鱼肚时,蘸上些许的芥末酱油,微微呛辣的口感,搭配上富含油脂的鱼肚,绝对让您一试上瘾!
棺材板,其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为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说在三四十年前,台湾有一位姓许的师傅,他品尝了一种名叫“鸡肝板”的点心后,觉得口味很特别,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终于制成了一种令他更加满意的点心。但如何给这种点心取个新颖的名字呢?他想来想去没想出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新的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由于制作特别、口味特殊,加上名称的“怪”与“邪”,最后这种点心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鸡肝板”,成为台南至今盛行的独特小吃。
7. 高雄六合夜市——大肠包小肠,烤鱿鱼
大肠包小肠 ,是台湾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
8. 台东——米苔目
米苔目是闽南语,又叫米筛目,漳州龙海特色小吃,是用米和红薯粉做成的。制作米苔目的工序颇为复杂:先要将米浸泡磨成米浆,然后放进布袋加压脱水成“饭脆”,将“饭脆”加入红薯粉,揉搓成饭团,再把饭团做成细条状,放到锅里煮熟捞起后用冷水冲洗,使之滑嫩。米苔目加入糖水、刨冰,可以做成冰凉可口的甜品,咸吃则可以用乌醋拌食或放入柴鱼熬煮成汤,再加入爆香的作料;像河粉一般热炒的米苔目很有嚼劲。米苔目如今是闽南地区以及台湾著名的美食。
共同特色小吃
这些则是几乎台湾各地都有的小吃。
1. 香肠
台湾香肠肉质肥瘦适中,口感嫩滑而且微甜,是台湾一道著名的美食,食用时可以用烤、蒸或煎的方式,是适合各种场合的肉类休闲食品。在高雄有一种吃法,是将香肠夹在糯米肠里,再加上一些蒜片,吃起来特别有台湾高雄人的豪气。
2. 蚵仔煎
台湾的牡蛎叫蚵仔,一般养在近海滩涂地。台湾的牡蛎个头不大,但是味道特别鲜美。蚵仔煎的做法是将牡蛎放在淀粉浆里,再打一个鸡蛋,放在平底锅里煎,配上小白菜或是茼蒿。起锅后加上特别调制的番茄酱,就成了美味的蚵仔煎。
3. 卤肉饭
卤肉饭其实是红烧肉末浇在白米饭上的吃法。但是这个红烧肉末非常讲究,挑选上好的猪肉,肥瘦适宜,
切成小块后加上酱油,以小火焖煮几小时后,就成了非常下饭的美味餐点。
4. 肉羹,鱼羹
台湾环海而且河流池塘多,因此鱼鲜多。把新鲜鱼肉剁碎搅成黏稠状,就是做鱼丸的鱼浆了。
鱼浆如果用手捏挤出条状放进水里煮,再放进高汤里,勾上芡粉就是鱼羹汤了。汤里一般会加上笋丝、香菇丝等作料。如果鱼浆配上肉条捏挤出来,就是肉羹了,是早晚点心或者冷天里台湾人的最爱。
延伸与发展
由于小吃的变化性极高,易于随地域、时间有突破性的发展,台湾小吃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在台湾十分普及的小吃,像是台湾葱油饼、臭豆腐、猪血糕等,也包括从大陆学习并创新出来的新产品。
台湾最早开发的台南市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镇,小吃与历史古迹搭配的主题旅游已成为该市重要的观光资源。
面食的制作方法与条件
台湾小吃很多都涉及面食的制作,像鱼丸、香麻翡翠饼、太白拉糕、培根芝士烤葱饼、沙茶烤中卷、蔬菜沙拉葱油卷饼、牛肉卷饼等,都要使用面食完成整道菜的制作。所以,学会基础的面食制作是很重要的。
1搅面粉拌、水与酵母,或面粉、老面与水,搅拌或揉成均匀而光滑的面团,注意每种产品面团的软硬度。
2松俗称弛醒(面发或酵基本)发酵。因为面团经过搅拌后,会形成很强的面筋,弹性好,故将搅拌后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产生作用后面筋会软化,注意松弛(发酵)时间,目前大多采用5~10分钟,没有硬性规定。
3压发面面面食经过压面后,成品品质较细致。要压面的面团不可松弛(发酵)太久,以免因气体太多压不出来而造成组织粗糙、孔洞多,一般只要将面团反复地压至光滑即可。
4分分割割是为了制作规格统一、大小一致、外形美观的面食,是成形之前的一个步骤,主要是将面团卷成圆柱形,即用切、揪等方式将面团分割成所需的适当大小。
5成分割形之后的面团要进行成形的工作,也是产品制作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成形是为了使产品的外观、品质与特性达到需求,因此而衍生出许多成形的方法,如揉、卷、擀、包、捏、夹、剪、按、切、钳花、模印、镶嵌等。
6发将成酵形后的面团放入发酵箱,并调节至适当的温湿度,进行熟制前的发酵,也是产品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发面制品组织的松软度、硬实程度、体积大小、品质好坏都和发酵有很大的关系,故对发酵程度的判断非常重要,一般发酵的时间为20~50分钟。
7熟熟制制是面食点心制作的最后一个过程,也就是将已成形的生面团(半成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加热方式,使其在一定的温度之下,发生变化而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成品。面食业常用的俗语是“三分做功,七分火功”,这句话直指熟制对产品的重要性。所以说,做得再好的面食点心,若熟制不慎,也可能会前功尽弃。反之如果熟制方法恰当,不但能使产品呈现其特色,而且还能提升产品的色、香、味、形。熟制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面团由生变熟,成为卫生、可口、容易消化与吸收的面食,简单地说,就是使产品变熟与定形,以达到食用的目的。熟制应根据面团性质、外形特性,采用最有利的方法,如蒸、煮、烤、炸、烙或煎,以达到面食特性的要求。常用蒸笼、蒸箱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