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电话找作家,有急事需要作家马上去处理。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学生问。“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难以把握作品,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会脱颖而出。”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从呱呱坠地到离开人世,都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束缚。我们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自己行,自己行;别人说自己不行,就觉得自己不行。哪怕别人不经意的一笑,我们都要费尽心思想知道这笑背后隐藏的是贬义还是褒义。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一切就会操纵在别人手里,可悲的事就会接踵而来。
做最真的自己,不要陷入别人的评论中,这样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良机无处不在,成功只垂青有心人
哈佛学子比尔·盖茨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美国《妇女家庭》杂志的编辑爱德华·包克,从小就立志要创办一种杂志。
由于他树立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他特别留心每个机会。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时,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了。包克拾起这张纸条,见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包克把照片翻过来,发现它的背面竟然是空白的。包克马上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他推断:如果把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的背面印上照片上人物的小传,价值就可大大提高。于是,他走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向经理说明了他的想法。
这位经理立即说道:“如果你给我写100位美国名人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美元。你给我送来一些名人的名单,并分为总统、将帅、演员、作家,等等。”
这就是包克最早的写作任务。
慢慢的,他的小传的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至于他得请人帮忙。于是他聘请了他的弟弟,付给他每篇5美元的稿费。不久,包克又请了5名新闻记者帮忙。
就这样,包克成了著名的编辑。
从这里人们能够看出,包克的成功并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得益于他对良机的把握和利用。如果当初他看到那个烟纸盒里的照片而无动于衷,或者干脆连捡起那个纸片的兴趣都没有的话,相信他也许一辈子都没法成为著名的编辑。
当然,有些青少年可能会这样想:“苹果为什么偏偏降落在牛顿头上,如果当时降落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者就是我了。”可是也许你已经忘记,在某次苹果掉落下来的时候,你可能伸手就将它吃尽了肚子里。机会出现时,它并不会跳出来告诉你这是机会,也不会在自己身上贴出“我是机会”的标签,它只是在你身边一闪而过,能否被发现并被捕捉,那就要看自己是否是个有心人以及之前的准备程度了。
机会一定不止那一个。牛顿成功之后还有很多人取得成功,如爱迪生、诺贝尔、爱因斯坦等。不要抱怨机会不找自己,很多时候其实是你自己将机会挡在了门外。有机会也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是如果连机会都没有了,成功也就更遥遥无期了。
当然,也有人会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命运使然。命运真的会阻止你成功吗?法国一位已故总统有一句名言:“人是命运的,命运就是一种机会以及捕获机会的能力。”因此,不要以“命运由上天注定”这样的理由来拒绝身边出现的机会。就像这位总统所说的,“命运就是一种机会”,要想收获成功,你首先需要有辨别机会的眼光,然后才有可能抓住机会。而这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充分激活和利用手里的机会。只有这样,命运才会真的被你抓在手里。
机会只青睐有心人,而且它稍纵即逝。学着做一个有心人,机会随时可能向你伸出手,成功也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人生就是一场取与舍的权衡和抉择
演说家马克·汉森在开始写作之前,经营的却是建筑业。当他在建筑业经营彻底破产之后,果断地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彻底退出建筑业,并忘记有关这一行的一切知识和经历,甚至包括他的老师——著名建筑师布克敏斯特·富勒。他决定去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创业。
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公众演说有独到的领悟和热情,而这是最容易赚钱的职业。一段时间后,他成为一个最富有感召力的一流演讲师。后来,他的著作《心灵鸡汤》和《心灵鸡汤Ⅱ》都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停留数月之久。
选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选择必须有放弃,人总怕错过最好的,于是总难抉择。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权衡,权衡什么是最重要的,权衡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儿,之后大胆地选择,选择了就不要因为失去的那些而后悔,因为有失才会有得。
释迦牟尼在宗教事业和王位之间,选择了创立佛学;鲁迅在拯救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之间选择成为一代文豪;迈克尔·乔丹放弃了棒球运动员的梦想,成为世界篮坛上最耀眼的“飞人”球星;帕瓦罗蒂放弃了教师职业,成为名扬世界的歌坛巨星。
有些选项看似诱人,但如果不适合自己,就要果断舍弃。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要视自身条件和具体情况而定,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人生的大多数时候,无论我们怎样审慎地选择,终归不会是尽善尽美,总会留有缺憾,但缺憾本身也是一种美。
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和生存方式的编导兼演员。只有学会正确地进行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喜剧。
少男少女们,跨进了青春期的门槛,下一步向左还是向右,你们各自都想好了吗?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取与舍的权衡和抉择,你不可能同时一脚迈向两个方向,那就选择一个最理想的,然后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相信,生活一定会对你的选择进行回馈。
善用金钱,你就会获得幸福和宁静
洛克菲勒之所以能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并不是因为他继承了多少家产,他是靠一生的努力打拼而获得成功的。而他能够享受到幸福和宁静,也不是因为他成了富翁,而是因为他知道如何使用金钱。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他被很多人称为好青年。但是打拼多年之后,当黄金滚滚地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也随之变得贪婪、冷酷。于是,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受害者做了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指之刑,或乱针扎“死”。无数封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像潮水般涌进他的信箱。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甚至特意将自己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了出来,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
由于洛克菲勒长时间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开始变得极度糟糕。后来,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他最多只能活到50多岁。医师们建议他放弃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并不遥远的他才开始醒悟,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于是,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戏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将庞大的财富捐给他人。
于是,他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他后半生选择不再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转而喜爱上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一直到了90岁,他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十分愉快。
他于1937年逝世,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试想,如果洛克菲勒一辈子都沉迷于对金钱的崇拜和掠取当中,那么,他一定享受不到后半生生活的乐趣,也不可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尊重和敬仰。正是对金钱的态度的180度转变,挽救了濒于死亡的洛克菲勒,使得他真正获得了生活的幸福和宁静。
从美国这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洛克菲勒身上,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应该受到一些启发,那就是正确利用身边的钱财。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人间可贵的东西,如健康、亲情、友情、幸福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
毕业于哈佛的文学家詹姆斯说:“人类的一切罪恶不是源于金钱,而是源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金钱本身并没有罪过,它只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交易的中介,而绝不应该成为人的主宰。占据大量的金钱,不代表你一定幸福,也不能代表你活得就有价值。而真正能够让自己活得自在、安宁的方法是善用金钱,让金钱为自己的幸福铺路。
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让钱财遮住自己的眼睛,合理利用手边的金钱,才能让自己收获真正的幸福。
一生的理财:从零用钱开始
青少年朋友,你会管理自己口袋里的钱吗?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92.8%的青少年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消费呈成人化趋势;93%的学生缺乏现代城市生活经常触及的基本经济、金融常识,甚至不清楚银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不知道银行存款的利率,等等。类似问题在其他城市也比较突出。这反映出青少年的理财观念尚未形成、理财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一位专家说:“理财应从3岁开始。”理财并非生财,它是指善用钱财,使个人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活品质。生活中,青少年在理财方面最容易犯以下这些错误:
1.如果手中有几百元,他们就觉得富裕了。
2.储蓄对他们来讲并不重要。
3.花掉的要比储蓄的多。
4.只能节省一点购买小件商品的钱。
5.认为钱的能量并不很大,而且没有多少潜力可挖。
6.花钱从来不做计划。
7.不能正确地使用活期存款账户。
8.不恰当地使用信用卡。
9.从不了解钱的时效价值。
10.现在享用,以后付钱。大多数青少年对钱的认识不够,没有忧患意识,眼前只知享受,认为以后会由父母把钱送到自己手上。
11.没把钱当回事。不少青少年总以为家长有的是钱,每天都能有大数目的零花钱,所以买东西从不考虑价格。
12.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
13.向广告看齐。许多青少年的早餐,不是“好吃看得见”的方便面,就是“口服心服”的八宝粥,他们不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向广告看齐。
14.向大人看齐。看见大人们经常泡桑拿、吃麦当劳,他们感到一种气派,于是心生羡慕,也学着去进行高消费。
15.向明星看齐。据一家美容店老板介绍,她曾遇到不少崇拜明星的中学生来美容修发,还常常甩出100元的人民币。
16.许多初青少年在钱花掉之前,已经有过数次的购买欲望。
17.买了许多东西,但很少有令他们长期满意的。
18.滥用别人的钱。
19.只在花钱时他们才有一种满足感。
在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给儿子写的一封信中有这样几句话:
“有一点你要记住,财富不是指人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够让你过得有多好。”“不懂得控制开销的重要性,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控制开销不能让你一夜之间或一年之内致富,但它所构建的是你未来的财富。”
从中可见,理财能力对青少年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在美国,青少年借助于父母的指导,是这样实现他们的理财目标的:
3岁时,辨认硬币和纸币的区别;
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能够买到多少东西;
5岁时,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了解钱是怎么来的;
6岁时,能够找到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时,懂得看价格标签;
8岁时,知道要赚钱必须通过工作,还可以把钱存在银行里;
9岁时,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
10岁时,知道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
11岁时,知道购物时比较价格;
12岁时,懂得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学习计划两周的开销。
理财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学会记账,明白家庭里的开销和支出情况,规划自己的理财目标、计划等。IBM前董事长沃森的儿子从上初中起做每周的零花钱支出计划、每月的收支目标,很小就树立了商业意识,最后也成了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良好的理财习惯创造了其灿烂的一生。相比之下,不少青少年由于在中小学时对理财所知甚少,等到他们步入大学的校门,理财能力的匮乏依然不能让家长放心。
新生入校后,对新环境既陌生又好奇,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孩子,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盲目冲动性消费太多,进校后的一个星期就用掉半年生活费的情况在校园内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