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青少年只有克制住自己的好奇、侥幸心理,提高对行为后果的预知能力,减少冒险的行为,加强自我保护的防范心理,不给他人留下侵犯自己的机会,才能大大降低受到性侵犯的几率。
但是,如果不幸被侵害,那么不管侵害你的人是陌生人还是家里的长辈、老师等熟人,你都要理智地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尽快告诉自己信任的亲人、老师或学校领导。有些学生出于羞耻感,或是怕家人或老师批评而不敢告诉自己本应该相信依靠的人,而宁愿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份难当的痛苦。其实,被侵害,错不在自己,错的是施害者。只有在这些值得你相信的长辈的帮助下,你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第二,要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那些失去理智、纠缠不清的无赖或违法犯罪分子,千万不要惧怕他们的要挟和讹诈,也不要怕他们打击报复。要大胆揭发其阴谋或罪行,学会依靠组织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施暴者是熟人时,也不能沉默,否则性侵害者更加有恃无恐。也千万不能“私了”,“私了”的结果常会使犯罪分子得寸进尺,没完没了,而应当勇敢地站出来指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性侵害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利于事后公安机关搜集其犯罪证据。
第三,学会保护证据,如不要洗澡,保留对方的毛发、精斑、血液、抓痕和现场遗留物。如果可能的话,你还应该让别人拍下能证明你所受伤害的照片,同时,最好还能找一个证人,把她(他)的证词做好记录。
第四,受到伤害后,应尽快去医院检查,以防止内伤、怀孕或感染性病等,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医治精神创伤。
当然,青春期的男生女生需要注意了,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掌握一些保护自己的技巧。如果不幸遭遇了性侵犯,也不要乱了分寸,要在第一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减低自己可能遭受的伤害,然后记得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野外生存:安全第一,其他为零
假期的时候,为了放松身心,青少年朋友大多会随父母或邀三两好友出去旅游。野外的自然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常常令自己流连忘返。
但在野外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掌握几种野外生存本领是必要的:
1.野外饮用水的收集与制作
在野外,危险随时都会出现。比如,自己带的饮用水喝光了或因各种原因不足了,你只能借助野外的自然资源自己收集饮用水。可以根据树木和青草的生长状况来寻找水源。在山脚下,寻找那些草长得茂盛、葱翠的地下,往下挖,便会有水渗出;另外,还可寻找一些有水“标志”的树木,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香薄等,在这些植物下挖掘,可见到水。也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来获取水分,如竹子、仙人掌等。将植物的茎、枝砍成一米长短,把一端削尖竖在容器中,这样就可以得到少量的水。但应注意不能选用冒出乳状液体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动物的活动踪迹来寻找水源。鸟群会在水源上空盘旋,在早晨和傍晚,留心它们的叫声,你可确定它们的水源地点。在蚂蚁密集的地点,大多也是可以找到水源的。你还可以根据自然的地形、地貌来寻找水源。干河床在其表面下就可能有水,可选择河道转弯处外侧的最底处寻找,往下挖掘。
取来水后,还要对之进行煮沸消毒。在海平面,至少煮沸1分钟;在海拔较高地区,时间要延长,海拔每增高1000米,煮沸时间可增加3~4分钟。
2.野生植物的食用与注意事项
除非是陷入绝境,否则,最好只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植物吃,或选那些与自己所熟悉的植物相似的吃。
以蘑菇来说,没尝过的最好不吃,以防中毒。青草几乎都可以食用,其种子收集后,经过炒或煮即可食用;叶和茎也可以食用,树皮内层除了有苦味的以外,其他的几乎都可以食用,有的甚至可以生吃。坚果一般都可以吃,其中有的虽有涩味,却不会影响健康。
在大量食用自己不熟悉的植物或果子之前,应事先进行试验,方可食用。先选取该植物的一小部分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千万别咽下,然后吐出来,看看你的嘴和舌头是否有病变的感觉。初步尝试之后,如无病变感觉,可吃下一口,不要超过3~5克,这样毒素量小,不致有严重反应。如果食用后1~2小时无中毒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胃肠不适、视觉模糊),表示这种食物可以食用。食用不熟悉的果实和块根时,应该煮熟后食用,因为大多数植物中的毒素经加热处理即可以分解(注意,有毒的蘑菇,煮后也不能去掉毒素)。
吃时要在嘴里慢慢嚼一嚼,如果它的味道很难吃,就不要吃了,一般来讲,味道不好并不意味着有毒,但是,对那种烧焦的味、令人恶心的味和苦味要格外小心,因其可能会引起胃肠的不良反应,出现呕吐等症状。当然,如果味道可以接受,便可以接着吃下去。
吃完以后,如果6~8小时后仍无病变发生,就不会有事了。如果发现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以最快速度联系急救中心。
(1)催吐:可用手指或其他代用品触及咽喉部,直至吐出清水为止。
(2)导泻:常用的导泻剂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用量15~30克,加水200毫升,口服。
(3)洗胃:最方便的可用肥皂或浓茶水洗胃,也可用2%碳酸氢钠洗,同时可除去已到肠内的毒物,起到洗肠的作用。
(4)解毒:在进行上述急救处理后,还应当对症治疗,服用解毒剂。最简便的可吃生鸡蛋清、生牛奶或用大蒜捣汁冲服。
(5)有条件的可服用通用解毒剂,其主要作用是吸附或中和生物碱、重金属和酸类等毒物。
3.应对野外动物伤害
(1)毒蛇
我国的毒蛇种类很多,而且多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如果不幸被蛇咬伤,首先要判断咬伤自己的是否为毒蛇。一般的毒蛇有如下特征:头部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毒蛇咬伤的伤口表层通常会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且伤口的颜色会在较短时间内变成深色甚至乌色。如果一时无法判断是否被毒蛇所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按照毒蛇咬伤进行处理。下面是被毒蛇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首先要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毒蛇咬伤后,一定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被毒蛇咬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找来一些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是手指部位被咬伤要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绑扎的目的与止血目的不同,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会妨碍到动脉血的供应。故绑扎无须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完成后还需要注意,接下来要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一次,每次1~2分钟,这样可以避免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组织坏死现象。
绑扎完成后,接着要迅速排除毒液。这需要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的皮肤,以洗掉伤口外表毒液。如果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锐物将之挑出,使用前最好用火烧一下刀片以对之进行消毒。器物准备好以后,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用力挤压,以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同时要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挤压排毒需持续20~30分钟。如果随身带有茶杯此后可以对伤口作拔火罐处理。拔火罐时,要先在茶杯内点燃一小团纸,然后迅速将杯口扣在伤口上,使杯口紧贴伤口周围皮肤,利用杯内产生的负压吸出毒液。如无茶杯,也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就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要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排毒完成后,伤口要湿敷,以利毒液流出。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极小量就可致命,所以绝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对伤口切开排毒的处理。去野外旅行的时候,最好随身备一些药,这样一旦被毒蛇咬伤就可立即口服以解内毒。伤者如出现口渴,可以给予足量清水饮用,切忌不可饮酒精类饮料,因为这样可能会加速毒素的扩散。经过切开排毒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以免出现在野外无法处理的严重情况。转运途中要安抚伤者,尽量使其保持安静。
在野外,为了避免被蛇咬伤中毒,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在野外时,尤其在夜间,最好穿长裤、蹬长靴或用厚帆布绑腿。持木棍或手杖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夜间行走时要携带照明工具,防止踩踏到蛇体招致咬伤。选择宿营地时,要避开草丛、石缝、树丛、竹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在野外应常备解蛇毒药品以防不测。
(2)蝎子
蝎子是一种毒虫,通常只有几厘米长,但最长的可达20厘米。它的尾巴像一根粗粗的辫子,尾端有毒腺和毒针,蝎子用尾针蜇伤敌人,同时毒腺分泌毒液。
蝎子蜇伤局部可见大片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流涎、头痛、昏睡、盗汗、呼吸增快及脉搏细弱等,儿童被蜇伤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被蝎子蜇伤后,应该迅速把伤口切开,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接着要对伤口部位进行冷敷,涂抹皮质激素软膏。如果是被毒性较大的蝎子蜇伤,要立刻送往医院,由医生注射特效抗毒素。
(3)毒蜘蛛
毒蜘蛛大多表面颜色艳丽,所以在野外遇到“漂亮”的蜘蛛,最好不要招惹它。若被咬伤,应该先用绳子、手帕、裤带等扎紧伤口上方,同时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接着用消过毒的大号缝衣针和三棱针刺伤口周围,然后向外挤压伤口,这样可以排毒。再用肥皂水冲洗患处,然后涂上小苏打糊剂。严重者应尽快送医院诊治。
蜘蛛一般没有太大的毒性,但有些蜘蛛如“黑寡妇”有剧毒,因此,不管是哪种蜘蛛,都不要因为好奇去逗惹它。
除了警惕以上毒物对自己的袭击外,青少年还需要注意一点,野外游玩,很多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连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或家人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候就需要你及时向外求救。那么对求救信号的发送,你又了解多少呢?
1.国际通用的山中求救信号是哨声或光照,每分钟6响或闪照6次,间隔一分钟后,重复同样的信号。
2.如果有火柴和木柴,则可以点起一堆火,烧旺后加些湿枝叶或青草,使之升起大量浓烟。
3.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帽子也应选择鲜艳的。
4.用树枝、石块或衣服等物在空地上砌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每字最少长6米。如在雪地上,则在雪上踩出这些字。
5.用颜色最鲜艳、宽大的衣服当旗子,不断挥动。
6.看见直升机到山上来援救而飞近时,引燃烟幕信号弹(如果有的话),或在附近生一把火,升起浓烟,让救援者知道风向,这样能帮助救援者准确地掌握停靠的位置。
总之,在野外游玩,青少年朋友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大意而受到伤害。
不可不知的饮食安全常识
几年前,安徽省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地七孔流血暴毙。经过初步验尸,她被断定为砒霜中毒而亡。那么砒霜究竟从何而来?……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
那位教授仔细察看了从死者胃中取出的残留物,不到半个小时,暴毙之谜便被揭晓。教授说:“死者不是自杀,也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的‘他杀’。”大家听后一头雾水,感觉莫名其妙。
教授接着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都会服食维生素C,这原本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虾本身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在家吃了都没有事,但死者不巧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来了。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已经通过实验证明,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被食入体内后,本身对身体并无毒害作用,而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原来无毒的五钾砷,即砷酸酐,亦称五氧化砷,转为有毒的三钾砷(即亚砷酸酐),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
砒霜有原浆毒作用,它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因中此毒而死的人,通常是七窍出血。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切忌食用虾类。
因此,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子们需要特别注意了,本来无毒的两种东西,同时吃却可能导致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这就是食物相克的现象。生活中有一些饮食搭配其实很不合理,如目前人们经常采用的牛奶加汉堡包或三明治配膳。因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钙,而瘦肉中则含磷,这两种营养素是不能被同时吸收的,医学界称之为磷钙相克。此外,还有鸡蛋忌糖精、土豆忌香蕉、芹菜忌兔肉、豆腐忌菠菜、羊肉忌西瓜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以上食物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