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1900000023

第23章

一个人要守本分,才能尽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却没有守好本分,盲目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险的。学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离开了自己的本分,则修行之路就会很坎坷,烦恼也会很多。所以,大家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离本分,如此才能尽本事,充分发挥能力为人群服务。

——证严法师

好高骛远的人,头脑里常常动着各种念头、各种谋略,自认为心怀大志,只是机会还没到或者是还没有执行而已。

做事应该从近处着手、远处着眼,光是有远大的志向和愿望,而没有脚踏实地去做,将永远是一种虚幻的狂想或妄想,纵然心怀大志,仍然是个无能的人。

——圣严法师

《法句经》记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代表无穷希望、无穷力量,在我们生活的周遭,也有许多渺小而不起眼的人、事或物,但其未来可能发挥极大功能。譬如一粒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庇荫人群;一个小小的善念,可能解除别人的燃眉之急;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给人无限的温暖和信心。您随手做的小小善行,可以广结善缘,也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喔!

——永固法师

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

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唐·龙牙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的人健康最好。一个人能在忙碌中做到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就能忙得快乐,累得欢喜。无论怎样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存在。忙要忙得有意义,忙中要有闲,要有秩序。在忙中安身立命,在忙中找到成就感,在忙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没有时间老:越忙的人时间越多

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时间如白驹过隙,瞬间消逝。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幸福?

人的时间有限,然而才能无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嗟叹上,认识自己,安于自己所走的路,珍惜时间,最有效地运用每一秒钟。若能如此,即使年老体迈,也依然能够保持年轻的激情与活力。

世间最可怕的衰老是心态的衰老,如果你有一个年轻的体魄,却有一颗衰老的心,那将是世间最可悲的。

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一一打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容颜易逝的长吁短叹上,不如细致地经营生命中的每一块园地,在生命的终点翘首回望,你会看到一路繁花似锦。

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即使冬天万木凋零,也依然能够看到满眼的青翠,生命之树便会常青。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吗?”

“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师父,你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还在睡梦中,大智便隐隐听到佛光禅师禅房里传出阵阵木鱼声。

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夜晚,禅师不是批阅学僧的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佛光禅师道:“师父!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老呀!”

佛光禅师说的“没有时间老”,其意思正如一句哲语所说:越是忙碌的人,时间就越多,也像孔子所言:“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佛光禅师领悟了禅宗真谛,将诵经礼佛、弘法传道当做自己生命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并默默地将这份重担挑在肩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当你将全部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时,哪里还有时间关注自己鬓角催生的白发、额上乍现的皱纹呢?

人活在世上,往往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常常觉得时间紧迫,光阴像细沙一样从指缝间滑落,越是急切地想要抓住它,它流逝得越快;另一种是看破了生命的无常后归于淡定与从容,美与丑、乐与忧于他们而言都是一触即破的气泡,并不能对生活带来什么实质的影响,云烟过眼,他们却往往能够从中明白生命的真谛。

生活如此美好,睿智的人从来不会慨叹。我们随着快速流逝的生命朝前奔跑,从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担心衰老。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所以,不必伤春悲秋,把握住时间,就能把握住生命。

在劳动中收获满足感

劳动能创造财富,这种财富包括具体财富和内心的财富。

如果说劳动是一种幸福,听到这话的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嗤之以鼻吧:“劳动多累啊,我就喜欢待着,有吃有喝,不用工作,每天什么都不干,那才幸福呢。”事实就是如此,人们都喜欢闲适安逸,不喜欢劳累。然而,有人却会在不需要劳动的时候怀念劳动。

农民忙过了秋季,享受整个闲暇冬季的时候,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觉得很无聊;闲且贵的人,有些也会心血来潮地租一块城市周边的土地亲自耕种些庄稼;忙碌惯了的上班族,闲暇太久也会嚷嚷没意思,心里会想:还是工作好。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中重点强调了劳动:“人的双手双脚是为劳动而生的,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不仅寻常的出家人需要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书中讲述了劳动的故事:

佛和阿难外出,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将其抬到井边,用桶打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还有一天,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就自己动手去修补。

有一次,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说:“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呢?”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说完就将那弟子大小便的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干净、整洁,然后扶他上床。

还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嚷道:“谁能替我穿针啊?”佛听了立刻答道:“我来替你穿。”于是便走过去为他穿针。

佛尚且常常劳动,更何况普通人呢!幸福的右手是快乐劳动的天堂,不幸的左手是无所事事的地狱。

我们的双手双脚本来就是为劳动而生的,如果不用来劳动,就发挥不了作用,长期的懒惰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好处。身体要常锻炼才不会生病,常常劳动的人,身体才会健康、充满活力。

劳动是每个人具有的本能之一,一旦丧失或者放弃它,别说想要成佛,就是作为人,也是不称职的。把劳动当成修行的必需,在平凡中践行伟大的智慧,正是佛教宗旨伟大之所在。

人们讨厌劳动,多是因为劳动过于劳累、过于频繁。但无可否认的是,劳动能带来幸福。

一、将库房般脏乱的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会使人获得一种明亮的幸福。

二、将堆积很久的工作快速完成,会使人获得一种充实的幸福。

三、将众多的知识和技能搬进脑海里,会使人获得一种沉甸甸的幸福。

这三种幸福都是劳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劳动,等待自己的便是无聊、空虚、寂寞。若想生活充实,若想让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就需要不间断地劳动。劳动的确辛苦,常常劳心又劳力,但是劳动能创造财富,这种财富包括具体的财富和内心的财富。劳动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让人在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心境清凉,忙碌便是欢喜

人心安定,环境即太平,便见世外桃源,工作中的忙碌便为欢喜。

一位佛学大师说:“人越是独立,就越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内心也就越平静祥和。”言下之意即是指,只要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

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烦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生活中的智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静、洒脱而无求的心,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

身在俗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做到心安身安,需要我们转换对生活的态度,持一颗清静的心,带着激情去生活,将眼前的每一件事当做修行,把生活和修行结合起来,在忙碌中实践并体验生活。

释迦牟尼身为太子时即聪慧过人,孔武有力,并完成了语言、文学、哲学、数学、天文、技艺、军事等学科的学习,且成绩优异。之后为了追求人生真理与生死解脱,他毅然舍弃王位的尊荣,冲出五欲享乐的牢笼,出家参学,甚而赴雪山历经六年苦行。

当发现印度盛行的苦行并非解脱之道时,他遂下山于菩提树下立下誓愿:若不悟道不起于座。七日后终于悟道成佛。

成佛后,他不是自图清宁,而是悲悯沉溺于生老病死苦海和贪嗔痴三毒炽盛、陷于邪知邪见迷雾之中的芸芸众生。他不辞艰辛游化五印,广泛接触、度化社会各阶层人士。

其弟子不仅有王公、大臣、后妃,也有屠户、妓女、土匪与奴隶;不仅有博学之士,也有数月学不会一偈的文盲;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顽皮的童子。他组建起一千多人的庞大僧团,虽深受弟子们的推尊礼敬,却从不以统摄者自居,说“我亦在僧数”、“我不摄受众”。

他不仅给弟子们以言教,还予以身教,如为弟子裁衣、向小比丘忏摩(意思是说“请你容恕我”)、或扫地或汲水或修房,完全将修行与人间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释迦牟尼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不怕苦,也不计较繁杂劳碌的各种修行苦役,虔诚地投入忙碌的生活中,就是因为他的心中有清静的力量。他用这种力量去享受生活,放慢自己心灵的脚步,因此就算生活的外在是忙,可心灵始终是丰盈的,内心也是平静而安详的。

人的心灵就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心中有青山,就算是忙,也永远是“气定神闲的忙”。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热门推荐
  • 寻龙陌

    寻龙陌

    寻龙之路荆棘遍地,困难重重.看少年灸舞如何披荆斩棘,独闯异界,书写传奇人生
  • 天哪,姐姐大人

    天哪,姐姐大人

    失去记忆的麒麟子,因缘际会进入单传道门王家,上有七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的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失去的传承是否能够觉醒!敬请关注本作。
  • 十年之约,我们一起守候

    十年之约,我们一起守候

    本小说纯是小说题材,喜欢三小只的可以适当的看一下,小说的虚构的,希望大家不要胡乱的喷,谢谢合作!本小说前几章的序章,不是正文,往后看看就是正文。谢谢!!
  • 少女生活百科

    少女生活百科

    本书是针对少女这一特殊人群,全面介绍与少女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本书为少女科学生活、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 神道笔记

    神道笔记

    十年前的灭门之仇,当今的大陆之乱。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脚步,男儿活的便是这一份热血与骄傲。为了她,冲冠一怒,屠尸千里。让所有人记住了苏文的名字。天榜是他追求的目标,一路坎坷终成神,重新塑造了一个时代。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世妖姬:百毒皇妃

    倾世妖姬:百毒皇妃

    特工穿越到宋府一个中毒而亡的庶小姐身上,竟然突然从一个黑鬼废柴蜕变成了天仙天才。许了婚约的幌子看上了自己的家姐,滚,这种渣男姐不要;风流皇子想要一亲芳泽,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蒙面冷酷男想要跟姐有故事,先把面具摘下再说.......
  • 名侦探柯南之校园篇

    名侦探柯南之校园篇

    这本书是作者大大脑洞大开时想到滴!请多多支持哦!!!
  • 四年之差

    四年之差

    “哥,要是昨晚不曾发生,我不会明白,我们这段兄弟情,已经变了味……”“不!我们从来都不是兄弟!是仇人……”为什么我不能放下以往恩怨?为什么我要处处针对他们父子俩?“哥,酒后乱性,你,就是我的了……”还真是风水轮流转!“要是我不曾遇见你,要是你一生我就把你摔死,是不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