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认为,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本,因为你的所得,都是得益于别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懂得分享,才能够有信心、有力量把事业做得更大。小的时候,李宁第一次领到了自己赚的钱,首先想到的是家人。退役之后,他便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对于体育事业,李宁十几年如一日,不断投入资金和物资,或赞助体育赛事,或设立公益基金,或推动全民健身。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从体育中成名,就是要回报体育。
一个只知道赚钱而不知回报的人只是个商人,一个既有商业头脑,又懂得回报的人才是成功的企业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宁是当之无愧的成功企业家。
和家人一起分享每一份荣耀
2008年8月8日中午,李世波收到儿子李宁发来的一条短信:“老爷子,今天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我将点燃主火炬,这是国家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福气,我会尽全力去完成这个使命。儿子期待和你、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份荣耀,谢谢爸爸。”
收到这条充满温情的短信之后,李世波有些意外,随即心中充满了喜悦与骄傲。
原来,李宁成为主火炬手之后,一直遵守保密守则,瞒着周围人,这其中便包括他的父母亲。此前,他一直在北京进行封闭式训练,很少跟家人联系,不过他一直挂念着家人,等条件允许了,他马上把喜讯告诉家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喜悦。
谈及这个既成功又孝顺的儿子,已是满头白发的李世波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向每一位前来道贺的朋友不停地夸奖李宁。
李宁在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孝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奶奶给了他宽容与欢乐,爸爸妈妈给了他自由的成长空间,从来不强迫李宁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因势利导,帮助他更健康、快乐地成长。李宁小的时候喜欢体操,父亲就顺从他的意思把他送进了体操队。练体操很苦,李宁的母亲多次想把儿子接回家,但李世波看到儿子非常努力和用心,没有中断李宁的体育事业。“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性格,他做事特别认真,而且很有想法,所以他做什么决定,我基本都支持他。”
李宁在体操队里刻苦训练,一有心得或成绩就跟家人分享。刚到广西体操队没两天,他就写信给爸妈,叫他们宽心:“我在这里很好,天天都加菜,阿妹还吃奶吗?”后来,李宁第一次领到了自己赚的钱——队里除了包吃包住之外,一个月还发给3元零花钱。他首先想到的是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便去商店买了一大包烟丝和毛巾,托体操队中年纪大的队员邮寄到南泗村。
给爸妈买点什么东西呢?李宁有些犯难了。因为给爷爷奶奶买完礼物之后,他又给自己买了支小牙膏,这下就剩下一分钱了。最后,他把这一分钱装进了信封,托人捎给了爸妈。钱虽然不多,但代表了李宁的一片心意。当李世波夫妇收到这一分钱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万端:儿子终于长大了!
离开了爸妈,李宁便要开始自己照顾自己了,好在他自小机灵好动,学什么都很快,队里又有教练和队友们帮助他,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困难。不过,他还是很想念家人,经常写信跟他们联系。对于李世波夫妇来说,儿子不在身边,写信便成了传递父母感情与教育儿子的主要方式。
有一年,李宁忙于训练,只能在外地过生日,李世波便写信给他,鼓励他努力向前:“在你生日之际,我们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只摘抄革命前辈李大钊的两段话,姑且作为你的生日礼物吧。‘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李宁是个早熟的孩子,比较懂事,把父母的教诲铭记在心,收到信件后总是读了又读,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不管李宁走得有多远,他都像一只风筝一样,连着一根又细又密的线,线的这头是他,线的那头是爸妈。或写信,或电话,尽管联系的方式在变,李宁关心父母的心意始终如一。
加入健力宝集团之后,李宁把双亲接到了广东佛山,结束了全家人长期两地相隔的生活。搬到佛山之后,李世波在李宁的影响下,开始打高尔夫球,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球龄。
李宁工作再忙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回佛山看望双亲,陪父亲打打高尔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宁的成长过程中既有辛勤的汗水,也有着父母的关爱,此中情怀,又岂是一言所能道尽的?正如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一文中所说的:“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许多人成名之后忙于生意应酬与公众活动,给父母漂亮的房子、车子和很多金钱,却没时间静下心来陪父母谈心。而李宁及时行孝、重事业更重家庭。
成功了,不忘于己有恩的人
由于李宁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母,教练便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在送走李宁的时候,李世波夫妇说:“总不能把孩子老收在我们翅膀下,既然国家看中了阿宁,那就放开手,让他去吧!”李宁的教练们,在他的体操生涯里既做严师,又做慈父,悉心地照料着他成长。无论是早期的卢德良老师、梁文杰教练,还是国家队的张健教练,都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初见李宁的时候,卢德良就对这个小机灵鬼有好感,破格收下了这名编外人员。卢老师教得很认真,李宁也学得很刻苦,进步飞速。
同样,梁文杰教练也是被李宁的热情与执著给打动了,尽管觉得李宁的资质不是最好的,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梁教练的多方斡旋下,李宁成了广西体操队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在编成员。李世波夫妇把李宁送到南宁的时候,梁教练亲自去火车站接他们。
李宁来到南宁之后,梁文杰教练先带他参观了先进的体操训练房,指着那些正在辛勤训练的运动员,鼓励李宁向他们学习。在训练过程中,梁教练又针对李宁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的特点,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训练课目,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全能选手。在梁教练的精心调教下,李宁很快掌握了男子体操六个项目的全套动作。对于其中最难的两个动作——自由体操中的空翻和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李宁更是举重若轻。看着李宁卓越的表现,梁教练暗暗欣喜,并适时地增加训练量来提高自己的爱徒,别人练一遍,李宁就练两遍。不过,李宁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别人练完走了,他独自留下来继续练习,直到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
训练的过程终究是艰苦的,不少孩子吃不了苦,选择了离开。李宁也逐渐感受到了体育本身的残酷性,开始想妈妈的饭菜和学校的小伙伴,有些动摇起来。这时候,梁教练就给他讲一些体操前辈的故事,用他们刻苦拼搏的精神来激励李宁。李宁受伤,梁教练就亲自为他煎药、洗伤;李宁偶尔调皮跑到野外去捉蟋蟀了,梁教练就到处去找,生怕他出了意外……有一次,谭世梅听说儿子李宁患了骨骺炎,急得赶到南宁,想要带他回家,却发现梁教练对李宁极为关心。最后,谭世梅放心了,鼓励李宁继续练体操,自己一个人回了家。
谈起梁教练,李宁充满感恩地说道:“我和我的队友,都是很小是离开家到了体校,在那里训练、学习和生活,差不多和他相处九年时间,就跟父子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梁教练的辛勤教导与李宁的勤奋训练终于换来了甜蜜的果实。1973年春,梁教练让年仅10岁的李宁参加全国少年体操分区比赛,这是李宁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少年比赛。结果,李宁凭借着娴熟的动作、良好的心态轻松夺得自由体操第一名、双杠第四名,夺得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冠军。
进入国家队以后,张健教练对李宁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起初,不少人对李宁持怀疑态度,觉得他并不具备成为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资质,但张健教练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光。在张健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李宁在优美、独特、惊险等方面下工夫,使难度更大、更优美。
有一次,李宁在吊环训练中失手跌落,张健教练情急之下冲上前去,尽量接住李宁,结果被砸倒在地。李宁安然无恙,张健教练却被砸伤了左臂的肱二头肌,开刀住院,两个月才康复。为此,李宁深感愧疚,并暗暗发誓要更加刻苦训练,不让自己再犯一丁点儿错误。要知道,在此前的训练中,为了保护李宁的单杠动作,张健教练就已经受了一回伤了,不过那回伤的是右臂的肱二头肌。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一举夺得3枚金牌,成为万众瞩目的体育明星,他把其中一块金牌送给了梁文杰教练,把另一位金牌送给了张健教练,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悉心指导与刻苦训练。
一个人取得成功往往不是单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因此,一个人在成功之后不仅需要保持冷静,更要懂得感恩,回报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
一起打天下,还要一起坐天下
如果说李世波夫妇给了李宁生命,教练们给了李宁体育事业,那么健力宝集团的李经纬便给了李宁的事业第二次生命。汉城一役,一败如厮,李经纬对李宁不离不弃,又是高调聘请他,恢复他的声望,又是给他出主意,让他开拓新事业,最后还出人出钱,帮他树立起了李宁牌运动产品的品牌。在李宁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李经纬劝他“自立门户”,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扶一段,送一程,李经纬对李宁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
商海浮沉,时隔未久,1988年的情形再次上演,不过这回二李对换了一下角色。当李经纬身陷健力宝公司的产权纠纷时,李宁适时地出现在他身边,给他以无言的支持。后来,健力宝公司被三番两次地折腾,而李经纬也被广东省人大以涉嫌贪污犯罪为名免去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一度急得突发脑溢血,成为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得知恩人李经纬患病之后,李宁连夜赶到空军医院探视李经纬,安慰他的家人。
后来,身心俱疲的李经纬彻底告别了健力宝公司,而健力宝公司也于2007年被台湾统一集团收购。在此期间,为了使李经纬宽心,李宁多次邀请他到李宁公司新的总部所在地——北京游玩。如今,李宁搬到了香港,李经纬在李宁的安排下北上养病,一直住在北京。李宁每次回北京的时候都会抽空去看望李经纬。
当初,李经纬在聘用李宁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人认为李宁并不懂商业,但李经纬用人不疑,给予了充分的自主权,并在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李宁。鉴于此,李宁在拥有自己的公司之后,对自己的合作团队也是充分依赖,尽量放权,全力支持。李宁公司创办至今近二十年,只换过两任CEO,堪称最稳定的商业团队——在这方面,恐怕只有马云的创业团队可以比拟,直至今日,阿里巴巴的12名创业人员无一退出。
一开始,李宁公司还属于健力宝公司,李宁自任总经理;随着李宁公司逐渐独立出来,李宁便把部分事情交给其他人给打理,自己更多地思考企业如何改革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前途。1991年,原在另一家名牌运动鞋公司做跟单的陈义红带领原班人马投奔李宁,他以丰富的商场经验带领李宁公司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陈义红不善言谈,但非常自信,他的意见经常与李宁相左,有时甚至会跟李宁对吼起来:我不喜欢你!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宁对陈义红的信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经验不如陈义红,关键时刻总会听陈义红的意见。
1996年初,李宁把北京、佛山、烟台的三家公司合并成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但是同时任命陈义红为常务副总经理,把具体事务全部交给他打理。事实上,陈义红在李宁的充分信任下,长期扮演着CEO的角色。这一期间,李宁公司每年以超过5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着。
后来,企业面临发展瓶颈,需要进行产权改革,李宁率先做出示范,清退了自己的亲戚,并把总经理的位置让了出来,交给陈义红全权打理。为了让他更放心地去改、去闯,李宁干脆到北大脱产学习,攻读法学文凭。
4年后,公司依旧没有实现年销售额过10亿的目标,李宁这时才委婉地提出让陈义红找个助手的建议。陈义红自知难以带领李宁公司迅速向前突破,便推荐了时任财务总监的张志勇,对李宁提出了自己出去单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