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9400000031

第31章 教育科举思想传继最好的蒙学书《三字经》(3)

古代的童子试在读书学习阶段,我们要经历的几次较大的考试主要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高中考大学的考试。可在古代社会,文人最重要的考试就是科举考,就像现在每个阶段的考试都针对一定的考生一样,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的,如果想要获得考科举的资格,首先还要参加很多其他的考试,其中最先要参加的就是“童子试”。

童子试并不是古代儿童参加的考试,而是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获得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只有先获得这一资格,人们才能进行更高一级的考试。在设立科举考试的年代,凡是没有通过这一考试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童生想要获得秀才资格,就要逐级经过县、府、院举行的考试,通过了才可以称为秀才,而这一系列考试就统称为童子试。

童子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两次,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担任。在参加县试时,主持考试的人为当地知县,考试前一个月知县发布考试通知,应考的童生要办理各种报名手续。报考的童生须五人联保,并找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担保人,以证明考生所填报的资料真实可靠。考试结束后,官府要将考生的资料和试卷上报上级。

县试之后就是府试,府试主要由各府的知府主持,报名方式和考试程序等与县试都是一样的。这一考试结束后,就是院试了。院试是童子试中最为关键的一次考试,通常是由每个省的行政长官主持。

从这些考试规则和程序可以看出,古代的考生要想参加科举考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比我们现在参加高考还要多。

状元、榜眼和探花的来历现代,在考试后要进行排名时,我们通常会以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这样的顺序来排列,如果是在一些很重大的考试中,我们还会以“状元”、“榜眼”、“探花”来称呼考试的前三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词的来历。

“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实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中的前三名。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如果在这次考试中考了好成绩,也就可以入朝做官了。

在古代的殿试中,考生们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先将自己的报名材料经过各级官员送到京城,在考试结束后,门下省的官员会根据这些材料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些状子中的第一名当时就叫做“状头”,后来有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而“元”字同样有第一的意思,于是就将其改称“状元”了。之后,这一名称就一直沿袭下来。

“榜眼”和“探花”的名称出现得比较晚,大约是唐朝以后的事情。据说古代科举考试发布皇榜时,通常是将第一名的姓名写在榜单最上端中间的位置,而将第二名和第三名并列着写在左右,看起来就像是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为榜眼。后来因为第三名有了专门的名称“探花”,所以就只把第二名称为“榜眼”。

“探花”原本只是人们在平时聚会活动中开玩笑的称呼。相传在唐代科举考试发布结果时,正是百花齐放的春季,榜上有名的考子会相约一起聚会游玩,他们在游玩时会选出其中最年轻的两位来做“探花郎”,骑马在长安的街道旁、花园中摘取鲜花。后来,人们就用这一名称来指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

古代的学士和硕士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将那些本科毕业生所取得的学位称为“学士”,而将介于学士和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称为“硕士”。随着高校的扩招,这两个等级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学士和硕士的名称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但实际上,这两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它们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不过在当时,它们有着与现在不同的意思。

“学士”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周代,主要指的是当时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才逐渐用来泛指有学问的文人和学者。

后来,因为国家的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教育,他们不仅在选拔朝廷文官时通常会以学问的高低、读书的多少为标准,而且还在朝廷中设置一个名为“学士”的官职。学士职位一般都由读书很多、知识丰富的人来担任。到了唐朝,学士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加讨论朝廷大事,其中的“翰林学士”是朝廷中的大官,主要负责掌管典礼、帮助皇帝起草一些文书,以及解答朝廷官员在文史知识方面的问题,相当于皇帝的亲信和秘书。之后的朝代也多设置有这一官职。

“硕士”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指的是那些德高望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的人,也称为“硕老”和“硕儒”。除了用来指称知识丰富的人,古代的“硕士”也是一个官职名称,但它远不如学士响亮,而且官位的等级也不如学士高。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古代的硕士主要还是用来指代一个人博学多才的。

到了今天,人们虽然仍沿用“学士”和“硕士”这两个词,但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古代的博士和教授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将拥有最高学位等级的人称为“博士”,而将大学中的一些老师或是学问高深的人称为“教授”。不少人都认为“博士”和“教授”是现今人们的创造,其实,这两个词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博士”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初是一种学官的名称,主要由拥有渊博学识的人担任。在秦汉时代,博士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图书,广泛阅读历史和其他方面的书籍,并解答皇帝或是朝廷大臣在文史知识方面的疑惑,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管理员和咨询师。同时,由于汉代时期统治者确立了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方针,并且还希望皇室和朝廷官员的子弟学习儒家著作,所以皇帝又命令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的经典作品。著名汉儒董仲舒就是因为学识渊博而被皇帝任命为博士的。

当然,博士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学官名,人们也常将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为博士,如精通医学的人被称为“医学博士”,精通音律的人被称为“太乐博士”,在制茶方面很擅长的人也常被称为“茶博士”。

教授最初的意思为传授学业,后来人们又将朝廷中专门传授学业的称为教授。在早期,教授的主要职责和博士是相同的。到了宋代以后,朝廷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中都设置了教授的职位,主要负责讲解古代经、史、子、集方面的知识,并且负责管理学校的事务等。清代以后,教授又有了正教员教授和副教员教授的区别,他们的职务也就相当于现代大学中的正教授和副教授。

尽管古代的博士和教授与现代的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学识渊博、学问高深这一点上,古今都是一样的。

古人写字为何要从右往左写现代人写字通常都是按照从上至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来写,但是在古代,人们写字却是从右往左写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的三点:

首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古人常将字写在用绳子穿起来的竹片和木片上,写好字后就将它们卷成册。如果想要阅读,就要将这些卷册打开,在打开的时候,一般是右手拿着卷册,左手一片一片地翻开,边翻边看。为了能按照翻开顺序将文字读完,所以,最好的书写方式就是按照从上往下、从右到左的顺序来写了。

其次,从汉字书写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按照从上至下、从右到左的顺序来书写,比较自然和方便。因为汉字的自然笔画一般都是先上后下的,所以人们在书写时也会根据汉字这样的结构来写。同时又因为古人在打开卷册的时候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所以写字时也要从右往左。

再次,汉字书写中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顺序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和伦理观念。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强调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年龄的长幼顺序。“上”代表着君主和父母,“下”代表着臣子和子女,而在同等地位或是同辈的人中,又以右为大,左为小。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写字时按照从上至下、从右往左的顺序来写是由当时的书写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的。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来书写不便于安排字体结构,而且右手在书写时也经常压到已写好的字,将其弄得模糊不清,所以就采用从左往右的顺序来书写了。

唐朝诗人如何发表自己的作品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写出了好的作品,就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发表,如果质量好的作品有很多,还可以联系出版社,以图书的形式发表。那么在唐代,诗人们写了那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他们是怎样发表自己的作品的呢?

其实在当时,诗人们发表作品的方式有很多,这里只简单地说说其中的几种:

一是写在当时一些建筑的墙壁上,如寺庙、驿站、酒店、茶楼、凉亭等地方的墙壁上,因为这些地方经常有人往来,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渐渐知道诗人和他的作品了。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题扬州禅智寺》,最初就是发表在禅智寺的墙壁上的,而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也是题写在朋友湖阴先生屋壁上的一首诗。

二是通过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赠送给别人的方式发表作品。这是唐代诗人最常用的一种发表作品的方式。如著名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最初就是赠送给汪伦的诗歌,他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就是送给杜甫的诗。古人如果收到了别人赠送的作品,不仅会自己阅读,而且还会将其广为传播,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也就知道了。

三是通过在公开场合吟诵作品的方式来发表。这些公开场合中最主要的是有很多文人参加的宴会或是文人集会的场所。如果很多文人聚在一起,通常就会朗诵自己的作品,互相附和,这样自己的作品也就慢慢流传开了。

除了这些方式外,古人还经常会将自己的作品给当时社会的名人阅读,让他们评论并引荐自己,有些诗人还会将自己的诗写好后装在葫芦里,放入江河中任它漂流传播,等等。

“红学”研究的是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以“红学”来命名的书,如《红学档案》、《官场红学》等,很多人在初看书名的时候都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书以“红学”为名呢?其中的“红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原来,“红学”是研究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的一门学问。《红楼梦》是清代学者曹雪芹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主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描写了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所以问世后就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欢迎和关注,后来还形成了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名为“红学”。

关于“红学”这个名称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在清代时期,很多人都喜欢研究“经学”,到了民国初年,松江县有个小有名气的学者,名叫朱子美,他不仅喜欢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红楼梦》。有一天,他正在看《红楼梦》,他的朋友看他那么认真,就问:“你又在研究什么‘经学’?”他说:“不是‘经学’而是‘红学’。”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开了,“红学”一词约定俗成,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专称。

红学主要包括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书稿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的研究。由于爱好者和研究者很多,所以人们又根据时间将红学分为新红学派和旧红学派,“五四”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之后的为新红学。如今,红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课堂

    永远的课堂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是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集思广益、辛勤笔耕的结晶。注重实际,使学者学了感觉有用,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得上;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
  •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开阔眼界的战争故事

    开阔眼界的战争故事

    生活中不乏充满聪明机智的事情,只要睁开自己的双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人生阅历,解决处理生活中的难题,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 校园歌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歌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热门推荐
  • 你好史蒂夫

    你好史蒂夫

    我叫史蒂夫,我穿越到一个我的世界的世界,这虽然绕嘴,可是真的!这虽然奇葩,可我在这遇到了第一个让我心动的人!
  • 四十年半人马

    四十年半人马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以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作者所思所感,或为乡情乡恋、思乡忆旧、亲情恋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作者40年散文创作从青涩少年的激情澎拜,经创作中的意识转折,再到自我散文风格确立的创作轨迹,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既有阳刚之气,且有温情如玉,恰如台湾当代文学评论家张瑞芬所言:“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 吞食天帝

    吞食天帝

    当岁月苍老,当时光变旧。当历史零落成传说,当传说铺垫成神话。当神话都已锈迹斑斑,当时间终将走到尽头。我们的故事却依旧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腐不朽,不死不灭。犹还记得那一天阳光温暖,微风和熙,家猫蜷曲着慵懒在屋顶瓦片间,杯中清茶沸腾着白色水汽。你眯着眼轻轻推开了木门,他昂起头随手递来了长剑,我回过首会意的笑了笑。故事、历史、传说、神话,一切的一切就此开始,于我们、于人类、于时代、于世界。
  • 九州异闻传

    九州异闻传

    汉安元年,汉蜀大地迎来浩劫,神州各地异兽作乱,各州百姓性命岌岌可危,此时以张天师为首的正一盟威道道师们挺身而出,他们降除了各地异兽,并为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镇压机关所防止它们再度返回地上,最终将各地的百姓们于水火之中解救了出来,并在这之上重新建立了新的文明;然至建炎元年,天下版图的不断扩张,西方与东方的不断接触却将这些异兽于沉睡中唤醒出来,而远古早已堕落的神代后裔也纷纷从致远之地侵袭而来,九州将再度迎来新一轮的浩劫....
  • 论奇葩少女的自身修养

    论奇葩少女的自身修养

    一个奇葩少女的奇葩日常,酸甜苦辣具备,有你不知的懵懂,也有你有的迷茫。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天书残页

    天书残页

    原本是大家族安逸的小少爷,却因为嗜血的阴谋,被迫过上生死一瞬的生活,他毅然踏上远古大圣之路,拨开迷雾,寻找真相,震碎山河,斩落星辰,开启巅峰之途……
  • 茅山志

    茅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缘来是你

    缘来是你

    宋泽峰篇:与他相遇在最伤心之时,他疼我怜我让我,可结婚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蓄谋已久的局。被宠上云端再狠狠摔下,那样的感觉很痛很痛,痛到无论他再做什么努力,我都不敢再爱。陆野篇:他每次出现,都是在我最危险、最狼狈的时候,这包括被色鬼跟踪、掉水里、跟悍妇打架、被劫持,以及……被狗追!年轻军官与漂亮女医生,总是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擦出最浪漫最绚丽的火花。他说:“马如意,你的下半生我负责到底。”他说:“军人一年假期35天,军嫂探亲假一年30天,所以,你要当我的战友,这样就可以长期见面了。”而人生……
  • 赤血神君

    赤血神君

    绝世神君坠落神墓崖,死而复生梦方醒,跟随熟悉的气息,一个天大的谜团将被一一解开,看着茫茫的骨山血海,那一抹凄凉来自心底,来自熟悉,从此……一颗倾世红心,一柄朱岩血剑;一代魔尊的讨伐之战,一世神君的崛起征程;是谁,一手执命盘,一手掌己生;是谁,一剑灭诸神,一眼逝千年,一身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