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9400000003

第3章 典籍名著流传千古内容博大精深的《周易》(2)

《三国志》分别记载了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的历史,书中所记历史起于魏文帝黄初元年,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共60年,作者为晋代的陈寿。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不仅书中的史料真实可靠,而且文字也很优美,读起来非常有趣。后来,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从中吸收了不少灵感。

其实,史书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细细品味,我们同样能从阅读“前四史”的过程中体会到许多乐趣。

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史”

我国的历史书有很多,虽然同样是记载历史的书籍,但每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成就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史书的内容写得比较呆板,但书中记录的历史真实可信,有些史书专门记述一些名人的传闻逸事,读起来虽然有趣却未必是真的……如果你想要读内容相对更为可靠的史书,最好选择被官方认定的“正史”之书,如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指的就是二十四本史书,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基本上是用统一的体例编写而成的,叙述的时间从《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的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四千多年。这二十四本史书内容丰富,基本上包括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精力有限,这二十四本正史之书我们未必能全部看完,因而只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相比于野史、杂史等史书,正史的内容相对最为可靠。这主要是因为编写正史一般都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因而可以参考的材料多而全面,编写正史的学者也多是当时一流的专家,这在根本上保障了正史的质量。所以,如果想要掌握可靠的史料,还是应该多读读正史。

《新五代史》与《旧五代史》

纵观“二十四史”的所有书目,一般每个朝代的正史之书都只有一本,可其中却有两本《五代史》,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两本书中有一本是由政府成立的专门编书机构编写的,另一本则是著名的文史学家欧阳修独自编写的。后人为了将两本书区分开来,就分别叫做《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宋朝建国后不久,以薛居正为首的政府编书机构编写了一本《五代史》,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旧五代史》,书中主要记述的是“五代十国”的历史。因为是官方修史,资金比较充裕,掌握的资料也比较丰富,这本书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便完成了。正是因为编写太快,书中记述的历史存在着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六十多年之后,欧阳修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自己又重新编写了一本《五代史》,现在所说的也就是《新五代史》。《新五代史》虽然在史料价值上不如《旧五代史》,但在其他方面却要优秀得多,全书文笔简洁,叙事生动,不仅纠正了《旧五代史》中的一些错误说法,而且还补充了一些新鲜的历史材料。在欧阳修去世后不久,朝廷就下令命他的家人献上史书,然后藏进国家图书馆。

新旧两本《五代史》相比而言,后人普遍认为欧阳修编写的《新五代史》要写得好些。这不仅是因为欧阳修本身是个文学家,善于写作,还因为人们比较赞同欧阳修的历史观点。到了金章宗时期,欧阳修的《新五代史》逐渐代替了《旧五代史》。

治世参考书《资治通鉴》

阅读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能让我们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少走一些弯路。一代伟人毛泽东就特别喜欢读书,他尤其喜欢读《资治通鉴》,前前后后读了17遍。其实不止是毛泽东喜欢读这本书,自从这本书问世之后,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将相和一些有志文人都争相阅读,并给予它很高的评价。

《资治通鉴》的主编为北宋时期的文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同时参与编写的还有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前后共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才最终编成了这本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约有三百多万字,书中所记历史跨中国16个朝代,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整套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这些内容全部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排列,所以虽然记述的事情很多,但显得很有条理。

书中记载了很多历史的经验教训,讲述了很多治国方面的道理,给后人提供了借鉴和警示作用。如书中写了很多皇帝,有些皇帝勤政爱民,懂得任用贤臣,所以就能将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而有些皇帝糊涂得很,而且还专门听信奸臣的话,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司马光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来告诫皇帝要懂得治国的道理,也可以让后人思考历史。正因为这样,后来的很多有志向的人都喜欢读这本书,并从中受益匪浅。

古代政治制度宝典“三通”

我国的历史书众多,通过这些史书,我们就能逐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而如果想专门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不得不看“三通”了。

所谓“三通”,指的是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和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这“三通”是我们学习古代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作者为唐朝的杜佑。全书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专门记载从上古至唐代宗时期历代典制的沿革,大概包括了如何选拔官员、官员的职责、朝廷的礼仪、国家的领土范围、边防等方面的内容。书中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在编写时详略得当,详细介绍了唐代的制度,同时还略述了唐朝以前各个朝代的制度。

《通志》是南宋郑樵独自编写的。它是一本从上古到隋唐的纪传体通史,包括帝纪、后妃传、年谱、略、列传五部分。这本书中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文献资料,而且在音韵学、文字学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文献通考》是元朝的马端临编写的,书中记载从上古至宋宁宗时期历代典制沿革,内容非常详细全面,有田赋、钱币、户口、选举、学校、宗庙、乐、兵、刑等二十四门。全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学习和借鉴了《通典》,书中的一些材料是在《通典》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另一些则是作者自己的搜集和创造。这本书的内容比《通典》丰富,尤其是关于宋朝典章制度的记载,尤为详尽。

彰显方言魅力的《楚辞》

屈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更是成就卓越的文学家。

其实,在屈原出现之前,“楚辞”早就存在了,它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屈原等人就在原有楚辞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创造,将这种用楚地方言演唱的楚辞发扬光大。现今,“楚辞”的固定含义有两种:一是由屈原创造的诗歌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屈原的作品,还收录了其他一些人如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同一类型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和方言,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很多句子的结尾都用的“兮”字,就是楚地特有的语气词。同时,《楚辞》收录的作品中,还保存了很多楚国等地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资料,为后人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依据。

《楚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后人常常将它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其中的“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则指《楚辞》中的《离骚》,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此后,风、骚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杂采众家的《淮南子》

对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我们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那这些神话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当然基本上是通过古书的记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保存有很多古代神话故事的书——《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因为作者认为这本书里包含着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所以就起了这个书名。这本书的署名作者为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但它并不是刘安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他和自己召集的门客共同完成的。

这本书的发起者刘安是西汉时的贵族,他凭借着自己的财势广招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许多博学多才的人。后来,刘安就组织大家一起编写了《淮南子》,而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很好的序言。从序言来看,全书在创作过程中都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书中原本包括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主要谈论一些思想和道理,外篇记录了很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但是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那二十一篇内篇了。

《淮南子》中蕴涵的思想比较复杂,可以说是“杂采众家”,它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表现出了很强的融合趋向。书中认为不仅要从内在来自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要把自我约束和外界的管理结合起来。

这本书中不仅讲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同时还记载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像前面说到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都是靠这本书才得以流传的。

尽显魏晋风流的《世说新语》

现代人在茶余饭后总喜欢聚在一起,说说新闻、谈谈自己知道的名人趣闻或是讲其他一些好玩的事情。其实古人也是如此,他们在空闲的时间也喜欢说一些远古的神话传说、当代名人有趣的故事和传闻,以此来调节气氛,或是作为消遣。后来,有人就在整理故事传闻的基础上编成了一本有趣的书,名为《世说新语》。

相传,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刘向曾经编写了一本名为《世说》的书,但可惜没有留传下来,后人也写了一本内容差不多而同名的书,为了区别开来,就改名为《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记载的都是魏晋人物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生活和思想。这本书的组织编写者是刘宋时期的临川王刘义庆,他是当时的皇族之后,有财有势而且也很喜欢文学,后来,他就组织了一批文人来共同编写《世说新语》这部书。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能使这本书更加通俗易懂,著名的学者刘孝标还为书作了注解。

这本书共记录了一千多则传说和故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内容就是记述从汉末到刘宋时的名士贵族的传闻逸事,但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的笑话,而是一些关于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里面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想。

《世说新语》的语言朴实,有时用的都是口语,但内涵很深刻,书中的不少故事也很经典,因此历来为人们传颂。如果能多读读这本书,一定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道教炼丹学之宗《抱朴子》

现今图书市场上的书,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些书一看书名,就能大致知道书中的内容,而有些书名却非常奇怪,让人很难与内容直接联系起来。《抱朴子》就是一本书名很奇怪的书,很多人在看到这个书名时都猜不到书中的内容。那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原来,“抱朴子”原是东晋道学家葛洪的自称。后来,他写了一本有关神仙方术、炼丹方法、人间得失等内容的书,于是就以自己的称号给书命名,称为《抱朴子》。

《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至今留传下来的《内篇》有二十篇,《外篇》有五十篇。其中的《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方面的内容,体现的都是道家的思想,后世还有很多人根据书中的记述去炼丹,希望长生不老。《外篇》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包括谈论人间的得失、讽刺世俗等,基本上属于儒家思想的内容。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外篇》的创作时间要早于《内篇》,由此体现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抱朴子》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书中的道教神仙理论,书中讲述了很多有关神仙道术的新奇内容,如论证神仙确实存在、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如何通过道家的修炼来长生等,尤其是关于炼丹术的介绍具体而全面,可以说是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后世的一些画符驱鬼的道士,就是从书中神仙思想里得到的启示。

此外,作者葛洪在书中还认为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修仙者除了隐逸修炼外,还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意思是说,要将自我修行与关心民生结合起来。

品诗专著《诗品》

中国古代的文人不仅喜欢写诗,还喜欢读诗品诗。好的诗歌作品总能引起很多人的赞赏和共鸣,同时也让人不禁想要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南朝时期的钟嵘就在欣赏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写出了表达自己感想的《诗品》一书。

同类推荐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生活的剪影(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生活的剪影(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有心人的手里,可以涂成一幅幅美丽多姿的画,穿成一串串光彩夺目的帘。在他们的笔下,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值得记录。在他们的叙说下,那些不经意的片段也能打动你的心。和他们对话,你会想,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错过每一点生活给予的馈赠。
  • 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

    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

    本套书集合了国内最受中学生欢迎的5位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优美而浪漫的文字中绽放明媚的生命活力,给青少年以励志、启迪的力量。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版年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原始瓷器产生与发展;唐五代瓷器;粤菜;唐五代瓷器;元代的瓷器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生命本源

    生命本源

    生命从哪里来,来到这个世界要做什么,最后又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一直困扰这人类,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找到让人完全信服的答案。《生命本源》带着大家以前来看看自己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将何去何从。
  • 一条鱼的修仙日常

    一条鱼的修仙日常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放生池,池里有条鱼摆摆。
  • 老婆的贴身侍卫

    老婆的贴身侍卫

    一纸合约多了一个老婆,成为老婆的贴身侍卫。
  • 那一刻,我听到花开的声音

    那一刻,我听到花开的声音

    《那一刻我听到花开的声音/成长智慧系列》文章以心灵启迪和励志为主,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是一次爱和哲理的青春洗礼,给你以启迪和智慧,其中多篇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和《青年博览》转载。全书共分为五部分,精选了一些温馨哲理散文,通过描述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生活中的爱与美好。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那年涟漪

    那年涟漪

    身为追星族的夏雨荨在去漫展见面会的时候遇到一个欠揍的“面具男”,但没想到这次漫展的偶遇,既然是她生命的转折点。。。欲看后事如何……你点来看看就知道←_←
  • 神魔九变

    神魔九变

    这是一个神魔并存的无序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人物的神话世界,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命运之子镇压诸天神魔,他要建立天道轮回!
  • 人生运势500问:面相100问

    人生运势500问:面相100问

    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会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说:“面孔是一个人内心情感和生活经历的永久习惯记录,它就像一张地图,不仅能反映人的气质和性情,通过对它的正确解读,还可以改善各种人际关系。不要把解读面孔看做是一种算命,而是把它看做一种识别他人品质的工具。”在古代,无论是相亲、看病,还是询问前途,人们都要看相,所以相士门前常常是“朝野归凑,人物常满”。也许有人对此表示怀疑:通过面貌就可观察一个人的前程,他是健康还是生病?面相的依据是什么?它真的很灵吗?难道这不是迷信?其实,中国面相学是一门严肃的生命信息科学。
  • 血帝

    血帝

    天崩地裂白骨埋,饮血长啸醉听风。其实除了死,人生遇见的都是小事儿,好好活着。
  • 伴你到灵魂逝去

    伴你到灵魂逝去

    《家庭教师》同人小说。神秘的时空继承,另一个世界的彭格列崛起,碎裂的家族,新云守云影担起彭格列的职责。守卫大空彩虹之子的曲折故事,云守与大空彩虹之子的爱恋。云影是否能撑起这个时空的彭格列,又能否让彩虹之子安然无恙……
  • 蜜糖欢

    蜜糖欢

    此文阴暗,不喜勿入。她表面挺好,人老老实实,端庄秀气。其实——她就彻头彻底一烂咖。她混过了人生的黄金岁月,玩过了肆无忌惮青春年代,放荡风骚了小半人生。她嫁给他,绝对属于地球和火星关系,上亿年都没碰着,偏偏就让他俩碰到一块,勾搭在一起,扯成了一团。她嫁给他,绝对属于史密斯夫妇,貌合神离,各有秘密。她玩她的,他装他的,反正地铁轨道两条线,来回这么奔跑也见不到互相的头。她嫁给他,绝对属于台湾八点档偶像剧,韩国电台炮制爱情剧,香港半夜场十八岁禁成人剧。总之,她和他之间,就属于世界末日前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