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起源于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原来只是个偏僻的村落,属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领地。1147—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基用木头围成了一个小城堡,叫克里姆林。它位于莫斯科河右岸的博罗维茨基山上,整个莫斯科就建在七座这样的山上。到了14世纪,也就是大约200年以后,莫斯科已有几千户人家数万居民了。那时莫斯科已经是一个像样的中世纪的城市了,当然建筑物矮小,还都是木结构,街道又窄又脏。其实,莫斯科大公当时是大公中最不显眼的,但是莫斯科公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是非常重要的。那时有两条道路通过莫斯科:一条是由西向东,从斯摩棱斯克到克里亚济马河畔的弗拉基米尔城的老路,从西方运往弗拉基米尔地区的商品都要经过莫斯科;另一条商路是从北到南,从当时与西欧联系密切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到盛产粮食的梁赞公国。罗斯商品的流通都要经过莫斯科,莫斯科大公从商人身上征收的过境税比任何大公都多,成了一位富有的大公。当时的大公尤里·丹尼洛夫为了得到蒙古人的支持,娶了金帐汗国的月即别的妹妹康察喀为妻,并为她取了个东正教的教名——阿加菲娅。蒙古万户侯高加德给尤里保驾,帮他同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斗争。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自恃强大,不把与金帐汗结亲的尤里放在眼里,出兵攻打。在博尔特涅沃村一战,米哈伊尔获胜,俘虏了尤里的新婚妻子和他的弟弟鲍里斯·丹尼洛维奇。几天过后,康察喀就被毒死。月即别听说后非常气愤,派人通告米哈伊尔,要他立即到蒙古朝廷请罪,否则将派蒙军讨伐。月即别在登上金帐汗国大汗之后,本想依靠莫斯科来削弱特维尔,没想到却把自己的妹妹赔了进去。而米哈伊尔自知闯了大祸,因为毒死康察喀,并非他的意思,而是手下人背着他干的,他曾三令五申,不准杀害俘虏。谁知手下人痛恨蒙古人,把仇恨全集中在这位蒙古大汗的妹妹身上。米哈伊尔深知此行凶多吉少,安排了后事便赶往蒙古朝廷。
米哈伊尔死后,莫斯科大公便成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然而,米哈伊尔的儿子蓄意要报杀父之仇。1325年,米哈伊尔的儿子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与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的莫斯科大公尤里在蒙古朝廷偶然相遇。年少气盛的德米特里,见尤里就站在旁边,立即拔剑向他刺去,毫无戒备的尤里来不及躲闪就被刺中,倒在血泊中。罗斯人自相残杀,两败俱伤正是蒙古人所希望的。德米特里随后也被处死。德米特里的死为他的弟弟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争得了治理弗拉基米尔公国的命令。
新继任莫斯科大公的伊凡·丹尼洛维奇又受蒙古朝廷之命去镇压特维尔起义,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和弟弟康斯坦丁逃往普斯科夫。伊凡于是得到了治理弗拉基米尔大公领地的命令。
他一面动员各公国派兵进攻普斯科夫,一面指使总主教弗奥格诺斯特开除亚历山大及所有普斯科夫人东正教的教籍。伊凡心里明白,亚历山大一日不死,弗拉基米尔公国政局一日难宁。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让月即别召见亚历山大,在蒙古朝廷上将亚历山大处死。后者不知是计,他还想利用这个机会向月即别申诉,希望大汗赐予他先父封号,根本就没想到是伊凡想加害于他。
亚历山大被除掉后,伊凡成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各公国摄于他的淫威而听命于他。这个伊凡对于财物颇为贪婪,他有个绰号叫卡里达,“卡里达”的意思是“钱袋”。他成了弗拉基尔大公之后,一方面想把金帐汗国“贡赋”征收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一方面又企图把诺夫哥罗德的收入也归自己掌管。诺夫哥罗德的贵族们当然不愿意将自己的收入与伊凡共享。伊凡便利用蒙古人的支持发兵诺夫哥罗德。诺夫哥罗德的贵族们不得不屈服。伊凡·卡里达国库的资财由于征收贡赋和分享他国的商税而增多起来。他用积聚的钱财贿赂蒙古人月即别大汗和他的妻妾近臣。
不久伊凡·卡里达又取得了全俄东正教大主教的支持,建立起大公政权和教会的联盟,把大主教的驻节地从弗拉基米尔迁到莫斯科。他还修建起圣母升天大教堂。莫斯科也因此成为罗斯的东正教中心。政权和教权的结合大大巩固了莫斯科大公的统治。伊凡·卡里达统治时期,罗斯人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蒙古终止侵袭,王公之间的内讧也平息下来。这使罗斯各国,特别是莫斯科公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1340年,伊凡·卡里达死了。卡里达不愧为一个会用钱的人,他生前的工作没有白做。月即别的继承者扎尼别克宣布卡里达的儿子谢苗·伊凡诺维奇继任弗拉基米尔大公,其他的大公也都默认了。这年冬天,谢苗在莫斯科召开大公会议,罗斯托夫大公康斯坦丁、雅罗斯拉夫尔大公瓦西里等都来参加了。会上大公们承认莫斯科大公是东北罗斯的统治者。谢苗要求各地大公把他当作长兄和父亲。他宣称:谁要是与我们的长兄为敌,他就是我们的敌人,如果与我们的长兄为友,那就是我们的朋友。大公们也向谢苗提出要求:没有我们的参加,您不要和任何人作出决定。谢苗回答说:“好的,我们将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凡是我乘马所行之处你们都和我一同行进。凡是我本人没有去的地方,我将派遣你们前往,你们不要违抗,骑马前去。”
谢苗死后,他的弟弟伊凡·伊凡诺维奇让曾背叛过谢苗大公的阿列克谢掌握他的兵权。重新被起用的阿列克谢不思悔改,仍然试图起兵反对大公。当他即将准备就绪时,却莫名其妙地卧尸广场,看来这是那些拥护大公政权的贵族们干的。人心思定,已经成为潮流。阿列克谢之死引起了那些试图造反的贵族们的恐慌。他们带着儿女连夜逃往梁赞。莫斯科由于伊凡的疏忽几乎酿成一场大祸,莫斯科也由于民众自发的行动而避免了一次内讧和分裂。莫斯科的统一基础愈来愈雄厚。金帐汗国虽然对莫斯科大公实力的加强感到不能容忍,但此时却无能为力了。一方面,在罗斯已经没有一个能与莫斯科抗衡的公国;另一方面,金帐汗国也自顾不暇了。在扎尼别克死后,金帐汗国开始为争夺萨莱汗位而进行互相仇杀。20年的时间更换了4个汗,如同走马灯一样,往往位子尚未坐稳就被赶了下来,谁还有工夫去算计莫斯科大公。
罗斯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与金帐汗国的斗争。这种斗争由于金帐汗国的削弱而渐渐变为有组织的强大进攻。
伊凡·伊凡诺维奇死于1359年。死后留下两个儿子:季米特里和伊凡。长子季米特里只有9岁。权力由大主教阿列克谢辅佐。金帐汗国大汗希迪里认为季米特里年幼,不能担当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重任,就将治理大公领地的任命授予苏兹达尔-尼热戈罗德大公季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可是,希迪里在发布此命令后不久,就被他自己的儿子杀死。金帐汗国随即一分为二:一个由阿不杜拉统治,一个归缪里德。莫斯科贵族领主集团认为,这是个夺回大公权力的极好机会,就派人到新汗缪里德那里活动。结果是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又获得治理大公领地的命令。一个弗拉基米尔公国有了两个大公,都叫季米特里,这样当然不行,总要有一个让位才行。可是,当时金帐汗国内部正为争夺汗位而忙碌,谁也不能为他们做主。苏兹达尔人乘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年幼不能亲临朝政,抢先占领弗拉基米尔城。此时,莫斯科贵族们在大主教阿列克谢的率领下,很快组织起军队去攻打弗拉基米尔城。苏兹达尔的实力毕竟不如莫斯科。没有几个回合,康斯坦丁诺维奇便将弗拉基米尔城拱手相让。康斯坦丁诺维奇经过这番较量后,自知不是伊凡诺维奇的对手,他不仅承认了莫斯科大公政权,而且还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得到莫斯科公国的保护和支持。康斯坦丁诺维奇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伊凡诺维奇。就这样,原来的敌对双方成了翁婿。老季米特里把女婿的当成自己的事。他协同伊凡诺维奇战胜了加里奇、罗斯托夫、斯塔罗杜布诸小公国的反抗。
1368年,特维尔公国发生内讧,季米特里认为这是个制服特维尔的大好机会,便率军兵临特维尔公国。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自知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军事力量方面都不是莫斯科的对手,便指望得到立陶宛大公国的帮助和金帐汗国的支持。他一边求助于妹夫立陶宛大公,一边加固自己的城池。
立陶宛军队作战隐蔽性强,攻防迅速,出奇制胜,很快就推进到莫斯科。莫斯科忙向各城市求援,但各军赶到莫斯科已经来不及了。莫斯科、科洛姆纳、德米特罗夫的军队在德米特里·米宁和阿金夫·费奥多罗维奇·舒巴的指挥下仓促应战。11月21日,立陶宛军队在特罗斯特纳河附近打败了莫斯科的守军。德米特里·米宁、阿金夫·费奥多罗维奇·舒巴等指挥官陆续阵亡,莫斯科的防线不断向后收缩。立陶宛军队逼近莫斯科城。居民们为了加强防御,将石头城墙前边的房屋都烧毁,造成一段开阔地带。立陶宛军队在莫斯科城外驻守了三天三夜,把附近的寺院、木结构教堂及其他建筑物一一烧毁,对乡村进行洗劫后便班师回国了。
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见立陶宛并未摧毁莫斯科,便又前往金帐汗国的萨莱,他得到了治理大公领地授权后,就在蒙古人萨雷霍查的保驾下回到了特维尔。这时的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已经成了一位受人尊敬、颇有才干、有胆有识的大公了。他对金帐汗国的态度与他的爷爷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今的蒙古人不断地内讧,力量开始削弱,而罗斯人却开始意识到内部团结的重要性,逐渐统一在莫斯科大公的领导之下。
季米特里不顾金帐汗的反对,出兵讨伐特维尔。苏兹达尔、罗斯托夫、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诺沃西里、塔鲁萨等国大公都起来响应,就连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的表兄弟们——特维尔的公侯们也带兵参加了这次出征。罗斯人这时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坚决打击那些投靠蒙古人的罗斯人。人们议论说:“就是这个人(指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把他的妹夫——立陶宛大公的军队引来,对基督教徒作了许多坏事;而现在又和蒙古马麦汗勾结起来。马麦汗对罗斯人那样狂暴凶残,他却还想借马麦之手来让我们屈服于他。我们决不能让他得逞。”
米哈伊尔看到自己如此不得人心,众叛亲离,估计若战必败无疑,便与季米特里签订了和约,承认莫斯科大公是“兄长”,不再与立陶宛联盟,归还从诺夫哥罗德抢夺来的土地和宝物,同意与莫斯科一道反对蒙古人。
季米特里利用其他公国的支持,在制服了特维尔之后,又先后兼并了卡卢加和白湖公国、乌格利齐公国、科斯特罗马公国、米德尼一带和维契格达科米人的领地,势力日益强大。
1378年夏天,蒙古将领别吉奇奉马麦汗之命进攻莫斯科。季米特里决定迎战,便率领莫斯科和普隆斯克的联军来到沃查河左岸。季米特里认为此地地势不利于蒙古骑兵的调度,罗斯军队则居高临下,统观全局。中午之后,别吉奇的骑兵开始渡河登岸,季米特里一直在静观蒙古人的行动,当蒙古人只有一半兵力过河,另一半还到河中心时,季米特里率先骑马从坡上冲了下去,一时间,杀声震天,蒙古军还未站好队形即被冲得向两边散去,左右两翼见蒙古军队乱作一团,立即呐喊着冲了下去,蒙古人溃不成军,刚到河中心的队伍见状立即调转马头,谁知水中调动竟是如此困难,一些士兵慌乱中掉下马来,在水中挣扎,从岸边被赶下水的骑兵与准备上岸者撞在一起,水中如同开了锅一样。季米特里命令用弩箭进行射杀,毫无还手之力的蒙古人死伤惨重,别吉奇也被冷箭射中掉入河中。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季米特里下令收兵,准备第二天渡河追击。
天刚蒙蒙亮,河上突降大雾,季米特里担心蒙古人会有埋伏,按兵不动。中午雾散后,对岸蒙古人已逃向远方,岸边到处都是丢弃的帐篷、蒙古包、大车和军事装备。这一惨败激怒了马麦汗,他暴跳如雷,狂叫:“处死那些该死的罗斯人!我要把所有的城市,所有的东正教堂都化为灰烬!我要与罗斯军队决一死战。”
为此,马麦汗开始招募军队,短短几个月就募集了20万人,除蒙古人外,还有北高加索少数民族以及克里木的弗里亚格人。他还下令所有的蒙古贵族带着自己的家丁移牧到沃罗涅日河口,准备进攻罗斯人。
季米特里迅速集结15万兵力待命。士兵中不但有各王公嫡系兵队,而且还有各城市的普通群众,形成了一股全民抗敌的态势。季米特里一边集结兵力,一边派出侦探去索斯纳河和顿河探听消息。很快传回消息说,梁赞大公奥列格和立陶宛大公雅盖洛已与马麦汗达成协议,准备组成联合部队与季米特里作战。季米特里深知,兵贵神速。他立刻决定率领军队从科洛姆纳出发,渡过奥卡河,到达顿河。马麦汗没有料到罗斯军队如此迅速到达顿河,听到后大吃一惊,急忙率军队扑向顿河。
决战前夜,季米特里召开了军事会议。他认为,这次应先渡河,可使蒙古人措手不及,罗斯将会掌握主动权。河那边是库里科沃旷野。这个地方为峡谷和河流所切断,四条河流纵横交错,这种地形使得蒙古人惯用的左右翼骑兵包围、中路诱敌深入的战术无法施展。
当天夜里,罗斯军队渡过顿河,离马麦汗驻扎的军队只有七八俄里远。次日早晨,大雾弥漫,双方开始布阵,只听人声鼎沸,对阵双方都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气氛越来越紧张。大雾散后,双方只有一箭之隔,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军队,喊杀声震天响。战斗开始,双方各派一名壮士交手。两人施展出浑身解数,居然未能分出胜负。一声号令,会战开始了。蒙古人能骑善战,初战便将罗斯主力防线向后压去,并砍倒了季米特里大公的帅旗。蒙古人迅速进入罗斯大军的后方。季米特里命令右翼按兵不动,将进入后方的蒙古军同其主力的联系切断,令快马通知伏兵准备出击。正当蒙古军得意洋洋地向腹地深入时,伏兵突然从树林中冲杀出来。伏兵的出其不意,打得蒙军抱头鼠窜,魂飞魄散,溃不成军。
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身上多次受伤,头盔都被打凹。他的大无畏精神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战争结束后,他被尊称为季米特里·顿斯科伊,意思是顿河王季米特里。季米特里的行动证明,蒙古人是可以打败的。他不仅成为莫斯科公国的英雄,而且成为罗斯的民族英雄,莫斯科的威望由此更高了。蒙古人则元气大伤,加上大汗之间内讧不已,金帐汗国势逐渐衰弱。到了1452年,莫斯科已经十分强大,一些蒙古贵族转而伺候莫斯科大公。到了1480年,延续250年的蒙古人的统治结束了。
莫斯科公国于1485年再度占领特维尔。从此,伊凡三世统一了俄罗斯大部分国土,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俄罗斯的最后统一完成于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1505——1533年)。它的疆界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的分支,面积达到28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