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产业选择
(一)产业选择原则
成渝经济区重点产业的选择,立足于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特色和优势。坚持以下五项原则:第一,要与区域工业化进程所处的阶段相吻合,成渝经济区整体工业化由起飞向成熟阶段发展,这一阶段主导产业由食品、纺织转换为钢铁、冶金、电力、化工,向重工业化阶段转换。第二,要符合对成渝经济区国防安全、生态屏障、增长极等功能定位,产业的选择及其继续发展能够有力地支撑上述功能的发挥。第三,产业的专门化程度比较高,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产品除了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外,还能够向外部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产品并为区内创造较多的国民收入。第四,产业对本区域的发展贡献率和作用较大。第五,产业关联度较大,能够通过前瞻、回顾和旁侧等效应带动本区域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和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重点发展产业
1.现代优势农业
根据各区域的区位、气候、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因地制宜,制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区域,从种子供应、基地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引导,促进优势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加快打造10大类特色农产品基地,包括优质粮油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加工基地(成都、重庆)、畜禽养殖加工基地(考虑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适宜分散布局养殖)、特色水果种植基地(成都、长寿、梁平)、名贵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成都重庆近郊)、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绵阳、长寿)、新能源配套原料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国西部茶叶基地、烤烟基地(泸州、宜宾)。
逐步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道路。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企业上市,壮大现代农业规模,扩大成渝经济区现代农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结合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制定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政策,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契约型、股权型、合作型、委托型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典型引路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自愿地使用新技术和新品种。
2.努力培育产业集群,建设六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产业西移的契机,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军民结合国防科研生产基地、清洁能源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国家新型重化工基地。
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第一,打造中国西部汽摩之都。依托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庆铃、重庆重汽等企业集团和重庆大学、重庆汽车研究所、机械部第三设计院为代表的汽车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设计与生产,形成完备的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研发能力,建成面向全球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和汽摩整车出口基地。第二,大力发展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重要支撑,目前在我国发展总体滞后,很多设备还依赖进口,产业发展潜力很大,成渝经济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发展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根据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需要重点发展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中小型船舶、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环保成套设备、重型机械成套设备等重要装备。要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重装产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第三,基础机械制造业。重点是机床制造业和基础件制造业,机床制造业以发展高中档数控机床、制齿机床为主,扩大数控齿轮机床和高精密主轴数控车床的规模化生产;基础件制造业要以提高基础元件的可靠性和技术水平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液压泵、轴承和各类密封件等。第四,通用机械制造业。重点是大型离心压缩机、天然气压缩机、螺杆压缩机、风机和分离机械、工业泵及大型重载齿轮减速箱及石油井控设备。
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打造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第一,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整合区域内电子信息研究所和大学的研发资源,形成研发合力,依托长虹、成都英特尔、博恩、中冶赛迪、重邮信科、重庆普天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形成信息产品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成渝经济区的IT产业集群。第二,生物工程及现代医药产业。依托中国科分院生物研究所、国家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三军医大、华西医科大、重庆医科大等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大型医药企业,以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加工和生化工程药物、化学原料药、中成药等产品为重点,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建成中国技术一流、设备先进、规模强大的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产业集群。第三,仪器仪表制造业。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分析仪器及成套系统、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电子功能材料、微电子器件、试验设备、仪表工艺装备、汽车摩托车仪表等9大产品制造业。
大力推动军民结合,打造国防科研生产基地。第一,重点打造国防科研产业化基地。依托成渝经济区内大型军工企业和国家级的国防科技研究机构、军事院校的研发生产能力,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军事电子工业,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强大国防科技产业。第二,鼓励军工技术运用于民用领域。实现国防科技向民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与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民用领域进行对接,将成渝经济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国防科技民用产业化基地。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第一,大力发展水电、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以三峡电站、二滩电站和拟建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乌江、嘉陵江等江河梯级电站为骨干,力争2020年建成水电装机6500万千瓦的能力。第二,打造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大政府和企业投入,加强对外技术合作,力争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成渝经济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
做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打造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成渝经济区丰富的农特资源,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高效生态农业战略,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做大榨菜、柑橘、脐橙、草食畜牧、烟叶、香料、林浆等绿色产业规模,推动农业工业化和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名特饮料业。依托五粮液、泸州老窖、全兴、剑南春、水井坊、赤水茅台、诗仙太白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依托重啤、蓝剑啤酒、天友乳业、重庆百事可乐等做大做强饮料加工制造业。
做大做强资源加工产业,打造国家新型重化工基地。成渝经济区天然气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资源加工业,重点打造国家天然气石化基地和冶金基地。第一,打造国家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依托长寿化工园、万州、涪陵化工园,扩大与中石油、中石化等特大型企业的合作,形成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战略联盟,重点发展天然气制甲醇、聚乙烯醇、醋酸乙烯等精细化工,将长寿打造为国家天然气化工基地;依托泸天化集团公司、四川天华公司、中国化学集团总公司第七化工建设等大型企业和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等化工科研机构,重点发展氨、甲醇、甲醛、二甲醚等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无机精细化学品、石油化工和化学新材料等,将泸州打造成“西部化工城”;整合区域化工技术与生产力量和天然气资源,实现成渝经济区乙烯、碳酸酯等高档天然气化工产品的分工协作生产;依托万州索特、自贡鸿化和晨光院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快盐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步伐,抓好盐的深加工,有效利用锶矿资源和钡矿资源,形成国内大型的锶盐、钡盐生产基地,并积极向精细化工延伸。第二,打造冶金基地。加快重钢环保搬迁,推动区域内中小型冶金企业向专门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经济区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和西南铝加工厂强大先进的工艺设备,做大做强铝土矿→电解铝→铝材精深加工产业链。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物流业。目前,成渝经济区的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优化布局,规范市场,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多层次物流体系。建议构建“两极、三层、四线、多业态”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两极”是指重庆、成都均为经济区双核式的物流中心。成渝两大城市的水、陆、公、铁、航立体交通网络,成为西部地区交通枢纽主骨架之势业已显现。其中,长江黄金水道最为重要。重庆现已建立九龙坡港、寸滩70万标箱国际集装箱港,并以宜宾港、万州港、涪陵港等枢纽港为依托,加速港口由单一装卸向现代物流综合服务转型,同时拓展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带动港航、仓储等联动发展,创立临港经济。“三层”是指重庆、成都两大城市和处于交通结点上的中、小城市(包括若干中心镇),构成特大、中、小城市三个层级的物流体系。在这个物流体系中,重庆、成都处于区域物流中心地位,位于交通结点上的宜宾、泸州、万州、涪陵、达州、内江等处于地区物流中心地位,若干小城市(中心镇)处于承接区域或地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与传递地位。该物流体系覆盖了经济区35座城市及其农村的物流活动。“四线”是指经济区的现代物流体系沿区域交通轴线的分布形成一江三线的空间格局。一江指长江支流特别是其干流。成渝经济区本质上是流域经济,长江贯穿全境,承担着通江达海巨大的物流重任。三线是指沿成渝铁路(高速公路)线、沿宝、成、昆铁路(高速公路)线和沿成、遂、渝铁路(高速公路)线。这一空间布局,既构成了区域内的交通网,又打通了区域向外的通道。“多业态”是指现代物流业态的多元化。就目前情况而言,成渝经济区里不少区域的物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物资运输为主的经营模式上。因此,必须开展采购、包装、中转、出口、仓储等多种类物流业务,使区域现代物流业真正涵盖物流的整个过程,提升物流业整体效益。
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积极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组建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专业投资信托基金,发展产权、债券等资本市场;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鼓励国外银行、保险和证券企业在成渝设立分支机构。在重庆和成都两个一级中心城市建立大型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证券、保险、信息咨询中介行业,建设国际化CBD、总部经济区等现代都市服务业附载体,发展以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成渝经济区的“金融增长极”,推动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旅游业,重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把成渝经济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即:重庆主城—广安—达州红色旅游线路;重庆江津—泸州合江—贵州赤水的“金三角生态旅游区”(境内拥有6个国家级景区,紧紧相连,森林面积达1200多千米);川渝长江、嘉陵江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成德绵乐风景及文化旅游精品线;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都市旅游精品线。同时要调整旅游结构。加强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民间遗产保护,深度挖掘和利用巴蜀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提高游客参与度。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产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根据成渝经济区资源分布、产业分布和产业发展现状,成渝经济区产业的空间布局总体上按照大都市经济带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相结合的思路,以长江水道、成渝两市之间的多条公铁交通干线、宝成线等构成主干发展轴线,并依托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型城市以及发展轴线结点和端点中心城市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整个成渝经济区可划分为4个产业区。
1.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产业区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是基础条件相对较好、道路交通相对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包括重庆市都市核心9区及周边1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区域,共计23个区县。主要依托三环十射高速公路骨架为纽带,根据目前的产业发展优势,重点发展汽车整车、环保、光电、软件、生物医药、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业、汽摩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资源型加工业。其中重庆市都市核心9区布局高端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部分高端制造业,周边14区县布局以现代制造业、资源加工型产业等(包括冶金、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等)。
2.成都经济圈产业区
成都经济圈内产业沿成-德-绵、成乐、成渝高速公路和宝成、成昆铁路等放射状的交通干线布局,结点上主要城市有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资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食品工业、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核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科教、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德阳市主要发展以大型发电装备、机械装备、国防军工装备为主体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兼以发展食品工业,天然气和精细化工;绵阳市主要发展以数字家电、通讯信息、基础元器件、军事电子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
3.南部资源加工产业区
南部资源加工产业区包括南部城市群辐射的区域,区域内主要城市有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依托内宜(内江-自贡-宜宾)高速公路、隆(昌)-泸(州)、乐(山)-宜(宾)(拟建)等发展轴线布局产业,并通过多条走向相同的高速公路、铁路、长江水道等有机连接两个都市经济圈,主要发展酒业类食品及工业、钢铁冶金、能源、新材料开发等基础性产业及水电、天然气化工、食品饮料、轻工、航运等。
4.北部轻工建材化工产业区
北部轻工建材化工产业区包括北部城市群和达万城市群辐射的区域,区域内主要城市有遂宁、南充、广安、达州、万州、开县、梁平、垫江、丰都、忠县、石柱、云阳、巫山、巫溪、城口等,是成渝经济区北部及东北部的产业发展区,依托成-遂-渝高速、渝-邻高速、渝-宜高速、襄渝铁路等轴线布局并扩散,这一区域主要发展化工(盐气化工、精细化工等)、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清洁能源、机械加工等,其中属于库区的部分区域还应充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二)主要产业布局引导
1.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
以重装设备、汽车摩托车、船舶产业为龙头,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成德绵、眉山、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南充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进行环状布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跨区域延伸和完善产业链,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着力构筑重装、汽摩、船舶产业链集群航母。
2.高技术产业
以国防科研产业化、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环保产业为龙头,主要布局在这些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区域,集中布局在成德绵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着力打造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国防科研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主要布局在成德绵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区、德阳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和重庆北部新区以及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生物产业主要布局在成都、绵阳、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高新区为核心,以万州工业园、涪陵太极工业园、荣昌板桥工业园区为拓展区)。
3.军民结合国防科研与制造业
主要依托成渝经济区内的相关大型国防企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军事装备等科研与制造,服务国防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军工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服务经济发展。其中可依托的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成都经济圈两个产业区内,如长安、长虹、建设、重庆重汽等。
4.清洁能源产业
清洁能源包括水电、天然气、核电、乙醇等燃料,清洁能源产业主要布局在水电、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区,四川的乐山(水电)、达州(天然气)、广安(水电和煤炭深加工)、南充地区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长寿区(天然气和乙醇生产基地)、开县、城口、垫江、梁平、忠县(天然气综合开发)。核电主要布局在重庆涪陵。
5.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业
成渝经济区优势农产品主要以酒类、肉类、乳制品等为主,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业重点布局在基础较好、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有绵阳(啤酒、肉类、乳业等)、德阳(酒业)、成都(饮料食品)、眉山、泸州(酒业)、内江、南充、遂宁、宜宾(酒业)、资阳、自贡、达州、涪陵(榨菜)、万州。
6.新型重化工产业
冶金产业主要布局在四川自贡(钨钼合金)、乐山(铝业)、眉山(铝业)、达州、重庆长寿区(钢铁)和九龙坡区(铝)。石油天然气化工主要布局在川东地区和渝东地区,包括德阳和南充(石油化工)、重庆长寿区(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泸州和达州(天然气化工)、万盛和广安(煤化工)、涪陵(农用化工);盐化工产业主要布局在川南地区和重庆万州地区,川南地区包括自贡、遂宁、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