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1200000005

第5章 记

梨园剧目《陈三五娘》——这个古远甘香的恋爱故事,由于反封建主题思想的强烈和故事情节的深入人心,得到闽南观众的普遍喜爱。

1952年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选定它为本省第一回审查剧目。同年秋间,晋江大梨园在省文联帮助下,进行该剧整理工作。我们根据蔡尤本、许志仁两位老艺人的口授,参考《荔枝记》、《荔镜传》首先整理出上下集本,把五十三场压缩为十三场,分两次演出。

1952年11月间,省文化局在泉举办两期戏曲研究班,我们又根据晋江专区、龙溪专区、厦门市200多位艺人就大梨园演出所提意见,进行修改,并把上下集压缩为一次演出。1953年春,晋江专区戏曲初审小组又根据当时演出材料,初步整理出《晋江专区陈三五娘初审本》。

5月间,省戏改会进行该剧初审工作,我们掌握省座谈会总结精神,再作一次修改。这次修改系根据主题及剧情发展,重新确定了睇灯、忆郎君、训女、投荔、磨镜、梳妆、赏花、留伞、绣孤鸾、催亲、出奔等十一场,把繁杂的精简,不够的补充,在若干细节上也作一些改变。希望通过这一次修改,丰富五娘内在的情感,体现五娘思想变化——将她对陈三爱的发展步步铺陈,一直推进到“出奔”高潮终剧。

由于水平的限制,一年来的摸索,只能写出这回未定本,希爱好戏曲先进,多多指教。

编者1953年6月

【本剧特约责编】泉州文化学者 郑国权

郑国权先生编读手记

晋江市的《晋江文化丛书》第六辑,计划编入许书纪先生(1912-2008)于1953年6月改编的油印本《陈三五娘》。在付梓之前,该书编辑要我写点评介之类的文字。于是,我反复拜读了油印本的打印稿,并为其造了若干字库所无的方言俗字。至于评介,我想,要谈《陈三五娘》,首先要介绍这部戏文的历史渊源和这台戏六十年前重获新生的历程。

《陈三五娘》这部梨园戏戏文,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历史悠久,传播面广。从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于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征集整理、编校出版的戏文来看,在公元1500年前后,泉州、潮州已各有一本《荔枝记》在上演,因而在明嘉靖年间(1566)福建建阳才有合编本《荔镜记》的刊刻出版。15年后的万历辛巳,广东潮州也有一部《荔枝记》刊行。它们都是搬演泉州陈三与潮州黄五娘的爱情故事的。进入清代,三本更接近泉州舞台演出实际的《荔枝记》戏文,先后于顺治、道光、光绪年间问世。据此可以说,《陈三五娘》戏文一脉相承了五百年。但新的史料的发现,证明这部戏的发端远不止于此。因为明嘉靖本《荔镜记》的上栏,有个“新增勾栏”,当中竟然隐藏一个以陈三为主人公的完整的短戏文。由此可推断陈三登上戏剧舞台也许在宋元时期。

至于在戏曲舞台上及弦管馆阁中,《陈三五娘》的戏剧与曲目,更是传遍海内外闽南语系地区,包括台、港、澳和东南亚及南洋各地,盛极一时。但随着岁月蹉跎、社会变迁,在泉州一带,《陈三五娘》全本戏(要连演六七个晚场),已难能再现,通常只由雇主“摘出”上演。及至20世纪40年代后期,古老的梨园戏濒临消亡,擅演《陈三五娘》的“七子班”也已所剩无几。幸得“自娱自乐”的弦管界,则仍然大唱荔镜奇缘的曲目,维系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戏改”的新形势下,时任晋江县文化馆馆长的许书纪先生,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满腔热情地把“散如烟”的“梨园子弟”邀集起来,在一座旧庙安身,重操旧业。当时首选恢复的传统戏,便是《陈三五娘》。由老艺师蔡尤本口传、许志仁等补充,许书纪记录为二十二出,整理成十三场,分为上下两集,首先以一个晚场演出上集,果然观众涌至、好评如潮。

《陈三五娘》获得新生,随即引起福建省文化局的重视,陈虹局长决定把晋江大梨园戏剧团迁入泉州市区与晋江专区文工队合并,组成福建省闽南戏(后改名梨园戏)实验剧团,同时在全省第二期戏曲学习班中,在观摩上下集之后,讨论修改《陈三五娘》的初步整理本。当年多数人认为上下集全部上演已不合时宜,应以反封建婚姻为主题,把无关的场次割爱,结果遂将上下集压缩至“出奔”为止,精简为一个晚场的单本戏,然后在排练过程中,集思广益,反复加工,直至定稿。1954年,在上海举行的“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新版梨园戏《陈三五娘》参加上演,果然不负众望,一鸣惊人,荣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舞美、演员(6人)和鼓师等共六项大奖,轰动全国剧坛。原来寂寂无闻的梨园戏剧种,遂矗立于全国优秀剧种之林。所谓“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陈三五娘》对于梨园戏剧种来说,在全国戏剧界无疑是开了先河。而许书纪无疑是抢救梨园古剧种、复活《陈三五娘》并使之走向辉煌的第一人。1956年,梨园戏《陈三五娘》在上海拍成彩色电影。

《陈三五娘》从1954年华东获奖至今已近60年,梨园戏剧团一再上演的仍然是这个华东获奖本,虽然后来因演出时间限制,多次压短,但仍然广受欢迎。

回顾这段历史背景,纵观《陈三五娘》的传承过程,可以充分表明,华东获奖本是以许书纪的整理本为基础的,而后经剧团的编剧人员林任生及张昌汉等的加工,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名剧。据吴捷秋《梨园戏艺术史论》第46页刊载1953年剧团《演出说明》称:“剧本:蔡尤本、许志仁口述,许书纪、林任生、文丁整理。”同书第53页摘引1954年11月编印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刊》登载:剧本“整理者林任生、张昌汉;原整理者蔡尤本、许志仁、陈啸高、许书纪、林任生、张昌汉”。同书第49页《剧目初步整理说明》:“除此之外,省戏改会又编写陈三五娘国语本及许书纪同志编写的方言本。”

时光流逝、岁月悠悠,本文提及的人士,都先后成为古人。上述整理者排列次序的微妙变化,已无从稽考。但他们生前都经历过或短或长的非常时期,有的人过早地死于非命,有的人头上有帽、身上有包袱,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对于人的伤害显而易见,而对于文艺事业的损害则是难以估量的。其中许书纪尤甚,1957年开始受罪,还坐过牢,拨乱反正之后才还其清白。人们记得,1954年华东会演梨园戏还有个《吕蒙正》中的折戏《入窑》,获得剧本二等奖,其主要执笔整理者是许书纪。而主要由许书纪整理定稿的《桃花搭渡》,由福建省高甲戏代表队排练参加华东会演,也获剧本二等奖。总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华东首次戏曲大会演中,许书纪一人荣获大小剧目三个剧本奖,在当时恐无人出其右。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当年他是晋江地区第一个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会员,更是名至实归。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当年剥夺他手中的笔,在蒙冤的20多年中,不知他还要整理出多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不但如此,在过去有关的文宣资料中,有关作者的尊姓大名大都被一笔抹煞,一概成为无名氏。许书纪的历史性贡献自然没人敢提及。

那么,“许书纪同志编写的方言本”在哪里?有幸的是,许书纪把它视为至宝,秘存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笔者在启动编纂《泉州传统戏曲丛书》时,曾与同事何勋去安海拜访许先生,他曾出示过这本油印方言本。由于油印方言本与《泉州传统戏曲丛书》第一卷编入的华东获奖本的大框架大同小异,而且华东获奖本整理者,已确定把许书纪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所以《丛书》没再将该本编入。许先生于2008年以九十六高龄谢世。而他收存的油印本,晋江市文化部门至为重视,决定把它编入《晋江文化丛书》第六辑。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

许先生的油印本《陈三五娘》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整理本,今天读来,仍然感到文词优美,情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它为泉州戏剧文化史留下一份重要的历史档案。

油印本《陈三五娘》末尾有一篇许先生1953年6月写的《后记》,记录了当时整理剧本的过程。《后记》中还提及“我们根据蔡尤本、许志仁两位老艺人的口授,参考《荔枝记》、《荔镜传》首先整理出上下集本”,这说明许先生早年就有这方面书籍的收藏,并继承传统,把明清刊本某些精粹“古为今用”融入其改编本之中。其所指《荔枝记》,据说是他早年从菲律宾带回的清光绪刊本,而《荔镜传》则是明代文言小说,历来坊间少见。巧合的是,笔者2010年主编出版的《荔镜记荔枝记四种》,其中的光绪本《荔枝记》为梨园戏剧团藏本,见其扉页盖有“书纪许印”阳刻朱印。原来这就是许先生原物,即他当年“参考”的《荔枝记》,说明他侨居海外之时就关注陈三五娘的戏文。而明代小说《荔镜传》的刻本复印本则来自台湾,手抄本复印本则由时任泉州市副市长周焜民惠赠。2011年,笔者将两本复印本互校编入《荔镜奇缘古今谈》一书中,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对于《陈三五娘》这部戏文,近60年来广大观众熟知的应该是梨园戏华东获奖本。这个本子显然是以许书纪的整理本为基础,再经过反复排练、一再修改、集思广益的成果。而许先生的油印本则是经过多次修改但未经排练的案头文学。正因为如此,若与经过舞台磨练的传统本或华东本比较起来,或有所差异。如“留伞”这场重头戏,油印本也许被多处“精简”了,传统名曲《因送哥嫂》也未保留下来。据介绍,许先生于1953年初便被调到省文化局戏改会工作,在福州期间他写完这个本子,之后又调回到晋江专区文化局工作,这期间剧团准备参加华东会演的反复修改排练,他都不曾参加。所以,才会有这种大同小异,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整理本。如今将其加以编校出版,供爱好者阅读,并传之后世,很有意义。尤其是对于研究《陈三五娘》古今版本的学术界人士,是不可忽略的一本。

编校说明:

许书纪先生这本《陈三五娘》所以标明为“闽南方言”本,因戏文中采用大量方言俗字。这类方言俗字为泉州戏曲弦管抄簿以至刊刻本所经常使用。但对于当今的读者,尤其是不了解闽南方言的人士,是难以卒读的。许先生当年也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油印本中就作了许多页脚注。此次编校,编者在此基础上作些补充与修改。其所作的补充与修改,都以右侧括号标示,原来文字则保留于左侧,以备校勘。谨说明如下:

1.油印本中的方言依音自造字,适当采用本字或训读字加括号附于右侧,如大量的“穀”字,有的表示“不”,有的表示“不能”,便分改为:表示“不”的改为“穀(不)”,表示“不能”的则改为“穀”。

2.油印本中的借音字,如“事”作“代”、“的”作“伢”、“不会”作“袂”、“大事”作“代志”,则改为代(事)、伢(的)、袂、代志(大事)。

3.有些方言字能找到本字的,也在原字的右侧加括号放上本字,如某(娶某)、阮(挈阮)、碟、脄(投)、爻、企、骑(胊)。

4.个别有错漏的,包括原注有不完善的,亦适当修改。如“析离”是拆离之误,则改为“析(拆)”、“绝狼狈”改为“绝(拙)狼狈”,“出钱共恁估”改为“出钱共恁估(沽)”。

同类推荐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 岁月的划痕

    岁月的划痕

    《岁月的划痕》是宁夏同心县作协主席、宁夏吴忠市作协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会员、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会员——民冰先生的诗歌集,书中具体收录了:《西部的同心》、《选果子的经过》、《下午,在郊外》、《弹琵琶的人》、《在东方娱乐城》、《正午时刻》等作品。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
  • 湖畔随笔:寂静中聆听

    湖畔随笔:寂静中聆听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牧令书

    牧令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全面收录了林徽因各个类型的作品,以及她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书信,以呈现林徽因充满性情的真实面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徽因所处的年代是白话运动兴起的初期,因此,当世很多文人的笔下都有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蹩脚的行迹。在林徽因的文存中,常见以“那”代“哪”、以“的”代“地”,以及文言与白话混用等情况。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编者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些能够体现清末民初特色的小细节。希望这些小插曲,能够为读者们赏花的心境增添一抹悠然。
  • 最强雕刻师

    最强雕刻师

    妹子,来看看我雕的紫檀黄瓜!什么,不够粗?这根黄花梨胡萝卜够意思吧。纳尼,太短?那好吧,这是我昨天我天晚上雕出的冰种翡翠大茄子,不要九九八,不要八八八。是的,你没听错,只要八十八,翡翠茄子带回家,还可附赠么么哒。一柄意外流落凡世间的阵门刻刀,这是一个雕刻师的传奇故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梨花树下的前世

    梨花树下的前世

    穿越遇见前世,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那棵梨花树下的人,才是所有人命运连接的梨花线。本来写书不是这个内容所以作品类型不符,表介意~
  • 天才厨神

    天才厨神

    厨房就是江湖,争斗从未停止。少年方易,得家族逆天厨艺传承,带着一本残缺的前清菜谱,浩浩荡荡的闯进了都市中。铁钳子功、穿云眼、白鹤亮翅、苏秦背剑、摸鬼手、翻天铲、霸王勺功……南北并立,争斗不休。外国厨界踢馆,内部战火连天,国宴争奇斗艳,江湖降龙伏虎。又有传说能做出长生不老菜的九神器横空出世,世界厨界风起云涌……一个神秘莫测的厨师世界。
  • 王者荣耀之王者觉醒

    王者荣耀之王者觉醒

    这是一个学生,曾经的王者荣耀大神,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退出了王者荣耀,成为王者荣耀中的传说,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外让他返回王者荣耀的大比赛,继续成为一个站在王者荣耀巅峰的人
  • 心向

    心向

    作品讲述的是富家公子穿越一个未知空间,他在一次次的故事中发现人内心的深处。有些事情也许我们不愿意去接受,但是它却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有些事情我们无助,我们无力我们痛苦。但是这些事无论你接不接受它都在发生。我们必须坚强起来,这篇作品我不知道会有没有结局,我只知道如果我的心没有看破这一切它就不会结局。那我们又要看破什么?我们要看破人生百态!可是我们不知道能否看破。
  •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

    本书介绍了行会的起源,萌芽时代,隋唐时代的行会,宋代的行会,元明时代的行会,会馆,近代手工业行会,近代商业行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