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礼艺,西名TAGUIBAO AN-GSIN,1932年出生于晋江,早年南渡至菲律宾群岛定居,2011年逝世于菲律宾。少年时即热爱摄影艺术,从事黑白摄影、彩色摄影、彩色幻灯片制作至数码摄影,历时半个世纪以上。自20世纪60年代,洪礼艺开始将作品投寄给国际摄影沙龙,一鸣惊人,在国际性比赛中屡获高奖,摄影杰作《火灾》被收入英国版教材中。
洪礼艺历年来在世界各国的摄影组织中颇为活跃,获各国摄影团体颁赠荣衔十余个,如:
1973年,获瑞士国际影艺联盟(FIAP)博学会士衔(EFIAP);
1975年,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博学会士衔(FRPS);
1976年,获菲律宾多彩摄影家学会(MCE)博学会士衔(FMCE)及香港青年摄影协会(YMCAPC)荣誉展览家衔(Hon.EYMCAPC);
1978年,获香港35mm摄影学会荣誉展览家衔(Hon.SE35mmPS)及美国拉纳为州(Delaware)国际展览资深展览家衔;
1979年,获香港龙协金章展览家衔;
1980年,获美国摄影协会五星级展览家衔;
1981年,获邀为阿根廷BuenosAires摄影协会荣誉会员;
1982年,获苏联RIGA摄影协会颁荣誉证书;
1984年,获香港桥幻灯会颁荣誉摄影家衔、美国徐莎(Tulsa)国际展览硕学展览家衔及新加坡影艺协会荣誉会员衔;
1986年,获邀为泰国暹罗摄影协会荣誉会员;
1987年,获美国摄影协会颁硕学会员(APSA)衔,并于1995年作为该会驻菲律宾代表,两年后再获该会颁荣誉证书;
1993年,获新加坡BoonLay社区摄影协会颁荣誉摄影家衔;
2000年,再以幻灯片2143帧入选纪录获香港龙协最高钻石章展览家衔。
因从事许多对联合国主持的人类居住环境发展方案有帮助的摄影记录工作,他先后获1967年、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人类安置方案特别奖状;因在世界少数民族野外摄影方面有特殊贡献,亦先后在1995年、1997年获香港及新加坡少数民族野外摄影组织授以殊荣。1987年,洪礼艺一套黑白摄影作品被美国摄影学会收入作永久收存。
2006年,洪礼艺获第五届“扶西·黎萨博士杰出华裔菲人奖”(Dr.JoseRizalAwardsforExcellence)。该奖由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与华裔文化传统中心联合举办,黎萨是具有华人血统的菲律宾民族英雄,主办单位希望菲国华人、华裔能效法黎萨,为菲律宾社会作出卓著贡献。该奖受到菲华社会及菲律宾主流社会的重视,目前已成为菲律宾华人与华裔之间的最高荣誉,过去曾经获奖的菲华名人包括《财富》杂志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菲航董事长陈永栽、菲律宾“商场之王”施至成以及首都银行董事长郑少坚等。本届经过为期一年的甄选,于2006年6月19日晚正式揭晓,10名对各自专业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华裔人士接受表扬,侨社代表以及菲国政商界人士都出席观礼,场面盛大隆重。洪礼艺获得其中的特别奖——文化艺术奖。
国家一级摄影师、国家高级摄影技师考评员陈勤编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的《摄影创作启示录——世界著名摄影家作品赏析》,开篇《典型的就是经典的——菲律宾摄影家洪礼艺的沙龙画意摄影》一文载:
洪礼艺是海外华人摄影家中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业余时自学摄影,却用精美专业的反转片作品屡获世界沙龙影赛的桂冠。因为他——作品是画意沙龙的经典,人是华人聪慧和勤奋的代表。
凡是见过下面一组数据的摄影人,都会惊叹万分:
2000年,以2143张幻灯片入选国际沙龙影展的纪录,荣获香港沙龙影会最高钻石印奖。
1990年,幻灯片荣获PSA美国摄影学会8颗银河星座奖。
1981年,以1386张黑白片入选国际沙龙影展的纪录,荣获PSA美国摄影学会钻石星奖。
1981年,荣获PSA美国摄影学会主办的国际影展最佳黑白照片金鹰特别奖。
1974年,荣获PSA美国摄影学会主办的国际影展最佳海景奖。
1968年,荣获PSA美国摄影学会主办的国际影展最佳风景奖。
从1965年至2000年,荣获世界沙龙影展金、银、铜牌共286枚。
荣获世界沙龙影展十杰共8次(黑白组2次第一名、3次第二名,编者注:1974年第七名、1975年第六名、1976年第一名、1977年第二名、1978年第二名、1980年第十名、1981年第一名、1984年第二名)。
荣获FIAP国际影艺联盟5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
荣获PSA美国摄影学会主办的国际影展金牌共26枚。
惊叹之后,大家都会误以为这是某个国家、地区或摄影协会的荣誉,却没有想到这只是一个人的档案,一个华人摄影家40年摄影创作的成绩。
这位摄影家是谁呢?此人就是祖籍福建泉州的菲律宾摄影家洪礼艺先生。
真是人不可貌相,今年年近八十的洪礼艺先生身材瘦小又轻言细语,毫无扛鼎之力,让人实在难以将其与他所获得的成绩划上等号。一个连许多地区性组织都无法做到的事,他怎么能完成?通过研读洪先生的作品,也通过他简朴的言语,我获得了一点线索,拼凑出一个大体轮廓。
灾难是人类的伤口,同时也是我们成长的契机,洪礼艺的摄影创作就是从火灾开始的。
上个世纪60年代,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些街区经常发生严重火灾,房屋毁坏崩塌,人群惊恐失措。当时以推销面粉谋生的洪礼艺总会与街区消防队同时赶到现场,这当然是被刚学摄影的激情所主导,由于他爱钻进危险地点拍摄,又专门拍摄那些真实而紧张的瞬间,这些画面大多成了后来纪录火灾的精品。1965年他投了几张到国际摄影比赛,结果获得金奖。
这个偶然和随意的行为,改变了洪礼艺的生活追求,从此他走上了长达40年的沙龙摄影之路,而且傲视群雄、长胜不衰。
沙龙摄影赛事是摄影界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参加人数众多的活动,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摄影家角逐国际性沙龙摄影比赛,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其难度可想而知。喜爱什么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洪礼艺对自己的要求,他也因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人们都喜欢看电影,有的是为追逐明星,有的是为感受热热闹闹的故事情节。洪礼艺的看却别有用处——在电影中学习摄影。他曾开玩笑地说自己是独行者,“我是看书看电影自学,没有问人家,都是一个人拍照”。他不记得自己看过多少部电影,也说不出那些明星大腕是谁,但提到一些经典画面随口就来,好像是他拍摄的一样。他潜心琢磨电影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分析别人是如何塑造和安排的,并将这些体会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构思,再根据周围的生活环境创作具有典型价值的人物作品。他在制作的过程中比照电影画面对影像的层次、反差和影调进行处理,作品控制得非常好。许多人都说洪先生的作品很精彩,也许缘由就在其中。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与专一分不开,同时更需要长期坚持。洪礼艺善于发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从那些身边早已存在却不容易受到重视的事物中寻找画面,而且坚持不懈地拍摄,一直到拍摄出满意的作品为止。
碧瑶曾是菲律宾国的夏都,附近山区生活着一些土著部落,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貌。20世纪70年代,洪礼艺自从发现这里的特殊性之后,就开始拍摄这里的土著人物,整整坚持了18年。他每年夏天在那里租一间房子,周末两天从马尼拉赶去采风,每次拍100多个胶卷,采集了几千幅土著风情资料。现在由于开发建设,那些原始村落和习俗早已不复存在了,其照片价值的珍贵不容置疑。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洪礼艺开始专注社会人像、高山梯田风光和明星人像等题材,将社会纪实与沙龙画意结合起来,进入到更广阔更深入的摄影天地,因此打下了每年成百上千张作品入选世界沙龙影赛的坚实基础,保证了长达40年的优胜成果。
在创作追求上,洪礼艺主张画面中人物要完美统一,偏爱采用集锦合成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他承认受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影响:“唯美是大前提,前期拍照时就会考虑到后期的需要,然后自己做后期放大,一幅作品经常要用好几张底片叠加合成。一律采用阿克发专业相纸和药水放大16英寸,我自己看好就留下,不满意就撕掉。我在这上面花了好多心血,用了好多钱啊!”的确,如此严谨的态度和高标准的要求,没有相当大的投入谈何容易?从买器材设备到外出采风,再到后期冲洗放大,几十年到底耗费了多少钱呢?洪先生不愿意细算,说算钱会有麻烦(因为好多钱都是背着夫人偷着用的)。可事实上他所收获的并不是上千万钱财,而是数百个世界沙龙影赛的金、银、铜奖牌和近5000张入选的纪录,一个空前绝后的成绩。相比之下,这笔账是亏还是赚人各有论。
“当然不是为了发财去摄影,而是人生的追求和乐趣的使然。像我这样痴迷拍照和参加沙龙影赛的,在菲律宾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洪礼艺轻轻抚摸着照片,发出这样的感慨。
何止菲律宾,估计在全世界也难以找出第二个来,我也由衷地感叹。
创作启示:
1.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
典型是指作品中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形象,是一幅作品优秀与否的关键。
恩格斯认为典型人物应当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体,通过一个特定形象展示本质。要真正塑造好典型,就必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洪礼艺的许多作品恰好就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经典佳作《人生之路》,墓地上众多的十字架看上去从大到小规则地排列,营造出一个寂寞的特定空间。黑衣人孤独地走向远方,直接点明每个人的归宿所在。这是一幅采用三底(墓地、黑衣人、云天)合成的作品,人与环境都经过巧妙的构思,具有无可替代的典型意味,所以作品鲜明的象征性震撼了所有观众。再如《老教授》是两底(黑板、老人像)合成的作品,黑板上密布的数学公式交代出地点,老人认真的神情通过满脸皱纹和上举的手得到最清晰的表现,两者相加的视觉能量,使辛勤育人的老教授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这样的创意佳作还有许多,都是洪礼艺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寻找最典型的人物和环境素材,然后实施艺术加工和虚构创作出来的极其典型的艺术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新闻纪实摄影作品是不允许如此加工合成的。
2.丑与美的转换
艺术创作排斥丑吗?有许多人也许回答“是”。其实不然。生活中的“丑”是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的,前提就是艺术家的审美创造。
电影《巴黎圣母院》就是一个著名例证。外形极为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和创造,以非常善美的内心打动了无数人。这里,加西莫多的丑陋外形并未变得俊美,但是在审美上成为“美好”的艺术形象。对电影非常熟悉的洪礼艺,深得个中三昧,并创作出《打电话》、《烟斗》、《开心》等优秀作品。其中,《打电话》让每个观者都忍俊不禁,打电话的老汉显然很难看,但是高兴的神情却真挚自然。背景中的妙龄女子也在打电话,虽然是广告画,在这里却具有鲜明的对比效应,既烘托了主体又增加了浓厚的幽默气氛。
其实在摄影创作中,美与丑的转换是经常存在的。除了有自然形象的“丑”,还有因为光线、角度和镜头等条件使得自然形象变“丑”的情况,究竟是化丑为美还是化美为丑,则要根据审美需要来进行主动抉择和创造了。
3.人物肖像多“近景”
人像景别大体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近景通常为胸像画面,主要展示人物的重点部位,在突出人物表情、动作和质感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欣赏洪礼艺的作品,发现其人像作品中有80%以上为近景肖像。为何近景肖像的比例如此之高呢?大概是出于两点需要: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局部重点的细节、质感。人物肖像中,眼球、眉毛、嘴唇、鼻翼及其每个细小的纹理变化,会相应展现出微妙的神情差别。但细节是否清晰良好与景别大小有直接关系,这方面近景就比中景和全景好。二是保留少许空间环境,有利于展示人物姿势和典型环境。这些虽然只起陪衬作用,可是对主体内容的表现有着强化和深入的作用。如《记忆》、《生命》、《老渔民》等作品中,主体人物都是胸像,属于典型的近景画面。
近景画面构成简单,兼备全景和特写的优点,值得好好研究。
洪礼艺年近80岁高龄时,虽较少参加国际沙龙比赛,但每天仍携带照相机到处猎影,其人生观诚如他所说的“摄影是一个老人修心养性、健体长寿的最佳嗜好”。
洪礼艺生前荣聘为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顾问。2008年,他向该院捐赠20寸黑白原作近200幅、郎静山大师原作4幅、摄影书籍近2000册。2010年,又将毕生参加世界摄影沙龙入选的所有原作底片全部捐赠给该院,包括幻灯片472张、黑白底片120张及少量彩色底片共计4774张,各种获奖奖章72枚,旧相机42架(其中有十多部为100年前世界各地生产的120宽幅照相机),各类摄影书籍几百册。
2009年5月18日至23日,在以年度主题为“博物馆与旅游”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藏品“菲律宾泉籍著名摄影家杨辉燕、洪礼艺精品展”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二楼东展厅展出。这次展览由泉州市侨联、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泉州晚报·海外版》和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的作品是用专业银盐相纸制作的16~20英寸黑白代表作,是对研究东南亚华人摄影和世界沙龙摄影均具有重大价值的第一手史料。作品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丑与美的转换,近景的人物肖像拍摄手法使人物细节纤毫毕现,作品以东南亚最原始的风土人情为素材,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最高水平。观众即使没有到过东南亚,也能见识到最自然的东南亚原生态的人物生活。
2011年6月,为了激发菲律宾华人社会重视摄影艺术、培养人才,洪礼艺和周清劭、陈烈振、吕铁魂、蓝廷骏等5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菲律宾华侨摄影界活跃人士、年龄总和已逾350岁的摄影家,决定发挥余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题为“超过三百五”的摄影展,活动引起菲华社会的极大反响。9月25日,该展览又在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展厅举行,展出摄影作品1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