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800000013

第13章 闽文化:由“处边缘”而“主中国”

“闽在海中”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原文是:“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对此,解释颇多。晋人郭璞说:“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闽越即西瓯,今建安郡是也,亦在岐海中。”什么叫岐海呢?明代杨慎(升菴)说:“郭注岐海;海之岐流也,犹云裨海”;明人何乔远在《闽书》中解释说:“按,谓之海中者,今闽中地多得螺蚌壳、败槎,知洪荒之世,其山尽在海中”;也有不少解释说闽这个地方在大海当中。我们知道,在先秦文献中,虽然海时常泛言中国周边的大海,具有海域的概念。然而,一旦具体言及“海”时,大都指海表、海边、海岸线。如《尚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王肃云‘九州之川也。距犹致也’”,“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尚书·禹贡》:“沿于江海”,“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东为北江,入于海”,“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东会于泗、泝,东入于海”,“东渐于海”(《禹贡》引文也见于《史记·夏本纪》);《尚书·君弼》:“丕冒海隅日出,罔不率俾”;《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此外,《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先秦史籍里的“海”、“海内”也都是海边、海岸线以内的意思。理解“闽在海中”,较合适的意思应该是:闽处于中国周边海岸线的中部,或不妨说成是陆地边疆的中部,说闽越和瓯越均处于陆地边疆的中部,只能理解为这里早期记录历史的人迹罕至,只有大致和模糊的印象。没有文字,便没有历史;没有历史,也便没有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闽”方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秦在这里设置了闽中郡。但闽人和闽区仍长期被边缘化。尽管闽人曾助刘邦灭了秦,可等刘邦建汉之后,却将闽越一分为三,闽越王无诸仅得其中之一,另两部分分别给了东瓯王摇(后来的温、台、处州)和南海王织(后来的汀、潮州),对闽人实施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说:“吾侪研究中华民族,最难理解者无过福建人。其骨骼肤色似皆与诸夏有别,然与荆吴苗蛮羌诸组皆不类。”或许梁启超道出了中原政权对于闽人长期以来的认识,这一认识就注定了闽的边缘地位。

但是闽文化却是开放的,海洋经济固然是其文明的底色,西晋以来汉人的大量迁移进入迅速改变着闽地的人口结构,中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由黄河上、中游向东、向南拓展,“闽”这一带有歧视意味的字眼于唐天宝年间被改呼为“福建”,具有了“福地而建”的赞美色彩。薛令之于706年得中进士,成了福建文化起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闽江入海口、木兰溪入海口和晋江入海口区域成为文化发展的先行区域。唐代面向海洋的国策使福建躬逢其盛,在东西方的海洋贸易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宋代统治者甚至认识到“开洋裕国”的重要性,提出了“市舶之利最丰,若措置合宜,所得辄以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的响亮口号。福建人依凭被王朝加以封号的妈祖神成了王朝“开洋裕国”的开路先锋。苏轼在《论高丽进攻状》中说:“惟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南宋李文敏赋诗泉州:“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船”;泉州知府王十朋的体会是“北风航海南风回,远物来输商贾乐”。福建因海洋经济的发展,文化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乃至在朝廷里形成了让人眼红的“福建子”阵营,在中国版图内的地位之迅速提升彰彰在目。浙人叶适列举全国人文鼎盛之地:“今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过去人们用“闽蜀同风,腹中包虫”来贬低福建人和四川人,到南宋时,四川眉山人宋日隆是苏东坡的老乡,来福建连江做知县。他为《连江县志》作序说:“闽蜀风马牛不相及,前辈乃以为同风,每窃疑之。三载兹邑,目文物之盛,科之勤,习俗之俭,真与吾眉同。”宋日隆将闽蜀在文化上的发展突出出来,无疑实现了“闽蜀同风”向褒义的转化,不能不让人信服。某种程度上,我们能体味到在文化上具有地位的蜀人已有些感觉能与闽并驾齐驱是一种荣耀了。

如今冷观历史,我们似乎能明了这其中由“处边缘”而“主中国”的奥秘当在于:海洋经济是启动器,文化传承与融合则是推进机,二者合力,必势不可挡。

(原刊《厦门大学报》2009年3月8日“千百年眼”专栏)

同类推荐
  •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心灵独语

    心灵独语

    本书共分不老的四季风、人生开不败的凝重、不散的路魂三辑,收录了卫学昌先生的“西域情结”、“春(组诗)”、“晨”、“夜”、“夏雨”等诗作。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近代五章,精选了二十三种典范作品,并在附录中简要概括出了每个时代的文论特点。
  •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热门推荐
  • 一串紫色的风铃

    一串紫色的风铃

    文斐的窗前一直挂着一串紫色的风铃,无数次睡梦中醒来,他都会盯一盯这串风铃,因为这里有他与慧敏之间太多美好的回忆。他们是邻居,从九岁慧敏就对文斐产生了好感,十三岁这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就暗暗喜欢上了文斐,直到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的心里一直有他。他牵过她无数次的手,她是他吻过的最多的女孩,他拥着她在无数个黄昏的下午散步在林间的小路上,多少个夏夜她温馨地靠在他的怀里和他一起分享着精彩的乡村爱情.......他们一直相恋在时光的深处,等待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在慧敏的漫长的等待中,她坚信这是爱,不是年幼的痴狂,抑或飞蛾扑火。十七年,当慧敏站在文斐的面前时,她虽然走进了他的心,但他仍然不能娶她,那么,在她的眼里时光的意义是什么?时光仿佛就停留在那一刻,可惜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在一起,他留给了她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她留给了他让他终生难忘的一串紫色的风铃。
  • 在梦里等你

    在梦里等你

    故事以杜梦蝶生命结束为开头,讲述梦蝶死后,来到奈何桥边,请求与檀萝国王子庄周共赴黄泉路,却发现庄周还活在人间。孟婆好心成全两人,不料,阴差阳错,梦蝶复活在人间,王子踏上黄泉路,有情人阴阳两隔。而且忙中出错,王子喝下搀杂了梦蝶泪水的迷魂汤,不纯的迷魂汤能消除前世的爱恨情仇,可是却抹不掉深深埋藏在王子心底的记忆。庄周和梦蝶前世有未了之情,注定来生有缘。可是,庄周遇见梦蝶,必然会想起前尘往事。孟婆害怕泄露天机,于是派主笔去阻止梦蝶和庄周相遇。过度紧张的主笔,竟然阴差阳错把两个完全没有缘分的人拉扯到了一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平行线外的你

    平行线外的你

    一次夜跑,眨个眼就穿越被劈;一次逃跑,躲个山洞都能被求收养。这年头,乌龟也会说人话。瑾言心想:穿越都在她身上发生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 修仙引之仙途

    修仙引之仙途

    纵然是一粒尘埃。终有日踏破云霄。遥望深处,深邃的星河之中。必定有我栖息之处。
  • 掌教是怎么炼成的

    掌教是怎么炼成的

    一个宅男老光棍加流浪老神棍的故事。秦威带着两个小徒弟,迷迷糊糊的开始征服世界
  • 中华小当家之我的传奇

    中华小当家之我的传奇

    新人一枚初次到来写的不好别见怪看来很多小当家的小说就2本写的还可以但是抄袭原作比较严重而且烂结尾所以我就来写一本主角重生但不附体跟多的是讲述主角自己在小当家世界的事小当家在本书中出现并不多。
  • 我的26岁俏老婆

    我的26岁俏老婆

    一场赌约,为我赢来了一个老婆!姚白,一个落难的修真外星人,为了生活在一个村庄为留守少妇看妇科十八年,为了离开地球,他必须要找到一个亿万中无一的女人做老婆,因此离开了村庄,却遇上了正义的女警姐姐,魅力的女法医,善良的单亲辣妈……她们多情、风韵,姚白蛋痛、菊紧,从此开启了一段与美女的传奇之旅!
  • 乱世殇之伶兰传

    乱世殇之伶兰传

    一介民女辗转入宫,却不自知已步入一盘棋局之中。爱恨痴缠,恩怨纠葛。乱世之殇,情之所起,怨之所伤。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