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000000019

第19章 丧葬禁忌(1)

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归宿,对死者举行的礼葬也是人类的重大活动之一。从文物发掘中发现的原始时期人类墓穴中放置的工具、武器和食物等随葬品来看,当时的人类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人死后仍然在继续过着一定的生活。当时的人们认为,人生有阴、阳两界之分,死亡则是这两界的交接点。人死了以后,到阴间成了鬼,但还和生前一样,知亲知疏,知冷知热,知善知恶。只是因为灵魂脱离了肉体,成为一种无形无质、变化无常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且具有比阳世中的人更加强大的某种神秘力量,因而在死后还能通过灵魂来影响还活在阳世的人们,这种影响自然不外乎保佑或危害两种情形。因而活着的人们就不能随便地处置死者的尸体,而是要讲究埋葬的仪式,并通过这种隆重的埋葬礼节,表现出生者对死者的尊敬或敬畏。如果希望死者的灵魂得到“超度”,并在冥冥中保护自己后代的子孙,那么,葬制中还将包括殡葬死者之后很长时期中对亡灵的供奉祭奠等等仪礼,同时在安置死者的一系列步骤中形成了相当严格的禁忌。这些禁忌确保了葬仪的顺利进行,使得亡灵或鬼魂不至于侵害活人而能庇护子孙,以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项“通过礼仪”,民间俗称“办丧事”、“白事”,它是处理死者殓殡奠馔、拜诵哭泣的礼俗,即古语所云“以丧礼哀死亡”。唐杜佑《通典》卷一三八(开元礼纂类三三)详细记载了自古相传至当时的丧葬仪礼程序,名目繁多,依次有:初终、复、设床、奠、沐浴、袭、含、赴阙、敕使吊、铭、重、陈小敛衣、奠、小敛、敛发、奠、陈大敛衣、奠、大敛、奠、庐次、成服、朝夕哭奠、宾吊、亲故哭、州县官长吊、刺使遣使吊、亲故遣使致赙、殷奠、卜宅兆、卜葬日、启殡、赠益、亲宾致奠等。这些程序虽然在当时主要适用于三品以上官员,但四品以下至于庶人也大体相同,只是稍简而已,并且一直到近现代,这些程序也无根本变化。民间的丧葬仪礼习俗,各地在称呼上时有不一,仪礼细节上也不尽相同,但整个丧葬仪礼程序都基本上符合《通典》所开列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经相当明确地规定了守丧期间应该遵守的各种规矩和禁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中以《礼记·曲礼上》表述得最为清楚:

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生与来日,死与往日。

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吊丧弗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这几段话的意思是说:

孝子行居丧之礼,要节制悲哀,不要消瘦得变形,视力听力不要减退。孝子事死如事生,所以时刻思慕亡父,升堂降堂不忍由东侧之主阶,出门进门不敢走当门之中道。居丧期间,头上有疮就要洗头,身上有疮就要洗澡,有病就要饮酒吃肉,病情消失再恢复守丧的种种约束。不能承受丧事的悲恸而精神崩溃,病体临危,那就等于是不慈不孝。五十岁的人遇到丧事,不必极度哀伤;六十岁的人可以不必哀伤;七十岁的人身上穿丧服、系麻带就可以了,照常饮酒吃肉,住在房里。

丧中的各种事,分别规定第几天做。属于生者的事,如果三日成服,就从死者死的第二天起算;属于死者的事,如果三日而殡,就从死者死的那一天起算。

和死者家属相识的,就去吊问;和死者相识的,就去哀悼。对于丧家,认识在世的而不认识去世的,只是吊问而不悲悼;认识去世的而不认识在世的,只需伤悼而不必吊问。

吊问丧家,如果不能出财物帮助办事,就不要问人家需要多少花费。探问病人,如果没有能力馈送礼品,就不要问病人有什么需要。接见外地来人,如果不能留他住宿,就不要问人家现在住在何处。赠送物品给人,不要说到我家来取。送人点东西,不该问人家想不想要。

到了墓地,不要登上坟头。前来助葬的人,必定要手执牵引棺车的绳索。身临丧所,不可嬉笑。向人作揖,一定要离开原位。望见运棺车,不要唱歌。进入丧所去伤悼,不要大摇大摆。面对饮食,不要叹气。邻家有人去世,舂米时不要吆呼;邻里停着棺柩,就不在街巷中唱歌。到了墓地也不要唱歌。悲伤哭悼的那天就不要唱歌了。送丧不要图近而从小路穿过,送葬不要避开路途上的积水。置身丧事活动,一定要有悲哀的脸色。挽着灵车的绳索时,不要嬉笑。身在欢乐的场合,不要唉声叹气。顶盔贯甲就该有不可侵犯的神色。所以君子必须时刻警惕慎重,不要在人前失态。

《礼记·曲礼下》中早就为孝子守丧规定了一定的注意事项,是相当合乎情理的。如:“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意思是说:孝子居丧,在父母没有埋葬之前,要读丧礼,埋葬之后要读祭礼。服丧期结束,恢复正常生活,就可以读乐章了。《礼记·曲礼下》又说:“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意思是说:居丧期间不谈乐事,祭祀的时候不谈凶事,办公的场所不谈妇女。由此可见,在古代的丧葬礼俗中,已经有了“节哀顺变”的内容,在哀悼死者亡灵的同时,更注重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体现出对死者亡人应有的怀念与尊敬。

以上所述的有关丧葬的禁忌习俗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至今还在民间普遍存在。随着传统伦理道德的不断被强化,在丧葬方面也越来越表现得繁杂而琐细。丧葬禁忌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死亡禁忌、成殓禁忌、哀悼禁忌、葬埋禁忌、丧眷禁忌、祭扫禁忌等,以下分而述之。

(一)死亡禁忌

生、老、病、死虽然是任何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谁都无法逃避而必须面对的,但是谁都在极力地回避这一话题。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为可怕的凶祸灾难,因而人们最害怕听到或接触到死亡的事情。如果年老的人或病人在说话的过程中不主动说出与“死亡”有关的字眼,一般人都是忌讳当面提及和谈论与此相关的话题的。

在甘肃民间,作为儿女,为老人养老送终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笃处于弥留之际,大都是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这时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伺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此类电、信之后,都是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望乡哭奔,力争与亲人生见一面。一时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身遗憾,还会被人们指为不孝。有时也巧,一旦儿女进门,老人就“撒手归天”了。因此,儿女守护着父母死,叫做“送终”。在这个时候,死者当着众人面吩咐一些身后事,如“掌柜的”谁当、事业的继承、财产的处理、账债的往来、对子孙为人处世的教导等等,俗叫“托家事”。对老人临终遗言,子女要一一应允,让老人放心,即使死后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孙和亲人守着他死去,俗以为这是难得的“善终”。父母病危,儿孙还在忙自己的活,必然会遭众人的非议和亲邻的责骂。

在民间,禁忌老人去世时没有亲人在面前,或者死者见不到自己想见的人,认为这样让死者去世,他的灵魂在阴间将得不到安宁。有的地方,忌讳死者死于自己原来睡卧的床上,在死者快要咽气时,要将他抬到屋外的草铺上,俗称“搬铺”。如果死者是在原来的房间里咽的气,这种情况称为“隔梁断气”,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有的地方忌讳死者在偏房或寝室去世,而要死于正厅或正房内,人们认为正厅或正房是一个家庭最为神圣和重要的地方,能在这个地方去世,是很幸福的,也是死而无憾的,即通常所谓的“寿终正寝”。如果死者在来不及“搬铺”之前而在偏房或寝室去世,那么死者的灵魂就会停留在此,同时也不能马上得到转世,将来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和困扰。如果确实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将原来的铺盖在死后出殡时烧掉,以促使死者的灵魂升天。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这方面的禁忌。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等都禁忌谈论人死后的身后之事。生活在甘肃的满族人认为北炕为大、西炕为贵,祖宗板都供奉在西墙上,所以禁忌在西炕和北炕上死人,否则不吉利,一般在人将去世前,都要将临终的病人移铺到南炕上。北炕是晚辈和下人住的,所以也禁忌病人死在北炕。死者如果是长辈,晚辈可以在出殡的时候放声大哭,方为孝子,但在葬埋后回来时,就禁忌哭。如果再哭,会被认为又死了人,不吉利。

在死亡的时辰上,民间也有禁忌,即人们通常在怨恨或咒骂时所说的“死不到时间上”,通常骂人死在“大腊月”、“大过年时”或“麦黄六月”等,或者说“不得好死”都是这个意思。一般而言,忌讳在腊月和正月初一至十七日这段时间去世,因为这一段正好是过年的时间,如果去世,很容易使人们不能享受过年的欢乐。又忌讳在六月或七月去世,因为这一段正好是农忙季节。上述的时节,都是给子孙后代制造困难的,是很不吉利的。在年龄上,民间也认为一些年龄与死亡有关系,认为“明九”和“暗九”都是死亡的关口。所谓“明九”,是指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等等;所谓“暗九”,即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等等。逢到这些年龄的年份,人就会有不顺的事,容易生病或者死亡。“暗九”比“明九”更为厉害,因此人们就更加忌讳。对于青年男子,二十三岁更是忌讳,俗语说“二十三,罗成关”,因为唐朝将领罗成就是二十三岁死的。民间也忌讳三十六岁以下死亡,称为“早夭”。三十六岁也相当重要,既是本命年,据说一个人如果活到了三十六岁以上,来世的寿数就会增长,否则来世的寿数会更少的。一般而言,一个人能活到五十五岁以上去世,就是比较正常的了,如果过了六十岁,能满一个花甲子,就是高寿。俗语说:“五十五,自己要入土。”“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些说法都是在过去生活水平比较低下、人们的寿命比较短的情况下说的,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是,关于“坎儿”的说法,始终在民间盛行不衰,认为六十六岁、七十三岁、八十四岁都是进入老年时期的关口,如果过了这一年,相当于迈过了一道坎,就能平平安安地过去。俗语说:“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其中原因,据说孔子是在七十三岁、孟子是在八十四岁去世的,所以成为大忌。

民间对死亡讲究善始善终,而禁忌恶死或不得善终的结局。人们认为,行善的人会得到善报,而作恶的人终将得到恶报,即人们常骂的“不得好死”。一般来说,死在远离家乡的外边,非正常死亡,孕妇分娩而死或者因为各种突发情况如被杀死、淹死、烧死或压死等死得尸首不全的,都被视为恶死,是非常忌讳的,认为这些人死时不但自身痛苦,而且到了阴间还要继续受痛苦,同时还会危及后人,使子孙不得安宁。如果遇到这种恶死情况,必须要请和尚、道士或阴阳法师在现场和家中同时做道场诵经,超度亡灵,以达到禳解的目的。

(二)成殓禁忌

成殓是丧葬系列礼节中的第一道程序,即将死者安置于棺材内,主要步骤包括为死者沐浴净身、换穿寿衣和入棺、守棺守灵即哭丧停尸等事项。

人在去世后,首先要用酒和棉花或者干净的毛巾把尸体从头到脚擦洗干净,再给死者换穿上一套全新的衣服,称为“殓衣”,俗称“寿衣”、“老衣”。在民间,当老人临终之际,寿衣要换穿得相当及时,否则等到身体僵硬就很不好穿,禁忌死者光着身子去见阎王。在穿寿衣时,先由孝子或家人一件一件地套穿在自己身上,然后一次性脱下,再一次性套到死者身上去。如果准备充分,也有事先就给临终的人穿上寿衣的。穿寿衣时,禁忌孕妇在面前,恐怕死者的亡灵扑吓着腹中的胎儿。

关于做寿衣,也称做老衣,民间有着许多讲究。一般老人到了五十岁或六十岁的时候,子女们便要准备为老人制作寿衣。寿衣的面料,一般以丝绸、棉布和麻布为主,禁忌用缎子和毛织品。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不吉利。民间多用绸子,因为“绸子”与“稠子”谐音,可以保佑自己的后代子嗣兴旺、人丁繁盛。而禁忌用皮毛料做寿衣的习俗,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这样的话,会使死者在来生转世为兽类,还有人认为如果穿上皮毛做的衣服,会导致死后与兽类混在一起难以区别。《淮南子》中则认为兽皮是难得的贵重物品,用它来葬无益于死者,留下来对生者可能还有更大的用处。民间讲究老衣由出嫁的女儿亲手裁剪和缝制。也有儿女们先给老人献上衣料,然后请裁缝制作的。现在一些市场也有出售的成品寿衣及成套铺盖被褥等,但是老人们普遍都倾向于由亲生女儿亲手来做,这既表达了儿女们的一片孝心,也满足了老人们的最终心愿。生活在甘肃的满族,在人死后,穿的寿衣,其材料用棉,禁忌用皮革,也禁忌用缎子,因为与“断子”同音,这与汉族习俗相同。在剪裁老衣的时辰上,要选择吉利祥和的日子,一般选择的是“五富日”,即将十二个月分成四组,与亥、寅、巳、申相配,一月、五月和九月选择亥日,二月、六月和十月选择寅日,三月、七月和十一月选择巳日,四月、八月和十二月选择申日。或者选择“天恩日”,其选取日子的口诀是:“四季何日是天恩,甲子、乙丑、丙寅连,丁卯、戊辰兼已卯,庚辰、辛巳、壬中言。”在民间,做寿衣的时间为农历闰月。民间认为,农历三年一闰,闰月由余日累积而来,闰月做材,可寿介期颐,有“闰年闰月闰百岁”之说。寿衣要单衣、棉衣和夹衣成套,件数取单数,一般是五件、七件或九件不等,忌讳双数,其中原因可能是出于对“祸不单行”的恐惧。男性着长袍,女性用衣裙。寿衣做成后,每逢节令或喜庆日,就要让老人穿戴起来,有的老人也可以将寿衣作为日常衣服来贴身穿。民间认为,人活着的时候穿什么衣服,死了就穿什么衣服。人咽气后,给亡者穿的新寿衣,亡者是不知道的,所以要在人活着的时候多穿几次老衣最好。在陇东地区,死者忌身穿斜纹布、毛料、皮革。在陇中地区,忌用皮衣或毛织、纤维作为葬物,以免来世转生为野兽或不腐化。关于寿衣的颜色,各地也有禁忌。一般而言,寿衣以素色如黑色、灰色等为主。如果是高寿的人去世,则可以穿鲜艳的寿衣。在陇东地区,忌用黑色布料做寿衣。

人进入老年后,其子女及家人除了为其置办寿衣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准备棺材。民间把人在生前就预先做好的棺材称为“寿材”,也叫做“寿器”、“活寿”,有的地方称“老房子”、“老宅”、“老材”、“材木”、“薄皮子”等。《后汉书·孝崇匽皇后纪》中说:“敛以东园画梓寿器。”注曰:“称寿器者,欲其长久也。犹如寿堂、寿宫、寿陵之类也。”“寿器”就是民间叫的棺材,但民间却不称“棺”,通称之为“材”,把做棺材用的木料叫“方板”、“材方板”或“方木”,把做棺材叫“割材”、“做寿材”。棺材板的选择以松柏木为上,因为松柏象征长寿,其次是楸木,再次是杨木,禁忌用柳木或其他硬杂木,因为柳树不结籽,民间认为用这样的材料做寿材会导致子嗣断绝。有的地方在用柏木做寿材时,要掺杂进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寿材会遭天打雷击,这主要是考虑到纯粹用柏木做相当昂贵,人们认为有意奢侈讲究是要遭报应的。寿材板的长度一般为7尺5寸,如今也有量身定做的,厚度在2寸5分以上,宽度如果能做成独帮独底即整块板不粘合的棺材为最佳。一些富贵人家做的棺材,有里棺和外椁,俗称“三道材”。请木匠“割材”,一般都要精心挑选当地木匠中的高手,讲究的是木板在粘合时要天衣无缝,图案雕刻要精巧玲珑,画面要体现吉祥福庆,而且要技艺高超,材面刨光要平整如砥,材体样式要雄威大方,形状头大尾小。对“割材”的木匠除了酒饭款待和付给工钱外,还要另赠零钱和礼物,也叫“端花红”。俗以为木匠“割材”是为老人效劳“盖房子”,所以,儿子要向木匠磕头致谢,也表示对自己老人的敬重。

木匠在做寿材之前,先要用锛子或斧子在原木上砍一下,如今在民间也有由老人亲手来用斧子劈的,以木屑飞出的远近来预测人寿的长短,如果木屑飞得远,那就说明棺材存放的时间长,老人的寿命也长,反之,如果飞得近,就不是很满意的结果。棺材做成以后,棺内的木渣由亲生女儿来清扫,俗以为女儿和父母最贴心、最知己,该当此任,没有女儿的则由侄女代替,称为“扫木”。有的地方在棺材内还要放置一刀白纸,俗称“压材”。“割材”是儿女们为父母尽孝心的大事,所以在棺材落成之日,一般都要设宴待客,以示庆贺,称为“贺木”。有的地方还把贺木与祝寿合并进行,贺木的客人要携带贺礼,过去通常为一升麦子或几个寿桃,现今都是送礼品或礼金。贺木后将寿材抬到家中不住人的房间放置,待老人去世后请画匠进行彩绘。也有即时做成就绘好的,用红纸盖贴住画面,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越干燥越好,据说这样能使本人在来世少生疾病,否则就多病多灾,也会殃及阳间的子孙们。寿材要早早漆好,否则殓后再漆,死者要摸暗路。棺木外一般都漆成红色,禁忌用其他颜色,外装金点,棺头写上金字,男性为“福”字,女性为“寿”字,边缘绘蝙蝠等图案装饰,棺尾要画上香炉烛台和童男童女持幡接引西方的图案,也有的写上死者的名衔。有的寿材绘有花鸟人物等五彩画面以求美观。寿材做好后,禁忌随便移动,否则不但对本人不利,对后代也不吉利。寿材中也可以存放小麦等谷物。在陇东地区,忌用桑木和椿木做棺材,因为“桑”谐音“丧”、“椿”谐音“重”,恐怕多灾多祸。在陇东和陇中地区,棺材忌用铁钉,一般都用套铆和木楔固定。在陇东地区,忌重修棺材,给老人割材,只能割一次,禁忌重割。在陇东地区,年龄未过30岁的人去世,棺盖不得钉住,墓窑口也不得用土掩埋,以防鬼魂胡闹。

人在去世后装入棺材即“入殓”前,禁忌死者的脸部暴露,通常要在吊唁的亲人到齐后,马上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黄色或白色的遮面纸,也称“蒙脸纸”或“盖脸纸”,说明人已经回归阴间,不应该再见天日,否则死者会在暗中数房梁上的椽子,对家人是十分不吉利的。但在亲人未到齐的情况下,不能盖上蒙面纸,因为一旦盖上就不能再揭开了。等到入殓时,要用扇子将蒙面的纸扇掉,而不能用手揭掉。民间认为用手揭下“盖脸纸”是对死者的莫大侮辱,有“曝尸”的意思,因此在人们的咒骂语中,经常能听到“我前世揭你盖脸纸”的话,意思是我和你前世有仇。入殓时,死者身上禁忌带任何铁制或金银器,否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有的地方在人死后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一枚铜钱,称为“噙口钱”,否则死者转世时就变成了哑巴。而在“入殓”的时候,要把“噙口钱”取出,否则会将家中的财产和财运带走。有的地方如陇中地区,在为去世后的人穿上寿衣入殓前,要在死者的衣袖里或手里分别放上六个用白面烙成的小面饼和小棒子,据说这是因为死者在去阴间的路途上,要经过恶狗村,所以为了防备狗咬而准备哄狗饼和打狗棒,以便能顺利到达阴间,在正式入殓的时候,要将小面饼和小棒子取出。入殓前,死者的双脚禁忌叉开,要用麻纰或白纸将死者的双脚拴住或裹住,以防止死者的游魂乱跑,闯入阳宅,惊吓了小孩子,危害活人,但等到入殓后又禁忌裹住死者的双脚,要放开,否则死者到了阴间就成了鬼中的跛子,无法走路。入殓时,头朝外,脚向内。死者如有妻子或丈夫健在的话,要在入殓时将死者的枕头放低,低到死者看不见自己的脚才可以,否则他会叫自己的妻或夫一同去阴间的。入殓时,禁忌外人在场,尤其在盖棺时,除了死者最亲近的家人之外,其他人往往都要退后数步或者直接到别的房间并将房门关闭,不能出声音,否则人的影子被带进棺材内,那就意味着连同魂魄也被封在了棺内,会对将来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家人是在外地去世的,尸体禁忌抬进家门,有的甚至禁忌抬进村庄,而一般都是直接在坟墓旁临时选择场地举行安葬仪式。在陇东和陇中地区,怀孕死亡、生产死亡及非正常死亡者,忌入祖坟。在陇中地区,尤忌因难产带胎而死亡的人进入祖坟。在陇中地区,忌把死于非命或暴亡在外的人抬进家门,一般都安放在村庄外办丧事,并且送葬时不能进入村庄,要绕过村庄去坟地。

在陇中地区,忌在亡人(即死者)入殓时啼哭,以免将眼泪滴在死尸上,死者留恋而不走,且不得超生。而在陇东地区,禁忌入殓时孝子的眼泪落入棺内。在其他地区,民间都是在死者入殓时禁忌发出任何声音,即使孝子也禁忌啼哭,同时禁忌大开门窗,都要紧闭门窗。即使远处的狗叫声,人们也是忌讳的。这一过程也称为“出阳”,即经过几天的行程,死者的亡魂到了阴间地界。如果在这时候发出声音,就不能使死者的阴魂安全顺利地到达阴间,会给子孙带来不吉利。在汉族的绝大多数地区,人死后都有“出殃”的仪式。“出殃”也称“出魂”、“避殃”、“避煞”、“逃煞”、“接煞”等。所谓“殃”、“煞”,是灾祸的意思,指死者的灵魂。民间迷信以为,死者的灵魂是按照一定的时日返回自己的家的,这一天就称作出殃日。在这一天,死者的亡灵会化成某一种色气而出,遇到者必有大灾大难,遇人人死,遇树树亡。出殃的具体日期和时辰由阴阳先生来推算,一般是在人死后的三天即入殓后殡葬前出殃,民间也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在出殃时,丧主要将自己家里的所有门都打开,全家老小包括鸡犬等家禽畜牲等全部离开宅院,大门外还要悬挂出殃标志,以防他人误入。有的地方也选在出殡前的晚上进行,年长的亲人可以在场,而小孩子是禁忌看的,一般都要把门窗关好,禁止出声。出殃由阴阳先生来操作,包括取掉盖脸纸,有的还用一只活的公鸡来炸魂,然后盖棺,标志着死者彻底与阳世断绝,进入阴间世界。据说人死后,不到出殃的那一天一刻,阴魂会在家中留恋不舍,到了出殃的时辰,他的魂魄和煞气才不得不离开。出殃意味着阴间的鬼差会到阳世正式将死者的阴魂带走。这些禁忌,都是为了活着的人的幸福着想,无非是趋吉避凶,使亡灵的阴魂能够顺利地进入冥府地界。在尸体和殉葬物放置安妥之后,通常要钉上棺盖,俗称“镇钉”。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能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入殓后,禁忌雨打棺材,否则子孙后代会受穷的。俗话说:“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雨打棂,辈辈穷。”因此停放灵柩时,一般禁忌放在院中。在举办丧事期间,忌讳遇到恶劣天气,如果是在殡葬途中遇到雷雨或者雷电,是很不吉利的;如果是在殡葬结束后恰好遇到下雨,则认为是吉兆。俗话说:“雨打墓,辈辈富。”入殓后,放置棺材的室内禁忌红色,而且要在死者的头顶部位点燃一盏油灯,俗称“领路灯”,油灯在出殡前禁忌熄灭,由守灵的孝子负责添油化纸。

在陇东和陇中地区,在入殓前后直至出殡的这一段停棺时间里,禁忌猫狗等动物进入停尸灵堂,靠近尸体或棺柩,否则会惊尸。在陇中地区,忌狗大声叫唤,以免惊尸。民间认为,猫或其他动物靠近尸体,会使尸体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东西不放,俗称“炸尸”。又有一种说法是猫为虎性动物,传说猫尤其是白蹄猫或油蹄猫若从尸体上跳过去或者触碰了尸体,猫会马上死去,而尸体因为移入了猫的阳气却会苏醒变成僵尸,直立而起,一直向前,遇见什么就死死抱住不放。若遇到这种情况,破解的办法是将平时用的粪勺或粪扫帚推倒或者将扫帚、枕头等东西抛掷让僵尸抱住,否则被僵尸抱住的人,必死无疑。当然这只是传说,而规定这一禁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孝子们谨慎小心地看守尸体,精心守护灵柩,以尽自己的孝心。在陇东地区,死者入殓前忌天上响雷,响雷会使鬼魂进入尸体,产生恐怖动作。停尸的地方,忌有石磨。石磨为白虎,会使亡魂走不了。生活在甘肃的满族,在孝子守灵时,也禁忌猫、狗等动物从死尸身上跑过去,相传如果蹿过去,死尸会灵魂附体而“炸尸”(活起来)。生活在甘肃的裕固族,在停灵时,也禁忌猫和狗进入灵堂。

(三)哀悼禁忌

家中有亲人去世后,居丧人家要布设灵堂,悬挂灵幛,摆出告示,张贴孝联,进行一系列祭奠活动。亲友与族邻吊丧时,都要到灵堂棺前祭拜,常规要在灵堂中祭奠七天以上,称为“头七”。如今一些城镇实行火葬之后,亲友们都需要到殡仪馆的灵堂内参加追悼会,或举行告别仪式,送花圈,戴黑袖章,别白花作祭吊。

亲人去世毕竟是件痛苦哀伤的事情,死者的亲友往往用放声大哭来表达自己痛悼不已的心情。然而,哀悼也是有节制的,悲伤也是需要克制的,不能因为过分悲哀而伤害到生者。在哀悼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可以哭,应该哭,什么时候不能哭,禁忌哭,都是有一定的惯例规定的。《礼记·丧大记》中规定:“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意思是说:有宾客前来吊丧,丧家妇女迎客、送客一般都不下堂。只有国君夫人亲自前来吊唁,主妇才下堂,来到中庭,向她磕头,但不许哭。丧家男人对于吊丧宾客,一般不出寝门去迎。只有国君派使者来吊唁,才出寝门迎使者,也不许哭。总之,丧家妇女不哭于堂下,丧家男子不哭于寝门之外。民间有泪不洒尸的讲究,认为在为死者穿衣服的过程中是不能啼哭的,否则对自己不吉利。在为死者穿上寿衣之前,禁忌亲属号啕大哭,否则不吉利。《礼记·杂记上》对于哭灵也作了详细的规定:“朝夕哭不帷,无柩者不帷。”意思就是说:停殡期间,堂上无事就拉上帷幕,因为鬼神愿意幽暗清静。丧家每天早晚两次定时哭奠,就要拉开帷幕,因为哭灵就要见到停殡之处。出殡后,殡宫堂上自己就不施帷幕了。在守丧期间,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进行献饭、奠祭、哭灵仪式,早上的称为“晨奠”,晚上的称为“夕奠”,办丧事禁忌听不到哭声。在有些地方,也有不哭的讲究,据说哭声会惊动亡人,使灵魂进入不了另一个世界。生活在甘肃的裕固族,在死者的尸体装好后,帐篷内禁忌高声哭泣,禁忌发出巨大的声响,只允许一两名生前好友守灵陪伴。

家中的亲人去世,要向有关的亲友通知消息,以便来吊丧,俗称“报丧”。报丧时不能进入屋内,要在室外行跪礼。有的地方,孝子在报丧时,无论长幼,见了谁都要磕头,俗语说“孝子头,满街流”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报丧的事情专门有人去进行通知,不必由孝子亲自去做。

在哀悼期间,作为孝子的儿女丧眷以及参加丧葬活动的所有成员,都要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一种悲伤不乐的神情,营造出一种伤感悲哀的凄惨气氛,凡是不符合这一氛围的言行举止都是禁忌的。《礼记·曲礼上》说:“临丧不笑。”意思就是说身临丧所,不可嘻嘻哈哈地笑。这一禁忌不但适用于孝子丧眷,同时也适用于参加丧事的所有成员。例如禁忌上床或上炕睡觉休息,在出殡前的守丧期要坐卧于由麦草铺成的丧铺中,昼夜守灵;禁忌谈论或者谈论与丧事无关的话题;禁忌吸烟、喝酒;禁忌洗漱;女性禁忌梳妆打扮,男性禁忌理发和剃胡须;禁忌随意乱走动。在守丧期间,吃饭禁忌大鱼大肉地讲究吃喝,而要简朴粗陋,饭食也要在守灵的丧铺中匆匆吃完,但也禁止因哀伤过度而不吃不喝,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种重视生者甚于死者的观念,古代人就有了。在《礼记·杂记下》中指出:“丧食虽恶,必充饥。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也。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意思是说:居丧期间的食物虽然粗恶,但必须用来充饥。饿得不能操办丧事,是失礼的。饱食而忘记悲哀,也是失礼的。因哀伤饥饿而视力不明,听力不清,走不端正,精神恍惚,不知悲哀,这都是君子所担心忧虑的。所以礼中规定,患病的居丧者可以饮酒吃肉,年到五十不要极度哀伤憔悴,年到六十不要哀伤憔悴,年到七十照常饮酒吃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防止人们特别是年老的人遭遇亲属丧事而因哀致死。

前来吊唁的宾客,都要素服,禁忌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和浓妆艳抹,在行为上也要注意,不可大摇大摆。《礼记·曲礼上》中早就指出了这一禁忌:“入临不翔。”意思是说:进入丧所去伤悼,不要大摇大摆。为了表示自己的慰问和心意,前来吊丧的客人通常都要向主办丧事的人家送礼,而在送礼上,宜简朴不宜隆重,重要亲友或挚友可送挽幛或者香烛纸火,一般宾客都是奉献几张白纸。奉送的礼品,在数量上也有禁忌,忌讳双数,而在向客人回敬礼时忌讳单数,这是因为人们讲究“双吉”、“单凶”的观念的缘故。在陇东地区,禁忌探望有丧事或不幸事情发生的人家时,送礼是双数。双数有祸患多之嫌。

在哀悼期间,古代是不用乐的。《礼记·杂记下》指出:“父有服,宫中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妻有服,不举乐于其侧。大功将至,辟琴瑟。小功至,不绝乐。”意思是说:父亲有丧服在身,与父亲同住一院的儿子,不得参与娱乐活动。母亲有丧服在身,做儿女的在她能听到的范围内不弹奏乐器。妻子有丧服在身,做丈夫的不可以在她身旁弹奏音乐。身居大功九月之丧的人将要来访,主人要收起琴瑟之类的乐器。身居小功五月之丧的人将要来访,主人无须为了这个原因而断绝音乐。但是如今在民间,用乐也有讲究,禁忌吹奏或播放与丧事无关甚至欢乐的乐曲。办丧事之家的邻居,也禁忌播放欢乐的音乐。现在民间很多地方,都有请阴阳道士或和尚来诵经超度的习俗。《礼记·曲礼上》说:“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意思是说:邻家有人去世,舂米时不要吆喝;邻里停着棺柩,就不在街巷中唱歌。这其实已经涉及了丧葬文明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使邻居,也要遵守丧葬期间的禁忌。

(四)葬埋禁忌

在停尸祭祀活动结束之后,就可以将死者的灵柩运送到预先卜测好的地方下葬掩埋,俗称“出丧”,也称“出殡”、“送葬”、“发引”,是丧葬活动中的重要事项之一,禁忌也是比较多的,具体体现在葬埋的形式、葬埋的时间、葬埋的地点、葬埋的仪式等各个方面。

中国人的丧葬形式是相当繁多的,有土葬、火葬、水葬、风葬、天葬、树葬、塔葬、荒葬和悬棺葬等。在大部分汉族地区,都以土葬为主。由于土葬要占据土地,所以如今在丧葬领域也提倡移风易俗的改革,如火葬等。古代一般有预筑坟墓的习俗,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少有,在公墓区有生前预订出售的情况。在陇东一带有生前预筑坟墓的习俗,于今犹存,而生前预先建筑完毕的坟墓也称“寿冢”、“寿藏”、“寿堂”。在汉族民间,安葬一个宗族之内亡灵的祖坟是相当神圣的,也称“祖茔”。对一个宗族之内的全体成员来说,死后能否进入祖坟是区别贵贱和是否正常死亡即“寿终正寝”的最重要的条件。一般而言,如果从事优伶、娼妓等被人们认为是贱业或得暴病、凶死等非正常死亡的人,都是禁忌入祖坟的。不是属于自己一个血统的宗族中人,自然禁忌死后埋葬在自家的祖坟。属于本宗族内的人,如果是因为得暴病死亡的,或者是受到其他外力遭枪杀或刀砍而死的,或者是未婚先夭折的,或者是在丈夫前去世的媳妇,死后都禁忌埋入祖坟。如果是在外地去世的,禁忌回家安葬,一般都在外地就地安葬。如果确实要回乡安葬,运回的尸体也不能进入家门,只能在村外安置,直接埋葬。否则客死他乡的人会将灾祸带到自己家中来,冲犯祖宗的神灵,也就是俗语说的“野鬼不能见家神”。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信奉佛教的地区,天葬这种丧葬形式较为流行。“天葬”也称“鸟葬”,用于藏族中的一般农牧民和普通人,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为普通而普遍的一种葬俗。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个地区都有固定的天葬场地,即天葬场,还有专人即天葬师从事这一行业。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选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的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在太阳徐徐升起时,天葬仪式开始。未经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回族禁忌吸食毒品、酗酒、赌博、受到刑罚、凶死或违犯教规的人死后进入公墓,而要在公墓以外的地方埋葬,以示与正常去世的人的区别。东乡族在人死后,一般实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保安族的葬俗是按照伊斯兰教义的要求进行的,实行土葬,不用棺椁。人亡故后,要求宁静,禁忌家人大声哭喊乱跳。生活在甘肃的满族,对于横死如上吊自杀的、遇车祸而亡的、遇水淹死的,死亡的孕妇,得痨病即肺病而死的年青姑娘,禁忌土葬,一律实行火化葬法。生活在甘肃的裕固族,丧葬一般有火葬、天葬和土葬三种,其中最为普遍的还是火葬。一般步骤是这样的:人死之后,先将死者的衣服全部脱掉,用酒和棉花把尸体从头到脚擦洗干净,换上新衣,再把头发和胡须梳理好,抹上酥油,以白布或黄布带将尸体捆成胎儿形,意思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去,并按死者身高,用一丈二尺到二丈五尺的白布缝成布袋,将尸体装入布袋,然后用五色丝线将袋口扎紧,再把袋口多余部分翻下来,由和尚写上经文,使整个尸体袋形成一个“聚宝瓶”的形状。尸体装好后,就在帐篷正上方铺上新毛毡和新被褥,让尸体呈坐其上,背后及两侧也用干净被褥围好,面前放一小桌,桌上摆满供奉的食品,点上酥油灯,再从帐篷顶端至地面悬挂一道白色吊帘。从此,帐篷内禁忌高声哭泣,禁忌出声响,禁忌猫狗进入,只留下一两名死者生前好友守灵。尸体安放妥当后,家中便派一人到寺院放会,即在寺中烧一锅茶,用酥油炒面茶招待众僧。招待结束后,可根据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多则十名,少则一名,请和尚到家中来念经,称为“超度”。念经的时间长短按照停尸的天数而定,或一天,最长为七天。出殡时间,一般都选择五更,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进行。去火葬场时,如果距离近,就由一人将尸体背上。如果远,就将尸体装入马褡裢的一端,另一端装上石头或土块,用马驮送。但是,无论是人背还是马驮,都要让死者面部朝上,沿途以尽量不碰见别人为吉利,如果遇到人多的地方,则需要绕道而行。送葬的人主要以年长的儿子和亲朋好友共七至八人为宜,禁忌年幼子女特别是妇女参加。火葬的地点一般都选择上好的地方,同时根据风向,事先在地上挖一个一米多深、下大上小的地炉,地炉中间留有四根柱子,再把锯好的柏木柴,从柱子以上一层一层交叉地摞起来,将尸体放坐在木柴上,炉壁四周又装满其他木柴,才由亲友中的一人点火,和尚开始念经,亲人向尸体磕头,并且不时地用寺院专备的长把铜勺,往尸体上浇洒酥油。在焚烧尸体的同时,还要另外点燃两堆火,一堆火将停尸时奉献过的食品、肉类和糖果等全部烧掉,另一堆火则将死者临终时穿戴的衣帽鞋袜等物全部烧掉。火葬之后,等骨灰一冷却,再由亲生子女用大盘捡回,装进红色布袋内,同样用五色丝线扎住袋口,把长余部分翻下来,形成“聚宝瓶”的形状,由和尚写上经文。有些地方,用一个大肚瓷瓶装上骨灰,由和尚在瓷瓶周围画上金鱼、伞、宝瓶、花朵、海螺、火路、加木蝉和齿轮八宝,有的地方则以小白布袋代替瓷瓶,并将金、银、珊瑚、玛瑙、萨金宝石五种珍宝,放在龙碗里装入布袋。同时,还要装上稻子、小麦、青稞、豆类和麻粒等五谷杂粮。装好骨灰,就在自家祖坟旁边挖一个一米深、三尺长、二尺宽的长方形墓坑,在墓坑上方再挖一个洞,洞底铺上柏枝,柏枝上再铺上白绸,然后将骨灰袋放在里面,周围用衣料围紧,前面放上五谷袋,意思是“怀抱聚宝瓶,吃穿永不愁”。这样安置后,才用土填满墓坑,堆起墓冢。之后,子女们拣来白色卵石,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将墓头镶好。在八格家一带,则将骨灰碾成粉末,由和尚用骨灰粉末和上红胶泥,脱成好多个泥塔,装入木箱,搁到悬崖的山洞里。有的则由和尚及儿孙,将骨灰粉末拿到高山顶上,随风撒掉。七期过后,死者家中才宰杀牛羊,款待为料理丧事而奔波帮忙的亲朋好友以及四邻。死者的儿孙也要把缝在帽顶、衣领、袖口上的孝布以及妇女挽在辫梢上的白羊毛,统统撕下烧掉。至此,火葬彻底结束。裕固族的天葬,就是将死者全身的衣服脱光,捆扎成胎儿形状装入布袋,乘着五更深夜,用牛悄悄驮到天葬地点,去掉装尸袋,解开捆尸绳,将死者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周围再放上酥油、糌粑、羊肉和肠肚等物,好让鹰雀尽快啄尸。裕固族的土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棺木将死者装棺埋葬,另一种则是缝制一布袋将尸体装袋埋葬。裕固族讲究在出殡时,沿途禁忌闲杂人员。

在埋葬的时辰上,各地民间都有讲究,禁忌是相当严格的。在汉族,古代就有“三日而殓”的礼法规定。在《礼记·问丧》中,对于“三日而殓”的理由陈述得相当详细: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有人问:“死了三天才入殓,那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孝子父亲或母亲死了,悲哀心堵,所以跪爬伏地而哭喊,好像将能复活似的,怎么可以剥夺孝子的这个心愿而迳行入殓呢!所以说死了三天才入殓,是为了等待亲人的复活。三天还不活,也就不会活了,孝子盼望亡亲复活的心意也就更为减弱了;家中办丧事的计划,衣服方面的准备,也可以完成了;而远方的亲属也可以赶到了。所以圣人为此就决定以三日入殓作为丧礼中的一项制度。”至今民间还沿用这一礼俗。但在有些地方,也有变动,如有的在人去世后一天就殓而埋葬,也有停尸七天或者更长时间后才成殓的。成殓的时辰一般都选择单日而禁忌双日,这也是除汉族外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通行的做法。在埋葬前,出殡和下葬的具体时辰,都由阴阳先生推算出吉日良辰,严格执行。

对于埋葬的地点即坟墓的选择,由于这一地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后代子孙的穷达寿夭和吉凶祸福,因此显得相当重要。在民间,葬地的选择一般都由专门从事相看墓地的术士俗称“风水先生”用专业仪器即罗盘(有的地方也称“针盘”)来进行实地勘察后确定,具体位置有“龙脉地穴”等等说法。但是总体上来说,选择自然环境优美、地势平坦开阔、傍山面水等所谓吉地作为葬地,却几乎是所有民族的通用做法,相反,禁忌选择那些地理形貌崎岖险恶、地势古怪、陡峭歪斜、低洼阴湿的所谓“穷山恶水”。对于墓地周围环境的禁忌,在风水术中,落葬墓穴周围的形势以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青乌先生葬经》中认为,“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这些地形都对落葬的尸体不利,应该避忌。青乌先生在书中还提出童山即光秃的山、断山、石山、过山、独山、逼山、侧山七种山脉都不适宜安葬立墓,否则不但死者的家属要消除已有的福分,还要生出新的凶祸。对于山形和地势,郭璞的《葬书》中也提到: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刑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投笄,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女舍焚仓;形如覆舟,病灾男囚;形如横几,子灭孙死;形如卧剑,诛夷逼僭;形如仰刀,凶祸伏逃。在民间还特别禁忌墓地周围的“砂”,认为凡是尖射的、破透顶的、探出头的、身反向的、顺水走的、高压穴的都是凶相,又有相斗的、破碎的、直狭的、狭逼的、低陷的、乱斜的、粗大的、疲弱的、短缩的、昂头的、背面的、断腰的,都是砂中祸,需要避忌。墓地周围的水,也禁忌冲射,俗以为“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对于明堂即墓穴前方的地势也有所谓的“十二堂杀”之说,即“冲、射、崩、漏、缺、分、倾、泻、斜、侧、逼、狭”十二种形状为凶,需要在选择墓地时避忌。在选择墓穴时,也要禁忌那些所谓的“龙角、龙目、龙唇、龙腰、龙肋、龙背、龙肘、龙爪”等凡是与山脉走势即龙脉不合点穴落葬,而且还要禁忌各种不利地形对墓穴中的墓主带来的不吉如贯顶、破面、绷面、漏腮、坠足、割脚、饱肚及龙踞虎蹲、朱雀腾去、玄武拒尸、前花后假、左右诡落等等。民间曾有一首“十不葬”的民谣,说的就是阴宅在风水方面的禁忌。歌曰:“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缭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下,十不葬龙虎尖头。”总的意思是在选择墓地时,避开对墓穴表面凶险或者存在潜在危险的不利因素,努力为亡灵寄托阴魂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需要遵守的禁忌事项。如平日里,凡属丧葬用具,一律禁忌随意乱动,尤其是棺材,最禁忌开启,否则不吉利。参加葬礼的人,禁忌与死者生辰八字相冲,孕妇、寡妇、患有恶疾的人和受到刑罚的人禁忌参加葬礼。在陇东地区,未出嫁的女儿或改嫁过的妇女都不能参加送殡。出殡途中,禁忌遇到另一支出殡队伍,也忌讳遇到暴风、雷电等恶劣天气。行走在半路的人们,遇到送葬的队伍,也禁忌唱歌和嬉笑。《礼记·曲礼上》就说:“望柩不歌。”意思是说:望见运送棺材的灵车,不要唱歌。这一禁忌至今仍然在民间通用。在陇东地区,禁忌在出殡时遇到石磨。因为石磨是白虎,怕冲,也怕压住阴魂,无法超生到阴间,一般都是绕道而行。在陇中地区,禁忌在棺木入墓坑时,孝男孝女和在场的人的影子或脚印留在坑中,否则不吉利。葬埋过程中,祭奠酒食或诵读祭文时禁忌哭泣,而在点火化纸时,由长子和长孙先引燃纸火,在现场禁忌不哭,越是哭得伤心悲痛,就越能显示出生者对死者的哀悼心情。而在送殡返回的路上,一般都禁忌哭泣,尤其是进入自家大门后更是禁忌哭喊,恐怕将死者的亡灵再次招来。在一些地方,却有新坟在三年之内不哭的禁忌,这同样也是出于对招致亡灵返回的恐惧。葬埋之后在回家的途中,禁忌回头去看,恐怕看见死者灵魂在阴间的行影,对双方都不吉利。在陇东地区,禁忌送殡的孝子来回走重踏脚印。在参加完葬礼之后,禁忌不洗手而进家门,有的地方还在洗手盆旁立一把刀,洗手的过程中或洗完后要摸一下刀,意思是与死者一刀两断、隔绝阴阳,有的地方也用酒洗手,意思一方面表示金盆洗手,再也不干这种事;另一方面也有去秽气、讨吉利的意味,同时也符合消毒的卫生要求。在陇东地区,抬运棺材所用的绳索,需送葬儿女放在衣襟里抱回,放入粮仓。带到坟地的食物不能带回。送葬或帮忙之人,禁忌空腹回到自己家中,即使已经回到了自家,主人也要派人或者孝子亲自去请。

生活在甘肃的满族,出殡发丧的日子要求一定是单日,禁忌双日出殡,否则就意味着家中又死了人。如果碰巧出殡的日子是死者的生日,也要禁忌,避开这天出殡。

同类推荐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该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老人的标准、敬老和养老的礼仪、历代王朝对老人的优待、封建王朝敬老的特殊庆典、老年官员的致仕等。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热门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一双猫眼

    一双猫眼

    我是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里不是很富有,我一出生就有一双可怕的猫眼,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之所以我和其他小孩有些不同。后面我加入了一个除妖学院的社团。
  • 末世阴阳鱼

    末世阴阳鱼

    朝九晚五为了家为了老婆努力爬升的白领赵健可惜天不遂人愿上去了却被老婆甩了肆意妄为骄横蛮缠仗着老父的功绩横行霸道古代“官二代”年驰麟最终自食恶果奇妙的微生物改变着全世界究竟是新生还是末世一块神奇的阴阳鱼石让两人在这样的世界相遇会是怎么样的一段人生旅途呢(继续文案无能)
  • 缺席的那七年

    缺席的那七年

    苑景闻原本是一家外企的同声传译,和他的BF幸福地生活在江城,却在一次旅行途中意外遭遇不幸,意外昏迷了七年,七年之后迎接他的会是什么…
  • 溺宠丑夫之夫人威武

    溺宠丑夫之夫人威武

    据说将军府的少将军年少有为,出战必胜,深得君心,却三十好几了好没有娶到老婆。因为少将军的脸上有一道狰狞的疤痕,再加上他魁梧的身材,女子见了皆是惧怕,稍微胆小点的直接晕倒。太后娘娘心急如焚,下旨丞相府必须嫁一女儿过去,嫡庶不论。从不为人知的相府三小姐,惊天出嫁。一时之间,各大赌坊相继摆局,赌的是,这位三小姐会不会在新婚之夜吓死。第二天,三小姐笑意盈盈送夫出门,一脸幸福。世人下巴皆掉,这是什么情况?!从此以后,世人皆知,少将军夫人宠夫上天。谁要是敢说一句少将军的不是,就等着倒霉吧。**她三世为人,终是逃不过那层层阴谋,注定要在这阴谋圈中周旋。上一世的灭门深仇,让她怎么也抛不掉撇不开,要用尽一切力量,将所有的真相都揭露出来。只是眼前的男人,却是她亏欠最深的人。她什么都依他,什么都顺他的意,只希望他平安顺利。只是没想到沉默的羔羊实际上是吃人的大灰狼,吃下去连骨头都不吐!**据说某一日,少将军想让夫人抛弃心中的仇恨,于是……“你什么都依我,说是出嫁从夫。”“恩。”“那什么条件都答应?”“恩。”“那可愿意为我抛弃心里的恨?”“……”夫人僵硬,摇摇头,“除了这个什么都可以依你。”“恩,为夫帮你报仇。你只要乖乖听话就好。”少将军熟练的宽衣解带。“……”第二天,夫人后悔了。腰好痛……谁说出嫁从夫的,老娘不干了!
  • 鸿蒙诛神决

    鸿蒙诛神决

    鸿蒙肇判,风气始开。少年破生死,收凶兽,乱天动地,走向王者之巅!万恶阴谋,旷世奇恋,究竟谁是幕后黑手?!乾坤易变,星辰纵逝,断肠咫尺在天涯!
  • 啸天双尊

    啸天双尊

    没人要的徒弟,只好投奔不靠谱的师父。毫无天赋?禁锢之力?那又怎么样?一切不可能,都要变成可能!五洲大陆,异魔重生,风云再起,史上最强师徒踏上逆天之路!
  • 误惹腹黑校草:重生18岁

    误惹腹黑校草:重生18岁

    她是懦弱的名门千金,含冤而死。重生18岁,后母伪善,继姐打压。看她辣手催死白莲花,一手虐死绿茶婊。从此笑傲江湖!
  • 泪之恨

    泪之恨

    因亲人的背叛,令三个女孩失去了至亲。更失去了,人生当中最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因为这件事,令她们遇见了!她们在一个岛上培训只为报仇!可,她们也遇到了人生中的渣男!但她们也找到24孝男友。片段:可可一如既往的出去买宵夜,却又一如既往的看到一位男子挨着价格非凡的跑车,手里拿着可可最爱吃的食物。看到可可出门了,立马跑了过去,笑嘻嘻的说:“老婆,给……都是你爱吃的!还是热的哦!老婆~”“滚本小姐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一个了!更何况我还未成年了!”“谁说的,下周六就是了哦!一过完生日,第二…不…当天就领证!”“……不开门!”“老婆,你忘了我是什么身份了吗?!”…你有钱,有势,厉害呗!
  • 苏文独白

    苏文独白

    我还在原地等你,等待那份属于我的温柔。时间会冲淡一切,但你是我独家的记忆。一次次的失眠困顿,让我连梦到你的机会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