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9900000029

第29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科学发展(4)

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国外发展观的历史嬗变

“二战”后,根据对发展本质的不同理解,当代西方国家对发展观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四个阶段。

1.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也称经济增长观,这种发展观盛行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它没有把“发展”与“增长”区别开来,而是突出强调经济增长,甚至几乎把发展视同为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物质财富在数量上的增加。具体而言,就是把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例如,联合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计划(1960—1970年)的发展目标是不发达国家的GNP年度增长率最低为6%,并希望较贫困国家能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二战”后,由于科技革命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先后实现了民族独立,它们都希望通过工业化来发展本国经济。这样,在全球范围内便形成了一股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潮流,把现代化过程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发展观,出现了许多研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如熊彼特、谬尔达尔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理论。他们一致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经济增长,就是如何追求和保证GNP或GDP的有效增长。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也强调了这一观点。实际上,这种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过分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或GDP的增长,却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尽管这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对促进经济增长、迅速积累财富起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经济总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但人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相反还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2.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进入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浪费,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社会问题。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反思以往的发展观,认识到不能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带来社会的进步,发展应该是由社会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共同构成的,由此出现了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1969年至1973年首先由罗马俱乐部的未来学派提出的,认为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和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有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该俱乐部成员梅多斯提出的“增长的极限”指出,如果当前人口、工业污染、食品生产的增长趋势和资源耗尽的趋势继续下去而不加以改变,将会在100年之内的某个时期达到增长的极限,只有以遏制和停止经济增长的办法来实现全球均衡,才能使人类走出困境。尽管增长极限论表现出强烈的消极无为色彩,甚至低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和速度,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既成发展界限的突破,但它毕竟揭示出了一个危及到人类存在的真实问题,就是必须要把自然纳入到社会发展的系统中,看到人和自然的共生关系。这种理论也使人们开始从传统经济发展观的误区中摆脱出来,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对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传统以经济增长为单一衡量指标发展观的进一步扬弃。它要求当代社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持续、健康发展。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强烈告诫人类警惕农药危害环境以及人必须与自然相融洽,从而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发展观念的讨论,该书被称作“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1】1972年6月联合国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紧迫的目标,它必须同世界经济发展这个目标同步协调发展。”【2】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推出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生态、经济、社会统一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发展观的重大飞跃。

4.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在反思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就已开始把视角从“物”转向了“人”,转向了人的需求满足和人的发展。事实上,“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渗透在可持续发展观和综合发展观中了,只是由于各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而没有被突出地明确加以表述。1983年,法国学者佛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一书批评了以往发展观的局限,明确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的综合发展观。他对“发展”的概念做出了新的概括和阐述,认为任何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从人类社会整体的角度去认识,某一部分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另一部分的发展为代价,不应妨碍系统的协调运行,而要以服从整体的发展为前提。【3】后来,迈尔斯在《人类发展的社会指标》一书中也指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应当是有利于所有人的发展。它应包括社会所有成员都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应当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现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关心后代人的发展也不应当意味着对现代人的剥夺。【4】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也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作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人类带着潜在的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发展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所有的人都能施展他们的能力,不仅为这一代,而且能为下一代提供发展机会。”根据这一发展观,联合国确立了一种新的度量发展的标准——人类发展指数HDI,它包括三个基本指标: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5】这些观点既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和综合发展观的肯定,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突破。“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是一次发展观上的历史性变革。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发展观的演进,从只关注“单纯经济增长”、追求“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到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这是人类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这些认识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它给我国发展观的认识演进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进和形成是在国际发展观演进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发展观演进的影响。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日趋紧密,这种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反映了这一趋势。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对国外不同时期发展观进行科学和辩证综合认识的产物。

1.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各国发展经验和准确把握世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由于缺乏经验,在建国之初,我们在照搬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就借鉴了苏联的发展观。借鉴苏联发展观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发展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中国传统发展观的形成也有国情的原因。因为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大国要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否较快地发展,能否迅速赶超发达国家,是党和人民的迫切愿望。

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外发展观的嬗变,给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和理论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在抢抓发展机遇,调整发展战略,这种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努力争取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借鉴各国的发展经验和准确把握世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原因。科学社会主义展望的未来理想社会是一个生产力发达、生活富裕、全社会公有制、没有剥削压迫、高度民主和文明的社会。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设想给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另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充分肯定了劳动伟大与劳动异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实际上就来源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对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新阶段要求的科学判断。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世纪后,基本国情又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还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缓慢;④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技术结构偏低。第二,发展还不够协调、全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尽管在经济持续协调和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①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②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较慢,地区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③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第三,发展过程中还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利益分化问题日趋严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见,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对这些特征的科学判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新阶段要求科学判断的产物。

(三)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

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伴随各国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而不断完善的。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也越来越充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非均衡发展观及邓小平辩证发展观逐渐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它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具体表现在:

1.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发展,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事实上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将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各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也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4.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目前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6.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7.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用于指导我国发展的重要思想。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着眼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事关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不仅是观念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含义,而且也是实践上第一要务的体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6】可见,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结果。在未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等,都要靠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而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状态、赶上先进国家的问题。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社会主义“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发展程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标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只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社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有所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才有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不低,在1978年以前的30年中,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6.8%,1978年以后的30年中年均增长为9.4%,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要明显慢于GDP增长的速度。据联合国的统计,2003年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排名104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是不相称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关键是发展的目的没有完全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制定了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中大都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这种“为生产而生产”的观念和做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极不相符。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切实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唯一目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发展的进程必须是持久的、连续的和可再生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的基本前提,而且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就没有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总体小康的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但是,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任何时候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没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没有社会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就缺乏动力,也难以持久。因此,既要反对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由,忽视或否定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倾向,又要反对以经济增长代替其他社会发展目标的倾向,要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主要是靠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比较低。“九五”以来由于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消耗一度有所下降,但近两年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GDP总量的4%,而为此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占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五个统筹”丰富和发展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它的实质是要科学地回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其精髓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在科学发展观看来,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和紧密联系的过程。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因而对统筹兼顾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五个统筹”的提出,使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的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有了更加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失业和贫困人口还比较多,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摩擦增多等等。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的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有的则与发展观的偏差有关。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要实现国民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转变过去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发展观念,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初始阶段所形成的落后发展思想,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注释:

【1】[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前言”,第13页。

【2】高峰等:《社会发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17页。

【3】[法]佛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2页。

【4】吴鹏森:《战后世界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第12~13页。

【5】宋泽滨、齐爱兰:《社会全面进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21页。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同类推荐
  • 探索与发展

    探索与发展

    本论文集由109篇获奖论文集结而成,包括《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管理的思考》、《有效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产管理》等。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对外贸易与外贸政策问题讨论综述等十二章。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本书为“知识大百科”系列之一,结合大众实际生活,系统介绍经济学知识。
  • 地产大博弈

    地产大博弈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难定……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无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起起落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
热门推荐
  • 天绝无机

    天绝无机

    战法大陆,三分天下。二分人,帝国争斗连绵;一分兽,嗜血谁与争锋。洛氏小夭,无上武学天绝传人。自小父母双亡,颠沛流离,后被武学院长好心收留,却遭遇爱人背叛、卷入武林争端,落得武功尽失、被迫嫁与腹黑冷酷的王爷,成为国家政治牺牲品。傅氏青笯,无上武学天机传人。身为庶出,受尽鄙视,性格懦弱,对爱不敢争取,自怨自艾,面对一个潇洒不羁,红颜知己满天下的男子,她受尽折磨,甚至命悬一线。再次存活下来,她是否可以看破一切,自此坚强。当嗜血深林的封印破除,魔兽尽出,让战法成为修罗地狱,两个女子被设计探寻自己离奇的身世,明白天启录之天绝、天机、天道的真谛,而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带有宿命的痕迹,她们无法选择,也无法抗拒。
  • 丝梦

    丝梦

    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故事没有主角,只是一个路人在游戏里的所见所闻。游戏或真实或虚假。第一次写文,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能提出来,让我改正。谢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腹黑帝少独宠007女王

    腹黑帝少独宠007女王

    他,掌握着世界的经济命脉商场精英商业上的霸主,做事果断干脆,冷酷无情,极尽冷漠,被称“冷面总裁”他没遇到她之前是腹黑冷面帝少,可是在遇见她之后变身成二十四孝男友她,刁蛮刚烈,嫉恶如仇,办案我行我素,从不循规蹈矩,被警界称为“霸气女王”她没遇到他之前是霸气女王,可是在遇见他之后变身成呆萌女王看腹黑冷面帝少如何诱捕霸气女王看霸气高冷女王如何变身呆萌女王
  • (完)女狙击手穿越:逃婚酷妃王爷追

    (完)女狙击手穿越:逃婚酷妃王爷追

    本文美女帅哥如云,女主暗藏,有待慧眼相识。风流到令人发指的少年王爷,坐拥无数美姬,笑纳戏伶男宠;一道指婚圣旨下来,吓得他惶恐而逃;丰神似玉的少年候爷,形似琉,神似璃,天下人皆称“琉璃公子”洁傲孤僻,却引得无数女子的垂爱,可他却偏偏孤守一人;谁是谁错过的缘,而谁又是谁注定的人?
  • 总裁霸宠青梅妻

    总裁霸宠青梅妻

    在萧一一心里,欧辰是她的全部,一次酒后,萧一一把自己给了欧辰,原本以为的幸福却在欧辰带着一个女孩告诉她是她女朋友,萧一一逃离了这个她长大的地方,当欧辰发现自己爱萧一一时,一个孩子告诉他,他是他儿子
  • 妹之抉择,兄之斗争

    妹之抉择,兄之斗争

    她,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千金,这时,她的父爸比却娶了一个新滴老婆,伴随着新妈妈到来的还有她腹黑的兄弟们,相处一段时间后,她的兄弟们都渐渐爱上了她,怎么办??求帮助,helpme,她到底该选谁???
  • 钦君侧

    钦君侧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口头契约,他将她留在了自己身边,他权倾天下,风华万丈,魅惑众生。狂傲,阴狠,冷血只是表象,不为人知时却化身为狼欺压某女,夜夜红烛摇曳,共赴良宵。某女要杀人,他兜着。某女要上天,他给她双翅膀,某女要入海,他给她造船,但是有一样他可不能惯着她,那就是:媳妇儿,不许这么快下床,为夫还没吃饱!
  • 斗气元素

    斗气元素

    一代天骄,以厨入武。天级灵丹吗?比不上老子一道菜呢?本作品无尿点,请方便完观看,尿裤子概不负责,菠萝小天出品,必属精品
  • 龙鼎

    龙鼎

    我曾经告诉过你们,所有在我记忆中残留过仇恨的人,在我回归的一天,就是你们跪在我面前........持龙鼎者,一念灭沧海,一怒卷苍穹,天下霸主,苍生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