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8500000016

第16章 青海

(一)自然资源与发展条件

1.自然资源概况

青海省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新疆、四川、甘肃、西藏4省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89°35ˊ~103°04ˊ,北纬31°39ˊ~39°19ˊ。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4位。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一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草原。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等山脉绵延境内。高山终年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成为许多著名河流的河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故有“江河源”之称。西北部的柴达木(蒙古语为盐泽之意)盆地是中国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称“聚宝盆”。青海省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加之地势高耸,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数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降水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地区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形成了特殊的气候条件。境内的山脉,西部极为高峻,向东倾斜降低,主要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区。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大有希望、正在开发的战略地区。

2012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73.17万人。城镇化率47.44%。全省聚居着汉、藏、回、蒙古、撒拉、土族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汉族人口约占53%;少数民族人口占47%,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22%;回族占16%。首府西宁聚集了全省一大半的人口和工业产值。

青海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都兰县出土的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文物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中外人士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2.资源优势

青海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发现的矿产地超过1500处,共有矿种12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8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0种居全国前10位,11种位居全国首位。其中石油、天然气、铅、锌、钾盐、石棉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国家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其中,具突出优势的有:

①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②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③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④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⑤风能资源。全省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其中:茫崖达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方。青南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带及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围和海南台地南部地区,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其中察尔汗风能可用时间达6131小时,是全省风能可用时间最多的地区。

【注释1】大美青海:http://www.qh.gov.cn/dmqh/glp/index.html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优势

1.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新世纪以来,青海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1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98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615.75亿元,增长11.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9%、65.6%和3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9.3︰58.4︰32.3转变为2012年的9.4︰57.9︰3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26.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7.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0.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3.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2.37亿元,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39.94亿元,国有企业实现利润9.2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26.5%。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12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按城乡分,城镇投资1655.58亿元,增长39.4%;农村投资264.45亿元,增长7.3%。按投资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83.11亿元,增长31.9%;民间投资799.05亿元,增长42.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37.87亿元,下降29.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82.89亿元,下降8.7%;第二产业投资891.59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投资945.54亿元,增长40.1%。全年基础设施投资540.39亿元,增长44.6%。

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8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教育支出171.81亿元,增长32.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91亿元,增长3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45亿元,增长9.7%;医疗卫生支出60.10亿元,增长26.7%;节能环保支出44.26亿元,增长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99亿元,增长1.1倍;农林水事务支出134.36亿元,增长28.3%;交通运输支出154.85亿元,增长4.2%。

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0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出口额72984万美元,增长10.3%;进口额43032万美元,增长64.2%。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6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06亿美元,增长21.8%。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倍;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08人。

2012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0.94千公顷(826.4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9千公顷(16.34万亩),增长2.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0.17千公顷(420.26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青稞增长4.0%,玉米增长11.4%,马铃薯下降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5.65千公顷(278.48万亩),比上年下降6.3%,其中枸杞增长52.0%。蔬菜播种面积50.97千公顷(76.46万亩),比上年增长21.2%。全年粮食产量101.50万吨,2008年以来连续五年超过百万吨。

2.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2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10.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2.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万人(次)。近年来,青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青海省城乡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12.6%,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66.28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614.39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经营净收入1191.42元,增长13.0%;人均财产性收入92.98元,增长18.2%;人均转移性收入5847.84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46.29元,比上年增长12.7%,恩格尔系数为37.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为17.84%,2012年达到5364.3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89.69元,增长12.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221.92元,增长6.4%;人均财产性收入95.26元,增长1.7%;人均转移性收入1057.51元,增长62.6%。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38.94元,比上年增长17.7%,恩格尔系数为34.8%。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30.87平方米。

青海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省会到州府通二级、州府到县城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91%的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青藏铁路格拉段、兰青铁路增建二线、柴木铁路、玉树机场、天然气涩宁兰复线、涩格复线、石油花格复线、拉西瓦、公伯峡水电站、盘道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曹家堡机场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

建成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西宁市、格尔木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建设了青海科技馆、青海大剧院等大型科技文化设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2%。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三江源、青海湖流域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和西宁南北山绿化成效显著。

3.从四大支柱产业到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长期以来,青海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形成水电、有色金属、煤炭和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如今,随着青海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循环经济成为青海经济加快发展和产业加速转型的突破口,以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东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油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特钢、特色纺织、生物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煤化工、新能源等都有望成为青海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51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3%。

(三)向西开放战略与主要举措

近年来,青海将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有机地融入了新青海建设的实践中,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为目标,以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拓展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实力。

1.创新开放开发模式

青海省认真贯彻“走出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开拓国内合作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东中西部省、区、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良性互动,有效宣传了青海的资源优势、开发思路、政策环境、建设成就、发展前景,推介了大批合作项目。青海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硬环境,陆续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不断加大交通、信息、城市建设、公用设施、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投入资金,建成了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夯实了招商引资的平台。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日渐丰富的高原节会为青海推开了一扇又一扇开放之窗。从“青洽会”到“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从“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到“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利用这些会展平台,青海省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强力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屡创新高。2010年8月,青海省创新西部省份招商引资新模式,确立全省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省级领导领衔重点招商项目制度,当年15名省级领导干部领衔重点招商引资过千亿元。

面对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青海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断加大绿色项目招商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日渐成为青海历届展会的重头戏。

2.“青洽会”成为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

从2000年开始至今,“青洽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3届。经过13届的磨砺锤炼,“青洽会”已成为青海经济砥砺前行、持续向好的最佳印证,成为青海自信开放创新意识的生动践行和诠释。2000年,在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之年,经原国家经贸委提议,青海省首次举办“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其后数易其名,2002年为“中国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2004年为“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2010年为“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2013年则更改为“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从展会名称的更替中,体现了从站在“走出去、引进来”单纯吸引外部资金开发建设青海的“起跑线”,到紧握探索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的“接力棒”,再到跑向推进加快“三区”建设、实现“两新”目标的新起点,每一届“青洽会”的主题都紧扣时代脉搏,放眼今朝,凸显了省委、省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思想变革和理念更新,从而引领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中不断开阔眼界、增强自信、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推动发展的思想更统一、信念更坚定、目标更明确。

作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历届青洽会因展会经济所带来的人脉荟萃、文化交流、经济融合、思想解放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00年,“青洽会”举办当年签约资金72亿元,实际到位37亿元,带动全省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0.71亿元。十余年间,通过“青洽会”这一平台,青海招商引资年度签约资金从不足百亿元提升到2013年的1822亿元,增长25倍。

更重要的是,“青洽会”进一步深化了青海与国内外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2013年,“青洽会”无论是规模、还是分布地域都有所扩大。55家中央企业,美国雷鸟、以色列化工集团以及香港招商局等外企、港澳台企业188家,世界500强企业26户,国内500强企业47户,参会企业达到3700余户,近7000人。会展期间,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超过20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召开了对口支援(帮扶)青海工作座谈会,省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法国瓦兹河谷省,省级部门与国家各有关单位和地区签署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合作与交流。

“青洽会”组织了支持青海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座谈会、跨国公司青海行等27项经贸活动,开展了央企、民企、引进外资、轻工和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签约等15个专场签约,签约各类合作项目360项、金额1822亿元。签约项目中,产业补链项目、新能源、新材料、消费品工业成为签约热点,占全部工业项目的74%;高原生物资源最具吸引力,签约枸杞、沙棘、中藏药深加工等消费品工业项目62项,签约金额142亿元。

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青海落地生根。特别是中电投等央企、山东鲁丰等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先后在青海建立生产、生活基地,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已经成为青海与外地客商互惠双赢的活力源泉。不只是数据指标的提升,最关键的是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目前,一大批传统产业在开放开发中得以发展壮大,百万吨复合肥、百万吨铝及铝合金、百万吨甲醇、百万吨纯碱、百万平方米藏毯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形成了在全国或区域有影响的产业基地。战略新兴产业成长迅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大规模展开,以铝、硅、镁、锂、钛、铜等精深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增长点。无论是盐湖提锂,还是镁资源综合开发,无论是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还是以硅、铝、锂、镁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无论是优势工业,还是传统手工业、生物制药业,青海工业经济已经突破了一批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技术和工艺难题,引资引智的成果得以凸显。

3.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从青海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地位出发,青海以缓解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牛鼻子”,努力探索高原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青海省以建设柴达木和西宁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契机,确定了致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新型产业的发展目标,将招商引资项目引向了绿色、低碳、循环,招商引资成为推动资源大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力。

自2010年起,青海省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从招商引资入手,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严把招商引资关,在迅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2010年,在96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34.2%的重点招商引资资金投向绿色经济产业,37.1%投向低碳经济产业、70.2%投向循环经济产业。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重点,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宁波、西宁等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和项目推介会,全面展示柴达木盆地独有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投资环境。通过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共签约项目189个,落地项目116个,其中2010年上半年共签约项目50个。

2011年,围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青海加大引资力度,包括聚能电力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香港力同高精铝板带箔、北汽福田5000辆改装车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循环经济产业补链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有力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了青海省工业化进程。

2013年,“青洽会”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在所有签约项目中,以绿色发展为主的项目金额占85%。开放合作对青海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以“飞地经济”模式推进区域合作

青海省近几年启动“飞地经济”建设模式,力求通过这种“互通有无”的措施,助推青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飞地经济”就是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青海把果洛、玉树、青南等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地区,以及省内外有资金、技术、人才的地区把项目安排在海西、海东、西宁这三大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培育自己的生产基地。为此,青海省政府办公厅还专门发布《关于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飞地经济”项目将与青海省三大工业园区所有工业项目同等享受土地优惠、税费优惠、环保指标优先调剂、投资程序简化、企业用工优先等五项优惠政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支撑,青海省飞地经济快速起步。2010年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协调领导机制的协议书》,标志着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2011年8月,浙江省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初步达成建设浙江工业园区的意向;2011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设江苏工业园区。

发展“飞地经济”,最大优势在于“互通有无”,比如很多工业项目需要煤炭,但青海的煤炭资源并不丰富,而周边的一些地区恰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此外,青海省的资金和技术有限,很多伴生矿藏难以得到综合利用,利用工业的集聚性发展“飞地经济”,恰好能实现优势互补,从点状发展培育为一个个块状经济增长点,最终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比如青海盐湖地区有丰富的原盐资源,而当地深度开发又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难关,青海通过与河北的有效对接,由河北三友集团与五彩集团合作在青海省大柴旦工业区投资50亿元建化工园区,项目整体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利润总额6.8亿元,并可解决千余人就业。而青海天瑞绿色工业园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共同建设的青海省“飞地经济”项目。项目投产后,由“飞出地”、“飞入地”和企业三方共享投资效益,这样一来,就有效实现了资源和产业的无缝对接目前,“飞地经济”建设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藏青工业园、新青工业园、浙江工业园、江苏工业园等相继规划或者建设。

同类推荐
  •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国外人说:看不懂中国经济,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早就应该降下来了。但让人奇怪的是,欧美等国家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2010年的GDP增速居然就超过10%了。国内人也说:看不懂中国经济,为什么居民收入增长跑不过GDP增速,也跑不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呢?为什么人民币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了,国际购买力却上升了呢?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热门推荐
  • 位面商会

    位面商会

    在《斗破苍穹》位面分会,萧炎说:“世界上我最崇拜的是易尘大人,因为他炼药术无人能比"在《武炼巅峰》位面分会,杨开说:世界上我最崇拜的是易尘大人,因为他的肉身可以随手打爆星辰。“......
  • 复宗集

    复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奈魔少

    无奈魔少

    失恋,背叛,让一个正值花季的青春少年夭折于此!泪水,磨难,让这个少年心灰意冷!黑道的无情,感情的冷漠!但是,当金庸笔下的那些绝世武功出现在这个年轻小子的身上的时候,整个世界也是轰然摇动!美女,金钱,唾手可得。地位,名声,接踵而至。且看魔少,为您演绎一段盖世传奇!
  • 超凡扫把星

    超凡扫把星

    末世初临,丧尸横行,背负着滔天厄运的高中生姜齐,修炼《神农本草经》,身化无上仙药,在末法世界中一路高歌,强行崛起。倒霉鬼!丧门星!乌鸦嘴!没错,我就是那个令神魔辟易的扫把星!!!既然天理不公,那我就做一柄扫把,荡清玉宇,横扫一切不平尘埃!
  • Heroes of the Telegraph

    Heroes of the Telegrap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天鹰

    破天鹰

    神州修炼界,古往今来,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纵横天下,甚至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后来,他们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号—战神。可是再强的人,也终究逃不出那天道所限,最终化作一杯黄土,只留给后世无尽的感叹与传说......
  • 将门娇,王爷约不约

    将门娇,王爷约不约

    做为王府三媒六聘八抬大轿请进门的正妃娘娘,被个狐狸脸侧妃骑到头上来,这日子没法过了。可恨夫君婆婆全都拉偏架,老虎不发喵你真当本姑娘病危么!怎么说也是将门天骄,你敢给我一巴掌我就敢把你的手揪下来,你敢踢我一脚我就让你以后都没脚走路!王爷,约不约您说了算,可这掌家的大事,还得交给臣妾做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落魄千金:沐沐春风

    落魄千金:沐沐春风

    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千金,因为父亲曾经的过错,她不得不当作赎罪品嫁入豪门……
  • 真实喰种

    真实喰种

    少年脑中突兀出现的记忆片段。是那白发面罩的经历。喰种的存在并不是错误的人类真的可以随意灭掉一个种族吗?在雨帘下敲打着墙壁哭泣的少年。将会是连接两个世界的使者。